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因素

来源:画鸵萌宠网


浅谈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因素

内容摘要:动画这门艺术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动画”的概念经历了无数次分离与融合,但动画始终是融合了技术与民族艺术的双重性质,它是一种没有国界的世界通用的语言,却仍然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性。

关键字:动画 民族特征 民间艺术供中国动画的发展

引言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新的世纪,让我们展望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事业依据民族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中国动画这一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在这一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下形成的。她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表现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文化符号,可以激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与自豪。

一.中国动画处于萌芽中民族因素

动画是大众媒体的传播手段之一。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知识一样具有极强的宣传和影响作用,包括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行为方式、文化价值观等。优秀的动画电影能根植于本民族优秀文化,反映社会底层,能经得住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与80年代后,也曾经有着辉煌的动画成就。先不必说此时的动画有着丰富的民间传

说、神话故事等题材作支撑,也不必说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表现手法,就单说动画中意境优美的场景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及,因为这是要求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前人的种种成就无一不是站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建立发展起来。

在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不懈的努力,经过上百次失败的总结,终于破解了动画制作的奥秘,成功执导了中国第一步动画影片《大闹画室》。该片的设置成功正是标志呢中国动画的诞生。此后万氏兄弟于1940年创作完成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正是树立了中国动画的里程碑。他们塑造的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非常注重民族风格的探索,强调走自己的民族传统道路。这其中渗透了中国动画开创者和奠基人的辛勤汗水,也奠定了中国订花自我风格的形成。用万籁鸣导演的一句话说就是,动画片在中国已出现,题材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

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二.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中国动画

在世界动画舞台上,中国动画学派以独特的风姿,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强调思想性,重视以健康的内容引导观众,是中国动画片突出的优良传统。中国动画片是一片净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这是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动画片做不到的。而坚持民族绘画传统,则是中国动画片显著的艺术特点。

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都为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例如, 《鹿铃》《山水情》等水墨动画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传统动画片,借鉴的是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以及《渔童》《金色的海螺》《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

《南郭先生》《火童》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 《三个和尚》中,人物的举手投足,清新的背景音乐设计,均采用中国戏曲,《骄傲的将军》《医生与皇帝》,将京剧脸谱赋予角色;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划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中国

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本土化,像峨冠博带、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时而钻出地面、爱管闲事、矮得像地缸似的土地爷,穿着红兜肚、脚蹬风火轮、可以变成三头六臂的白胖童子哪吒,手持如意金箍棒、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能辨别忠奸、善恶的獬豸、谛听,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植根于中国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动画形象,全然土生土长,别无依傍,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神祗、魔鬼、魔法、巫术迥然不同;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从服饰习俗、环境描绘到人物面貌、性格特征,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此外,形式不拘一格,也是中国动画片的特点。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形成的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同风格的中国动画家,带来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即便同是水墨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用的是齐白石的画意, 《牧笛》取的是李可染的笔法,而《雁阵》掇的是贾又福的墨趣。捃摭各殊,造境相异。这使中国动画片在形式上,无仿无循,千姿百态,从而得以独树于世界动画之林。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三.民族风格之路的探索

自从1935年万氏兄弟创作的我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诞生后,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

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

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著名画家吴昌硕说:“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寥寥几句,含义颇深。中国传统十八描就可以作为动画创作中用线的极好材料,纷繁多样的艺术风格,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是如何改进。剪纸和水墨动画因其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多探讨,多实践,实现创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最终探索出我国动画的独特发展模式。

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结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才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如果单纯的追求动画片的效益而丧失了民族性,也就等同动画片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灵魂和本质,也就无从发展了。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中国的动漫事业可谓刚刚起步但也潜力无限,挑战同时蕴藏着无限机遇。只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尝试多思考,创造出一种既民族又现代的“中国风格”,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再创辉煌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丁海祥,姚桂萍.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

佟婷 动画艺术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马 欣.对中国动画片民族化的反思[J].美术,2003(7)120-124.

中国动画艺术现状分析--《美术大观》2006年0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