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津市西青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来源:画鸵萌宠网
天津市西青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招徕lái 车胤yìng 铁铉xuàn 颤巍chà B . 腌蛋yān 隔阂hé 囿于yòu 门槛k? C . 馄饨húndùn 蹲踞jù 沉甸甸diàn 小钹bó

D . 苋菜xiàn 秸秆jié 门楣méi 吆喝he 2.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诺贝尔创立的“互译法”却鲜(xiān)为人知。

B . 有些人总认为矜持、含蓄才是美德,但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里,直截(jié)了当的沟通更为重要。 C . 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以身徇(xùn)职,引发倾城之痛,该市14万群众自发为她送行。 D . 心理学家认为,小亮如果能直接渲(xuàn)泄自己压抑的感情,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3. (2分) (2017七下·岳池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语言幽默风趣,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B .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变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

C . 岳池多风光,绿树葱茏的金城山、碧波荡漾的翠湖……令人目不窥园 , 流连忘返。 D . 张丽莉老师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 , 她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4. (2分) (2017七下·岳池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繁星密布,皓月当空,又是一个不眠夜。

B .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C . 专家没有一个不否认,H7N9禽流感病毒能使人或家禽患病。

D . “五·一”节前夕,许多商家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5. (2分) (2017七下·岳池期中)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 . 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C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 . 龙井沟村有12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23人,在排楼乡素有“长寿村”之称。 6. (2分) (2017七下·岳池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迁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 . 《最后一课》是美国作家都德最为人称道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歌颂了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无比深挚的爱国之情。

第 1 页 共 12 页

C . 《木兰诗》是我国东汉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D . 辑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7. (2分) (2017七下·岳池期中)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上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③①⑤②④ C . ①④③②⑤ D . ①④②③⑤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9分)

8. (20分) (2016八下·泗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第 2 页 共 12 页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⑫翌日,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⑱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 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文章第①段使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4) “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9. (22分) (2020·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拉坯师傅老冯

①景德镇的拉坯师傅老冯,一年前刚PK过来自日本的陶艺大师。因为双方都是拉坯技术的国宝级传人,这场交流带着浓郁的打擂台的气氛。日本陶艺大师致辞时,谦逊中带着一丝隐而不露的:远在唐宋时期,日本是跟从中国师傅学习陶艺,而明清以后,徒弟的匠艺如此杰出,师傅是否及得上,可就很难说了。

②中方领队神色紧张地瞅瞅老冯,见老冯的瞳仁并没有因为忐忑不安倏然缩小,反而愈见其大而幽深,立刻放下一半心。

③说时迟那时快,双方都换上了拉坯工作服。十分钟不到,冯师傅已经拉出了宋元明清四个代表时期的素坯。仿佛太极高手一样,他始终凝神贯注,最终成型时,花瓶从他手中小心地一托而起,离开转盘,那器皿上流淌的线条,兀自在随着惯性缓缓。又过了几秒钟,器型上所有的线条与韵味才有了收梢,渐次安定下来。

第 3 页 共 12 页

④在冯师傅手下,元代的瓶子,瓶颈拉得很长,有一股顾盼生姿的秀逸之气;明代的花器,简洁敦厚的器型可看到“大道至简”的美,它看上去一无所饰,也还没有来得及经过真火的锤炼,但竟然已经具备了“空瓶无一物,梅香悄然至”的韵味。

⑤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呼吸比打擂拉坯之前还要匀和。日本师傅见了深深鞠躬,自叹弗如。

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冯8岁那年,一面上学,一面跟着景德镇技艺最好的拉坯师傅学艺。师傅交给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让他脱去鞋袜,洗三遍脚,来把拉坯所需要的“不(读dǔn)子”踩到细腻纯熟为止。

⑦“不子”踩了两年,师傅才开始教拉坯。师傅看了他的拉坯,这样评价他:“孩子,你脾气太刚,就算你有意识地去压抑急躁的性子,手上的动作也会使冲了。就算做出的器型有硬朗的棱线,你的手型也要柔和,连你的呼吸也要放柔。”

⑧师傅的建议是练太极。先在平地上练,练熟了,再在梅花桩上练。景德镇的拉坯师傅都是含蓄又骄傲的工匠,谁的徒弟带得出色,也从不夺徒弟拉坯技术好,只会夸徒弟手型长得好,茶沏得好。小冯17岁之前从没被师傅这样夸赞过,他隐隐有些沮丧。

⑨然而,师傅依旧在耐心等待。厂里派技术精湛的师傅去故宫复制展览品,师傅也带上他。在故宫的那些天,小冯没留心杏果落地,没留心熙攘的游人与孤做行走的猫,他只看到了各个朝代陶瓷的胎骨:沉厚敦实的,细挑空灵的,翩然绽放的,矜持收腰的……无数的旋转线条在他脑中盘旋流动,松的与紧的,收拢的与撒开的,轻灵的与端庄的,这些线条,以及相应的手势盘旋在他脑中,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

⑩有人担心地去问小冯的师傅:“你徒弟这是魔怔了?”

⑪师傅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淡淡地说:“不魔怔,没法开悟啊。”

⑫忽有一日,小冯可以娴熟又笃定地拉坯了。一上手工拉坯的转盘,器型的丝滑光泽与旋律已经在他心头流淌起来。他知道哪里是千转百回的低音区,哪里是高亢明亮的高音区。他成了一个人的乐队,心中的旋律喷薄而出,一气呵成。

⑬一个拉坯师傅的充盈自信,就这样练成了。 (选自2019年11月7日《扬子晚报》,有改动)

(1) 联系上下文,请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完成填空。 骄傲 傲慢 移动 游动

①日本陶艺大师致辞时,谦逊中带着一丝隐而不露的________。

②最终成型时,花瓶从他手中小心地一托而起,离开转盘,那器皿上流淌的线条,兀自在随着惯性缓缓________ (2) 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拉坯师傅老冯的技艺高超的。 (3) 请从修辞角度,品味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无数的旋转线条在他脑中盘旋流动,松的与紧的,收拢的与撒开的,轻灵的与端庄的,这些线条,以及相应的手势盘旋在他脑中,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

第 4 页 共 12 页

(4) 通读全文,你觉得拉坯师傅老冯能有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 文章结尾说“-一个拉坯师傅的充盈自信,就这样练成了”,前文哪些地方能体现拉坯师傅老冯的自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 (17分)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②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3) 下列划线的词语删除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B .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 .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D .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4) 苏州园林是能工巧匠和官场文人共同合作的结晶,苏州历史上出了许多状元、进士。历经了仕途风雨,经过了宦海浮沉,哪些已感到身心疲惫的状元、进士们便想要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物化成一个精神绿洲,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人生价值和宇宙观,苏州园林便应运而生。请根据下列材料探究园林设计建造者的处世理想和生活情趣。

①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第 5 页 共 12 页

——苏舜钦《沧浪亭》

②“网师园”:网师,即撒网的渔翁。“渔翁”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隐逸者的典型形象。 ③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楹联 ④斗酒纵横廿一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拙政园联

⑤苏州园林里有植物100余类,250余个品种。其中荷花是许多园林的传统花卉。如拙政园,其中与荷有关的建筑就有很多处:藕香榭、留听阁、芙蓉榭、远香堂、香洲等。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 (2019九下·大埔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 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5) 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12. (9分) 阅读杜甫《蜀相》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首、颔、颈、尾四联的内容。 首联:________ 颔联:________颈联:________ 尾联:________

第 6 页 共 12 页

(2) 试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2分)

13. (12分)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 (2) 这段名言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

(3) 本书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深刻含义,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14. (10分) (2019九上·铜陵开学考) 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

A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 【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自编一个谜语。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谜底)陆游 (3) 【新闻撰写】

①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②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③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Ⅰ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上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

Ⅱ上面的新闻稿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第________句,应在“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 第________句,应删去“________”或“________”。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15. (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第 7 页 共 12 页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刀劈狼首 乃伪睡以俟 B . 久之 , 目似瞑 犬阻之 , 不使前也 C . 更不止于野心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 . 乃杀之而取其革 屠乃奔倚其下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 甲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4)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甲文中作者主要讥讽嘲笑狼的________,乙文主要揭露狼的________本质。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 (2017七下·民勤期末) 作文: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为话题,选择合适的体裁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立意正确,思想健康。(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9分)

8-1、8-2

8-3、8-4

9-1、9-2

9-3

9-4、

第 9 页 共 12 页

9-5、

10-1、10-2

10-3、

10-4、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11-1、11-2、

11-3、

11-4、

11-5、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12-1、12-2、

第 10 页 共 12 页

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2分)

13-1、13-2、13-3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14-1、 14-2、

14-3、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15-1、 15-2、15-3

15-4、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6-1

第 11 页 共 12 页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