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本治疗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画鸵萌宠网
“人本治疗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09-09-01T17:06:30.043Z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年第2期供稿 作者: 丁剑(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导读] 文章以“人本治疗法”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为支撑,以人本治疗法理论中的核心观点为基点

作者简介:丁剑(1985— ),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摘要:文章以“人本治疗法”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为支撑,以人本治疗法理论中的核心观点为基点,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试图为解决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治疗法;思想政治教育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有很多的方法,现今提得最多的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与人本心理学中的“人本治疗法”是不谋而合。我们可以试图借鉴心理学领域里的这个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活动要围绕人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教育过程中,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不仅是对教育者的要求,也是对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的要求。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平等的教育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第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观。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的个性化出发,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开辟广阔天地,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治疗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和个人言论自由的广阔土地上,孕育了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1967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广泛接受的理论被正式确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以个体为中心,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在其基础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创立了“人本治疗法” (Humanistic therapy),这种强调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法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广泛普及和蓬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基础。

“人本治疗法”又称“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一种以人本心理学或人本论的理论为基础发展成的心理治疗法。人本治疗法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以来访者为中心,把来访者视为当事人,治疗师是以一种为来访者提供能帮助其更好的了解自己、释放自己的朋友身份为来访者解决所需问题。第二、与来访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使来访者能消除自身的心理戒备,从而在治疗的过程中真诚而轻松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为来访者提供和谐自由的环境,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重建真实的自我观念,为使来访者趋于日臻成熟的人格状态做心理铺垫。 3“人本治疗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3.1学生思想与行为的“自我实现”

思想指的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思想通过认识和意识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当认识和意识的出现以动作为载体时,思想便化成了具体的行为,为行为的完成提供动机。自我实现需要个体思想和行为达到统一。在人本治疗法中,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在于通过与治疗师的谈话中体现,治疗师从来访者的行为与话语中了解其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体现受教育者真正的思想作为教育工作的载体,把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作为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把受教育者的认识和意识的充分体现作为其价值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从受教育者的思想领域中实现真正的突破,打破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

3.2学生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青少年时期,个体的价值观尚未成型,因此,教育和成长环境会对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影响。人本治疗法提倡的为来访者创造和谐、自然的治疗环境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 新的启示,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教师平等、关怀的教育态度下成长。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所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例证。青少年常常会出现:人生目标的不确定,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对周围环境的抵抗情绪等等影响其积极成长的负面因素,教育工作应该使其打消这些消极的思想和情绪,让他们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3.3学生的受教育身份

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师经常把学生看作有待改进的对象,把学生视为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忽视学生内心的感受,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身份是目前教育工作体现出的最大的问题。人本治疗法认为,个体对来自他人积极关注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关注,个体从他人身上感到自身受到重视,他们才有可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更加有自信的面对自我。参考文献:

[1]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教育出版社,1999.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9.

[3] 张伟.论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