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
一、最佳选择题
1、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 A、水解葡萄糖、鼠李糖的酶 B、水解α-去氧糖的酶 C、水解α-去氧糖和葡萄糖的酶 D、水解葡萄糖的酶 E、水解乳糖的酶 2、Legal反应用于区别 A、酸性、碱性皂苷 B、三萜、甾体皂苷 C、三萜皂苷和强心苷 D、甲、乙型强心苷 E、酸性、中性皂苷
3、以下哪项是Kedde反应所用试剂、溶剂是 A、苦味酸、K2C03、水
B、3,5-二硝基苯甲酸、H2S04、醇冰 C、苦味酸、KOH、醇
D、3,5-二硝基苯甲酸、K2C03、醇
E、3,5-二硝基苯甲酸、KOH、醇 4、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是 A、由25个碳原子构成的甾体衍生物 B、具有羰基的甾体衍生物 C、具有双键的甾体衍生物 D、具有27个碳原子的六环母核 E、具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衍生物
5、使I型强心苷水解成苷元和糖,采用的方法是 A、强烈酸水解法 B、温和酸水解法 C、酶水解法 D、碱水解法 E、氯化氢-丙酮法
6、在温和酸水解的条件下,可水解的糖苷键是 A、强心苷元-α-去氧糖 B、α-羟基糖(1-4)-6-去氧糖 C、强心苷元-α-羟基糖 D、α-羟基糖(1-4)-α-羟基糖 E、强心苷元-β-葡萄糖
7、甲型强心苷的紫外最大吸收是在 A、217~220nm B、270~278nm
C、300~330nm D、254~270nm E、300~345nm
8、乙型强心苷苷元甾体母核中C-17位上的取代基是 A、醛基
B、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C、糖链 D、羧基
E、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9、洋地黄毒苷溶解性的特点是 A、易溶于水 B、易溶于石油醚 C、易溶于二氯甲烷 D、易溶于氯仿 E、易溶于环己烷 10、Ⅰ型强心苷是 A、苷元-(D-葡萄糖)y
B、苷元-(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11、强烈酸水解法水解强心苷,其主要产物是
A、真正苷元 B、脱水苷元 C、次级苷 D、二糖 E、三糖
12、紫花洋地黄苷A用温和酸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A、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洋地黄双糖 B、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D-葡萄糖 C、洋地黄毒苷元、3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l分子D-葡萄糖 D、洋地黄毒苷元、5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D-葡萄糖 E、洋地黄毒苷元、1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2分子洋地黄双糖 13、Ⅲ型强心苷是 A、苷元-(D-葡萄糖)y
B、苷元-(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14、洋地黄毒糖是 A、6-去氧糖 B、2,6-二去氧糖 C、6-去氧糖甲醚 D、α-氨基糖
E、α-羟基糖
15、鉴别Ⅰ型强心苷与Ⅱ型或Ⅲ型强心苷的反应为 A、Legal反应 B、Baljet反应 C、Kedde反应
D、Keller-Kiliani反应 E、Salkowski反应
16、鉴别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的反应为 A、Tschugaev反应 B、三氯醋酸-氯胺T反应 C、Raymond反应 D、Salkowski反应 E、三氯化锑反应
17、鉴别甾体皂苷和甲型强心苷的显色反应为 A、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B、Kedde反应 C、Molish反应 D、1%明胶试剂 E、三氯化铁反应
18、强心苷元是甾体母核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甲型强心苷元17位侧链为
A、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B、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C、五元饱和内酯环 D、六元饱和内酯环 E、七元不饱和内酯环
19、乙型强心苷元的UV特征吸收波长范围是 A、215~220nm B、225~240nm C、250~270nm D、265~285nm E、295~300nm
20、去乙酰毛花苷是下列哪个成分经去乙酰基而得 A、毛花洋地黄苷A B、毛花洋地黄苷B C、毛花洋地黄苷C D、毛花洋地黄苷D E、毛花洋地黄苷E
21、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 (商品名为西地兰)的苷元结构为 A、洋地黄毒苷元 B、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C、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D、双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E、吉他洛苷元
22、以下关于强心苷的甾体母核四个环的稠合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 B、A/B环多为顺式 C、B/C环均为反式 D、C/D环多为顺式 E、B/C环有顺、反两种形式
23、紫花洋地黄苷A属于以下的都哪一类型 A、Ⅰ型强心苷 B、Ⅱ型强心苷 C、Ⅲ型强心苷 D、Ⅳ型强心苷 E、Ⅴ型强心苷
24、提取强心苷可以采用多少浓度的乙醇 A、60%~80% B、75%~80% C、70%~80% D、70%~90% E、60%~75%
25、具有△16(17)-γ-内酯环的甲型强心苷元,有最大吸收的紫外光谱范围是
A、217~220nm
B、300~320nm C、297~310nm D、285~200nm E、295~300nm 二、配伍选择题
1、A.洋地黄毒苷-(D-葡萄糖) B.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C.苷元-(D-葡萄糖)y
D.美丽毒毛旋花子苷-(D-葡萄糖) E.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1> 、紫花洋地黄苷A是 A、 B、 C、 D、 E、
<2> 、真地吉他林是 A、 B、 C、 D、 E、
<3> 、温和酸水解可获得苷元的是 A、 B、 C、 D、 E、
<4> 、β-糖苷酶水解可获得羟基洋地黄毒苷元-D-洋地黄糖的是 A、 B、 C、 D、 E、
2、A.苷元-(2,6-二去氧糖)
B.苷元-(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黄夹苷甲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1> 、属于Ⅱ型强心苷的是 A、 B、 C、 D、
E、
<2> 、Ⅱ型强心苷的结构是 A、 B、 C、 D、 E、
<3> 、K—K反应呈阳性的是 A、 B、 C、 D、 E、
3、A.强心甾烯
B.蟾蜍甾二烯(或海葱甾二烯) C.三萜 D.α-羟基糖 E.α-去氧糖
<1> 、洋地黄毒苷元的结构为 A、 B、 C、
D、 E、
<2> 、蟾毒配基的结构为 A、 B、 C、 D、 E、
<3> 、L-夹竹桃糖 A、 B、 C、 D、 E、
<4> 、甲型强心苷元结构的基本母核为 A、 B、 C、 D、 E、
<5> 、乙型强心苷元的结构的基本母核为 A、
B、 C、 D、 E、
4、A.217~220nm B.270~278nm C.295~300nm D.300~330nm E.217~220nm,270nm
<1> 、具有△αβ-γ-内酯环的强心苷元,在UV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是
A、 B、 C、 D、 E、
<2> 、具有△αβ,γδ-δ-内酯环的强心苷元,在UV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是
A、 B、 C、 D、
E、
<3> 、分子中有△16(17)与△αβ-γ-内酯环共轭的强心苷元,在UV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是
A、 B、 C、 D、 E、
5、A.甲醇提取 B.70%乙醇提取
C.先用石油醚,再用甲醇提取 D.80%乙醇提取 E.酸水提取
<1> 、提取种子中强心苷的最佳方法是 A、 B、 C、 D、 E、
<2> 、提取叶中强心苷的最佳方法是 A、 B、
C、 D、 E、
6、A.295~300nm B.217~220nm C.1700~1800cm-1 D.420nm E.低于40cm-1
<1> 、甲型强心苷的UV最大吸收峰为 A、 B、 C、 D、 E、
<2> 、乙型强心苷的UV最大吸收峰为 A、 B、 C、 D、 E、
7、A.脱水苷元、3个洋地黄毒糖和葡萄糖 B.洋地黄毒苷元、2个洋地黄毒糖和洋地黄双糖
C.洋地黄毒苷和葡萄糖
D.脱水苷元、D-洋地黄糖和葡萄糖 E.17-内酯环开裂的产物
<1> 、紫花洋地黄苷A经强酸水解得 A、 B、 C、 D、 E、
<2> 、紫花洋地黄苷A经弱酸水解得 A、 B、 C、 D、 E、
<3> 、紫花洋地黄苷A经自身酶解得 A、 B、 C、 D、 E、
<4> 、紫花洋地黄苷A的苷元经氢氧化钠水解得
A、 B、 C、 D、 E、
8、A.洋地黄毒苷、西地兰、地高辛(狄戈辛) B.去葡萄糖紫花洋地黄毒苷A C.乙型强心苷 D.Ⅱ和Ⅲ型强心苷
E.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1> 、作为药用的主要强心苷为 A、 B、 C、 D、 E、
<2> 、洋地黄毒苷是次级苷,其为 A、 B、 C、 D、 E、
<3> 、不发生K-K反应的化合物为 A、 B、 C、 D、 E、
<4> 、不发生Kedde反应的化合物为 A、 B、 C、 D、 E、
<5> 、与甲型和乙型强心苷及苷元均产生反应的试剂为 A、 B、 C、 D、 E、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强心苷酶水解,说法正确的是 A、糖上有乙酰基,酶解阻力增大 B、乙型强心苷较甲型强心苷难酶解
C、只能水解去掉葡萄糖 D、可水解去掉所有糖 E、能水解去掉α-去氧糖
2、氢氧化钠醇溶液与强心苷作用可发生下列哪项反应 A、糖上的酰基水解 B、苷元上的酰基水解 C、脱水反应 D、内酯环开裂 E、苷键断裂
3、温和酸水解法可使强心苷中哪些苷键开裂 A、α-去氧糖与α-羟基糖之间的苷键 B、苷元与α-羟基糖之间的苷键 C、α-羟基糖和α-羟基糖之间的苷键 D、苷元与α-去氧糖之间的苷键 E、α-去氧糖和α-去氧糖之间的苷键 4、以下哪些是乙型强心苷的性质 A、在UV光谱中,最大吸收在217~220nm B、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阳性 C、溶于水
D、乙酐-浓硫酸反应阳性 E、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阳性 5、螺旋甾烷型皂苷的结构特征有
A、B/C和C/D环反式稠合 B、A/B环反式或顺式稠合 C、C-20位的甲基为β构型 D、C-20位的甲基为α构型 E、C-25位的甲基为α或β构型 6、α-去氧糖的显色反应有
A、keller-Kiliani反应(K-K反应),冰醋酸-三氯化铁-浓硫酸反应,醋酸层呈蓝色
B、呫吨氢醇反应,(呫吨氢醇加冰醋酸+浓硫酸),红色 C、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显黄色,喷5%氢氧化钠转化为绿色
D、间二硝基苯反应(Raymond反应) E、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红色 7、强心苷中α,β-不饱和内酯环反应有
A、亚硝酰氯化钠反应(Legal反应),深红色并渐渐退去 B、间二硝基苯反应(Raymond反应),紫红色 C、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Kedde反应),红色 D、碱性苦昧酸反应(Baljet反应),红色 E、索尔柯维斯基反应(Salkowski反应) 8、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有
A、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依次产生黄、红、蓝、紫、绿色
B、索尔柯维斯基反应(Salkowski反应),氯仿-浓硫酸反应,氯仿层血红色,硫酸层绿色
C、无水氯化锌和乙酰氯反应(Tschugaev反应),红-蓝-绿 D、三氯醋酸-氯胺T反应(ChloramineT反应),不同苷显色不同 E、三氯化锑反应显各种颜色
9、强心苷元难溶于极性溶剂,易溶于氯仿、乙酸乙酯等,强心苷的溶解度特征是
A、可溶于石油醚
B、可溶于极性溶剂如水、甲醇、乙醇、丙酮 C、羟基越多亲水性越强
D、苷元羟基如形成内氢键亲水性下降 E、可溶于乙醚,苯 10、强心苷的性状特点为 A、中性无色结晶或粉末 B、酸性黄色结晶 C、有旋光性
D、多数味苦,有刺激性 E、味甜
11、强心苷的糖部分常见的糖为 A、α-羟基糖(如葡萄糖) B、6-去氧糖(如鼠李糖) C、6-去氧糖甲醚(如洋地黄糖)
D、2.6-二去氧糖(如洋地黄毒糖) E、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 12、强心苷元的结构特点为 A、有三萜母核 B、有甾体母核
C、17位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为甲型强心苷 D、17位有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的为乙型强心苷 E、3位多为β-羟基,14位有β-羟基
13、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可由甾体母核、不饱和内酯环和α-去氧糖产生,以下属于不饱和内酯环产生的颜色反应是
A、Legal反应 B、Raymond反应 C、Kedde反应 D、Baljet反应
E、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水解葡萄糖的酶,但无水解α-去氧糖的酶,所以能水解除去分子中的葡萄糖,而得到保留α-去氧糖的次级苷。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由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乙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无此类反应。所以利用此类反应,可区别甲、乙型强心苷。所产生的有色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常有最大吸收,故亦可用于定量。(1)Legal反应(2)Raymond反应(3)Kedde反应(4)Baljet反应。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Kedde反应:又称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取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A液:2%3,5-二硝基苯甲酸甲醇或乙醇溶液;B液:2mol/L氢氧化钾溶液,用前等量混合)3~4滴,溶液呈红色或紫红色。
本试剂可用于强心苷纸色谱和薄层色谱显色剂,喷雾后显紫红色,几分钟后褪色。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强心苷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特点如下。
(1)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甾体母核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C-10多有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取代,C-13为甲基取代,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C-3、C-1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是α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常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C-14羟基均为β构型。有的母核含有双键,双键常在C-4、C-5位或C-5、C-6位。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温和酸水解:用稀酸如0.02~0.05 mol/L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经短时间加热回流,可使Ⅰ型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和糖。因为苷元和α-去氧糖之间、α-去氧糖与α-去氧糖之间的糖苷键极易被酸水解,在此条件下即可断裂。而α-去氧糖与α-羟基糖、α-羟基糖与α-羟基糖之间的苷键在此条件下不易断裂,常常得到二糖或三糖。由于此水解条件温和,对苷元的影响较小,不致引起脱水反应,对不稳定的α-去氧糖亦不致分解。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强心苷的水解。
强心苷的温和酸水解和强烈酸水解有各自的特点。①温和酸水解:可使Ⅰ型强心苷(α-去氧糖)水解为苷元和糖;②强烈酸水解;Ⅱ型和Ⅲ型强心苷,由于糖的α-羟基阻碍了苷键原子的质子化,使水解较为困难,用温和酸水解无法使其水解,必须增高酸的浓度,延长
作用时间或同时加压。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甲型强心苷的紫外检查。
甲型强心苷元甾体母核C-17位取代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紫外最大吸收在217~220nm,乙型强心苷元甾体母核C-17位取代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紫外最大吸收在295~300nm。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强心苷的结构。
甲型强心苷苷元甾体母核C-17位取代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乙型强心苷苷元甾体母核C-17位取代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洋地黄毒苷虽是三糖苷,但分子中的3个糖基都是α去氧糖,整个分子只有5个羟基,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氯仿(1:40)。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强心苷的分类及结构。 选项D属于Ⅱ型强心苷,选项A属于Ⅲ型强心苷。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强心苷的强烈酸水解。
Ⅱ型和Ⅲ型强心苷水解必须使用强酸才能对α-羟基糖定量水解,但强酸常引起苷元结构改变,失去一分子或n分子水形成脱水苷元,而得不到原生苷元。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强心苷的温和酸水解。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强心苷糖部分与苷元的连接方式。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强心苷糖部分结构特征。 D-洋地黄毒糖是2,6-二去氧糖,属于α-去氧糖。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K-K反应为α-去氧糖的显色反应。
Ⅱ、Ⅲ型强心苷中只有α-羟基糖,而Ⅰ型强心苷中含有α-去氧
糖和α-羟基糖,故可用K-K反应进行鉴别。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显色;
原理: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 作用:区别甲、乙型强心苷(乙型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可用于定量(可见光区常有最大吸收)。
1.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
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退去。分子中有活性亚甲基者均有此呈色反应。
(2)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 呈紫红色。
(3)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
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可用作显色剂,喷雾后显紫红色,几分钟后褪色。
(4)Baljet反应(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 呈现橙色或橙红色。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显色;
原理: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 作用:区别甲、乙型强心苷(乙型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可用于定量(可见光区常有最大吸收)。
1.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
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退去。分子中有活性亚甲基者均有此呈色反应。
(2)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 呈紫红色。
(3)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
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可用作显色剂,喷雾后显紫红色,几分钟后褪色。
(4)Baljet反应(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 呈现橙色或橙红色。 1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强心苷的紫外光谱特征。
具有△αβ、γδ-δ-内酯环的乙型强心苷在295~300nm(lgε3.93)处有特征圾收,具有△αβ-γ-内酯环的甲型强心苷元在217~220nm(lgε4.20~4.24)处呈最大吸收。
20、
【正确答案】 C 21、
【正确答案】 C 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洋地黄苷A。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黄夹苷甲。 Ⅲ型:苷元-(D-葡萄糖)y,如绿海葱苷。 2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强心苷的原生苷和次生苷,在溶解性上有亲水性、弱亲脂性、亲脂性之分,但均能溶于甲醇、乙醇中。一般常用甲醇或70%~80%乙醇作溶剂,提取效率高,且能使酶失去活性。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具有△16(17)-γ-内酯环的甲型强心苷元,在217~220nm(lgε 4.20~4.24)处呈显最大吸收;具有△αβ,γδ-δ-内酯的乙型强心苷元在295~300nm(lgε3.93)处有特征吸收。借此可区分两类强心苷。
二、配伍选择题 1、 <1>、
【正确答案】 E <2>、
【正确答案】 B <3>、
【正确答案】 A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组题考查强心苷的水解。
紫花洋地黄苷A属于Ⅰ型强心苷,温和酸水解可获得苷元洋地黄毒苷元,美丽毒毛旋花子苷-(D-葡萄糖)属于Ⅰ型强心苷,苷元为羟基洋地黄毒苷元。真地吉他林属于Ⅱ型强心苷。
2、 <1>、
【正确答案】 C <2>、
【正确答案】 D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组题考查强心苷的内容。 Ⅰ型: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K—K反应只对游离的α-去氧糖或α-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显色。
3、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洋地黄毒苷元在题目和的C-17位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甲型强心苷元,又称强心甾烯类。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 甾体母核的C-17位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强心苷中普遍具有α-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等2,6-二去氧糖;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D-迪吉糖和D-沙门糖等2,6-二去氧糖甲醚。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 甾体母核的C-17位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由23个碳原子构成。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数属于此类。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 甾体母核的C-17位侧链为六元不饱和 内酯环,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4、 <1>、
【正确答案】 A <2>、
【正确答案】 C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组题考查强心苷的紫外光谱吸收。
具有△αβ-γ-内酯环的强心苷元为甲型强心苷元,在217~220nm处呈现最大吸收,若分子中有△16(17)与△αβ-γ-内酯环共轭,则另在270nm处产生强吸收,具有△αβ,γδ-δ-内酯环的强心苷元为乙型强心苷元,在295~300nm处呈现最大吸收。
5、 <1>、
【正确答案】 C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组题考查强心苷的提取方法。
种子一般含有较多脂类杂质,常先用石油醚脱脂,再用甲醇提取。原料为含叶绿素较多的叶或全草时,可用稀碱液皂化法或将醇提液浓缩,保留适量浓度的醇,放置,使叶绿素等脂溶性成分成胶状沉淀析出过滤。但常用的为甲醇或70%乙醇,提取效率高.且能使酶破坏失去活性。
6、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UV光谱可区分两类强心苷——
甲型强心苷元:217~220nm最大吸收(△αβ‐γ‐内酯环); 乙型强心苷元:295~300nm特征吸收(△αβ、γδ‐δ‐内酯环)。
引入共轭双键最大吸收红移,引入非共轭双键,几无影响;苷元中有孤立羰基:在290~300nm有低吸收,苷吸收更弱。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UV光谱可区分两类强心苷——
甲型强心苷元:217~220nm最大吸收(△αβ‐γ‐内酯环); 乙型强心苷元:295~300nm特征吸收(△αβ、γδ‐δ‐内酯环)。
引入共轭双键最大吸收红移,引入非共轭双键,几无影响;苷元中有孤立羰基:在290~300nm有低吸收,苷吸收更弱。
7、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脱水苷元、3个洋地黄毒糖和葡萄糖 B.洋地黄毒苷元、2个洋地黄毒糖和洋地黄双糖 C.洋地黄毒苷和葡萄糖
D.脱水苷元、D-洋地黄糖和葡萄糖 E.17-内酯环开裂的产物
以上选项中,B是紫花洋地黄毒苷温和酸水解的产物,C是其酶水解的产物,E是强心苷碱水解的产物。
很明显,我们要从A和D中选择一个答案,首先强烈酸水解得到脱水苷元,苷中糖部分也会被水解,故洋地黄双糖水解得到葡萄糖。
答案D中出现了“D-洋地黄糖”,在我们对强心苷的学习过程中,这个词很明显这是个错误的说法,故D是混淆选项。
所以答案是A。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苷类的水解反应有三种:
酸催化水解——反应剧烈,得到苷元或脱水苷元和糖;
碱催化水解——苷键具有酯的性质的,可水解得到脱水苷元和糖;但强心苷苷键不能被碱水解;
酶催化水解——专属性高、条件温和,可保持苷元结构不变,还可以得到次级苷或低聚糖;
由于弱酸水解条件温和,对苷元的影响较小,不致引起脱水反应,对不稳定的α-去氧糖亦不致分解。故紫花洋地黄苷A经弱酸水解得到洋地黄毒苷元、2个洋地黄毒糖和洋地黄双糖(D-洋地黄毒糖-D-葡萄糖),如果是强酸水解,双糖进一步水解得到葡萄糖。故正确答案是B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酶催化水解——专属性高、条件温和,可保持苷元结构不变,还可以得到次级苷或低聚糖;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强心苷的苷键不被碱水解,但碱可使强心苷分子中的酰基水解、内酯环裂解、双键移位、苷元异构化; 故正确答案是E。
8、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作为药用的主要强心苷为洋地黄毒苷、西地兰、地高辛(狄戈辛)。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洋地黄毒苷为紫花洋地黄苷A的次级苷;强心苷被水解后生成次级苷(次生苷),当紫花洋地黄苷A水解失去葡萄糖后即得到洋地黄毒苷。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K-K反应为α-去氧糖的显色反应。
Ⅱ、Ⅲ型强心苷中只有α-羟基糖,而Ⅰ型强心苷中含有α-去氧糖和α-羟基糖,故可用K-K反应进行鉴别。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显
色;
原理: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 作用:区别甲、乙型强心苷(乙型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可用于定量(可见光区常有最大吸收)。
1.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
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退去。分子中有活性亚甲基者均有此呈色反应。
(2)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 呈紫红色。
(3)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
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可用作显色剂,喷雾后显紫红色,几分钟后褪色。
(4)Baljet反应(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 呈现橙色或橙红色。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 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Salkowski反应(氯仿‐浓硫酸反应) 硫酸层显血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显绿色荧光。 3.Tschugaev反应
反应液呈现紫红→蓝→绿的变化。 4.三氯化锑反应
样品斑点呈现灰蓝、蓝、灰紫等颜色。此反应灵敏度较高,可用于纸色谱或薄层色谱的显色。
5.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区别洋地黄类强心苷的各种苷元 三、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水解葡萄糖的酶,但无水解α-去氧糖的酶,所以能水解除去分子中的葡萄糖,而得到保留α-去氧糖的次级苷。
苷元类型不同,被酶解难易程度也不同。毛花洋地黄苷和紫花洋地黄毒苷用紫花苷酶酶解,前者糖基上有乙酰基,对酶作用阻力大,故水解慢,后者水解快。一般来说,乙型强心苷较甲型强心苷易被酶水解。
2、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碱水解强心苷的苷键不被碱水解。但碱可使强心苷分子中的酰基水解、内酯环裂解、双键移位和苷元异构化等。
3、
【正确答案】 DE
【答案解析】 温和酸水解:用稀酸如0.02~0.05 mol/L的盐酸
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经短时间加热回流,可使Ⅰ型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和糖。因为苷元和α-去氧糖之间、α-去氧糖与α-去氧糖之间的糖苷键极易被酸水解,在此条件下即可断裂。而α-去氧糖与α-羟基糖、α-羟基糖与α-羟基糖之间的苷键在此条件下不易断裂,常常得到二糖或三糖。由于此水解条件温和,对苷元的影响较小,不致引起脱水反应,对不稳定的α-去氧糖亦不致分解。
4、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醇和丙酮等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含醇三氯甲烷,难溶于乙醚、苯和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而苷元则难溶于水等极性溶剂,易溶于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醋酐中,加入浓硫酸一醋酐(1:20)数滴,呈色同上。此反应可以区分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前者最后呈红或紫色,后者最终呈蓝绿色。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是甾体母核的颜色反应之一,可利用此反应区别洋地黄类强心苷的各种苷元。
5、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螺旋甾烷型皂苷的结构特征。 螺旋甾烷型皂苷一般B/C和C/D环的稠合为反式,A/B环有反式也有顺式。C-20位的甲基都是α构型,C- 25位的甲基则有2种构型
(α或β构型),α构型者称为异螺旋甾烷,β构型者称为螺旋甾烷。
6、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α‐去氧糖颜色反应 1.Keller‐Kiliani(K‐K)反应
方法:样品用冰乙酸溶解,加20%FeCl3水溶液1滴,混匀后沿倾斜试管壁缓慢加浓硫酸5ml。
现象:如有α‐去氧糖,乙酸层显蓝色。界面可显红色、绿色、黄色等,久置因炭化转为暗色。
阳性:游离α‐去氧糖或α‐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可显色; 阴性:α‐去氧糖和葡萄糖或其它羟基糖连接的二糖、三糖及乙酰化的α‐去氧糖不显色。
用途:反应阳性可肯定α‐去氧糖的存在,反应阴性有时不具完全否定意义。
2. 呫吨氢醇(Xanthydrol)反应
方法:样品少许加呫吨氢醇试剂水浴上加热3分钟。 阳性反应:只要分子中有α‐去氧糖即显红色。 用途:反应极为灵敏,可用于鉴别和定量分析。 3.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4.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 7、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显色;
原理: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 作用:区别甲、乙型强心苷(乙型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可用于定量(可见光区常有最大吸收)。
1.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
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退去。分子中有活性亚甲基者均有此呈色反应。
(2)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 呈紫红色。
(3)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
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可用作显色剂,喷雾后显紫红色,几分钟后褪色。
(4)Baljet反应(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 呈现橙色或橙红色。 8、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 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Salkowski反应(氯仿‐浓硫酸反应)
硫酸层显血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显绿色荧光。 3.Tschugaev反应
反应液呈现紫红→蓝→绿的变化。 4.三氯化锑反应
样品斑点呈现灰蓝、蓝、灰紫等颜色。此反应灵敏度较高,可用于纸色谱或薄层色谱的显色。
5.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区别洋地黄类强心苷的各种苷元 ※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黄色荧光; ※羟基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亮蓝色荧光;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昔类显蓝色荧光。 9、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溶解性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含醇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
■原生苷比其次生苷和苷元亲水性强,可溶于水等极性大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羟基数越多,亲水性则越强:乌本苷虽然是单糖苷,但水溶性很好,因为分子结构中有8个羟基。
■羟基位置:分子中羟基是否形成分子内氢键,也可影响强心苷的溶解性。当糖基和苷元上的羟基数目相同时,可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亲水性弱,反之,亲水性强。例如,毛花洋地黄苷乙和毛花洋地黄
苷丙均为四糖苷,整个分子中具有8个羟基,其糖的种类和苷元上羟基的数目均相同,仅羟基的位置不同,导致溶解度差异很大。
■糖数目:越多水溶性越好。
■糖的种类:糖基数目相同时,葡萄糖>6‐去氧糖>2,6‐去氧糖。 10、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强心苷性状
※多为无定形粉末或无色结晶,具有旋光性 ※C17位侧链为β构型者味苦,为α构型者味不苦 ※对粘膜具有刺激性 11、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α‐羟基糖: 六碳醛糖:D‐葡萄糖
6‐去氧糖:L‐鼠李糖,L‐夫糖,D‐鸡纳糖 6‐去氧糖甲醚:L‐黄花夹竹桃糖、D‐洋地黄糖 2.α‐去氧糖:
2,6‐二去氧糖:D‐洋地黄毒糖;
2,6‐二去氧糖甲醚: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 12、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强心苷由苷元和糖缩合而成的。
结构特征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1)A/B环多为顺式(如洋地黄毒苷元),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 C10为甲基或含氧基团 C13为甲基取代 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 C14有羟基取代,为β构型 C3有羟基取代,多数是β构型 母核其它位置也可能有羟基取代 强心苷中的糖均是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 13、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E选项属于甾体母核所产生的颜色反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