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画鸵萌宠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综合实践

三年级综合实践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一单元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4、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7).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10).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六、活动评价:

第二单元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第1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第1主题,安排了: 1、制订研究方案; 2、观察与记录; 3、实地考察; 4、设计与交流; 5、动手实践。共五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简单设计教室,给他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时间。 (二)学情分析:

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对本班的教室不满意,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空间,自主活动,自由创新,把自己的教室“家”装扮的更美丽。 二、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细致观察教室环境,制定研究方案,全员参与项目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观察记录,相互交流信息,设计画出满意的教室。 难点:在动手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策略建议:

课件演示和学生探究相结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对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科教学资源建议: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探究表格。 学生准备: 调查访问,有目的地收集和记录对“教室“美化的设计方案,完 成本组的调查、研究表格。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 多媒体

六、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与同学交流、合作与分享的能力等进行评价。 七、评价方法建议: 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结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及表格评价,有创意明快、新颖、流畅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5分钟)

同学们,教室的墙不白,咱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改变一下,让教室明亮、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让教室更美丽。

(让他们自由地发言,然后找一、二名回答) (二)知识点:观察顺序有哪几种?(22分钟) ⑴细心观察能让你在教室里发现更多。

⑵边观察,边思考,发挥,有创新,取长补短。

⑶课堂预设:①你想对班级怎样设计?②设计几部分?如何去设计?③我最喜欢的一项④我长大后想干„„现在要提前准备? (三)探究课题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少年来人们经历了风风雨雨,总结出了真理,做事有计划才能有成功。

我们要明白:哪些事情要做?什么时候做?要有先后的去做,把事情做的有条有理,才能完成这次美化教室的设计任务。

根据自己小组的意见,三组意见不同,你们用表格、图画的形式展示你们的方案。 (四)研究实施

同学们,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动脑筋,用巧手来装扮教室吧!(分组进行) 一组:组长:韩飞

主题名称:建立班级图书角、制定制度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 小组讨论、自己相互设计、规划书籍来源、达到学生都有书看。 研究步骤:小组成员分工、分头管理好读物,不能丢。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教室里课余时间看,不能带回家,每月一换 研究收获:通过读物的传递,同学们没时间打闹,把时间安排读课外书。

图书角:是同学们的学习园地,书籍的摆放、归类,同学们看书一目了然,找到自己合适的书籍。 第二组:组长:刘恒源

主题名称:装扮好自己的家园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小组讨论、汇总信息,画出自己喜欢的教室

研究步骤:通过小组研究,画出我最喜欢的教室,要有创新意识。 需要注意的问题:丰富想象,大胆思考,细心描绘,要实际些。 研究收获:他们富有想象力,有梦想,有创新,达到温馨教室。

有的用画直接装扮,有的形成图形,还有的用物品装扮,丰富了想象、梦想、创新,真正达到了教室温馨。 用表格的形式展示:

⑴组内讨论,同位研究,找出点子。

⑵班集体荣誉称号继续发扬,建立流动图书管理员。 ⑶同类书籍放一块,便于查找。

⑷有一个温馨教室,学习就轻松愉快。 第三组:组长:张彤 主题名称:设计金点子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写出自己的金点子,供大家交流。

研究步骤:班级的优点继续发扬,建立“流动图书管理员”。

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有科学的图书编号,掌握方法和技巧,行成制度化。 (五)展示交流:(8分钟)根据以上设计,同学们画的作品老师非常满意,同时也展现给大家看。有问题的进行改进。下面就让我们装扮我们的教室吧!(图片附后) (六)课堂小结:这一课,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考验,你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精神,值得表扬,只有这样才有新的创新和发展,才有新的收获。 (七)课后延伸:写出你对班级的“金点子”

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自己创新意识不够,要大胆去观察、辨别、探索、创新研究收获:教室里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心理感受到美滋滋的,学习起来感到轻松,再加上小笑话、谜语 (八)评价提高(5分钟)

a)老师评价:同学们,经过时间加上你们的努力,收获不少;让老师评价一下吧! 最好的有:

一般的多,后进生: b)学生评价:涂出收获 九)板书设计:

新环境 如何改进 动手实践

互相交流,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教室

第三单元人与社会《我是小小消防员》

烟花爆竹声中的冷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的

1.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通过调查研究、冷静思考,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性,了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从而自觉做到不燃放烟花爆竹。

2. 通过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尊重科学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问一问人,自己再想一想,过年为什么要燃放烟花爆竹?如果不放,行不行?

2. 了解一下:今年过年期间,你家燃放了多少烟花爆竹?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元?

3. 解剖一个燃放过的爆竹,看看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称称一个爆竹有多重。

4. 调查环卫部门,了解过年期间的垃圾处理情况。(报载:一个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今年春节期间环卫工人扫起的爆竹皮达700多吨。) 5. 做有心人,搜集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的新闻。 三、活动过程: (一)交流

1. 过年为什么要燃放烟花爆竹?如果不放,行不行? 2. 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的新闻。

3. 烟花爆竹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燃放之后都是怎么处理的? (二)计算

1. 今年过年期间,你家燃放了多少烟花爆竹?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元? 2. 全班同学的家里共燃放了多少烟花爆竹?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元?

3. 照这样计算,全校、全县乃至全国的同学的家里共燃放了多少烟花爆竹?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元? (三)辩论

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辩题是“燃放烟花爆竹不好”,反方辩题是“燃放烟花爆竹好”。 (四)归纳

1.过年期间要燃放烟花爆竹的理由有哪些?这些理由有无科学根据?参考观点:营造喜庆气氛、传统习俗、祈求好运等等

2.过年期间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的理由有哪些?这些理由有无科学根据?参考观点:造成火灾及人员伤亡、污染空气、噪声、浪费木材(专家指出500个鞭炮所需纸张相当于一棵3米高的树,爆竹声就是伐木声)、给环卫工人增加麻烦等等。 (五)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燃放烟花爆竹这件事情? 四、活动延伸 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设计出一种烟花爆竹的替代品,既要起到烟花爆竹的作用,又要避免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写在后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几千年来的习俗。每年春节过后,传媒上与燃放烟花爆竹相关的报道都躲不开火灾、人员伤亡、空气和噪音污染等字眼。最近,一些环保主义者和生态学家又尖锐地提出了“爆竹声就是伐木声”的观点,给人们对燃放烟花爆竹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影响人们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热衷。

本次活动的可贵之处,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了身边的现实问题,使他们主动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对其利弊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站在组织者、帮助者、支持者、参与者的立场上,让学生自己通过调查、计算、辩论、归纳、分析、总结等活动,来发展了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关爱自然、关心社会、尊重生命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单元《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21世纪的人们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许多家庭教育中,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观察发现:在家庭习惯中,学生存在着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欠缺,有的学生饭前便后不洗手,不会整理自己的用品,不按时作息等;在学校习惯中,学生存在着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集体劳动不积极,学习习惯养成不够,有的还经常不完成作业,不会合理利用时间,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社会习惯方面,有的学生破坏公物,在公路上乱窜,不讲公共秩序,甚至连坐车碰到老人也不让座等等。这些不良习惯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将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的综合实践,让学生能找出自己的不良习惯、找出好习惯所带来的成功典范,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综合实践课,使使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提高其改掉坏习惯的积极性,使其从点滴做起,让好习惯绽放生命的精彩,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文明学生。

2、通过调查、采访、上网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让学生走进社会,学会合作,学会观察,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热情。 (三)活动方案设计

总体设计: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得不好,我有意识地讲述了一个应聘者不注意细节所带来的影响的故事,引发大家的思考:好习惯到底有多重要?进而对“好习惯伴我成长”这个主题进行调查研究。指导者是关泰源老师,参与者是三(1)班全体同学。整个活动历时3周。 二、活动开展 1、确立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想。

师:故事是这样的:北京市某外资企业招工,工资待遇丰厚但要求严格,一群踌躇满志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十分钟。”总经理走后,这群年轻人围住了老板的办公桌,你翻这个,我看那个,没一个闲着。十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年轻人大惊大惑:“面试还没有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用随便翻看领导文件的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年轻人全傻了,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的细节,更不用说养成习惯了。

师: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人不应该乱翻别人的东西。 生:我们应该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师:老师说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确定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好习惯伴我成长》设计小组活动专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的研究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XXX:我觉得诚实守信最可贵。 XXX:我觉得文明礼仪很重要。 XXX:我觉得学习习惯不可缺。

XXX:我觉得团结友爱不可少。„„最后,老师根据同学的意见,决定把本次活动分三个小专题进行,第一个小专题是“坏习惯大家找”,目的是让学生观察身边同学不良行为举止;第二个小专题是“好习惯我养成”,目的是让学生通收集资料,找出好习惯所带来的成功典范,从而提高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第三个小专题是“好习惯我体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或亲身体验好习惯所带来的种种快乐。根据三个小专题,同学们以自愿为原则,组成活动小组。各小组选出组长,进行分 工,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明确调查内容,选择调查对象、调查手段等,以表格形式打印成文,成为以后活动的指南。 2、第二单元:实践活动(2014年10月)

这一单元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向社会去实践和体验,去实施和完善小组的计划,并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本单元主要运用了“方法指导课”、“问题讨论课”等课型。 【实践过程记录】

1、第一 小组实施过程:

查找不良习惯的图片同学们对草地的垃圾视而不见。瞧!我的坐姿多“优雅” 啊!同学们在破坏学校公物。 3、小故事大道理

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

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究竟是什么给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带来害人害已的结果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自己的师兄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 4、小记者采访老师 (1)错误的读写习惯。老师常常强调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沿一拳远)。但是,无论老师怎样提醒,同学们始终做不到。 (2)不良的卫生习惯。关老师说每接一个新班都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爱整洁,总是把自己的桌面、抽屉以及座位底下弄得像个垃圾堆。 这些同学,喜欢随手乱扔垃圾,往往也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是找不到自己的书本就是找不到文具。

(3)需要有人监督才学习的习惯。关老师提到每个班上总会有一些学习很被动的孩子,只要离开老师的眼睛,同学们就会东张西望或者是做小动作,课后作业也很难按时完成。

5、小组自演小品《课间十分钟》

:好习惯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而坏习惯就像我们的坏朋友,最喜欢拉扯

我们沾染不好的行为,让我们退步。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小品《课间十分钟》 人物:胡亚玲(A)温论明(B)周文俊(C) 申超(D)

A、B:(正在教室前的走廊做游戏)C、D:(追跑过来,猛地把A撞倒在地上) A:(扑在地上,大哭起来)B:(连忙扶起C,发现鼻子流血了)哎呀!流血了,你„„你们„„C:我们怎么了?谁让你们在路上挡着的?A:没挡着,我在旁,呜„„ B:(生气地)走,我们告诉老师去! 第二小组实施过程: 1、手抄报创作

2、养成良好习惯的名人故事

(故事1)毛泽东小时侯非常喜欢读书,为了锻炼自己能集中精力做事情,他专门来到城门洞读书。城门洞是交通要道,路窄人多,各式各样的人来来往往,谈论着各自的话题,奇人新事特别多。毛泽东端着书本,目不转睛地盯着书里的文字,无论身边发生什么情况,他都毫不动心。刚开始的时候,看来一会儿,毛泽东就有点坚持不住了。但后来,凭着顽强的毅力,他每天都强迫自己比先一天多看10分钟。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了。由于他专心读书,知道的事情特别多,小伙伴们都叫他“万事通”,长大以后,毛泽东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故事2)小时侯的鲁迅也很贪玩,常常迟到。有一次,鲁迅又迟到了。上课的老师很生气,严厉地教育他们,没有早到校的好习惯,没有勤奋的好习惯,是永远也没有出息的。鲁迅听了以后,感到非常难过。他回到座位上,用小刀在课桌的左上角刻下了一个醒目的“早”字。从此,鲁迅读书再也没有迟到过,也因此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后来成了一代伟大的文学家。 3、收集关于良好习惯的名言警句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

(3)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第三小组实施过程: 1、表演体验

2、制定表格自我监督 一周内习惯行为记录表 按时作息 饮食方面 体育锻炼 家务劳动 星期一 文明礼貌 讲卫生 小计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饮食方面”是指是否做到不调食、不偏食、按规律吃饭。) 3、\"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倡议书 (1)、在社会争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每个同学要热爱祖国、了解家乡;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对人热情,不说脏话、假话;诚实、守法,有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自觉遵守国家法令、学习纪律、学校校规。 (2)、在学校争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正常交往,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同学;别人有困难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支持;尊重别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得到提高。 (3)、在社区和公共场所争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 士”。每个同学要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遵守公共秩序,对违犯社会公德行为要认真劝阻。 (4)、在家庭争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每个同学要学会体贴父母辛苦,尊敬长辈、关心兄弟姐妹,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能够经 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生活俭朴、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三)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我要求同学们在可堂上汇报自己的情况,包括分工任务的进 展情况,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成功的经验,还有记录的资料等,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分享成功的经验。我觉得交流评价的过程往往比去取得的考察成果更又价值,更能 体现实践活动的深层意义。本单元采用的课型有“专题辩论课”、“个案分析课”、 “成果设计课”等。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