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9.古诗三首 随堂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9.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èi chéng qiān rèn mó cā wǔ yuè yí mín

二、多音字组词。

huán ( ) zhāo( ) shè( ) jìn( ) 还 朝 舍 尽

hái( ) cháo( ) shě( ) jǐn( ) 三、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1.不破楼兰终不还 ( ) ..

A.楼上的兰花 B.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 ..A.快要天亮 B.想知道 3.五千仞岳上摩天 ( ) ..A.碰到天 B.摩天轮 4.渭城朝雨浥轻尘 ( ) .

A.湿润,沾湿 B.城池

四、把古诗句补充完整。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遗民泪尽胡尘里, 。 五、阅读《从军行》,回答问题。

1.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 A.边塞诗 B.田园诗 C.山水诗

2.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地域广阔。

3.“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中体现战斗频繁、激烈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本诗结尾融情于景,气象雄浑,含蓄丰富地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六、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回答问题。 1.理解“迎凉”,判断正误。

(1)“迎凉”符合秋叶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凉爽。 ( ) (2)“迎凉”既符合秋叶的特点,也与诗人心中的伤感相融合。 ( )

2.诗中的“河”指___________,“岳”指_________。“三万里”言河之_______,“五千仞”言岳之_________。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遗民泪尽_________,南望____________又一年。 (1)补充句子。

(2)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

A.感到遗憾的人民。 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与陆游的《_________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同情,对______________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满。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边塞诗,不写______,而写______,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A.激烈的战争场面

B.将士的开怀畅饮

4.这首《凉州词》与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有什么异同?

答案:

一、渭城 千仞 摩擦 五岳 遗民

二、归还 还有 朝阳 朝向 宿舍 舍得 尽力 尽管 三、1. B.2.A.3.A 4.A. 四、1.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3.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1.A.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 雪山 玉门关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百战 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将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4.C. 六、1.× √

2.黄河 华山 长 高

3. 胡尘里 王师 B.

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在金人的暴政下,眼泪都哭干了,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能收复河山。

4.示儿 百姓 王师 统治者 七、

1.写的是边塞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2.精致的酒杯盛满甘醇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马上的琵琶声响起,仿佛在催人举杯痛饮。 3.A. B.

4.这两首诗都属于边塞诗。王之涣的《凉州词》写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而王翰的《凉州词》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

------------------------------------------------------

------------------------------------------------------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