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规范

来源:画鸵萌宠网
 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规 市建设委员会

杭建设发(2005)679号

关于印发《“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 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要求》的通知 各有关建设、施工、监理管养单位:

“一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是为缓解杭城交通“两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和竞争力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要采取环保、节能材料的要求,为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降低交通噪音,防止路面积水,改善道路环境,在万松岭隧道道路路面试验的基础上,经“一纵三横”指挥部办公室和我委研究决定,在“一纵三横”道路整治中使用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鉴于排水式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国外引入的先进技术,国城市道路使用较少,没有现行的施工验收规。为指导工程设计、施工,明确验收的容和标准,我委委托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组织部分单位研究、制定了《“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规定(cjs01-2005)》,并经我委组织专家和建设、城管、质检等部门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在工程实施中按此要求严格彻执行。

该技术规定由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解释。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或我委设计处,以便修订时参考。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或我委设计 1

-- 处联系。联系人:吴为义,王萌,:883988990,8702217。

附: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施工技术(cjs01-2005)

市建设委员会

二OO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一纵三横技术规通知 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二OO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印发 2

附:

“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

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规定(cjs01-2005)

1 总 则

1.1为使铺筑的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坚实、平整、稳定、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降躁性能及排水性能,确保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参照其它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制定本技术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庆春路、凤起路、体育场路、曙光路、保叔路等“一纵三横”工程的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 1.3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得在雨天气温低于15℃时施工。

1.4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应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通过监理单位审批。

1.5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和隔水层施工及保养期间(终压4个小时或表面温度高于50℃)应禁止车辆进入,避免造成结构破坏。

1.6禁止在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堆置砂土及其它粉状粒料,施工期间应禁止车轮上粘有泥砂的汽车进入,且严禁在面层上拌制砂浆。

1.7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总 则

2.1排水式沥青混合料及面层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合料为骨架空隙结构。粗集料坚硬耐磨,形成 3

坚固的骨架。沥青采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结合料,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既有丰富的纹理结构,又有较大的空隙率,从而保证较高的透水能力,迅速排除雨期的路表积水。

2.2面层透性性能

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较大空隙率,降雨期间雨水通过面层结构的孔隙排出结构

-- 体外,保持道路表面相对干燥。一般用透水率来表征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透水性能。

3 材 料

3.1一般规定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集料采用间断级配(又称开级配),粗集料含量大且粒径单一,细集料含量少,结构空隙率一般为18%~22%,沥青用量一般为5%左右。目标空隙率可根据降雨情况确定。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标准级配

注:表中1、2、3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材料标准级配围,其最

4

大粒径D均为13.2mm。

3.2沥青

根据不同面层结构的需要,沥青宜采用具有高温热稳定性较好、粘结性强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沥青应具有较小的针入度和较高的软化点和粘度,应有较好的抗裂性,避免沥青面层低温开裂。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具体性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

-- 注:*为区别于普通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要求的试验项目。

3.3粗集料

排水沥青混合料以粗集为主。石料需有足够的强度、抗压碎性和抗冲击性应符合GB50092-96及JTGF40-2004规定。为保证混合料排水功通,石料外形应具有近似立方体开形状,针片状颗料比一般要求高,针片状颗料不超过10%。

3.4细集料及填料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使用量较少。细集料及石粉等与沥青之间应有较好的粘附性能。

5

4 拌制与运输

4.1沥青使用前进行复试,主要项目应包括延度、针入度、软化点、老化、粘附性等,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4.2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不宜采用传统的马歇尔设计方法,应根据混合料生产、运输、抗磨耗飞散要求及目标空隙确定配合比。配比设计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1) 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

-- (2) 选择集料种类,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防滑面层的相关规定。

(3) 选择沥青种类,并根据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确定是否掺加抗剥落剂。

(4) 对现行规中的抗滑面层集料级配进行调整。根据空隙率与集料中料径4.75mm以下集料的质量过率的关系,确定其通过率围。

(5) 将粒径4.75mm以下集料的质量通过率围等分成四部分,构成四种集料级配。在相同沥青质量分数下(取5.0%),分别测定四种级配的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并绘出VMA与料径

4.75mm以下集料的质量通过率的关系的关系图。在图中找出VMA的拐点,若该点的VMA值大于17%,则将与此拐点对应的粒径为4.75mm集料的质量通过率作为采用的级配值。

(6) 根据集料比表面积与沥青膜厚关系,初步确定最佳沥青膜厚所需的沥青用量。对混合料进行滴落试验,绘出滴落损失率和集料 6

磨耗损失率与沥青用量的关系图,确定最佳沥青量。

(7) 对混合料空隙率Vv和矿料间隙率VMA进行检验。若VMA小于17%或者Vv小于规定围,则需要重新调整级配。

(8) 对排水式沥青混合料进行各项性能试验。包括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劈裂试验、老化试验、车辙试验及透水试验。若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则需调整级配或改变结合类型。

-- (9) 确定集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4.3在进行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其各项试验技术指标宜符合表3规定。

表3排水式沥混合料的试验技术指标

注:*为区别于普通沥青混合料质量要求的试验项目。 4.4正式拌制前,应对确定的配合比和级配进行室试拌与拌机试拌,验证最佳沥青用量与混合料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试拌确定最佳用量后,拌和中应严格按量称取沥青用量,沥青用量在拌和过程中变化围不得大于±0.3%。

7

4.5沥青混合料拌制时温度宜控制在170℃-185℃。同时,应通过试拌确定混合时间。

4.6拌制中应对每个台班的产品进行取样检验。应经常检查成品温度,并观察混合料外观,混合料应粗细均匀、无花料、不干枯。

4.7拌和厂除检查拌和均匀性、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及各料仓用量外,应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4.8混合料运输时间宜尽可能缩短,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混合料摊铺温度不宜低于165℃。当温度低于160℃时,混合料应废弃。

5 摊铺施工

-- 5.1排水式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对沥青中、下面层进行一次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测定中面层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新铺设路面应检查沥青中、下面层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所有项目应符合国际GB50092-96的规定。

5.2经检查和验收合格的沥青中、下层上应铺设上封层的施工要求按国际GB50092-96 9.3封面层部分相关规定。

5.3排水式沥青混合料摊铺应采用机械摊铺,要求摊铺平整,不宜人工修整,摊铺速度应控制在约3m/min,摊铺温度宜控制在175~165℃。

5.4碾压前宜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距离摊铺机不宜过长(不超过20m左右)。初碾、二次碾压宜选用10-12t滚筒式压路机,终碾宜选用6-20t多轮式压路机或8-15t胶轮式压路机。 8

碾压应采用静压方式(不得采用振动),其方法与一般沥青混凝土面层相同;初碾速度宜控制在2km./hr,温度应控制在160℃-140℃,复碾速度宜控制在3km./hr,终碾速度宜控制2km./hr,温度应控制在90℃-70℃并应填写测温记录。

5.5为避免施工接缝处出现明显痕迹,施工时应尽量全幅摊铺。当摊铺机宽度不足时,宜用两台摊铺机平行作业。适当调整拌和机产率及摊铺机行走速度,并配足运料车,确保摊铺机连续喂料、连续作业,减少施工接缝数量。

5.6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处不允许重叠。纵向接缝宜铺筑成梯形,便于邻接的面层粘接牢固,确保接缝两侧密度相同。若交通不允许铺成梯形,为防止纵向接缝过冷,在铺筑邻近面层时需将接缝处再加热。加热时,应避免将面层直接暴露在火焰下。

-- 5.7排水式沥青面层纵、横向接缝,以及与附属构筑物的衔接部分需充分压实,粘结紧密。

5.8在铺筑面层时需对透水管进行保护,避免沥青混合料堵塞透水管孔眼,确保透水性路面结构中的雨水能顺畅地排至透水管。两侧排水边沟应有足够的排水坡度,确保排至边的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5.9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后,应避免车辆进入,直至终压4个小时后或表面温度低于50℃,且足够坚硬后方可开放交通。

6 质量检验评定

6.1面层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松散、脱落、掉渣、轮迹现象。

6.2接缝处应紧密、平顺。

9

6.3面层应与路缘石等构筑物接顺。 6.4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排水式沥青沥青混凝土面层允许偏差

注:①△为主要检查项目。

②*为区别于普通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要求的检查项目。 6.5摩擦系数摆值、构造深度、吸声系数等项目的技术指标及检查频率由课题组研究分析后另行确定。

-- 6 质量检验评定

7.1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保证期为一年。期间须备应用同质排水式沥青混凝土材料用于及时养护维修的能力。

7.2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养护应注意及时清除路面存在的粘土类抛撒物,应采用专门的冲洗和吸出设备,定期(三~六个月)对路面积尘进行清除。以保持路面的空隙率。

7.3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破损修补时,应按照相关技术要

10

求进行作业;对较小坑洞的修补采用普通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

7.4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设计寿命年限,应严格控制道路开挖,5年禁止条带形开挖。

7.5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应避免发生可能导致隔水层被损坏的行为,如钉入、钻孔等。如发生,应及时采取可靠修复措施。

7.6排水沥青混凝土面应尽可能避免导致空隙覆盖或堵塞的行为,如路热熔性不透水交通标线的经常变换、堆放沙土、拌和混凝土等。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