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b)。 [A] 《怀旧》 [B] 《狂人日记》 [C] 《阿Q正传》 [D] 《孔乙己》 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A] 诗歌 [B] 小说 [C] 散文 [D] 甲骨文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 [A] 叶圣陶 [B] 冰心 [C] 王鲁彦 [D] 彭家煌

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d )的形象。 [A] “多余人” [B] “彷徨者” [C] “精神者” [D] “零余者” 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b )。 [A] 《一九三零年春上海》 [B] 《莎菲女士的日记》 [C] 《水》 [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c )。 [A] 《蕙的风》 [B] 《春的歌集》 [C] 《湖畔》 [D] 《女神》 7、 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d)。 [A] 萧乾 [B] 冯雪峰 [C] 陈独秀 [D] 瞿秋白 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a )。 [A] 上海 [B] 北京 [C] 广州 [D] 香港 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 d)。 [A] 陈独秀 [B] 鲁迅 [C] 赵家璧 [D] 茅盾 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d)。 [A] 《老张的哲学》 [B] 《四世同堂》 [C] 《二马》 [D] 《断魂枪》 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b)。 [A] 老舍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茅盾 12、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 a)。 [A] 曾虚白 [B] 穆时英 [C] 施蛰存 [D] 刘呐鸥

1

13、樊家树、沈凤喜是张恨水的作品( b)中的主要人物。 [A] 《金粉世家》 [B] 《啼笑因缘》 [C] 《丹凤街》 [D] 《八十一梦》

14、被茅盾誉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的是叶圣陶的(b )。 [A] 《多收了三五斗》 [B] 《倪焕之》 [C] 《包氏父子》 [D] 《潘先生在难中》

1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文艺“首先为(a )服务。” [A] 工农兵 [B] 革命战争 [C] 健全思想 [D] 知识分子 二、【填空题】

16、曹七巧是作品( 《金锁记》 )中的人物。

17、赵伯韬、吴荪甫是小说( 《子夜》 )中的人物。 18、《海滨故人》的作者是( 庐隐 )。 19、《家》中跳湖自杀的女性是( 鸣凤 )。

20、阎恒元是小说( 《李有才板话》 )中的人物。 21、论文《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胡适)。 22、《影的告别》出自散文诗集( 《野草》 )。 23、散文《乌篷船》的作者是(周作人 )。

24、爱给人做媒的张大哥是小说( 《离婚》 )中的人物。 25、有二伯、冯歪嘴是小说( 《呼兰河传》 )中的人物。 三、【名词解释】 26、语丝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主张:“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立判断和美的生活。”《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27、《寒夜》: 《寒夜》是巴金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1944年秋冬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的一两个小时,巴金开始了《寒夜》的写作。 四、【简答题】

28、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五四”文学中的人的意识:以现代个性意识为中心的人的主体意识。“五四”的个性主义是与人道

主义相辅相成的,并不走向极端,往往以个人主义、个性主义为人道主义的基础。周作人:“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这理由是,第一,人在人类中,正如森林中的一株树木。森林盛了,各树也都茂盛。但要森林盛,却仍非靠各树各自茂盛不可。第二,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墨子说,„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中‟,便是最透澈的话。……所以我所说的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资格。耶稣说„爱邻如己‟。如不先知自爱,怎能„如己‟地爱别人呢?”(1918年《人的文学》,《艺术与生活》)“个性是个人唯一的所有,而又与人类有根本的共同处。”(1921年《个性的文学》,《谈龙集》)

2

29、什么是沈从文“文学理想的寂寞”?如何理解?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对人性的追求,一种永恒的人性,在30年代他是一个特异的作家,当其他作家在为主义为现实而争斗时,他投入了对恒久美好的人性的追求,在当时就独辟蹊径。所谓文学理想的寂寞是指沈从文的文学理念就是文学不要和政治联系的太紧,既是纯文学的方式来歌颂人间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但是他的这个理想却生错了时代——在那个民族灾难深重和主义泛滥的时代谁会去注意他的这个 理想,而且每每遭人误解他也从不反驳。他就是不想和任何人争斗,只要过我们人人理想的生活而已。他的文学理想的寂寞就是因为他生的早了几十年。虽然与那个时代不大相宜。但是唯有他这样的作家才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才是真文学的代表。

󰀀五、【论述题】

30、阐述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

《野草》从它诞生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几乎一致的认为,这是现代文学史中一部非

常难懂的作品。主要的原因除了它包含的内容很深以外,还有一点,就是鲁迅先生在《野草》里采取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表现方法,就是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鲁迅那种独特的追求,造成了艺术传达的幽深和神秘。使《野草》具有一种神秘美。在《野草》里,鲁迅通过编造一个故事,制造一个气氛,构成象征的世界,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情绪,比如《秋夜》、《雪》、《腊叶》。还有一些篇章,是通过幻想中带有真实与想象纠缠的故事,构成象征的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最后一类作品在《野草》里比较多,就是借物抒怀,这种跟一般的借物抒怀不一样,它把物像象征化了,《秋夜》里写\"我家的后园有两颗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他是为了强调那个倔强。所以说鲁迅在《野草》里有自觉的创新意识,他开辟了现代小说,也开辟了现代散文的写作。《野草》就是中国现代散文诗开山性的果实。

31、阐述《子夜》的社会分析派小说特点。

(1)“它们力图对社会生活作总体的再现,全貌式的再现。”

(2)“注重从经济的角度再现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 (3)“从社会剖析派作家到再现生活,其根本意图和侧重点在于向读者剖示中国社会的性质。”

“以上这一切,都是社会剖析派作家把现代小说的描写艺术和社会科学的精密剖析出色地融合起来的结果。”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