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州市2017—2018高三联考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广州市2017—2018高三联考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回答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多 B.河谷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昼雨多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4.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地形起伏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6.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海水 C.河流水 D.雨水 7.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我国南方某市(纬度约21.5°N)的小黄家准备在某楼盘中间位置买房,楼高42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30米,楼后有一停车场。完成8——9题。

7.小黄的爷爷不想买太高的楼层,又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那么小黄家最好买( ) A.2楼 B.5楼 C.8楼 D.10楼 8.小黄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个停车位,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 A.甲车位 B.乙车位 C.丙车位 D.丁车位

1

下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下右图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左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①、乙—② B.甲 —③、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 —① 11.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回答12——13题。

12.甲地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13.图中①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下图为沿某大陆34°纬线所做的气候要素变化曲线(①表示1月均温,②表示11~4月降水量,③表示7月均温,④表示5~10月降水量)。读图,完成24~26题。

14.该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 亚欧大陆 C. 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15.造成该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地形 C.洋流 D. 纬度位置

2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 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

17.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示意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数(0——14岁)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据此回答18——19题。

18.在人口红利期,我国( )

A.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大 B.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 C.人口增长缓慢,抚养比下降 D.老龄化严重,就业比上升 19.进入人口负债期,我国应( )

①适时调整生育政策 ②渐进式推迟退休年龄

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示意1982——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区域分异特征。其中Ⅰ、Ⅲ为植被指数上升区,Ⅱ为植被指数稳定区,Ⅳ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完成20——21题。

20.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 )

A.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 C.山地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1.Ⅲ区域植被增加主要因为( )

A.生态退耕 B.人口外迁 C.冰雪融水增加 D.降水显著增加

3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22题。

22.据图分析得出( )

A.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大豆加工 B.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 C.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

洞里萨湖走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东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走湄公河的天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据此回答23——24题。

23.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湄公河的水位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不发生变化

C.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D.该地区通航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4月

24.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通航最佳时间是 ( ) A.全年 B.1~6月 C.5~10月 D.11月~次年4月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

25.此时( )

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 B.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丙丁两地气流上升 D.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26.甲地当前的风向可能为( )

①东北风 ②西北风 ③东南风 ④西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27——28题。

27.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8.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呈南北向断裂作用形成的湖泊,历史上其湖岸线发生明显变迁。图是滇池湖岸线变迁示意图,其中10米、100米古湖岸线分别指高于现代湖岸线10、100米的古湖岸线。读图回答29——30题。

29.通过湖岸线的对比可以推断100米古湖岸线以内( ) A.东岸坡度大于西岸 B.古城海拔高于呈贡 C.湖西岸径流速度较快 D.湖西岸降水量较小 30.造成图中滇池古湖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信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地质运动和地貌变化 C.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 D.降水和径流的季节性变化

近年来,漂流逐渐受到人们尤其是热衷户外运动的年轻人的青睐。图是安徽南部皮筏漂 流河段示意图,该段漂流全程大约需要1小时。读图回答31~32题。

31.皮筏漂流( )

A.方向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速度约为6千米/小时

C.落差约为150米 D.起点到丙附近河段水位逐渐降低 32.据图分析该河段适合发展漂流的有利条件有( )

A.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缓 B.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C.结冰期短,大多数时间可漂流 D.位于山区,没有洪涝灾害

5

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 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据此完成33——35题。

33.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不包括( )

A.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34.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 )

A.2月至6月 B.4月至8月 C.7月至11月 D.11月至次年3月 35.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 )

A.房屋影子全年最长 B.昼长短于米却肯州 C.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D.日出晚于米却肯州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小麦和冬油菜适宜种植区的北界的变化。读图完成36——37题。

36.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推移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种植习惯变化 C.机械化程度提高 D.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 37.据图推测该区域农业生产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棉花、玉米的种植面积缩小 B.春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 C.复种指数有所增加 D.作物适宜种植高度有所下降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图5),回答38——40题。

38.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39.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解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0.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

6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乌尤尼盐湖在玻利维亚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内,海拔3656米,面积9065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盐层覆盖的荒原,边缘有盐场。主要盐场间有公路相通。乌尤尼盐湖是世界最大的高原盐沼,含盐量超过100亿吨,富含钾、硼、镁、锶、钙、碘等元素。其中,制作锂电池的原料——锂,储量大约为900万吨,占世界锂资源储量的50%以上。图A示意乌尤尼盐湖的位置。图B示意乌尤尼盐湖附近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A 图B (1)分析乌尤尼盐湖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4分)

(2)该地经济比较落后,为发展经济,近年当地政府提出努力发展以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和以“风”“光”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构想,请分析提出以“风”“光”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这种构想的原因。(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2016年2月共有67797人在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申请避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9.9%。2016年1至2月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超过10万人。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基尔运河是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通道。近些年来,易北河入海口水域出现了水运拥堵严重等问题。下图为欧洲局部简图和甲、乙两地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1)分析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6分)

(2)评价大量难民涌入对德国产生的影响。(4分)

7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普洱茶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坡地上(见图),其良好的生长条件主要变现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特殊多变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得不同山坡出产的茶叶,口感有较大差异。在澜沧江与北回归线交汇处,普洱茶区可分为四大板块,即西北茶区(A)、西南茶区(B)、东北茶区(C)和东南茶区(D)

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口感更能体现其独特魅力。尤其是近年来,因其医药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发现,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茶人的喜爱。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纪后期云南开辟了规模化的茶园(台地)茶,它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条列式高产的现代茶园中出产茶叶,其树龄较短,产量更大些、采收更方便。但因台地茶品种较新、且有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稍逊于古树茶。

(1)分析A、B、C、D四个古茶主产区中,B产区的普洱茶原料品质最优的原因。(6分)

(2)指出普洱古树茶产量低的原因。(4分)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中国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西部,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071.9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6.4米,最深处达106米,蓄水量210亿立方米。赛里木湖是冷水湖,湖里没有植物,都是石头,水很冰冷,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2000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2010年以来,赛里木湖水体淡化明显。

(1)推测赛里木湖的成因?(2分)

(2)指出赛里木湖两种主要的补给类型,并分析2010年以来赛里木湖湖水淡化的原因。(4分)

(3)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原因?(4分)

8

地理答案

1——5 ACBAD 6——10 DABBD 11——15 ABDCA 16——20 CABDA 21——25 CDACD 26——30 DDBCB 31——35 ABDCC 36——40 ACDBC

41、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2)该地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较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所以可以积极发展“光”的产业。该地海拔高,风力大;低纬地区,风向稳定,有利于发展风能。 42、答案:1.乙地降水量少于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于甲地;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甲地地势较高,地形雨更丰富。(乙地纬度较低,受副高影响大;地形相对平坦,地形雨不明显)

2.有利: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43、答案:1.自然原因:气候湿热,光照丰富;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明显;山区坡地利于排水;红壤适宜茶树生长。(任答两点即可)

人为原因:所处地区地处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污染少,普洱茶品质好;栽培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较好。 2.植株少,产量少;乔木型大叶茶树,难以采摘;位于人烟罕至的深山区,交通不便(任答两点即可)。 44、答案:(1)地壳运动使得两侧山地隆起,中部地表下陷形成构造湖。(2分)

(2)主要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2分)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触水增多,使得入湖水量加大,淡水的稀释作用导致湖水淡化。(2分)

9

解析: 1.A 2.C 【来源】【百强校】2017届山西怀仁第一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A 对。地面辐射减弱,气温低,减弱了大气逆辐射,B错。不能改变太阳辐射的总量,C错。没有改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

2. 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对。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地温不是主要目的,A、B错。不能增加地温,D错。 【考点定位】地膜覆盖利用的原理,果园地膜的主要作用。

3.B 4.A 【来源】【百强校】2017届山西怀仁第一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3.读图,根据图例,结合坐标中的时间、降水量数值分析,山顶降水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时刻是16点,而12点降水也较多,昼多雨,A错。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为10mm左右,而山顶日降水量变幅为13mm左右,故B对,C错。根据图中数值,山顶降水比河谷盆地降水要多,D错。

4.由于冷热不均,白天山顶气温比同海拔山谷的地方高,垂直方向气流以上升为主,故白天山顶降水比河谷盆地多。夜晚山顶气温比同海拔山谷的大气气温低,垂直方向气流以下沉为主,山谷垂直方向气流以上升为主,夜晚山顶降水比河谷盆地少。差异形成的直接原因为热力环流,A对。B、C、D何时。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热力环流。

【名师点睛】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区域降水特点,注意图中时间,降水量数值,表示出昼夜的降水量差异。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区域降水主要是热力环流的方向造成的。气温高的区域是上升气流,多阴雨。下沉气流控制区,降雨少。 5.D 6.D 7.A

试题分析: 5.“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该地以暖流为主,A错。根据图示纬度,不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错。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C错。沙丘的成因可能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D对。 6.读图,根据纬度,“千湖沙漠”国家公园所在位置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又有沿岸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可以得出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D对。雨林气候区,地下水、海水、河流水不是主要水源,A、B、C错。 7.“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以暖流为主。根据沙丘的形态,圆面缓坡朝东,说明该地风向是海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沙丘的成因可能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A对。夏季是12-次年2月,海风较强,新月形沙丘移动速度快,B错。陡坡风力小于缓坡,C错。缓坡降水少于陡坡,D错。 8.B 9.B

试题分析:

8.根据材料,小黄的爷爷家在21.5°N,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是45°,所以影长与楼高相等,为42米。楼间距是30米,楼层高3米,冬至日阴影可到4楼。不想买太高的楼层,又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那么小黄家最好买5楼,B对。A、C、D错。

9.根据图中方向,停车场位于楼北侧,太阳位于南部天空时,乙、丁车位晒不到,甲丙车位早晨可以晒到,A、C错。夏季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丁车位可以晒到,D错。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乙车位,B对。A、C、D错。

10

10.D 11.A 试题分析:

10.读图,甲、乙两地都是地中海气候,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风力集中程度低,夏季风力小,风力曲线甲对应②。乙地纬度较低,受西风带影响时间短,风力集中程度高,夏季风力小。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乙对应①,D对。A、B、C错。 11.读图,两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对。甲在背风坡,乙在迎风坡,受地形起伏影响,②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主要影响大陆东部、南部地区,③错。海陆位置不同,④对。A对,B、C、D错。 12.B 13.D 试题分析:

12.读图,甲地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对。该地是季风环流,不受东北信风影响,A、D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区,分布在大陆西部,C错。

13.图中①自然带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按地带性规律,应是热带季雨林带。但该地形成的是热带雨林带,这种分布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D错。A、B、C错。 14.C 15.A 试题分析:

14.根据材料,该地1月均温高于 7月均温,说明位于南半球,B错。该纬线是34°S纬线,没有穿过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A、D错。读图,该纬线穿过的大陆西部区域是地中海气候,穿过南美大陆,C对。

15.该地是南美洲,11~4月,南美洲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南纬34°纬线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降水很少。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温影响,降水多。5~10月南半球是冬季,南纬34°纬线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迎风坡降水多。而东岸是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降水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A对。地形,洋流的影响小,B、C错。纬度位置相同,不是差异原因,D错。 16.C 17.A 试题分析:

16.读图,该地岩层有弯曲变形,岩层有错动、位移,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A正确。该地有沙丘分布,可能是沙漠气候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B正确。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C不正确,选C。该地的地质构造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D正确。

17.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甲,甲是背斜构造,A对。乙、丁是向斜,不是储油构造,B、D错。丙是断层,不是储油构造,C错。 18.B 19.D

试题分析:

18.根据图文信息,在人口红利期,抚养比不断下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B对。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小,A错。我国人口基数大,抚养比下降,人口增长仍较快,C错。抚养比下降,不表示老龄化严重,就业比波动上升,错。

19.结合我国现在的人口政策,进入人口负债期,我国应适时调整生育政策,①对。渐进式推迟退休年龄,②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使人口负债期问题严重,③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④对。所以①②④对。D对,A、B、C旬。 20.A 21.C

试题分析:

20.读图,Ⅱ区域位于藏北高原,周围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水源短缺,主要植被类型是荒漠、草原,A对。青藏高原海拔高,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为主,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南边缘,B、C、D错。

21.Ⅲ区域在藏北高原,植被增加主要因为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C对。高原耕作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藏北高原内部没有生态退耕,A错。没有人口外迁问题,B错。受高原上东西向山脉阻挡,藏北高原上降水没有显著增加,D错。 22.D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得出,该地冬季降水量大,累计增长快。夏季降水少,累计增长很少。应是地中海气候。该地是亚热带气候,大豆是温带作物,A错。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B错。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错。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D对。

11

23.A 24.C

23.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湄公河的水位,A对。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错。洞里萨河流向有明显季节变化,旱季大致是西北向东南流,雨季大致是东南向西北流,C错。该地区通航最佳时间是5月——10月,D错。

24.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多,水量大,通行能力强,通航最佳时间是5~10月,C对。其它月份水位较低,不是最佳时间,A、B、D错。 25.D 26.D 试题分析:

25.读图,图示锋面是冷锋,冷锋降水在锋后。甲丙位于冷锋前,此时甲丙两地多晴朗天 气,A错。乙地位于锋面的冷气团一侧,气温低于甲地,B错。丙丁两地受冷气团影响,气流下沉,C错。丁地位于垭口,风力大于乙地,D对。

26. 结合锋面移动方向,甲地锋面是顺时针辐合,甲地当前的风向可能为西北风、或东北风,①、②对。也可能是西南风,④对。不可能是东北风,东南风。②、④对,D对。A、B、C错。 27.D 28.B 试题分析:

27.根据经纬度,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自北向南降低,自西向东降低,合起来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D对。A、B、C错。

28.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B对。海拔高度不是雪线高度变化的原因,A错。热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C错。坡向对雪线高度有影响,不是主要因素,D错。 29.C 30.B 试题分析:

29.通过湖岸线的对比可以推断100米古湖岸线以内东岸的湖岸线稀疏,说明坡度小,西岸的湖岸线密集,说明坡度大,东岸坡度小于西岸,A错。古城、呈贡同在10米古湖岸线上,海拔相同,B错。湖西岸坡度大,径流速度较快,C对。不能判断湖西岸降水量较小,D错。

30.根据材料,滇池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呈南北向断裂作用形成的湖泊,造成图中滇池古湖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信的是地质运动和地貌变化,B对。全球气候变暖与古湖岸线变化无关,A错。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与湖岸线变化无关,C错。降水和径流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水位的季节变化,不是古今变化,D错。 31.D 32.B 试题分析:

31.读图,根据漂流的起点、终点位置,皮筏漂流的方向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A错。根据比例尺,漂流路程约3千米,速度约为3千米/小时,B错。图示河段在两条100米等高线之间,落差范围0-50米,小于50米,C错。水向低处流,起点到丙附近河段水位逐渐降低,D对。 32.读图分析,该河段两侧等高线数值相同,说明坡度小,水流平缓。适合发展漂流的有利条件有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B对。不能判断河流水量大,A错。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C错。地势起伏小,排水不畅,有洪涝灾害,D错。

33.A 34.D 35.C 试题分析: 33.读图,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不包括常绿硬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在30°-40°的大陆西岸,A不包括,选A。经过的热带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 34.根据材料,美洲王蝶迁徙目的是躲避寒潮危害,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11月至次年3月,D对。6、7、8月份是夏季,不需要躲避寒潮,A、B、C错。

35.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正值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房屋影子全年最短,A错。昼长长于米却肯州,B错。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C对。日出早于米却肯州,D错。 36.A 37.C

试题分析:

36.决定作物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是纬度因素。读图,图中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向北推移,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候变暖 ,A对。种植习惯变化、机械化程度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不能改变作物适宜生长北界范围,B、C、D错。

37.据图推测,该区域不是我国的棉花产区,A错。该地种植小麦是冬小麦,B错。受全球变暖,热量增加影响,复种指数有所增加,C对。作物适宜种植高度有所上升,D错。

12

38.D 39.B 40.C 试题分析:

38.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将雨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对。蒸发、降水、下渗不是主要影响环节,A、B、C错。

39.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B对。不能调解城市局地气候,A错。延长了径流汇聚时间 ,B错。不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D错。

40.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如华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多,需求量大,缺水严重,C对。东北地区气候湿润,水源充足。东南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青藏高原海拔高,冰雪融水多,其它三地都不是缺水严重地区,A、B、D错。 41.

(1).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2)该地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较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所以可以积极发展“光”的产业。该地海拔高,风力大;低纬地区,风向稳定,有利于发展风能。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该盐湖的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2)风指风能,光指太阳辐射能。读图,该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所以可以积极发展“光”的产业。该地海拔高,风力大。低纬地区,风向稳定,有利于发展风能。 42.

(1).乙地降水量少于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于甲地;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甲地地势较高,地形雨更丰富。(乙地纬度较低,受副高影响大;地形相对平坦,地形雨不明显)

(2).有利: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试题分析: (1).读图,图示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是受西风带影响。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甲地地势较高,地形雨更丰富。乙地纬度较低,受副高影响时间长,受西风带影响时间少。地形相对平坦,地形雨不明显。所以乙地降水量少于甲地,且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于甲地。

(2). 德国是人口负增长国家,劳动力不足,大量难民涌入德国,能够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大量难民涌入,会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43.

(1).自然原因:气候湿热,光照丰富;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明显;山区坡地利于排水;红壤适宜茶树生长。(任答两点即可)

人为原因:所处地区地处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污染少,普洱茶品质好;栽培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较好。 (2).植株少,产量少;乔木型大叶茶树,难以采摘;位于人烟罕至的深山区,交通不便(任答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读图,从自然条件分析,B产区的气候湿热,光照丰富。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明显。山区坡地利于排水,红壤适宜茶树生长。从人为原因分析,B产区地处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污染少,普洱茶品质好。栽培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较好。

(2).古树茶的植株少,产量少。乔木型大叶茶树,难以采摘。产区位于人烟罕至的深山区,交通不便。 44.

(1)地壳运动使得两侧山地隆起,中部地表下陷形成构造湖。(2分)

(2)主要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2分)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触水增多,使得入湖水量加大,淡水的稀释作用导致湖水淡化。(2分)

(3)该湖位于天山西部,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到地形阻挡形成的地形雨是该湖重要的补给水源。由于山地阻挡,天山东部难以受到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因此该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湖泊的深度分析,该湖泊是地壳运动使得两侧山地隆起,中部地表下陷形成构造湖。

(2)赛里木湖位于西北干旱区,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湖水淡化,说明注入淡水增多。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触水增多,使得入湖水量加大,淡水的稀释作用,导致湖水淡化。

(3)该湖位于天山西部,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到地形阻挡,强烈抬升,形成的地形雨,这是该湖重要的补给水源。由于山地阻挡,天山东部难以受到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因此该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 13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