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考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
biàn huà wú qióng jīn bì tàn wéi guān zhǐ
lǎn duò yòu huò jiāo ào bì bō lín lín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旋( ) 哲( ) 懒( ) 租( ) 旅( ) 暂( ) 赖( ) 祖( )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_____)(_____)善目 ②(______)(_____)皓齿 ③(______)(_____)凛凛 ④相貌(_____)(______) ⑤(____)(____)玉立 ⑥(____)(______)童颜 描写老人的词语有:______ ;描写年轻男子的词语有:_______ ;描写年轻女子的词语有:_______ 。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1 / 6
虽然……但是… 无论…都…… 只要…就
1. (________)做什么事(_______)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2.每月有工钱,(______)不多,(_______)比走街串巷强多了。
3.一个人(______)活得诚实,有信用,(_______)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宁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爬山
父亲爱山,爱水,也爱人——尤其是我。二十六年前一个夏日的清晨,他带着十岁的我爬山。
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行走,不觉已浑身是汗,而那时朝阳才不过刚露脸罢了。
“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父亲一面说着,一面脱掉湿透了的外衣。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阳光越来越烈,汗水越来越多,而我们父子俩也是越爬越高。不久,我们
2 / 6
已站到山顶上了。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
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哦,我懂了。就像这次数学考试,我虽然只考了六十一分,不过我已尽了力,所以就没关系,对不对?”我自以为是地说。
父亲用那双能洞穿人心的双眼凝视着我说:“如果你尽了力,就的确没关系。不过,你真的尽了力吗?”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
下山途中,我逞强地又跑又跳,父亲叫住我说:“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呢?”于是,他用那双厚实的手抓住了我,要我和他一同躺在树林的草地上。“待会儿,你说说听到了什么。”父亲接着说出了他的目的。
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和清脆的蝉声……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父亲像个哲学家似的解说着他的哲理。
1.文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作者用“_____”说明自己没有完全明白父亲的意思;用“_____”生动地刻画出父亲说话时不慌不忙的样子;用“_____”说明自己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虚心。
2.短文中父亲的话富有深意,让“我”似懂非懂的是哪些话语?用“ ”画出来。
3.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填空。
(1)从“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
(2)“一五一十”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父亲在爬山的过程中教育“我”这件事。 B.在下山途中,父亲启发“我”要用心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C.从“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这句话中可以知道,
3 / 6
“我们”站在山顶往下看去,视线很不好。
D.“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是父亲借爬山这件事告诉“我”要有信心、有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去面对困难。
5.读了短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写一写。(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20分)
发现是一个充满新奇的话题,它不仅仅是对表面事物的发现,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发现和触动。当季节变化时,你有什么发现?当汽车在公路上疾驰时,你有什么发现?当妈妈换了一件新衣服时,你又有什么发现呢?……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是我们每个孩子必备的素质。
请以“我发现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6
参考答案:
一
变化无穷 金币 叹为观止 懒惰 诱惑 骄傲 碧波粼粼 二
旋转 哲学 懒惰 出租 旅馆 白暂 赖账 祖宗 三
慈 眉 明 眸 威 风 堂 堂 亭 亭 鹤 发 :①⑥ ③④ ②⑤ 四
1.无论 都 2. 虽然 但是 3. 只要 就 五
农历八月十八是观潮日。 宽阔的钱塘江像一条巨龙横卧在眼前。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多像一支乐曲呀! 操场上人真多,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踢球,有的在打羽毛球。 六
1. 似懂非懂 慢条斯理 自以为是
2.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3. “我”为自己的成绩差“找借口”,但是被父亲识破了,很羞愧。 有顺序而无遗漏地讲给父亲听 4.C
5.遇到困难要有决心,有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事情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是做事要尽心尽力。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