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来源:画鸵萌宠网


标题:从金融角度观“国民大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报告

从金融角度观“国民大革命”

一.引言:

国内国民革命,是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下,在苏俄的各方面支持援助下开展的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各系军阀,维护了民族尊严,捍卫了国家主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曾想过,为什么第一次国内国民大革命能席卷大半个中国? 中华民国成立至国民大革命开展之前,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先后经历了多少失败,第二次护国运动,等等。哪一次不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孙中山最终只能流落至一禺-两广地区安身立命,为什么却能在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中异军突起;又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说,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何德何能,能与中国大地上已经打拼了数十年的军阀一教高下,何以为之?我们知道,唯物主义信奉,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历史发展的背后都是经济这双大手在推动历史发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因此,在本文中,将从经济金融的角度来谈谈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与衰落的原因,首先要谈的便是其兴起的原因,便是苏俄的经济援助的结果;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也离不开英美经济的暗中使坏,从中挑拨。

三.关键词摘要:

1.国民大革命 2.经济支持 3.卢布

4.英镑美元

一. 正文:

(一).“卢布”的甘甜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与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力量相互合作,是有

诸多原因的的,其一,便是旧中国与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拥有相似的现状,内忧外患,列宁和孙中山两位领导人早在1905年便有接触,二人相互鼓励与支持对方的事业<1>,当苏俄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便从中受到极大的鼓舞,希望如苏俄一样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一统中国。不过却苦于自己力量弱小,只能望洋兴叹,无计可施。1921年共产国际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在弱小国家之中,无产阶级应当联合本国资产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建。于是,驻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马上与孙中山会晤,就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华盛顿会议,苏俄与中

国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刻的交谈,孙中山对列宁及苏俄革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这之后一系列的交涉之后,最终孙中山接受了苏俄经济等方面的援助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苏俄对中国国民党的经济援助之中,黄埔军校的建立,便是其中最好的证明。黄埔校初创阶段,资金不足,武器奇缺,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苏联不仅提供了办学急需的军事装备和武器,而且资助了大批现金作为军校的开办经费。苏联政府及时派船送来了大批武器,仅第一批武器,就有8000支有刺刀的俄式步枪。每枪配有500发子弹,还有10支小手枪。此后,苏联继续向广东革命政府提供大批急需的武器弹药。1925年一次运到广东价值56.4万卢布的军火。1926年又将各种军火分四批运来。此外,苏联政府还资助了200万卢布的现金给军校,帮助解决军校开办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2>.从以上事例可知,武器弹药,哪一样不是金钱,我们可曾想过,如果黄埔军校的建立,没有苏联在武器弹药等方面的经济援助与支持,单凭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他哪里有如此大的资金来运转整个黄埔军校,况且当时孙中山的广州政府几乎没有财政收入,一切税负等悉数被军阀和外国所控制。所以,黄埔军校的建立,可以说是“卢布”甘甜的乳汁喂养了其成长,壮大。

苏联政府除了在经济上、物资上给军校提供了大量援助之外,还为军校派来了顾问团,担任军校新式教育的指导工作。还在筹建军校时,总顾问鲍罗廷鉴于军校缺乏大批有政治觉悟和丰富经验的军事干部,受孙中山的嘱托,于1924年4月和加拉罕一起联名向莫斯科求援。同年5月,由首席军事顾问巴甫洛夫率领的军事顾问团到达广东。黄埔军校开学后,涉及各门学科的苏联顾问多人陆续到军校工作。是年7月,首席军事顾问巴甫洛夫在东江视察时不幸溺水逝世后,由扬名中外的加伦(布留赫尔)接替首席顾问之职,并领导黄埔军校的苏联顾问小组工作。派往军校的苏联顾问,都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素养的指挥员,他们根据苏联红军的经验,帮助军校制定教学计划,修订各种教程,亲自参加教课并作示范,从各方面为办好军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苏联除了从直接的经济物资上对中国进行援助之外,还间接的派出人员,对中国黄埔军校的建立出谋划策,这些哪一样,都离不开金钱的支持。

在这之后的两广根据地的巩固,北伐战争的进行,可以说要是没有苏联卢布的支持援助,是不可想象的。苏联“卢布”对于中国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居功至伟。也正因为有了卢布的支援,北伐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二)“英镑美元”的诱惑

北伐战争如火如荼的开展,本来前途一片大好,可是为什么最终会以失败告终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今天,我就从金融的角度浅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当北伐军打到江浙地区时,英美帝国主义及其买办阶级十分的震惊,他们试图以武力干涉大革命的进行,但是他们从1840年以来的事件之中吸取教训,武力干涉这种强硬方式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不达目的。因此,他们就试图以经济这种软手段来阻止革命的进行<3>.最终,他们选择了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作为收买的对象,于是英美便授意其买办银行家(席徳懋家族等)<4>与蒋介石谈判,向蒋介石开出极具诱惑的条件,支持其一统中国,条件是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反戈一击。对于这时的蒋介石来说,可谓是个不小的条件,我们大家都知道,英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与这两个国家拉上关系,就等于说是上了大金船,有了他们的支持,前途一片大好,另一方面,蒋介石的竞争

对手汪精卫是他成为中国霸主的最大障碍,有了英美的支持,就不用再担心汪精卫这个障碍。同时,由于蒋介石一直把与共产党合作当做是权宜之计,不是真心想与共产党合作,而此时,苏联大有控制广州政府之势,于是,蒋介石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不受苏联的经济等方面的束缚,他最终同意了英美的经济援助条件,毅然背叛革命。

金钱,永远是最有力量的东西,而历史却也是惊人的相似,英美对蒋介石的援助与几年后英美银行家们对希特勒的援助如出一辙,都希望通过对领导人的经济控制从而达到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可惜,英美银行家们没有看明白蒋介石和希特勒都是那种有奶便是娘的人物,同时,他们骨子里是集权主义者,是不甘受人摆布的,因此,才会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会在二战时被自己资助的希特勒关进大牢的结果<5>.和蒋介石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法币改革。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是“英镑美元”断送了大好的国民大革命。

金钱,这个在中国历史中几乎销声匿迹的东西,从表面上看让位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艺术。其实,金钱,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金钱这个基础,政治,军事,文化这些都是空中楼阁,只有金钱,才是基础,才是真正的王道!这也是为什么共产党人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中“一手抓钱袋子,一手抓枪杆子”二者从未放松的原因吧!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欲成大事者,必不能忽视金钱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惊动天下人!

二. 参考文献:

<1>.董海鹏.《苏俄与孙中山国民党的合作.矛盾及其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

<2>.百度搜索. 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为建立黄埔军校提供哪些帮助 <3>.宋鸿兵. 《货币战争3之金融高边疆》 <4>.马学强. 《江南席家》

<5>.宋鸿兵. 《货币战争2之金权天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