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海洋蓝洞(如下图所示)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据此完成1~3题。
l.形成海洋蓝洞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断层下陷 D.溶蚀和侵蚀 2.地质时期中,形成该类洞穴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地壳活动 B.高温多雨 C.冰川广布 D.风沙频繁 3.海洋蓝洞现象揭示的地理意义是 A.海平面升降变化 B.气候不断变暖 C.火山、地震频繁 D.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特大城市数量和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是经济、人口诸多方面因素共
第 1 页 共 7 页
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我国1997和2013年南、北方1OO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统计图。据此完成4~5题。
4. 1997年北方特大城市数量远超南方,这是因为 A.北方高新产业发展,吸引南方人才流入 B.我国大力开发资源、能源 C.北方现代农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流入 D.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国策 5. 2013年南、北方特大城市发展差异显著,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产业结构差异 B.资源和环境状况差异 C.自然条件差异 D.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
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超级锂电池。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美国特斯拉,计划兴建世界最大的超级电池工厂。为此,各国政府都开出极具诱惑力的优惠条件吸引特斯拉,
最后特斯拉决定在美国内华达州兴建超级电池厂(如下图所示)。它制造电池所需的钴、石墨等原料来自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来自日本。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电池生产、电池回收过程将在一个工厂内完成,厂房顶全部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特斯拉超级电池厂落户美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接近汽车产地 B.共享基础设施 C.科学技术先进 D.政策税收优惠 7.特斯拉在内华达州选址建厂,其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环境 B.交通 C.能源 D.劳力素质
第 2 页 共 7 页
8.特斯拉选择整个电池产业链在一个工厂内完成,而不是全球采购或者全球最优布局各电 池部件生产,其最主要原因是
A.节省原料和能源,绿色环保 B.节省交通运输成本的需要 C.规模化生产,提升经济效益 D.电池专业生产技术的需要
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20多年激烈的争论。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的新设计方案,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9~11题。
9.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 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10.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 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水体污染严重 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 D.三峡大坝的建设 11.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的时段应在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长江经济地带的西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2013年4月.首列从成都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正式开通。“蓉欧快铁”是连接亚默大陆,串联中国西部、欧洲及俄罗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广大地区的经贸“大动脉”(如下图所示)。早期“蓉欧快铁”全程需时14天,2015年降至10.5天,随着秦岭高铁隧道群的贯通,未来提速指日可待。
2015年9月《成都市青白江区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实施方案》正式颁布,“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更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国际
第 3 页 共 7 页
铁路港的建设吸引了中外大型物流、汽车、电脑、电子等产业大量投资。
(1)从古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国际铁路港”,对比分析成都古、今交通区位
条件。(8分)
(2)与重庆相比,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的优势与不足。(4分) (3)成都拥有两个机场,成为我国第四大航空港。分析成都航空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4
分)
(4)若“蓉欧快铁”沿线城市如乌鲁木齐、兰州也规划建设国际铁路港,请选择可行或不
可行任一方面进行论证分析。(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第 4 页 共 7 页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乏一。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
温室大棚 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塑料温室大棚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曾经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6分)
(2)说出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的优点。(8分) (3)埃尔埃希多地区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了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请综合分析其原因。
(8分)
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第 5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