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积极性调查
统计分析报告
目 录
一.研究背景 .................................................... 2 1.调查背景及目的 ............................................... 3 2.研究分析方法 ................................................. 3 二.数据分析过程 ................................................ 3 1.频数分析 ..................................................... 3 2.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 ......................................... 4 3.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 5 4.相关分析 ..................................................... 6 5.回归分析 ..................................................... 6 三.结论 ........................................................ 7 四.建议 ........................................................ 7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 7 六.调查问卷 .................................................... 7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校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现代教育更需要的是大学生书本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比赛,这些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不过一些比赛活动并不能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或支持,比赛活动该怎样做才能让大学生满意,提高大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本组进行关于“大学生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积极性调查”的问卷调查,为了使活动更有针对性,使更多的同学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研究分析方法
报告分析方法包括:SPSS的基本统计分析、SPSS的非参数检验、SPSS的相关分析、SPSS的线性回归分析
二.数据分析过程
1.频数分析
由上述表格可得,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101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57人。年级分布情况是:人数最多的是大三,其次是大一,人数较少的是大二和大四,人数大致相当。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对参加比赛的态度情况是:“偶尔会考虑参加”占比例最多,其次是“是自己课余活动的一部分”和“很排斥”,比例最少的是“可有可无”,该特征从饼图中表现得更直观。
上图表明,在所调查的101个样本中,愿意跟不愿意参赛的样本量分别为55和46,各占总样本的54.5%和45.5%,愿意参加比赛的人数所占较多。
在大一同学(28)中,愿意参赛和不愿意参赛的样本量分别为19和9,占总样本(28)的67.9%和32.1%,愿意参赛的占较大比例,愿意参赛比例高于总体比例(45.5%);在大二同学(22)中,愿意参赛和不愿意参赛的样本量分别为15和7,占总样本(22)的%和%,愿意参赛的占较大比例,愿意参赛比例高于总体比例(45.5%);在大三同学(29)中,愿意参赛和不愿意参赛的样本量分别为16和13,占总样本(29)的%和%,愿意参赛的占较大比例,愿意参赛比例与总体比例(45.5%)相当;在大四同学(22)中,愿意参赛和不愿意参赛的样本量分别为5和17,占总样本(22)的%和%,不愿意参赛的占较大比例,愿意参赛比例低于总体比例(45.5%)。
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如果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由于卡方的概率P-值小于α,因此应拒绝原假设,认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是否愿意参赛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非参数检验
由上图可知,男、女生对于校园比赛的关注程度的累计概率的最大绝对差为0.057,2√𝑛,概率P-值为1.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α,因此不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男女生对校园比赛的关注程度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1
4.相关分析
由上图可知,愿不愿意参加比赛和比赛在心中的地位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796,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负的强相关性,其相关关系检验的概率P-值近似为0.因此,当显著性水平α为0.05或0.01时,应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是零相关。
5.回归分析
由第一个图可知,判定系数𝑅2(0.634)相对接近1,因袭,认为拟合优度相对较高,被解释变量可以被模型解释的部分较多,不能解释的部分较少。第二个图中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
171.758,对应的概率P-值近似为0.依据该表进行回归分析的显著性检验,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应拒绝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认为各回归系数不同时为0,所以第三个表中的系数值可用,可建立线性模型。
三.结论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①本次关于“大学生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积极性调查”的问卷调查,共取得101个样本,其中男生44人,女生57人;②样本分布在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之间,其中大一和大三占比例较多;③不同年级的同学对于是否愿意参加比赛活动的看法不一,大一大二学生相对比较愿意多参加比赛,而大四学生愿意参赛的比例较低;④由非参数检验可知,男、女生对于校园比赛关注程度没有很显著的差异;⑤由相关分析和回归线性分析过程可知,是否愿意参加比赛与比赛在心中的地位呈线性关系,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四.建议
1.对于学校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前要做好活动的知名度,要把宣传力度加大,宣传要有所创新,不能只是张贴几张海报就完事,应从各种形式去宣传如发放传单、广播、报纸等一些同学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调动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2.创新是活动的闪光点,是吸引同学积极性的不竭动力就像天空中黑夜的星星,让单调的黑夜增添了几分美丽,地上的人们才有了幻想。所以学校组织活动应多在原有基础上力求创新。
3.比赛活动应适当的提出鼓励与表扬,以达到激励的目的。比如可以与企业合作,把实习机会作为奖项的一部分,以提高大四学生参赛的热情。
4.尊重学生,满足需求。在比赛活动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齐全的基础设备,合适的现场环境,给予学生尊重与信任。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调查问卷
大学生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积极性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2.你现在就读于哪个年级?
3.你对各类校园比赛关注程度如何?
4.你参加过校园比赛活动吗?
5.你身边同学是否参加校园比赛?
6.你愿意参加校园比赛活动吗?
7.据你的了解,你身边同学对于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的态度?
8.你对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的理解是?
9.校园比赛活动在你心中处于哪种地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