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四川高考)右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
A.反满兴汉 C.政治民主
B.官逼民反 D.暴力革命
学低,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知识,意在考查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意思是清政府把人民看得很
而人民则把清政府看得更低、更渺小,它试图传达的是政治民主的观念。故C正确。
答案:C
2.(2012·大连模拟)“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解析: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茫之中。正是通过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答案:D
3.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为此他主张(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解析:孙中山看到西方国家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其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有爆发社会革命的危险,因此想在中国避免此种局面出现,故其主张民生主义,选C。
答案:C
4.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没有正规建制番号的八路军独立团,经历种种磨难之后,聚在一起去捍卫民族尊严,保卫国家的抗日传奇故事,被称为抗日版的《水浒传》。这部电视剧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土地革命的思想 C.武装斗争的思想
B.根据地建设的思想 D.人民战争路线的思想
解析:本题学生易误选C,原因是认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活动体现了毛泽东武装斗争的思想。材料信息“没有正规建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行抗战的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体现了人民战争路线的思想。
答案:D
5.(2012·韶关模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解析: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和方向,故选C项。A、B两项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D项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答案:C
6.(2012·上饶二模)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解析: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答案:D
7.(2012·莆田模拟)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辛亥革命 C.解放战争
B.国民革命 D.三大改造
解析: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革命,A、B、C三项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其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8.“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解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判断材料出现于建设社会主义阶段,由此排除A、B两项;D项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建设的论述,因此,只有C项是正确的。
答案:C
9.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只有打破个人崇拜,才能制定正确的国家建设方针。
答案:C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世纪之交,是在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的挑战的情况下提出的。当时的国际形势是指( )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②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 ③大规模争霸战争不断 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A.①② 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形势总体上是走向缓和的,虽然存在局部冲突与战争,但“大规模争霸战争不断”的说法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C。
答案:C
11.2011年4月上海华联等超市销售“染色馒头”事件一经曝光,上海市长韩正要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这件事情彻底查处。韩正在批示中提出:“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及时向社会公布。”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材料反映了“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容。 答案:D
12.(2012·泰州模拟)胡锦涛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说:“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主要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②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④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②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②,故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1: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同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材料2: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1)据材料1,指出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的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不得摘抄原材料)(6分)
(2)材料2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史实,分析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3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5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第(1)问从材料1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即可。第(2)问要注意从材料2中归纳出关键信息并结合近代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说明。第(3)问重点在于正确理解卡尔顿·海斯的话语的核心含义。第(4)问是开放性问题,解答时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新内容: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扶持弱小民族,实行民族自治);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2)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反对(不同意)这一观点。民族主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孙中山全集》
材料2:中国是一个声名文物之邦,中国的孔教甲于万国,西洋只有格致枪炮厉害,学来这点便得……设若议论稍不如此,便被人看做“心醉欧风者流”,要受一世人的唾骂了。
——《毛泽东早期文稿》
材料3:中国的特点: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4: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4分)
(2)根据材料2,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的观点。在材料3中,毛泽东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8分)
(3)材料4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观点的相同点。(4分) 解析:第(1)问,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作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孔教甲于万国”“西洋……枪炮厉害”等信息可知与“中体西用”有关,由此可以得知毛泽东的观点;第二小问,可结合毛泽东选择的中国革命道路作答。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即可得出邓小平的观点。第(4)问,概括第(1)(2)(3)问答案的共同点即可。
答案:(1)主张: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模式,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共同发展。
(2)观点:批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 看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不能走合法斗争道路、“城市中心道路”,而应该走“工农武装割据”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观点: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我们有益的文化知识,反对故步自封,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4)相同点:根据中国国情,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西结合,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强国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