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把握形象,品味意境
作者:张祖群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1期
摘 要:诗歌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感情真挚。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文时,要侧重让学生在感悟、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厚重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传统的创设情景法和现代化多媒体结合起来更容易把握诗歌中的形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对歌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诗歌鉴赏;把握形象;品味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2-01
诗歌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感情真挚。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文时,要侧重让学生在感悟、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厚重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传统的创设情景法和现代化多媒体结合起来更容易把握诗歌中的形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对歌的学习兴趣。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鉴赏文学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2、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方法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或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二)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中一般都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诗中的景物往往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往往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 1、常见意象举隅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8)松,坚贞高洁。
(9)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三)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1、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二、诗歌的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简言之,“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境”就是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 (一)意境和意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意象是单个的事物,意境是意象的组合。意境在山水田园诗中表现得尤为充分。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画时说“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讲的就是画中有境、诗中有境。
(二)意境特点与种类
意境的特点因诗歌所写的景象和抒发的感情的不同而不同。意境其实没有严格逻辑上的分类,我们可以根据诗词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做一个大致的归类。 1、清丽柔美
2、凄迷朦胧(迷离恍惚、扑朔迷离、凄厉萧索、寂静迷蒙) 3、莽苍苍凉
4、幽深绵邈(凄清悠远、幽渺、清幽、幽远、幽美邈远、深邃高远)
5、清淡静谧(清空淡远、凄静深沉、清远平和、和谐清隽、秀丽清新、清幽宁静、明丽悠远)
6、悠闲恬静(闲淡恬美、优美隽永) 7、孤高旷远
8、雄浑阔大(刚健质朴、苍茫遒劲、雄浑苍茫、雄浑深远、壮美) (三)品味诗歌意境的方法
1、抓住意象,把握其特征,反复揣摩。
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把握其特征,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2、要善于联想与想像。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出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从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遭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同是咏梅,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而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意境诗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