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JOURNALOFEEE
Vol.33No.5Oct.2011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李金田,贺国权
(长江师范学院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重庆涪陵408100)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实践特点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的具体实际,构建了适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组建了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实践教学五层次体系,探索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新建的教学体系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TN0;G640
文献标识码:A
0686(2011)05-0008-02文章编号:1008-
PracticeintotheEducatingModelforTechnologyAppliedTalents
LIJin-tian,HEGuo-quan
(SchoolofPhysics&ElectronEngineering,YangtzeNormalUniversity,Fuling408100,China)
Abstract:Aimingtocultivatepracticalandinnovativetalentsofknowledgeabilityandcompetentquality,basedonourspecializedcourseknowledgesystem,itspract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realityofa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y,wehaveconstructedasetofcoursesystemapplicabletomajorsof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Inaddition,wehavesetthestageforpracticeandteaching,builtapracticeandteachingsystemwith5levels,andprobedanedu-catingmodelforcultivatingtechnologyappliedtalents.Ithasbeenprovedthatourpracticeissuccessful,especiallyforcultivatingtechnologyappliedtalentsmajoringin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ina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y.Keywords:majorof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edtalents;coursesystem2003年我校开始招收电子信息类本科学生,共
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六个专业。
1.2
课程体系的构建
参照国内外应用型大学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
[3-5]
,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结合我校六个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按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高素
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专业课程设置为四个模块,分别为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测控技术类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现以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为例来说明。电工电子技术类列课程(主要为八门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
1.1课程体系的提出
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上是以通识
通识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课课为主的本科教育,
三种课程的比例依次约为5:3:1(少数为3:2:1),这种课程体系较适合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对于
三者的比例采用各占三分之新建的本科院校而言,
一为宜。这样的课程体系加强了专业课和实践课
[1,2]
。的比例,有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03-09:修回日期:20141-05-11收稿日期:2011-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7036);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093047)
),mail:fllfm@tom.com作者简介:李金田(1965-男,学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传感技术、自供能技术方向研究工作E-),贺国权(1962-男,学士,教授,主要从事传感与信息处理方向研究的研究室工作
第5期李金田,贺国权: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9
的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技能和初
步设计能力,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4)综合应用层:主要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
系统集业实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成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5)创新层:面向电子竞赛、挑战杯、学生科研立项、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激发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把综合理论知
图1
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体系结构图
“电工电子基本技能”是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电子电路CAD”是专业基础课程和“PLD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是专业基本应用课程是专业应用课程。术课程设计”
该课程体系体现了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突出了每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识和技术融入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研究能
力、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开拓学生的个性和潜力,为优秀学生的培养创造条件。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我们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4结语
2技术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构建了新建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提高了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组建了设备先进和功能综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实践教学五层次体系,该课程体系体现了新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每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层次化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能达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参考文献:
[1]郭银章,曾建潮,徐玉斌.地方高等工科院校新办电子信息类
.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专业建设模式与创新体系研究[J]2-006,28(4):22-25.
[2]潘懋元.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J].上海:上海电机学院
2006(1):1-5学报,
[3]张少中,杨亚萍,张增年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电子信息类实
.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验教学体系[J]971-974.
[4]单长虹,龚学余,黄智伟等.优化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培养大
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2):76-78.
[5]傅越千.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宁波: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0(1):105-109.
我校组建了跨五个技术学科(电子科学与技
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
构建了四个实验平台,即电子基础实验平学中心,
台、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平台、测控技术实验平台
和电子实训平台,共组建了11个实验室和4个实训室。
实践教学平台以课程群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有机地融合成若干模块式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同类实验技术、相近实验方法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五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1)基本实践技能层: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基本
计算机基本技能实训包括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技能实训和工程软件使用等。重点训练学生专业
基本实践技能以及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2)基础层:用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方式、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3)提高层:各门课程内单元模块设计和课程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