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系团总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三期培训班:
为进一步深化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和给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回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现就2011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追寻红色足迹 锤炼坚定信仰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紧密围绕学院“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活动内容
(一)“追寻红色足迹,青春凝聚党旗”主题实践活动
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主题,通过走进革命纪念地,参观相关革命纪念馆,深入革命老区走访老红军,走进改革开放前沿调研十一五经济发展成就等方式,回顾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感受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变化,践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志向,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聚焦‘十二五’规划,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通过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十二五”规划的宣讲、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等方
1
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将所学知识与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相结合,深入了解国情,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地方社会科学发展方面作出贡献。
(三)“情系新农村,推进‘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向实践所在地提供教育服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禁毒宣传、捐送书籍文具及科技兴农宣传等形式,致力于将优秀文化、先进科技技术和医疗卫生知识推广到基层,服务于基层,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做出积极有益贡献。
(四)“弘扬志愿精神,青春共创和谐”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精神的核心内容,要通过深入社区和农村,关爱空巢老人、残障人士、低保人群以及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开展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法律援助、自护教育、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并开展与服务主题相关的调查研究,为共创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五)“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团省委项目) 赴基层开展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理论研讨、网络论坛、知识普及等内容的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活动。
(六)“实践启迪真知,见习2011”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大学生运用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或深入科研单位、企业、社区等开展见习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活动,让书本知识接受实践课堂的考验,促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七)其他专题调研实践活动
鼓励在校大学生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热点民生话题开展主题实践调研活动,同样也应对社会中某些领域展现出来更迅猛的经济增长态势,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事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素等好的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在这些方面,学院团委均可以引导学生从专业视角出发,以科学创新的理念,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四、活动方式
以团队实践和个人返乡实践两种方式进行。
2
团队实践:院团委重点组织8项院级社会实践项目,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三期学员和各系学生代表组成实践团队,分赴西柏坡、青海、延安、富平、宝鸡西部山区、眉县、汉中佛坪、宝鸡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进行社会实践,并组队参加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团省委组织的2011“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工作。暑期结束后完成社会实践团队报告和团队个人实践研究报告,填写《宝鸡文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项审核表》(附件1),按照《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认定规定》(附件2)要求上交相关材料。
个人返乡实践:各系学生要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返乡、实习、勤工俭学等机会,就近开展形式多样、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团委网站下载填写《宝鸡文理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登记表》(附件3),开学后将登记表连同本人社会实践报告上交本系团总支。在活动中,全院广大青年学生要立足自身实际,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项目等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专业特长和社会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富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活动,努力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品牌。
团委按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结业暂行考核办法》(附件4)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三期培训班学员进行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全面发动,精心组织。要深入动员,层层推动,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顺利完成。各系团总支上报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名单并注明联系方式,于7月4日前交至团委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wltuan@163.com.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要高度重视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突出实践效应。要在做好前期宣传策划的基础上,主动联络校内外各级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本单位的好思路、好形式、好内容、好典型、好成果等,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实践中来。
(三)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在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基地建设、具体指导、宣传报道、交流总结等方面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坚持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品牌,力戒走过场和形式主义。
3
(四)加强教育,确保安全。 依据“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加强社会实践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有效。
(五)加强总结,完善考核。要做到奖惩分明,各社会实践团队要在暑期结束后全面做好各项社会实践总结工作,通过各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报告、调研论文、实践工作简报、DV展播等深化实践成果,做好成果展示工作。
附件1:《宝鸡文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项审核表》 附件2:《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认定规定》 附件3:《宝鸡文理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登记表》
附件4:《“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结业暂行考核办法》 附件5:《宝鸡文理学院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守则》 附件6:《宝鸡文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责任书》 附件7:《宝鸡文理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
附件8:《宝鸡文理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各系学生名额分配表》 附件9:《关于开展2011“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工作的通知》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 附件7:
宝鸡文理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
一、 追忆建党伟业
1、 革命博物馆、革命军事博物馆、革命战争纪念馆、革命先烈故居、纪
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参观考察 2、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实践 3、 “创先争优”主题实践
4
4、 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主题实践 5、 老红军寻访行动
6、 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寻访行动 7、 优秀共产党员寻访行动
8、 其他能反映90年来党的建设伟大成就的其他项目
二、 关注社会民生
1、 下岗职工生活状况与再就业调查 2、 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 3、 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4、 居民住房期望与居住意愿调研 5、 居民就医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研究 6、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7、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 8、 居民消费意识与消费结构调查
9、 民族地区农(牧)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研 10、老年人养老与服务体系构建
11、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需求调查与对策 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13、新传媒环境下的公众信息获取与传播机制 14、关爱女孩调研 三、 建言公共服务 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 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现状 3、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 4、 公立医院转型与功能分类调研 5、 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调研 6、 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接续问题 7、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
5
8、 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9、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 10、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机制 11、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12、 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
13、 可回收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14、 中国特色老龄化社会管理模式 15、 扶贫救助管理和模式创新 16、 残疾人社会权利与保障体系建设 17、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及其管理 18、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问题 19、 公共服务目标群体的需求表达机制 20、 公众参与的模式和途径探索
21、 垄断性行业与公益性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 22、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价格监管机制和手段研究 23、 网络社会运动及管理 24、 农村社会安全与维稳方式转变 25、 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 26、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27、 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及模式探索
28、在外成功人士在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情况调研 29、 其他有关公共服务的课题
四、 思考教育发展
1、 社会变迁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2、 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成长 3、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 4、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 5、 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
6
6、 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 7、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8、 城市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问题 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0、 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问题 11、 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 12、 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 13、 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运行状况 14、 特殊儿童职业教育模式 15、 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 16、 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17、“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查
18、 其他有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问题的项目
五、 考察文化变迁
1、 社会转型背景下大众文化产生机制研究 2、 新时期婚姻家庭文化观念变迁
3、 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农村“村改社区”组织建设 4、 中国女性社会学发展脉络与趋势 5、 新型传媒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6、 地方性文化保护与开发 7、 转型期民间文化变迁 8、 流行话语与社会变迁 9、 文化与社会心理建设 10、 文化变迁与社会管理创新
11、农村居民宗教行为调研或基督教在农村传播现状调研 12、 其他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课题
六、 聚焦城乡发展
7
1、 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 4、 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 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机制 6、 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膨胀治理 7、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8、 中小企业转型成长研究 9、 物联网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10、 发展低碳经济问题调研 11、 鼓励民间投资体制与机制改革 12、 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研究 14、 公共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率 15、 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 16、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7、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18、 居民收入差距
19、 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 20、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情况 21、 文化产业发展与支持情况调研 22、城镇化问题研究
23、农业、农村旅游发展问题调研 24、农村水利设施现状调研
25、 其他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的项目
七、 探究企业管理
1、 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
2、 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8
3、 新型媒体的发展与企业营销战略
4、 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
5、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竞争优势 6、 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与应急管理 7、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路径初探 8、 公司治理的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9、 董事会特征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 11、 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12、 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 13、 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
14、 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企业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 15、 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的关系研究
17、 当前我国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相关问题的其他调研项目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