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怎样解决桩基的沉降问题 李龙 (江苏连云港苏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中图分类号:TU 连云港2220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08—925×(2012)O3—0089一O2 摘要 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誊日新月异的一建筑 -树立在我们面莆 但是随之而来的 问题也不断发生,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就 一些觇降问题论述≮并提供解决方法。可供参考。一童 曩誊 誊 囊 篓囊 ≮_善 曩 曩 叠舅_ 鼍≯蠢 .囊 。麓。曩一 j关键词 桩基 一分析问题i董解决问题 掌 舞 黑囊誊 i誊j曩 誊蔓 1 概述 薯 i 薯 借助于轴向荷载下桩身的压缩求得桩的位移.又应用荷载作用于 ndlin位移解求得桩周土体的位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 半无限体内某一点所产生的Mi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 移 由于弹性理论假定桩土界面普遍满足弹性即界面不发生滑 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 移这一条件.沿界面诸相邻点的桩位移应与土位移相等,由此即 普遍应用.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 可求得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布.并进而求得桩的位移分 掌握。 布。 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 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 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 的沉降后总和求得总的沉降量。这种浅基础的最终沉降量的常 2.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就是根据各土层的参数分别计算各层 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 用计算方法在桩基设计中,主要用于大直径的的单桩(墩),考虑 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 到其桩侧阻力的荷载分担比相对较小.桩端底面积大且其荷载 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问 分担比也较大.因此可仿照扩展基础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 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 算沉降。当用以计算深基沉降的其它条件相同时.用明氏应力分 灾难性的后果 布求得的最终沉降与实侧推算结果较为接近:而用布氏公式算得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 的值要比实测值大1/2至1/3.并且给出的实用应办计算公式及 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 附加应力系数表格 用分层总和法分析单桩沉降时.要考虑压缩 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 层的计算深度.或按照一些实用的经验公式确定 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 3、群桩的沉降分析计算 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 3.1弹性理论法 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 弹性理论法群桩沉降分析的塞本假定与单桩相同.其主要依 富。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 据是Mindlin解的位移与应力解.以此为基础形成位移法和应力 视的课题。 法,此外还发展了一种简化弹性理论位移法,以位移解为基本解, 2、单桩的沉降分析计算 但采用应力法中关子桩侧摩阻力为线性的假定.在位移基本解 2.1荷载传递分析法 的积分中舍去高阶无穷小量。以Poulos,Buterfield.Davi8。Geddes等 荷载传递分析法是单桩荷载一变形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 的群桩沉降弹性分析理论为基础的计算体系中.叠加法是比较成 法。这种方法是从规定的荷载变形传递方式来计算桩对荷载的 熟和应用较广的一种简化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原理和计算过程. 反应。其基本的概念是:将桩离散为一系列等长的桩段f弹性单 该法在忽略桩对土位移的加强效应简单的假定基础上.把单桩 元),每一桩段与土之间的联系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桩端处土 的分析扩展到桩群 体也用非线性弹簧与桩端联系 3I2实体深基础(等代墩基)法 在运用荷载传递曲线中,该法假定任意点的桩位移仅与那 实体深基础法是现在工程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计算群桩沉 点的摩阻力有关,而与桩其它位置的摩阻力无关.故没有考虑 降的方法该计算模式是将承台下的群桩及桩间土看作一个等效 土体的连续性,所以对分析桩群的荷载沉降关系是不合适的 墩基的一个实体深基础,在此等代墩基范围内,桩间土不产生压 为了获得现场的荷载传递曲线.需要安装许多的仪器进行 缩如同实体墩基一样工作.然后按照扩展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 桩的荷载试验,且试验成果推广到另外场地并不一定是完全成 来计算群桩的沉降 功的。 由于计算时考虑的前提条件不同.研究者提出和使用着计算 2.2剪切变形传递法 的不同模式.其主要差别在于选用的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的位置不 Cooke(1974)提出了摩擦桩荷载传递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为 同.以及对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考虑和计算不同根据桩距地基土 了简化计算,作了一系列假定并认为:当荷载水平p/pu较小时. 的性质不同。桩间土实际上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变形.另一 桩在轴向荷载尸作用下沉降较小,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亦 方面假想的实体基础外围存在着侧面剪应力的扩散作用为了消 即桩沉降时周围土体亦随之产生剪切变形.剪应力从桩侧表面 除这些差别对群桩沉降计算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集中表 沿径向向四周扩散到周围土体中:摩擦桩一般在工作荷载作用 现在所采用的模式上。这些措施是: 时,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较小,沉降主要是由桩侧传递的荷载所 1)变动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的位置.以考虑桩间土存在压缩变 引起。 形的可能,这是Peck和Terzaghi等人建议的模式Peck等建议将 2-3弹性理论法 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置于桩端平面以上高度处.取为桩长的1/3处 弹性理论法是对桩土系统用弹性理论方法来研究单桩在竖 (桩位于均匀并土中时)或进入持力层深度的1/3(桩穿过软弱土层 向荷载作用下桩土之间的作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 并进入坚硬土层时]这种建议涉及的影响因素过于单一.因为假想 桩对土,土对桩,桩对桩以及土对土的共同作用模式 以弹性理 基底位置上升的因素很多,采用此法不能全面反映这些情况 论法为根据发展出一些计算单桩沉降的方法.这些解法虽略有 2)从群桩桩顶外围按一定斜率(例如角或1:4斜率)向下扩 不同,但一般都基于桩的位移与临近土位移的协调条件.为此. 散增大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积,以考虑桩群外围(下转第87页) 一89 — 探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王新霞 (内蒙古北辰劳务有限公司 内蒙古乌海016000)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3—0087—01 摘要 论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 水利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i j j ij i;i 譬 i i 关键词薯工程水利 资源水利尊转变 i j j-蔓 嚣 奠 誊 - -毫 誊 -i- 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 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是演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 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及水 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 环境的开发利用已日益社会化,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相互冲 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 突的竞争性和利用日益加剧.传统计划经济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 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 及其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水利战略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 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f-】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 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 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 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 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 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 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 而政企不分体制所形成的自己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 评价工程并由自己负责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更加剧了各级水 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 利部门“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倾向。争取国家投资,加快 学持久。 2、当前的水利工作要注意以下四点 水工程建设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目标。忽略了面向社会履 行资源管理职能 (1)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 (2)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 没有人类社会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 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 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 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4)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 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 济体制的需要 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形象直观的提法.就是实 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 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 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 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出 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 21世纪,科学治理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坏境恶化三 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 大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利建设的历史性任 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 务 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可持续 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 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要重 水土整治、流 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 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 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 展的规律。 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 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 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 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 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 的 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 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 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 参考文献: 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 [1]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 2002 任树梅,杨培岭.水资源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 [2]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2003 1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3]阮本清,沈大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 2003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 科学出版社,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 ndlin (上接第89页)总剪应力对沉降分析的影响,这是Tomlinson等 桩基技术规范推荐采甩此法系将均质土中群桩沉降的Mi解与均布荷载下矩形基础的Boussinesq解之比值用以修正等代 人的模式。 然后按一般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的沉降。 3)为了改善地基土附加应力估计的精度.近年来国内外根 墩基的基底附加应力,据半无限弹性体内集中力的Mindlin公式发展了一些估计桩基 4、结论 对目前国内外桩基础的沉降计算理论进行了分析.包括单 荷载作用下地基土附加应力的方法.还有一种将Mindlin解与 Boussines口解对比来估计等代墩基的等效基底附加应力。 桩和群桩的沉降分析,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论 述.但应该注意,在实际中,要采用何种理论要看实际的情况而 3‘3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等效作用法最早由黄强,刘金砺.(1940)提出,随后被健既 定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