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该公司实施“一品多牌”的多品牌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日用消费品市场的“龙头老大”。当然单一品牌延伸策略便于企业形象的统一,资金、技术的集中,减少营销成本,易于被顾客接受,但单一品牌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和扩大,且单一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多品牌虽营运成本高、风险大,但灵活,也利于市场细分。宝洁公司名称P&G宝洁没有成为任何一种产品和商标,而根据市场细分洗发、护肤、口腔等几大类,各以品牌为中心运作。要问世界上哪个公司的牌子最多,恐怕非宝洁公司莫属。多品牌的频频出击,使公司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形象。从深层次分析成功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从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角度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中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通过多品牌战略成功的实现了高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市场占有率带来的较高的市场销售数量,由此带来高额利润,更加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上产品寿命周期图所示,多条产品销售曲线占领市场,并且存在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从满足市场细分需求与差异化营销的角度
宝洁公司在对不同的消费者市场进行有效细分的基础上,在一般人认为没有缝隙的产
品市场上寻找到差异,生产出个性鲜明的产品,而且成功的运用营销组合的理论,将每一个产品都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牌推销给消费者,甚至将同一产品的不同特色也作为一个单独品牌,以此最大限度地覆盖不同消费层面的市场空间。
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机构,由一组专门人员负责某一品牌的管理,每一品牌都具有独立的市场营销策略,形成了宝洁的品牌管理系统。在以后的发展中,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前,必定先对消费者与市场进行调研。研究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为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跨国公司,宝洁公司还注意把不同国家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比较。对于洗衣产品和洗发护发产品等全球性产品品类,宝洁公司不仅力争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共同需要,也尽力满足具体市场的独特需求。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宝洁公司借此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及时获得消费者的意见与需求。这些信息帮助市场部创作有说服力的广告和制定有力的市场营销计划,帮助产品开发部开发新产品,帮助销售部制定销售计划,保证产品分销到世界各地。
宝洁公司经营的多种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以洗衣粉为例,宝洁公司设计了九种品牌的洗衣粉,占领了美国更多的洗涤剂市场,目前市场份额已达到55%,这是单个品牌所无法达到的。
三、从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角度
该法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建立,其基本思想是,大部分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一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在确定每个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时,应综合考虑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地位
和业务增长情况。因此有四大类型的业务:“瘦狗”经营单位;“幼童” 经营单位;“金牛” 经营单位;“明星” 经营单位。宝洁公司在开发多种产品多种品牌的过程中,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诊断其中的业务,把“瘦狗”类型的经营单位适时收缩并予以放弃,因为这样的业务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只能带来很少的现金和利润,甚至可能亏损,但是需要的投资资金比较多,可能出现资金陷阱。例如该公司推出的润妍洗发水与激爽沐浴露,其中三年花费10亿力推的激爽沐浴露,在仍然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以停产退市告别中国市场。
宝洁公司经营的多种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并且在公司实行内部竞争法,宝洁的原则是: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最好那些“其他品牌”也是宝洁公司的产品。因此不仅在不同种类产品设立品牌,在相同的产品类型中,也大打品牌战。并且,宝洁的广告也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向消费者提出独一无二的说辞,并让消费者相信这一特点是别人没有的,或是别人没有说过的,且这些特点能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这一点上,宝洁公司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宝洁多品牌的成功实施促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价格策略
1988年,宝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采取的是“撇脂”的定价策略,走高价格路线。在二三线城市,有的人曾经这样回忆海飞丝:我记得我家的第一瓶海飞丝是我大姨从北京带回来的,那时候可真是当作奢侈品来用的,每次洗完头都把它的盖子盖好,放在我家里组合家具的橱窗里。当时我家这边商场里卖28块钱一瓶,而当时我0月工资是128块钱。呵呵,估计我家一个月买菜、买肉的钱加一起也不用这么多钱。我们全家都觉得用海飞丝洗过头的感觉不一样。甚至在年幼的我的心里,这是一件无限光荣的事情,可以向同学们炫耀。最有意思的是我的海飞丝用完了的时候,我还把水灌进瓶子,混合剩在瓶子里的一
点海飞丝,用了三四回呢!时过境迁,现在我用海飞丝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浪费一些,更不会用清水去涮瓶子底儿了。”
1988~1998年这十年间,宝洁在中国真可谓所向披靡。在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对品牌还全无概念的时候,宝洁的百年营销经验使之迅速占领了中国的洗发水市场,综合市场份额一度高达60%!
1998年是宝洁在中国市场表现的分水岭。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本土日化企业也逐渐成长起来,宝洁的高价策略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宝洁业务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宝洁的高端市场已经进入饱和状态,中低端市场却是一片空白,这给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留下了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当时中国的日化市场上,价格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极大,因此,新的定价策略必然成为宝洁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转折点。宝洁开始调整旗下产品的零售价,它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其一,产品定价支持市场营销策略。
其二,价格调整必须保证公司财务目标的实现。
其三,零售价必须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环境。
在洗衣粉领域,为了应对联合利华的竞争,2001年初,汰渍、碧浪降价40%~50%,最终,大众化包装的汰渍洗衣粉几乎与纳爱斯的“雕牌”和南风化工的“奇强”等中国本土品牌在同一个价位上。
宝洁的舒肤佳、玉兰油沐浴液也加入了降价阵营,价格下调超过20%。
2003年底,宝洁推出了飘柔日常护理洗发液,以占领低端市场。
宝洁价格战略的调整,达到了打压中国本土品牌的最终目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宝洁的降价意味深长!其意图是用一个超低价位的产品,通过快而大的走量,来支撑小区域内经销商的现金需求,为其输血,目的是建设一个足以抗衡中国本土品牌的三四级(县乡)农村市场渠道,将自己的产品渗透到农村市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