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侯本乾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5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转型,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新常态 对外贸易 现状 对策
新常态下为应对国际经济新格局,我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就必须要正确认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存在的问题,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转型,更加注重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才能在多变的国际经济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
外贸出口和投资、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外贸在全球货物贸易的排名从32名上升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贸易伙伴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十个国家增加到目前的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的经营主体从单一的国有外贸公司转变为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主体多元化的外贸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拉动了经济增长。近些年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平均水平大约在18%,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二是扩大了就业。中国的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1.1亿人。考虑到外贸上下游关联因素,带动的就业人口就更多。三是推动了产业升级。我国从一个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品制造国。目前大约有178种商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在部分产品和领域已晋升为世界一流。四是增加了财政收入。近十年外贸增加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收入10%以上,2015年进出口环节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超过15%,货物贸易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五是加快了体制机制创新。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认真履行承诺,培育出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六是提升了国际影响力。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目前我国与美国等170多个外贸合作伙伴有对话机制,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加。七是促进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目前我国是49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101个国家的前三大贸易伙伴。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逐年递增,使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高额贸易顺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总贸易顺差为3.69万亿。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使一些加工贸易逐渐向我国迁移,并且我国为促进就业,对部分加工贸易实行保税政策。二是中国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来华投资,导致外资企业的投资顶替了部分贸易进口,而且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朝着贸易出口发展,国内需求不强烈。三是基于国情我国大多数民众对于投资的喜爱远低于储蓄,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内消费的增长,从而使国内企业逐渐转变经营模式、改善技术,热衷于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外贸顺差逐渐增长。
2.反倾销挥之不去。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扩张,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起诉,反倾销的金额、次数和商品范围逐年上升,对外贸易反倾销逐渐成为焦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外,我国自身也有一部分原因。由于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发展比较盲目,导致了大量过剩产品的出现,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国内及对外贸易的策略上,采用低价倾销的策略保证企业生存的空间。
3.贸易壁垒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规定以及技术标准方面存在着不同,从而造成对外贸易之间的障碍。我国出口的大多数产品由于附加值较低,致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同时,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标准化意识不强,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生产技术并未与国际接轨,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不一致,这对我国外贸产品打入当地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我国的外贸企业并没有树立起国际认证意识,而许多发达国家的质量认证体系成为技术性的贸易壁垒。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我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涉及的产品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延伸,争执点从原来的法律层面向政策制度层面延伸。
4.外贸企业的诉求不尽相同。过去企业普遍希望减税让利给优惠,享受差异性的优惠政策,现在在新常态下,企业的诉求开始出现了分化,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更希望于政府侧重制度规范,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创新环境,中小微企业仍然希望得到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 5.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从国际经济局势看,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高达60%左右,相对而言,虽然与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有较大的合作潜力,但目前成效不明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均衡,一旦发达国家发动贸易壁垒,会严重的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发展。
6.国内贸易发展不均衡。从国内经济局势看,我国东西部外贸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西北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30%,但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只有2%左右,发展依然落后。东部地区在我国外贸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中西部的作用日益凸显,中西部的出口增速占外贸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新常态下做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经济了进入了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放缓,将进一步抑制进口的增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决定,为我们外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外贸发展空间广阔。面临新形势、新常态、新挑战,外贸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步调,统筹考虑,主动适应外贸新常态,紧紧抓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这一条主线,通过实现“五个转变”和加强“七个更加注重”实现对外贸易工作再上新台阶。“五个转变”:一是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技术服务、资本输入相结合转变。二是推动竞争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是推动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四是推动我们的政策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转变。五是由尊重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转变。
“七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营造国际化、法治制的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规范和清理进出口环节的收费,积极主动应对外贸摩擦,加强外贸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提质增效,加快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二是更加注重贸易和产业的结合,注重推进创新推动,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从源头、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大外贸转型升级激励的培育力度,创新加工贸易模式,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走出去对外贸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开展对外投资、国际合作和工程承包带动我国装备制造、原材料、产品、标准、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是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研究推进关检汇等方面支持政策的落地生根,营造符合发展需要的国内外环境。
五是更加注重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稳定能源资源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的进口,更加重视进口对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六是更加注重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推动扩大出口信保的规模和覆盖面,增加险种,简化手续。推动完善出口退税机制,调动地方和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七是更加注重提升国际经贸规则的积极性,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加快形成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的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