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阳病证 太阳病方证 (一)、桂枝汤类方证 方 证 病 机 适应症及辨证要点 治 法 方剂组成 应 用 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证可用此方。此外,现代临床还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肩凝症,无脉症,妊娠反应,人工流产后发热等。 本方治寒气上冲之奔豚证。该方证常见于癔病、膈肌痉挛、结肠过敏症及心脏病。 定义:在表的阳证,人体患病后,机体反应出的症状特点:病位在表,其病情为阳热性一类的证(中风、伤寒),而不是经络脏腑概念。 治则:太阳病为在表的阳热实证,治需以发表剂,使人体达成发汗的机转,把病邪驱除体外。治疗中风证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为主,治疗伤寒证以麻黄汤辛温发热解表为主。 禁忌:太阳病治疗原则是发汗解表,不可发大汗,尤其忌用用火泊汗,病在表不可下;合并里饮,不可单发汗。 1 桂枝汤方证 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 “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证 故曰“卫强”。 鼻流清涕,舌苔白、脉浮缓 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可见心下悸,短气急迫不能忍耐,脉沉迟 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辨证要点: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者 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脉浮缓 辨证要点:桂枝汤方证见项背强几几 头痛、身痛、汗出、恶风、低热、面赤、口渴、两上肢拘急、肩背酸痛、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要点:桂枝汤方证见身拘急者 不断汗出恶风,黄染,腰胯痛重,苔白腻,脉沉细,但黄疸指数、胆红素皆无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 辨证要点:用于桂枝汤证更见表虚明显者 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表虚证; 桂枝9g白芍9g 炙甘草治法:解肌发表,调和6g 生姜9g 大枣4枚 营卫 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4枚 2 桂枝加桂汤方证 寒邪引发之奔豚气 散寒降逆 3 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同桂枝汤证,但经脉郁滞较突出 调和营卫,疏利经脉 葛根12g 桂枝10g白芍麻疹初期,疹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10g 生姜10g 炙甘草6g 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他如落枕、颈椎病、头大枣4枚 痛亦可酌用此方。 本方证也常见于急性病,不论是急慢性鼻炎、咽炎、栝楼根12克 桂枝10克 风湿病、骨质疏松症、钙缺乏症、强直性脊柱炎等,白芍10g 炙甘草6克 即可出现本方证。但要排除表实葛根汤及表虚桂枝生姜10克 大枣4枚 加葛根汤证而确认本证。 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生黄芪10克 桂枝加黄芪汤《金匮要略》用于治疗黄汉,但临床本方用于表虚的痹痛更为常见。凡不论风湿、类风湿病、产后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等,但必见本方证者,方可用之。 黄芪补虚实表。另加苦酒敛汗救液,故治黄汗表虚汗多以致于渴者。 不渴者,宜桂枝加黄芪汤;渴者,宜本方。 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血痹病舌质紫暗,脉沉细涩者,可加当归、川芎、红花、4 栝楼桂枝汤方证 津液本虚,复受外邪,而至表虚肌不和 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5 桂枝加黄芪汤方证 祛风散黄、表卫阳虚的多汗 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6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 症见口渴,汗出恶风,虚极无力,下肢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更是黄汗浮肿,自感身重,舌苔薄白,脉沉细,益气祛湿,和营泻热;的特征。由于其人渴,津液亡失已查黄疸指数正常,身体皮肤无黄染。 主治黄汗。 甚,故以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 辨证要点:汗出恶风、汗色黄粘、口渴者本方主之。 本方证适用荣卫外虚,风寒内侵而致的血痹 本方证多见于慢性病,如风湿病等引起的神经麻痹症,脑动脉硬化,脑栓塞后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生黄芪15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米醋30克 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7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遗症。臂无力,双手麻木不能紧握,口干不思饮。 辨证要点:肢体麻木不仁,恶风而脉虚弱者。 身体麻木不仁者。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4枚 脉弦数加生石膏30g 鸡血藤。治疗产后身痛可重用黄芪、桂枝,下肢痛加独活、牛膝、木瓜,上肢痛加防风、秦艽、羌活,腰疼重加杜仲、川断、狗脊、肉桂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