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作者:周宝锋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96-01
新的数学教学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教育教学理念还是内容实施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中学数学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担当起如何创新教学模式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重要使命。 1.准确定位新增内容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新增了一些新的内容,面对这些新增内容,许多教师都感到了困惑。一方面,对这些新增内容,教师不能轻车熟路的对其驾驭;另一方面,教师对新增内容吃不透,不能完全把握新课改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改革精神。所以,要在新课改下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创新就必须对新课标标准适当把握。例如,教师在讲授导数内容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求导公式,做简单的求导练习,而应该是首先通过具体的运用或者实际背景的把握,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明确知道变化率就是导数。这样的实际感受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还明确原理,体会到导数的真正内涵。
2.数学课程不是教授内容过程,而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过程
数学是与实际生活最为密切联系的学科,因为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最终运用于实践。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倾向,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实际。因此,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时时留意数学,处处用到数学\"的意境。第二,采用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应用数学的实际价值,努力的使学生将数学的有用性与实际相结合。 3.变\"主体——客体\"为\"主体——主体\"模式
转换角色,摆正师生关系。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单一主体,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二者之间形成主体-客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以单纯的灌输、教授为主,学生则以被动的接受、记忆为主,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盲目跟从,被动性会逐渐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失落,最终导致的是教学模式的僵化。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该传统模式的二元对立结构着眼,力求把它改变成为主体-主体型的主体间性模式。消除二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立结构,建立一种多元对等的互动结构,这应该是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转变。在主体-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成为对等的主体,这等于传统模式中教师的主体性弱化了,而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通过主体的对等互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得教学的过程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相长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与接受过程。当然,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但不再需要教师总是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这种模式的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比在其他学科改革中更为显著与明显,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相对精确化程度更高的学科,它的严密、精确、程序要求使得数学带有机械性的特征,好像只能牢记特定的规则从而获得唯一的正确答案。其实,数学的答案虽然往往是唯一的,但是其方法却可以是多样的,答案的精确性不影响思维的创造性。 4.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中心
4.1 激发兴趣。高中数学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干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运用具体生动的方式。为此,教师可以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适当加入对数学家奇闻异事的举例,插入数学重大发现的发现故事,引申数学的哲学内涵,讲解数学的形式美感,陈述数学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发挥过的重大实际作用,以辅助对数学的理解。
4.2 培养观察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比较明确的观察题目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独立探索发现,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积极运用各种评价工具对学生所得出的观察结论做出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
4.3 培养发散思维。开放思维,留给创新空间。创新首先必须以坚持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基础,而不能是凭空随意想象。在基础理论的扎实准备之上,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思维发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想象材料,鼓励逆向思维、多向思维,避免思维定势和思维死角,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5.要大胆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5.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数学知识不像是文科知识,它比较深奥,因而在引入新内容时应该提出一些具有诱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直接的提出与课本相关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新课标下,教师要更多的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学生能够从已有生活经验处罚,设置与生活相关的各种数学。 5.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讲解数学知识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目的,要想优化课堂就必须本着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依赖教师的讲授能力,还要依赖对课堂层次的精心设计。教师在对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到课程的层次性,让学生能够在认知规律范围内独立思考问题。当课程信息内容较大时,应该重点讲授,找出关键,明确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做支撑,做到深入浅出,以便让学生吸收。具体到课堂教学,就应该考虑使用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自然也应该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严密统一的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如果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错误,因而在讲授一个知识点后应配以相应的练习,这样可以从正反两面,结合学生的解题实际作出讲解。
5.4 加强教学后的反思。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比较具体的数学基础知识,因而理解是最为重要的。在教授课程之后,应该通过随堂测验或者单元小结的形式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检测,通过学生的成绩反馈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也应该每周写工作总结,结合学生的成绩,对自己教授方法以及教授内容进行反思,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