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减负增效”
摘要: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减轻作业的负担,同时也要从某种意义上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即为“减负增效”。本文主要探讨浅论“双减”下的作业设计与使用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加强所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双减”下教师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作业设计策略,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现状 1.重复的作业内容
由于小学语文的内容较为简单,很多时候学生都会忘记一些基本的东西,为了让学生能够牢牢地记住所有的语言,老师会在课后的作业中添加一些重复的作业,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比如,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中,字、词听写是最基本的一项,无论哪一课都会有生字、词语,相应的作业中也会有字、词听写。这样相对而言学生作业就有一定的压力。
2.作业布置的方式单一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以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而练习则是按照试卷上的内容来模拟,也就是说,按照考试的要求,设计出一些题,让他们用课外的作业来做。这种写作训练能够使学生持续地运用手部和大脑,并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书写作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在作业量较大的时候,这种作业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并且完成
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单调乏味。如果课后作业太过单一,将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3.作业量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最基本的,而语文是最基本的,它涉及了字、词、句、段、篇、阅读、作文等等。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由于老担心学生忘记了以前的课程,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而课外作业就是老师们的一种复习方式,由于课后作业并不局限于新学的内容,因此,课外作业的数量比较繁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
二、“双减”下的作业设计与使用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1.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好奇心很强的人,他们的天性也很单纯,他们会主动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在做作业时,也是一样,小学生不会觉得自己喜欢的作业是一种负担,因此在做作业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有趣的作业,让他们积极参与。语文是一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语文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和生活有关的作业,会让学生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这样的作业,可以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家庭负担的情况下,尽情地享受着。所以,老师在为学生布置语文课外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新颖、有趣的内容,充实他们的课外作业,既能达到课后作业的目的,又能加深他们的生命体验,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功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拓展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语文作业的形式主要是书面作业,这样的作业虽然相对简单易操作,但是久而久之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拓展作业形式,将书面作业转化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合作
能力。比如作文课,可以带领学生们到公园里去游览,让学生在游览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去写作,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不错的作文内容。教师还可以顺着学生的讨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进一步为学生总结相关的知识,从而加深印象。这种作业形式,既能够让学生完成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应用总结,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合理设计分层,落实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存在差异。这也导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产生各种问题,做题快的学生觉得作业量刚好,而做题慢的学生则感觉作业压力太大;成绩好的学生觉得题目难度适中,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则感觉题目难度过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分层设计作业,这样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题目类型上分层,将题目分为必做题和多组选做题。其中必做题是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而选做题则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分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小学语文作业,难度递增,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
4.开展精准评价,坚持跟进引导
作业的后续评价是保证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更要做好后续的评价工作。学生每次完成作业后,教师不仅要批改指出对错,还要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总结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而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让学生从课后作业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问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以更好地统计学生作业的完成率、正确率以及易错题型的分布情况,做到对班级整体情况的掌握和对特殊个体的关注。
总之,作业设计是缓解小学课后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环节,“减负增效”不可或缺的环节,值得每位小学语文老师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很多教师都遇到作业过多、作业难等问题,不但没有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改善,还使他们的心理和心理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影
响。“双减”下要从作业设计的效果出发,对学生进行“减负增效”,使小学语文学习更容易、更有趣。
参考文献
[1]王月芬,张新宇.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羽,连媛,从作业入手的“减负”[J].超星期刊.
[3]谢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8):79-80.
[4]李艳丽.“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2022,(03).
[5]陈岳婷,陈振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
[6]黄国才.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Z1):6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