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3期 纺织器材 2009年5月 Text_Ie Accessories 紧密纺、赛络纺纺纱经验及其探讨 王方水,郭 恒,贾云辉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 255100) 摘要:介绍了紧密纺、赛络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原理及紧密纺纱线在色织面料方面的应用;分析紧 密纺、赛络纺技术的优点及不足,并将其与普通纺进行对比,指出紧密纺、赛络纺技术生产的纱线 质量好、强力高、毛羽少、条干均匀以及下游工序产品质量可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设备的El常维 护、保养、保持器材部件清洁、运转正常,对充分发挥新型纺纱技术的优势至关重要,但企业要充 分考虑其成本因素.应加速研发具有自己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纺织企业能够接受的整机型和改 造型的紧密纺细纱机及装置,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 键 词:紧密纺;塞络纺;优势;不足;器材配置;日常维护;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SlO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634(2009)03—0057—04 地输送到引纱钳口。 1 紧密纺等新型纺纱 自1999年巴黎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立达(Ri 无论是何种紧密纺装置,其作用是减小和消除 纺纱三角区,使毛羽减少,强力提高,结构紧密,纱体 光滑。但由于国外紧密纺设备价格昂贵,目前我国 只有少数企业引进或改造了紧密纺纱系统。 1.2赛络纺纱原理 eter)、青泽(Zinser)、绪森(Suessen)等国外纺机公 司推出生产紧密纱的环锭细纱机以来,紧密纺纱技 术迅速风靡整个纺织界。紧密纺纱技术对改善纱线 品质、提高成纱强力、减少毛羽等方面已经由实践证 实,得到了快速发展。欧洲计划用5 a~10 a以紧密 纺纱机全部替代普通环锭纺纱机,更有专家预言,未 来属于紧密纺。 1.1紧密纺纱原理 赛络纺纱(sirospun)技术是澳大利亚羊毛工业 研究院(CSIRO)于1975一l976年发明,并与国际羊 毛局(IWS)共同研究开发出来的新型纺纱工艺。其 原理是:两根粗纱以一定的问距平行喂入环锭纺纱 机的同一牵伸机构,以平行状态同时被牵伸,从前罗 拉夹持点出来后形成保持一定间距的两根纤维束, 此两根须条由于前罗拉以下的环锭加捻作用自然汇 聚,捻合成股线,然后经过导纱钩、钢丝圈卷取到纱 管上,成为赛络纺纱线。 紧密纺纱系统多数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纺 纱三角区位置,通过一组集聚元件,使牵伸后的松散 纤维须条经过负压吸聚管表面时。利用空气导向作 用使纤维紧密地抱合在一起,经导向胶辊输出加捻 成纱,纺纱过程中加捻三角区变得很小,基本消失, 大大减少浮游外露纤维(即毛羽)的数量。 赛络纺纱线具有表面纤维排列整齐、毛羽少、强 力高及外观光洁的特点。这是由于在纺纱过程中, 单纱加捻区域的长度低于纤维的平均长度,且施加 还有一种紧密纺纱系统不采用吸风而采用机 械一磁铁原理工作,如瑞士罗托卡夫特公司生产的罗 卡斯(RoCoS)紧密纺系统装置,其前胶辊和引纱胶 辊置于前下罗拉之上,磁性紧密器置于两个胶辊之 的捻度又小,使得单纱中的纤维螺旋线与纱轴的夹 角较小,从而使得单纱中的单纤维不会因受到扭曲 力的较大影响而横向突出纱的外表面。 间,共同形成紧密区。紧密器与下罗拉之间紧密接 触,没有间隙,上、下罗拉一起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 负压区。其底部的弧度与下罗拉表面完全一致,纤维 束与罗拉同步移动,通过紧密器的纤维通道.被安全 收稿日期:2008—10—28 2新型纺纱的优势及不足 2.1 紧密纺与赛络纺的优势 紧密纺、赛络纺技术特点就是纤维大都被纺入 纱体中,因此其生产的纱线比普通环锭纺纱线3 mm以上毛羽根数减少8O%左右,强力提高8 ~ 作者简介:王方水(1961~),男,山东淄博人,工程师,主 要从事纺纱色织布的研究。 2O ,同时车间飞花少,纱线断头率减少。 纺织器材 es Text_le AccessoriVo1.36 No.3 在纱线强力相同时,紧密纺纱的捻度可相应降 低,或在保证普通纱线的质量前提下,可减少精梳落 棉,提高锭速,从而减少能耗,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另外,紧密纺纱线在后道工序中还可提高织造 效率,减少纱线上浆量,减少退浆过程中的环境污 染,取消烧毛工序等。使用紧密纺纱线的织物纹路 清晰,光泽好,耐磨,不易起球。 立达卡摩纺细纱机自动化程度高,有自动落纱 装置,车间用工减少,设备前罗拉与中后罗拉由单独 电机传动,调整工艺参数及维护快捷、方便;另外,卡 摩纺细纱机最大牵伸倍数可达120倍,因此,比较适 合重定量大牵伸工艺,减少了粗纱换管次数,同时提 高了粗纱机产量。 赛络纺纱设备比紧密纺机构简单,设备投资少, 宜于维护,在国产细纱机上改造容易实现,单纱在面 料上具有股线的风格。 2.2紧密纺与赛络纺的不足 2 2.1l紧密纺纱机价格昂贵。引进整套细纱机价 格较高,立达卡摩纺细纱机每锭在2 400元~2 700 元人民币,目前在全世界拥有量仅为6O多万锭左 右,国内拥有15万锭左右。绪森公司倚丽紧密纺可 在国产细纱机上改造,但单锭造价也在800元~1 000元人民币。国内改造紧密纺的价格相对低廉, 目前大约有100多万锭,已逐渐成为紧密纺的主力 军。 2.2.2负压集聚装置的保养工作量及维修成本增 加。卡摩纺滚筒罗拉网眼孔径约是纤维直径的80 倍;会导致大量纤维散失,同时容易堵塞,减弱气流 对纤维的集聚效果。倚丽纺网格圈由于灰尘、飞花 积聚及静电作用,使网格孔堵塞,网格圈易伸长、变 形损坏,使成纱质量大幅下降。网格圈、小齿轮价格 也较高,胶辊周期大量缩短,维修成本增加。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周期清洁,维护紧密纺关健部件。 2。2.3生产成本高。立达卡摩纺细纱机自动化程 度高,’紧密纺使用负压吸风系统,这些都表现出设备 用电量高等不利因素。卡摩纺l1.7 tex吨纱用电 在5 000 kW·h左右,而绪森、国产改造紧密纺吨 纱用电在3 500 kW·h以下,普通环锭纺吨纱用电 在3 000 kW·h以下。 2.2.4紧密纺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耐磨性增加, 纺纱时会缩短钢领与钢丝圈的使用寿命,增加胶辊 的磨砺次数等。 2.2.5紧密纺纱线结构紧密,应力大,在整经、浆纱 工序退绕时易打绞。 May 2009 2.2.6赛络纺工艺是双粗纱喂入,纺同号细纱时, 如果粗纱定量不减少,细纱机的总牵伸倍数就要增 加一倍。现有国产细纱机的配置不适应大牵伸工 艺,而牵伸倍数过大,会恶化细纱的条干水平。所以 赛络纺工艺的粗纱定量通常比传统纺纱工艺小一 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粗纱工序的压力。 2.2.7赛络纺粗纱牵伸后单股须条定量较轻,从前 罗拉引出后捻度较低,造成强力偏低,断头增加,存 在一股断头后另一股跑单纱的情况,易造成错号纱。 为保证纺纱质量,需加强巡回检查。 3 紧密纺、赛络纺生产实践的几点体会 我公司自2002年引进第一批立达卡摩纺设备 以来,用新型纺纱技术生产纱线织造的色织面料品 种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为公司创造效益发挥了 巨大作用。几年来,针对紧密纺、赛络纺等纺纱设备 出现的问题及缺点,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解决方案, 同时总结出一些生产经验。 3.1 注重合理配棉和工艺优化 紧密纺、赛络纺纱线价格较高,往往是用在面料 质量要求高的品种上,对纱线的质量要求也更为“苛 刻”。紧密纺纱线的质量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没 有细致、规范的运转和质量管理,仅仅依靠紧密纺纱 设备来达到改进和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是不现实 的。紧密纺纱机本身不具有分梳元件来清除杂质、 疵点和降低短绒率的功能,所以在细节、粗节、棉结 和偶发性纱疵等指标上,并无明显改善。要减少紧 密纺纱线各类有害疵点,就必须对紧密纺纱的环境、 原料及前纺半制品的质量和设备状态、基础管理工 作实行严格的控制,纱线的质量才有可能保持稳定。 3.2注重相关器材配置及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由于紧密纺、赛络纺纱线毛羽少,结构紧密,超 低的毛羽导致钢领和钢丝圈动摩擦的润滑不足,钢 丝圈在钢领的回转面上受到相当大的摩擦力,钢领 和钢丝圈的接触区域将产生800。C以上的高温,使 钢领、钢丝圈过早磨损,从而导致钢丝圈运行不稳 定、纱线张力波动和纱线质量降低。所以,必须配置 与此相适应的钢领、钢丝圈,否则,会造成大量断头, 因此,使用抗磨损的钢领对紧密纺和赛络纺而言是 非常重要的。我公司经过多年的试验最终选择了布 雷克和R+F钢领、钢丝圈。 胶辊是纺纱装置中的重要牵伸部件,对成纱质 量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求胶辊表面对纤维束有足够 的握持能力,且不发生缠绕现象。紧密纺、赛络纺纱 第36卷 第3期 2009年5月 纺织器材 Text_le Accessories 线结构紧密,牵伸力大,同时由于其设备牵伸装置的 结构特点(紧密纺须条在网眼宽度范围内),须条横 动动程短,胶辊产生中凹磨损较快。为减少胶辊磨 损对纱线质量的影响,我公司使用美国阿姆斯壮 (Armstrong)公司制造的表面不处理胶辊,胶辊原 3.5注重技术再创新 3.5.1 K44型细纱机冷却系统改造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卡摩纺细纱机所带电 机、变频器负荷量大,发热多,设备自身所采用的液一 气交换降温的方式已远远达不到要求,致使各电机、 变频器及其它电子元件长期运行在临界温度附近, 造成损坏,维修费用昂贵,停车时问长,生产受到严 重影响。我们通过研究,利用车问空调冷媒水,通过 料配方合理,分散度好,密实度高,静电传导扩散快, 其表面不需任何处理即可上车。但胶辊的套制磨砺 和上车使用前的预处理与绕花、磨损有非常重要的 关系,套制时张力要均匀,铁芯与胶管内表面均匀接 触。磨胶辊采用60号大气孑L砂轮粗磨和精磨。精 磨时采用慢行程、小磨量,使胶辊处于均匀受力状 态。上车前以滑石粉轻抹胶辊表面,做到胶辊表面 光、滑、燥、爽,上车后可减少绕花现象,走熟后基本 不绕花。普通细纱机的前胶辊3~4个月磨砺一次, 紧密纺前胶辊2个月就必须进行磨砺。绪森紧密纺 牵伸胶辊和导向胶辊直径要精心搭配,保证牵伸比, 做好标示,以免混用。立达和华方紧密纺导向胶辊 尽可能选用大直径,以保证前档压力,顺利导向。加 强对绪森小齿轮、华方铜齿轮的检查和更换,以免出 现竹节纱和无捻纱。 网格圈长时间运转后。易变形及伸长,摩擦系数 有变化,造成胶圈速度不一致,装置稳定性下降,引 起条干不匀.严重时容易断头,产生大量的飞花。紧 密纺吸风网眼经过长期运转,黏附纤维、灰尘、蜡质 等成份会堵塞网眼或网眼各处吸气不匀,影响集聚 效果,恶化成纱品质。针对这些问题,在实际生产 中,必须加强对网格圈的管理。及时更换损坏部件, 缩短清洁和平、揩车工作周期,对卡摩纺关健部 件一滚筒罗拉中的吸气槽要及时清洗。 3.3注重络简工序接头质量 由于紧密纺、赛络纺纱线质量的提升,纱线条干 明显优于普通纱线,细小纱疵更易在面料上显现,这 意味着对络筒工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优化清 纱器工艺参数,清除有害纱疵,同时保证络筒接头达 到质量要求。络筒接头外观质量和强力是捻接时最 重要的参数,紧密纺、赛络纺纱线结构紧密,无边缘 纤维,在后加工中空气捻接必须注意工艺调整,有条 件的最好能配置搓捻。 3.4加强空调系统管理 因为滚筒罗拉和网圈极易粘附灰尘杂质等.造 成网眼堵塞,在温湿度方面偏低控制,相对湿度控制 在40 ~5O 之间;同时加强新风过滤,减少外界 烟尘进入车间,增加换气次数,保持车间清洁。 自行安装的管路输送到机台,再通过机组和水进行 温度交换进行降温,效果较理想。改造后电机温度 由原来的5O C降为3O C左右,降低了耗电。 3.5.2纺纱工艺的创新 我公司在利用紧密纺和赛络纺技术的同时,有 机地把两者技术结合在一起,开发出紧密赛络纺纱, 有效提高成纱质量。同时我们针对色织面料布面对 纱线棉结和毛羽等指标的要求,进行了抽风负压和 纱线毛羽、能耗关系的研究发现,毛羽与抽风负压关 系密切,负压在900 Pa以上时,每增加500 Pa,毛羽 减少1O 左右,强力略有增加,耗电量增加1倍; 900 Pa以下,每减少500 Pa,毛羽数翻番,强力大幅 降低。 4 紧密纺、赛络纺与普通纺的对比及应用 4.1 强力及毛羽根数对比 紧密纺、赛络纺与普通纺强力及毛羽根数对比, 见表1。 表1 紧密纺、赛络纺与普通纺强力及毛羽根 数对比 4.2紧密纺纱线在色织面料方面的应用 用紧密纺纱线生产的色织面料,除布面颗粒清 晰,毛羽少,光泽好,耐磨性好,手感滑爽外,在降低 成本,提高效率,解决普通环锭纺纱线不能满足产品 质量要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4.2.1在青年布中的应用 由于色织布纬纱要先经松式络筒倒成松式筒子 后染色,纯棉筒纱的染色时间大约在8 h~9 h,其间 经水的数次冲刷,传统纺纱上的长毛羽(特别是3 mm以上的毛羽)被水冲而积聚到一块,染色后再经 过一遍紧式络筒,长的毛羽将牢牢的聚在一起。这 样的纬纱用在经、纬向对比反差不大的品种上能掩 【60】 ·190· T纺织器材 extile Accessories VOI.36 NO.3 May 2009 盖一部分,用在经向浅色、纬向深色的青年布上,纬 步提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加快新型纺 向就形成一个个短的粗节或大的棉结,布面效果特 别差,将纬向换成紧密纺纱线,效果会好很多。 4 .2一在白底深色条子面料上的应用 纱技术国产化改造和产品开发的力度,对提升我国 纺织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2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持器材、专件 清洁、运转正常,对充分发挥新型纺纱技术的优势至 关重要。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客户对衣着要 求近乎于苛刻,对于白底深色条子面料,经、纬向毛 羽影响面料的品质,特别经成衣压衬后更加严重,高 档面料无法正常使用,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修布, 有的甚至重新生产。将经向条子改用紧密纺纱线 后≯面料布面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3在纯棉免烫面料中的应用 5.3无论是在细纱机上改造还是整机引进紧密纺 技术,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环锭 纺,应充分考虑设备引入、改造的价格和维护成本等 多方面因素。国内纺机企业应当结合国情加速研发 具有自己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且能被纺织企业 近年来,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对“绿色纺织品”的 接受的整机型和改造型的紧密纺细纱机,以提高我 国纺纱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现阶段纺织企业应当 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或改造细 纱机,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需求越来越迫切,天然棉纤维制品一直是世界上最 畅销的纺织品。由于其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穿 着舒适、手感柔软、生物降解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 爱,但棉纤维弹性差,穿着和洗涤中容易起皱,不挺 括 不美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现 在采用免烫整理,来达到防皱的效果。但大部分树 参考文献: E13倪远.紧密纺纱技术及其纺纱系统评述[J].棉纺织技 术,2003,31(10):5-10. 脂反应后,面料的强力将降低3o ~50 9/6,不能满 足高质量要求。对于14.6 tex纱,可以用长绒棉代 替,但11.7 tex长绒棉就只能用紧密纺l1.7 tex才 [2]李妙福.紧密纺纱装置结构特征简析[J].棉纺织技术, 2003,31(10):15 19. 能满足要求。 E3]薛少材.国内外紧密纺技术的最新进展[J].棉纺织技 术,2005,33(6):9-12. 5 结束语 s.1紧密纺、赛络纺技术所生产的纱线质量好、强 力高、毛羽少、条干均匀而且下游工序产品质量可进 E43汪测生.赛络纺[J].山东纺织科技,1999(5):64. [5]W.kampen.聚集纺纱的优点[J].国际纺织导报,2000 (3)1 3—4. Experience Approach into Compact Spinning and Siro Spinning WANG Fang—shui,GUO Heng,JIA Yun—hui (Luthai Textile Co.,LTD.Zibo 2551O0,China) Abstract:Introduction is made to the work—how of the new spinning technology such as compact spinning and siro spin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act yarn in dying application.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 vantages of the compact spinning and siro spinning are put forth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spin— ning.Conclusion is made that compact and siro spun yarn are of high quality,high strength,and less hair and good evenness,thus for quality guarantee of down flow process.Daily maintenance,overhauling,clean— ing of accessories and belts are important tO full use of the new spinning technology,yet cost factor makes it necessary for enterprises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y in conformity with their own situation for better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compact spinning;siro spinning;advantage;disadvantage;accessories configuration;daily main— tenance;competi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