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8年第4期(总第142期)

论 观 察Theoretic Observation

理No. 4, 2018Serial No-142

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

邓江雪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6(7000)

摘要:翻译出现在两种及以上语言环境之间,其作用在于对两种不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以实现各类语 言信息的相互传递,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翻译,我们能够读到来自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言论和观点,翻译将地理、文化、观念完全不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种 跨地域的关联,这也是翻译的一大魅力所在。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成为关联理论最初的雏形,关联理论也逐渐 成为翻译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和依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或方法论。本文重点探讨了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 的内涵,通过进一步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剖析关联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再对英汉翻译的实践进行简要的讨 论。

关键词:翻译理论;关联翻译;归化性;异化性;翻译实践中图分类号:+(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168 — 0(

一、 弓I言

翻译是一种介于两种及以上语言之间的重要 交际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完成语际信息的相互交 流和互换行为。翻译研究则是对翻译者(以下简称 “译者”)准确解读原文以及使用新语言构建译文 的一种探索和场景再现,其重点研究对象主要为 “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近 年来,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模因论和言语行 为理论等在内的诸多翻译学理论都先后被提出并 已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之中。今天我们重点 来研究和探讨翻译学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 响,以及它对英汉翻译的指导实践。根据格莱斯的 语用学相关原则和斯珀伯等学者提出的关联理 论,格特(Gutt)将翻译理论和关联理论充分地有机 结合到一起,进而形成了一个和谐一致的翻译理 论体系,这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关联翻译理论学 说。作为一种被全世界都普遍认可的新兴理论,关 联翻译理论在自身理论的发展以及它同翻译实践 之间的完美结合,尤其在翻译实践的应用方面都 尚有较大的探讨空间。据此,本文拟对关联翻译理 论的基本内涵,以及该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和 对翻译实践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探讨。

二、 关联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理论的基础是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该

理论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认知语言学 界和哲学界的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对该理论的研究 和讨论又进一步促进了关联理论的深化,加快并拓 宽了该理论的应用。查阅相关著作,无论是格莱斯 的“相关”准则还是斯琅波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都用了同一个英文单词----“relevance”,只是因其语境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而诠释着有差别的含义。即 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认为后者就是对前者的简单继 承和发展一会话含义理论强调合作原则,而关联 理论中的关联原则是指交际过程中的自然准则。

理论上讲,关联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它 主要用以描述人们对话语的认知过程。运用关联理 论的目的在于准确识别人脑之中的内在机制,以此 来解释人类特有的交际行为。基于关联翻译理论的 研究表明,翻译的全过程就对原语言进行阐释的整 个历程,而这个过程又包含明示和推理两个方面, 前者即说话者明示自身信息意图的过程,后者即听 话者通过推理获知话语意图的过程。基于这种情 况,听话人就会去推理并努力获得对说话人的认知 效果。关联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语境的关联和对阅 读的反应,该模式严格要求译者担当译文和原文之 间的纽带责任,致力于达成原著意图与译文读者领

收稿日期:2018 — 04 — 06

作者简介:邓江雪(1982—),女,四川达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研究。

-168-

悟之间的高度吻合。关联性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是由听话者在推理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和 所得到的语境效果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和决定 的,一般情况下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我们运 用关联理论的最理想状态即以最小的推理努力来 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也称之为最大关联性。换言 之,就是在话语理解时用最少的努力付出来获得 足够的预警效果即为最佳关联性。

基于关联理论,威尔逊的学生Gutt提出了关 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由人类大脑机制 密切关联的推理过程,要不断地依据关联理论来 对动态语境进行动态推理,而且在源语的理解和 翻译过程中选择语码也完全依赖于这种关联性。 该理论在当时彻底刷新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和研 究。关联翻译理论指出翻译必须要做到“忠实”,这 里所说的“忠实”是指对“明示一推理”这一关联理 论的忠实,而非对原文语义的忠实。归根结底,译 者务必要保证原文作者对读者的设想,最大程度 地将当时的情景再现给今天的读者。著名学者王 建国曾说:“要做到忠实原交际翻译,译者必须做 到让译语读者推理方式和原语读者一样”。实际 上,要做到真正的“忠实”翻译,是十分困难和苛刻 的,即便有时能够使译本和原文高度相似,也是以 大幅降低整体关联性为代价换来的,因为译者付 出的推理努力已经远远超越了译本所取得的预警 效果。

三、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个交际过程,或者说 是交际行为,因此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基本上 渗透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之中。更准确地说,翻译行 为包含着从示意到推理的两次重复过程,其复杂 程度大大超过了语言内部的交际和诠释,因为语 内交流一般仅涉及一次示意和推理就可完成。我 们再来看翻译,其全过程实际上涉及到原文作者、 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部分人群,之所以说它有两 个示意和推理过程,是因为从原文作者通过语境 塑造和具体的话语句子向译者传递信息就是一次 示意和推理,译者根据关联原则对原文作者的交 易意图进行恰当的理解和翻译,而译者根据上一 阶段原文作者的示意和自己的理解将原著转化为 译文,这就是第二次的示意,当译文读者阅读译文 时,就会实现第二次推理。从这一点上看,关联理 论并不是将翻译视为原语与译语之间的直接交 流,而是充分强调和凸显了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兼有 第一次推理和第二次示意的功能,是原文作者和 译文读者之间至关重要的纽带和桥梁,这也说明 关联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的并非两种语言之间 的直接关联,而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

种人群之间互为关联的三元关系。

(一) 关联理论的语境效果和翻译

语境被视为一切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

一,它的重要性甚至要大于任何的法规、理论和全 部的基本词义。语境这个概念在汉语中也有,它是 读者理解具体的某个话语句子的前提和基础,可 以说一切句子都有其语境,而且同一个句子在不 同的语境中往往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关联理论 认为,任何人在进行语言交际时的话语都包含明 示和暗示两层含义,交际双方既要了解对方的明 示信号,更要知晓对方暗含的意思,这样才能准确 了解彼此的交际意图,达成完美的交际效果。译者 往往要面临原文的明示信息和暗含意义之间的思 辨和推理。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效果越好,其关联 性就越强,这也是译者追求的最佳关联目标,因此 一篇成功的译文必须能够为读者提供最佳的语境 条件。

(二) 关联理论中的归化性处理

译文如何为其读者提供最佳的语境条件,这 是关联翻译理论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实际工作 中,我们必须要通过对原文的推理来寻找最佳关 联,才能重塑最佳语境,常用方法为归化性处理。 归化性处理方式以译语文化为导向,因此在实际 翻译时基本剔除了原文的异域色彩,重点保留实 质性信息即可,这样会避免过多的异域色彩干扰 语境的塑造。不同语言的读者身处完全不同的社 会环境之中,逐步形成了互不相同的互明认知环 境,译者需要了解两种语言之间认知环境的差别, 才能够做到合理的归化性处理,准确找到译文与 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

(三) 关联理论中的异化性处理

如果希望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文 特色,我们还可以通过异化性处理的方式进行注 释,通过直译加注的方式保留原文的形象表达,这 种方式也被成为直接翻译阐释法。这种方式努力 保留了原文的交际线索,因此能够为译文语境提 供部分所需的信息。为了避免过多的注释打断译 文的流畅性,也可以通过在一些形象前后增加一 个恰当的词语,以提高译文的关联性,帮助读者理 解相关的语境和形象。

总之,关联理论对于我们选择恰当的翻译策 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译者可通过关联理论匹 配最佳的方法来重塑最佳的语境。译者正是通过 直译、意译、音译、替换等翻译策略为读者提供最 佳语境效果,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 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增强三类人群之间的关联度。

四、关联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关系及英汉 翻译应用

我们来看关联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169-

前面我们讲关联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那么翻译 理论的职能何在?翻阅辞海,对“理论”一词赋予了 以下释义:“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 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是客观事物的 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简言之,理论就是对一 种原理经过概念化和系统化的理性认知功能。当 然,理论不可能是支离破碎的,必然是由各种经历 和经验而总结丰富起来的复杂知识体系,其目的 在于协助人类理性认识客观事物,指导人们的实 践。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关联翻 译理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指导翻译实践,而翻 译实践则是检验关联翻译理论的“唯一标准”。这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雷蒙德?威廉姆斯 (RaymondWilliams)强调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为: 理论依附于实践,且理论和实践必须要结合在一 起。郭建中也说过“翻译理论最终要解决的是译者 的翻译观问题”。翻译理论与实践应如何结合,一直 是翻译界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翻译实践需要 以理论为指导基础,翻译教学应重点结合翻译实 践案例来诠释翻译理论,这样才能促进人们把长 期实践的宝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促进翻译理 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反过来再进一步指导翻 译实践工作。站在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理论探索 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深层机构”,准确 演绎出经验体系,而理论的作用则是让人们对翻 译这项文化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更为深人的理 解和阐释。就翻译而言,原作者的意图和动机以及 译者的意图和动机难以用经验来解释清楚,由于 各种因素的总和以及由此对翻译产生的影响和作 用是复杂的,因此进行翻译时就需要较为系统和 深人的理论来进行探究。根据前面对关联理论和 关联翻译理论及策略的探讨,我们能够从认知角 度全新认识翻译的过程。总结一下,翻译过程最重 要的是对原文的理解和对译文的表达这两个阶 段,译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对译 文理解的贴切表达是第二步,这两步骤是缺一不 可的。在此,通过英汉翻译实践来对关联翻译理论 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英汉翻译中通过关联理论来实现和原文 作者认知语境上的共鸣

译者和原文作者对某一特定的认知语境理解 上的趋同性是原文意义得以良好传达的重要保 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察原文的 历史背景、弄清楚原文作者创作的意图和心境,从 而实现对全文深人、准确的理解。例如在翻译钱钟 书thoughts的《窗》时,根据作者的语境翻译成“Random dow on the window”,而不是将其直译为“win­”,前者更能传递原文作者对“窗”的理解 ,也一 下子拉近了读者与原文作者认知语境上的共鸣,

-170-

因此这也是比较准确到位的翻译。笔者认为这是

对异化法的应用,最典型的就是在“window”前增加 了一系列的修饰性词语。

(二)英汉翻译中通过关联理论来准确传递原 文作者的真实意图

关联翻译理论将意图划分为信息意图和交际 意图两种,其中信息意图是指为了促进交际发展 而提供交际线索的意图,而交际意图是听话者在 说话者信息意图明示行为的启发下经过推理而获 取的信息。某些情况下,这两种意图是混合在一起 的,译者必须要判断出这种重合状态,即字面意思 和作者的真实意图完全一致,此时最宜进行直译。 例如翻译谚语“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 tied了! to”时,可以直译为“We’reget like two grasshopper- one cord,neither can away! ”这样不会影 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利于促进读者理解与 作者意图的高度关联。而对于成语“亡羊补牢”,因 其字面意思与原文作者真实交际意图相差甚远, late因此翻译时必须舍弃其字面意思,最好译为“better than never”,这是对关联翻译原则中的归化法 的运用。

五、结束语

深刻研究和领会关联翻译理论的方法要领, 结合自身翻译实践经验,在翻译过程中探求最佳 关联语境,最大限度地深人解读和领悟原文作者 的真实写作意图,将其准确转化为符合当时的时 代背景的译文,实现对原文情景的再现,为当今读 者创建一个最佳的认知和阅读语境,这是翻译工 作的核心所在,也是关联理论对广大翻译工作者 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 1\"冯伟年.最新汉英翻译实例评析! m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96.〔2〕王友琴.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英文化 词翻译策略选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3〕崔中良.近15年来关联翻译理论在中国的 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4〕吴海霞.关联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 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05).

〔5〕王剑娜.交替传译中文化缺省认知分析与 对策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6,(06).

〔6〕刘维翠.文化缺省在中国文学作品日译中 出现的原因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04).

〔7〕丁凯.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文化缺省及其翻 译策略一以《蛙》的葛浩文译本为例〔J〕.海外英 语.2017,(08). 〔责任编辑:杨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