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精准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语文“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精准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长期偏低,备受社会诟病。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界的同仁虽然做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在局部地区、在一定时段内也产生了一些有益的影响,但从总体上来看,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偏低的现实依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进入本世纪后,党的十八大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可以说,这个论断为今后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任就是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如何践行这一理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回答。那么,就语文学科来讲,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国家赋予的“立德树人”这一教育重任呢? 【关键词】立德树人、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73-01

一、语文教育中的“立德树人” 1、传统语文教育中的“立德树人”

传统教育,学习知识与道德的文化是一体的,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中国古代教育的道德教育和文化并列,“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材料中就有关于孝道,对于旧的内容方面,还承担着古老的道德品质,树立榜样。 “史记”,“春秋”的历史文献描述了很多有志之士。。 2、当代语文教育中的“立德树人”

通过精选不同题材的课文,将道德教育、人格塑造、心理健康等知识以故事的形式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 1、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古典文学作品教学

2、在作品中理解价值观和道德观,不可只将中外古典名著当成写作范本,重视理解文章所包含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3、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吻合,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编排教学内容。

4、重视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作为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其教育理念,为人处世,行事风格,品格素质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有意识的规范的自己言行,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语文精准阅读教学落实措施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直接的内容。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凭借。 1、认识到位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要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真正立德树人,首先要求教师认识上要到位。即要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要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因为中考要考,也不是为了追求把语文的知识系统地传给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学习语文的特殊的表达形式。而是想以语文为凭借,让学生在语文的诵读、理解、探究中体会、感悟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散发的人性之光和传递出的精神内蕴,学习领悟我们的古圣先贤们远大的抱负、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语文所蕴含的优秀文化的滋养下立德成人。一切考试、学习的终极目标就在于此。教师们达成共识之后,自然会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于教学实际之中。

2、文本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但语文阅读教学不像政治、历史学科那样以知识的获取为主要目的,而是讲究品味、涵泳、体验,追求春风化雨般的潜移默化。但语文因其语言的特殊性,对学生而言存在着解读上的障碍。语文教师有义务先解读文本,先弄明白文本里可以探究出哪些可以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的因素。比如,

“石灰吟”我们的重点解释是抓住了“碎片浑不怕在留清白在人间。”从比石灰的解释,表示决心忠于国家,愿意牺牲和坚持高尚的情操。如果老师不明白这一点,《石灰吟》这首诗的树人功能就难以落实。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前,教师要对文本的人文价值进行分析,即弄清楚,这一文本可以立啥德,树啥人。 3、方法实践

阅读教学不在于一字一句的讲解,而是把诵读、理解、感悟等学习行为转化为探究的手段,整合于探究学习之中。把立德树人具化为语文中的内容,作为探究教学的目标,课堂上指导探究的路径、点拨探究方法、评价探究结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一直在教学追求中。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即使发现了探究的人文目标,也不可以以说教的形式直接交给学生。而是要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和那个人文目标在文字里相遇、相处,让学生具有真切的学习体验。 4、行动延伸

行动延伸,即师生的行动不局限于语文经典的阅读课堂。也就是说教师既要着眼于课前的探究设计和课堂上探究调控、评价,还要给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探究的引导。比如进行进行《自相矛盾》课本剧的创编和排演,进行《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的准备和实践。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读《论语》,多背点唐诗宋词。还可以举行相关的演讲、诵读、手抄报的比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和语文相处,并从中获得人文素养的滋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增。这样做,既打通了课堂内外,又实现了立德树人就与语文阅读的教学真正对接,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精神世界的真正融合。 四、总结

总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立德树人,就是把书读深。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备课时,应当对整个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单元结构,特别是人文主题的安排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对每册,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要清楚于心。 什么叫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教育必须是语文的,是通过自然陶冶,能紧密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的,不是贴标签的。语文阅读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分属两个不同的课程,它们相互交融又各有不同,在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浸润,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感受智者、仁者的思想,获得审美享受,修为我们的品性。语文精准阅读教学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具体展现方式,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要具体、细致结合教学相关点,要切实实现学生优秀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和社会期待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翠玲.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61. [2]黄伟清.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58. [3]徐叶.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9(07):37-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