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铎的读音是:zhèn duó。
振铎的拼音是:zhèn duó。 繁体是:振鐸。 结构是:振(左右结构)铎(左右结构)。 简体是:振铎。 注音是:ㄓㄣˋㄉㄨㄛˊ。
振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1.摇铃。2.谓从事教职。振铎[zhènduó]⒈摇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⒉谓从事教职。
二、引证解释
⒈摇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引《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鐸,羣吏作旗,车徒皆作。”郑玄注:“振鐸以作众。作,起也。”《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鐘鼓、丁寧、錞于振鐸。”《淮南子·时则训》:“先雷三日,振鐸以令於兆民曰,雷且发声。”明刘基《郁离子·虎貙》:“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燎煇,宵则振鐸以望。”⒉谓从事教职。引明章懋《与沉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録》,始知先生继文定胡公之旧职,而振鐸於濂溪之乡。”
三、网络解释
振铎振铎,读音:zhènduó,汉语词语,指1.本义为摇铃,后指警示,号令之义;2.谓从事教职。综合释义:摇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鐸,羣吏作旗,车徒皆作。”郑玄注:“振鐸以作众。作,起也。”《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鐘鼓、丁寧、錞于振鐸。”《淮南子·时则训》:“先雷三日,振鐸以令於兆民曰,雷且发声。”明刘基《郁离子·虎貙》:“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燎煇,宵则振鐸以望。”谓从事教职。明章懋《与沉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録》,始知先生继文定胡公之旧职,而振鐸於濂溪之乡。”网友释义:振铎,读音:zhènduó,汉语词语,指1.本义为摇铃,后指警示,号令之义;2.谓从事教职。汉语大词典:(1).摇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郑玄注:“振铎以作众。作,起也。”《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淮南子·时则训》:“先雷三日,振铎以令于兆民曰,雷且发声。”明刘基《郁离子·虎貙》:“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煇,宵则振铎以望。”(2).谓从事教职。明章懋《与沉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录》,始知先生继文定胡公之旧职,而振铎于濂溪之乡。”国语辞典:摇铃。古时宣布政令或教化时,用来警众。振铎[zhènduó]⒈摇铃。古时宣布政令或教化时,用来警众。引《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铎,群吏作旗。」《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⒉从事教职。引明·章懋〈与沈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录,始知先生继文定胡公之旧职,而振铎于濂溪之乡。」辞典修订版:摇铃。古时宣布政令或教化时,用来警众。《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铎,群吏作旗。」《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从事教职。明.章懋〈与沈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录,始知先生继文定胡公之旧职,而振铎于濂溪之乡。」其他释义:1.摇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2.谓从事教职。
关于振铎的词语
稽古振今 提纲振领 声振林木 萎靡不振 悬鞀建铎 振穷恤贫 悬鼗建铎 毁钟为铎 悬鞀设铎 弹冠振衿
关于振铎的造句
1、北大毕业之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与恽代英、郑振铎、沈雁冰、胡愈之成为好友。
2、韩香死,李师师以为可与杨振铎重拾旧欢,杨振铎伤韩香之死,忧蒋千里之约,于李师师选择赵佶也终未释怀,因而对李师师甚冷淡,李师师甚失望。
3、写到父亲与王伯祥、沈雁冰、胡愈之、夏丏尊、朱自清、郑振铎、顾颉刚、俞平伯、丰子恺、吕叔湘等人的友谊,并无形容之语,全是一些平实的交往细节。
4、译印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因原作者死于关东大地震;与郑振铎编辑《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那是在抢救行将消亡的制笺艺术传统。
5、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关于振铎的成语
弹冠振衿 振振有辞 发蒙振槁 提纲振领 振穷恤贫 振振有词 悬鼗建铎 发蒙振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