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号 九年级上期第1-3单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共10分,每小题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 C.一种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此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但它所属的元素种类不会改变
10.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是( ) 线 场 考 题 答 得 名封 姓不 内 线 级封 班 密 密 校学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汽油燃烧、轮胎爆炸 D.菜刀生锈、牛奶变质 2.下列物质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氧气无色、无味 B.木炭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C.铁块可以打成铁片 D.4℃时水的密度最大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食用醋 B.天然气 C.含碘盐 D.蒸馏水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B. 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D. 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5. 下列有关氧气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B.细铁丝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6.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 (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7.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封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明显减少,瓶塞最难开启的是 ( )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磺 8. 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铬原子呈电中性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离子是由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B.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第1页,共6页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物质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 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
块,比较它们的重量;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以上各项目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由此可知,
木炭的化学性质有 。 12. 小雯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液体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炭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
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根据小雯的实验,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A 、C 、E 。 (2)在横线上写出液体A加入黑色粉末C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_ ; 13.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所得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200ml,这说明 ,生活中还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例子(举一例) 1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碘元素 ;4个铁原子 ,钠离子 。 15. 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
第2页,共6页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原子;Na+
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4分)
16. 某实验小组按右图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现象为 。
写出该化学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 实验结果发现测得数值比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请你帮助他们找出实验误差的原因。(写出两条)
17. 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⑴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⑵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反应;
⑶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18.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大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写出两条即可)并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9. 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 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酚酞试液
蒸馏水 A 浓氨水 B
第3页,共6页
第二步中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 ;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0.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
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酒精的用途是 。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酒精灯不用时,要盖好灯帽;
②酒精有气味,水没有气味。
(3)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4)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
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
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 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 “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②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第4页,共6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号考 线 场 考 题 答 得 名封 姓不 内 线 级封 班 密 密 校学
③ 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 硫燃烧 时的温度(填“>”或“<”或“=”)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D 2.B 3.D 4.A 5.D 6.C 7.B 8.B 9.C 1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④ 木炭可以燃烧 12. (1)A.过氧化氢(H2O2)、B.二氧化锰(MnO2)、C硫(S) ⑵ H2O2
H2O+O2
13. 小于 分子间有间隔 举例(任意合理举例均可得分) 14. I 4Fe Na+
15. (1) 17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⑵ 氯 A 三.简答题(16、19题各4分,17、18题各3分,共14分)
16.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总体积的1/5 P+O2
P2O5 (1)红磷的用量不足 (2)装置的密封性不好 ,漏气。 (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进行测量 (任意两条,每条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 ⑴ KClO3
KCl+O2 ⑵ Fe+O2Fe3O4 ⑶ C+O2CO2
18.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收集完毕,先撤去酒精灯等。(每答出一条得1分) KMnO4
K2MnO4+MnO2+O2
19. B烧杯中液体变红色 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色 浓氨水 滤纸上酚酞试液由外向里逐渐变红色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0. (1)可以燃烧 做燃料(2)①分子不断运动,防止酒精分子扩散到空气中②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3)C(4)①气态 ②沸点;沸点低于燃烧温度时;有 ③<
第5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