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构建』
『命题规律』 1.常考热点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影响岩石形成因素和形成过程。
(2)结合图文资料,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形、地貌的成因。
(3)结合景观图、区域图、文字材料等,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4)地质构造的判读与应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备考指导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掌握主要地貌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积地貌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要格外观注。
考点1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知识整合·破疑难ZHISHIZHENGHE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会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会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会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河谷地形会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3)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4)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5)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6)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会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高度也会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密切。山地、丘陵多滑坡泥石流,陡崖、块状山,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 4.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原始林(或次生林)。 (2)地形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平原区机械化水平较高,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5.地形对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型,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2)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3)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4)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度大。
(5)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许多工程建设也需考虑地形地质因素。如水库需要避开断层,坝址多选择在峡谷处,地铁多修筑在背斜下方等。
6.地形对人口、聚落的影响
(1)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
(2)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河流较多的平原区)和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区);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平原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
典例探究·提能力DIANLITANJIU
(2019·广东汕头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方人参”纹股蓝含有纹股蓝皂甙等多种成分,是我国常用中药,也可作为蔬菜、饮料、糖果、化妆品的原料。纹股蓝属于宿根(茎叶枯萎后可以继续生存,次年根部重新发芽)草本攀援植物,可匍匐生根,喜冬暖夏凉环境、喜阴湿怕旱涝,适生于深厚疏松的酸性土壤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东昌镇东袍屯,过去农民多靠上山采挖密林中的野生药材、加工山杨梅来维持生活。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植纹股蓝,并制作成茶饮品。由于产量高、品质上乘,产品销往福建、东南亚等地,是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茶”。下图为荔浦县东袍屯种植区的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东袍屯成为纹股蓝优质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每年11月后,当地农民多利用林间、果园或在田、地中间套种玉米等植物进行套种宿根(5厘米左右的泥土覆盖宿根)栽培。简述农民采用套种和宿根栽培的好处。
(3)当地的纹股蓝生产有搭攀棚架和自由蔓生两种模式,你赞成哪种模式?请表明观点,并说明原因。 [审题指导]
信息获取:纹股蓝喜冬暖夏凉环境、喜阴湿怕旱涝,适生于深厚疏松的酸性土壤中。 据图分析:
方法总结·寻规律FANGFAZONGJIE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地形造成的区域气候差异的答题思路
3.地形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1)-般情况:工业生产需要地形平坦的地方,有利于厂房的建设和货物和产品的运输,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工业比较密集。
(2)特殊情况:对环境或资源要求严格的工业,有时候工业建在山坡上、山麓或者山洞里。如精密设备制造业有的选择在地下进行,以保持恒温和防止各种震动的影响;我国大数据产业一方面考虑散热降温,另一方面考虑安全,选择建在贵州的云贵高原上;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工业梯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一些国防工业为了考虑国防安全需要,有的钻山进洞。
[误区警示]
1.福建省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福建省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增多,沿海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降水较少,内陆有武夷山脉,山脉迎风坡降水较多。 2.不同地形形成的自然灾害也不同。
低洼平坦的地形加剧洪涝灾害、高温、热浪;坡度大加剧滑坡、泥石流;盆地容易形成大雾,加剧酸雨等污染;封闭地形加剧赤潮、海潮等灾害;山地阻挡冷空气,减少寒潮、低温影响,阻挡暖湿气流,背风坡加剧干旱。
考向特训·练迁移KAOXIANGTEXUN 考向1 地形对农作物的影响 (2019·四川双流中学二模)2016年,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周期。据此完成1~3题。
1.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充足 C.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 D.技术成熟,种植经验丰富 2.西南地区( )
A.冬作马铃薯比小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高 B.早春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低热河谷 C.早春马铃薯比大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低 D.秋作马铃薯所在种植区只能一年一熟 3.与图中大春马铃薯种植条件最接近的是( )
A.松嫩平原 B.成都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考向2 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2019·广东汕头三模)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建成,游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将成为现实。下图为海南岛热带滨海沙漠及环岛高铁线路图。读图回答4~6题。 4.与海南岛修建成环形高铁无关的是( )
A.沿海多平原,利于施工建设 B.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货物运量大 C.沿海人口、城市密集,出行需求大 D.便于旅客环游海南岛
5.影响海南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南季风与地形 B.西南季风与地形 C.台风与洋流 D.赤道低压与洋流 6.下列不属于海南西部热带沙漠成因的是( )
A.气温高,蒸发旺盛 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
C.河流挟带泥沙,沙源充足 D.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浪挟带泥沙堆积 考向3 地形对建筑的影响 (2019·四川成都三诊)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54′N,98°52′E)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据此完成7~8题。
7.“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 )
A.雨水丰富 B.闷热潮湿 C.岩层破碎 D.坡面较陡
8.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
A.晴天较多,利于施工 B.适宜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 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专题强化作业(四) 地形地貌
一、选择题 (2019·山东德州二模)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 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 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 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2019·四川绵阳三诊)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2019·广西南宁、梧州等八市联合调研)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 D.气候变干 (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二、综合题 12.(2019·河南名校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洋大国中国的海岸线还长。 材料二 挪威及周边示意图。
材料三 挪威沿海典型地貌峡湾及区域内人类活动示意图。
(1)分析挪威海岸线长的自然原因。
(2)推测挪威沿海典型地貌峡湾的形成过程。
13.(2019·江苏南通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经典样板而举世闻名。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观,美不胜收。
材料二 内蒙古阿斯哈图石林处于大兴安岭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阿斯哈图石林主要在冰川与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是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浑厚粗犷,千姿百态。 材料三 如图为“云南石林和阿斯哈图石林典型景观图”。
(1)说明形成阿斯哈图石林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2)简述南方喀斯特地貌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