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集团公司的融资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2
摘 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公司如何做到科学有效且及时的资金支持,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然而要对集团公司的融资问题有所了解,就要对集团公司的融资特点,影响因素有所了解,同时对集团公司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进行研究,以便于完善集团公司的融资工作,进而保障集团公司的有效发展,并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融资 特点 融资现状
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不断成熟,在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的背景下,我国的集团公司要获得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充足的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公司如何做到科学有效且及时的资金支持,已经成为公司规模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集团公司的融资工作就成为了公司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集团公司在实际融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对集团公司的融资问题进行探讨就需要从集团公司的融资特点、融资影响因素、融资现状和改变现状等方面入手。
一、集团公司融资的特点 (一)集团公司融资具有规模性
集团公司一般规模较大,形成一定的规模后也多为国家政策重
点扶持或者关注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由于国家比较关注,因此,此类集团公司在融资的时候往往具有政策上的优势。另外,这类公司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其自身的资产质量也相对于市场上其他类企业要高,因此具有优良集团信誉,其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所以,集团公司可以采取多种融资手段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而且也相对较容易,其融资也就比较容易形成规模优势。 (二)集团公司融资金需求量大,回收的周期长
集团公司或下属控股公司,企业的规模较大并且多属于基础行业类别,例如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行业。此类企业大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所以他们对资金的需求量往往非常大。另外此类行业的建设周期都很长,公司的资金从投入到见到效益及投资回收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因此,公司的资金回收周期一般都比较长。 (三)集团公司的融资风险具有放大效应
集团公司的关联公司一般都很多,所以其具有比较复杂的资金链条,因为集团公司关联公司之间会有委托贷款或资金的拆借行为,因此,一旦集团公司融资的链条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立即扩散到相关的公司和企业,有可能会造成整个集团关联企业共同承担财务风险,并且有可能会对地方上的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平稳运行带来比较严重的损害。
(四)集团公司的融资存在预算软约束
集团公司在地方上一般属于经济支柱,其发展和形成也具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结果导致集团公司融资一旦发生问题,出现亏损
的时候政府为了挽救公司,往往会对其追加投资,减少税收,增加银行贷款,同时在国家财政上提供补贴,而这就是预算软约束。预算软约束会对集团公司造成惰性,不利于其寻求外部的融资,结果就使得集团公司融资效率不高,对公司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影响集团公司融资的主要因素 (一)集团公司的治理结构
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直接影响公司的融资工作,因为治理结构也决定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同的治理结构设置的部门会有所不同,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策略也多有不同,另外权责机制也相应不同。所以,集团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必然要考虑集团的治理结构与公司的产权关系,不仅需要避免公司企业间的利益矛盾,还需要实现融资的高效率化,而且在资金的分配上也需要做到科学合理,从而有效提高所融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资本市场制约
一般可以将资本市场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程度直接对集团的融资规模和效率造成影响。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面临的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比较单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不均衡,资本市场上存在许多政策规定,对资本市场带来了许多的限制。在这种背景下,集团公司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化从资本市场中获得充足的集团所需的大量资金。 (三)国家政策影响
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集团所作出的每一步关键决策都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这些年来的老百姓时刻关注的房地产行业,房地产集团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整和变化,从而避免公司盲目的跟随自由市场,不至于背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使其依旧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框架之内,不孤立于社会经济发展之外。 三、我国集团公司融资现状
(一)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 我国的集团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对人事实行的是行政强控制,而对产权则是弱控制。在人事方面,对人事的强控制会导致集团内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自主性,导致工作的灵活性不强,其结果就是企业活力的不足。在产权方面,弱控制容易形成集团公司的产权界限不明确,致使产权关系模糊不清。这两种个方面对集团公司的融资来说,都会对融资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阻碍,使融资工作难以进行。许多集团公司在融资规划方面都比较缺乏,没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融资规划体系。在我国,资本市场本就有待于完善,同时许多集团公司的治理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集团的融资规模很有可能出难以满足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结合集团公司多属于基础行业,项目资金的投资回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规模也非常大的特点,使得公司融资主体往往界定不清,融资的方式也不具有多样性,十分的单一。
(二)集团公司融资渠道单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新形势下的集团公司都开始朝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发展,不过由于历史条件和相关的市场环境限制,融资渠道依旧比较单一。例如,在我国公开发行股票及债券有较多的限制条件,许多集团公司往往不能采用公开发行股票及债券的方式进行募集资金,集团公司在融资方面依旧对银行贷款十分依赖,这种依赖在那些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种融资渠道的单一化极其容易造成公司资本结构不科学,特别是负债过高的情况下,不仅增加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对集团公司的长远战略发展方面也造成了资金隐患。
(三)集团公司对融资风险认识不足,有待于提高
集团公司的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其发展速度更是不断提高,特别是国有企业,随着近些年来企业改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集团公司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远超以往。因此,集团公司的融资活动也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得融资风险也相应的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对于任何集团公司来说,只要存在集团债务,那么就一定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受“预算软约束”现象的影响,集团公司的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往往缺乏应有的认识,对风险本质把握不足,意识观念十分淡薄,甚至简单的认为只要融到了资金,并将资金投入到了需要投资的方面,就不会产生融资风险的观念。其实这种观念十分片面,这不仅表明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对未来市场环境变化情况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也缺少科学研究。而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狭隘风险观念也对集团的融资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四、完善集团公司的融资工作
(一)完善集团的治理结构,合理、科学规划融资方案 首先对集团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其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并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由于集团的治理结构和融资时密不可分的,所以,集团应当在实际融资工作过程中,对公司的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即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又调动了经营者的利益。此外,还应当发挥出集团公司所有者、股东、职工、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对于企业的董事会和集团的经营者也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从而有效保护集团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其次,集团应当结合公司的长远的发展战略进行科学合理的融资规划,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方案,并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完善集团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从而提高集团融资的有效性。
(二)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优化集团公司的资本结构 充足的资金能够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集团公司应当在国家现有的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积极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减少对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的依赖。另外,公司也应当建立健全公司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股票及债券融资方式。当然除了银行、股票、债券这三种传统的融资方式,还应当积极探索新兴的资产证券化、信托等融资方式和渠道。
(三)提高集团员工融资的风险意识
集团员工需要对融资风险的狭隘观念有所改变,特别是加强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融资风险的认识。此外,集团公司还应当对未来的环境变动做好预期工作,在对市场前景进行科学预估的条件下,采取合适的融资手段。集团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债务偿还能力,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进行融资,保障集团的稳定经营。
要对集团公司的融资问题有所了解,应当要对集团公司的融资特点,影响因素有所了解,同时对集团公司复杂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进行研究,以便于完善集团公司的融资工作,进而保障集团公司的有效发展,并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贵.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问题与优化策略.财务与会计.2007(18).
[2]牛丽宏.企业集团融资管理之我见.财务与会计.200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