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
计
梅联小学陈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 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4.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魔术”表演:规则: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抽到牌后藏好,等老师来猜。大家猜猜看至少有几个同学的扑克牌花色是相同的?猜谜:老师肯定的说:“这5张牌中,至少有
2张牌是同花色的。老师猜的对不对?”请5个同学举起手中的牌让同学们见证奇迹。大家表现这么好,我们再来玩游戏。 2.玩游戏游戏要求:
老师喊“一、二、三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3. 导入课题:刚才的“魔术”表演和抢椅子游戏,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类问题,下面我们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鸽巢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教学例
1(由枚举法引出假设法,初步“建模”——平均分。) 出示例1
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 少有2支笔。
1. 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运用“枚举法”初步探究。(1)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自己动手在小组内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把出现几种情况都记录下来。 (2)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讲解:像这样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在数学上叫枚举法。(板书:枚举法) 3.通过比较,引导“假设法”。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启发: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 4. 初步“建模”---- 平均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引导:运用“假设法”先在每个笔筒里分1支,这种均等的分法,又叫什么分?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式表示吗?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板书:4÷3=1----1 1+1=2
第 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