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构建“心理地图”——谈区域空间定位中经纬度位置的整体复习

来源:画鸵萌宠网
构建“心理地图”——谈区域空间定位中经纬度位置的整体

复习

近几年的地理高考中,涉及区域空间综合的题目所占比例和难度都日渐加大,其中关于经纬位置的判断和解读更是明显。由于学生头脑中的空间信息量较小,关于经纬位置的空间概念很难整合成为完整的“心理地图”(一个地域的鲜明标识及其周围地理事物的关联在心中的总体映象),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空间系统,从而导致这类高考题目出现时,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经纬线的存在和应用;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虽然可以根据经纬线进行区域空间定位,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利用经纬线进行地理知识的关联和迁移。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空间联系和空间综合分析能力十分薄弱,这也成为区域地理教学的一大难题。

一般,在地理文综复习中经纬度位置主要在两处涉及:一处在“地球”中的经纬网,另一处在区域地理复习中。两处的复习各有侧重:在“地球”复习中侧重建立经纬网的概念、特点及基本意义,可以说是侧重于“数字化”吧,也就是数理地理位置,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通过经纬线进行“四定”-定半球、方向、距离和地理位置的判断和计算;而区域地理复习中则侧重地理事物在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经纬度分布规律的识记。两处关于经纬度位置的知识分布得比较分散,也很难融为一个整体,从而不能根本上促成学生关于经纬度位置的“心理地图”这一重要区域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进而让学生读得懂图,爱读图,为区域地理学习和区域空间综合分析打好基础。下面笔者就以文综地理复习中关于经纬度位置的整体复习为例,就如何构建经纬度位置的“心理地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

1.“地球”中的经纬网中明确经纬线的概念及基本意义。(附表1)。 概念 度的划分 概念 划分 表示 定半球 作用 定距离 定位置 经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纬线 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定方向

2.对高中地理中有关经纬线的地理现象的归纳和整理。这部分内容的归纳和整

给经线标注度数 给纬线标注度数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东经用E、西经用W表示 北纬用N、南纬用S表示 赤道划分为南北半球;低中高纬20OW~160OE为东半球 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160OE~20OW为西半球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约111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千米 约为111千米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的经度、纬度)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理旨在将涵盖经纬线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拓展学生关于经纬线的地理知识的容量,从而在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到空间联系上,在学生头脑中力图构建完整的经纬度的“心理地图”,也就是关于经纬线的完整的地理空间知识系统。实际上,只有在头脑中储存了完整的“心理地图”,才能将地理事物自如、有效地落实到地图上。当学生头脑中形成可视、可感的地图形象时,记忆就有了依托,也就能深刻持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依据“心理地图”储存的地理信息,进行地理图象的整理、加工、归纳、分析,最终形成和发展具有地理特色的空间的思维能力。因此,作为地理经纬度位置的整体复习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1)经线确定的重要地理意义:主要是确定时间差异和海陆位置差异(包括内陆、大陆东岸、大陆西岸位置的确定)以及相关的沿海-内陆的地带性规律、水分和植被的自然带差异。

(2)纬线确定的重要地理意义(附表2:随纬度有规律分布的地理现象):也就是随纬度有规律分布的地理现象的整理和归纳。 线速度、角速度、重力加速度、地转偏向力、 自 转 地球 航天发射基地的纬度分布 运动 公 转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昼夜变化大小、“五带”的纬度分布 自 大气垂 对流层高(厚}度的纬度差异 然 直分层 大气 地 大气的 环境 等温线的纬度分布 理 热状况 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降水带、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 赤道--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陆地 自然带 环境 垂直地带性和雪线的纬度分布 海洋环境 洋流的纬度分布、海水盐度和温度的纬度分布 人文我国的 粮食带、经济作物带、森林带的纬度分布、 地农业带 熟制、耕地类型——农业生产方式的纬度分布 理

3.确定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重要经纬度需要注意的方面:

(1)经线和纬线的组合:实际上的各地域的海陆位置及相关气候、自然带等的确定往往是通过经线和纬线的组合才能得到,也只有经线和纬线进行组合海陆位置的确定才有实际意义。

(2)点、线、面的结合:在利用经纬线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复习时,确定哪些是重要的经纬线其实是十分要紧的。如果仅仅就是“数字化”经纬度的单纯识记,实践证明往往是事倍功半,效率不高,枯燥乏味,效果并不好。实际上,“心理地图”的记忆习惯往往是去找到某一地理区域的重要标识,就如同航海家和飞行员进行定位那样。也就是说,经纬度位置最终还是要与重要的地理点(如山峰、城市、矿产相对位置的分布等)、线(如山脉、河流、交通线、地理界线的分布走向等)、面(如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农业区、工业区的区位分布等)相结合,才能构建成完整的经纬度位置的“心理地图”,也就是将各个重要地理要素在经纬度位置上进行叠加记忆。比如,中国地理重要纬度位置的确定事实上关键是抓住长城-天山、秦岭-淮河、南岭

的纬度位置特点就可以了;而世界地理重要经度位置的确定往往关注的是可以估计海陆位置关系(包括内陆、大陆东岸、大陆西岸)的经度位置:例如东经120度大致在大兴安岭附近、台湾以西、中国大陆东岸、菲律宾西岸、澳大利亚西岸,而西经120度在北美洲西岸;再比如说,东经110度由北向南大致通过我国的河套地区、黄土高原、华山、巫山(我国东西部分界)、海口市;而北纬30度则通过了世界4条大江大河的河口(由西向东分别是尼罗河、幼发拉底河、长江、密西西比河),还有陆地上海拔高度的“”两极”――珠穆朗玛峰和死海,以及人文景观方面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4大文明古国和佛教(比如我国的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等佛教名山都在附近)、伊斯兰教等宗教圣地,开罗、巴士拉、重庆、武汉、杭州等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它们都在这个神秘的北纬30度。

(3)时空的组合:很多地理现象不同季节地理的分布规律也不同,如昼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就很明显地存在季节性(冬、夏)差异。

(4)南、北半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南、北半球的纬度分布、季节分布和海陆分布、水平运动的偏向等方面。有些地理现象如昼长、等温线、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规律就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差异。

4。区域地理中的重要的经纬线 (1) 区域地理中的重要纬线

世界地理部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度、南北纬40度、南北极圈穿过的地区;

中国地理部分:3条重要纬线---北回归线、北纬30度、北纬40度穿过的地区; 3个重要纬度范围----南岭:北纬24--25度、秦岭--淮河:北纬32--34度、长城--天山:北纬39--42度 ;

(2)区域地理中的重要经线 中国地理部分:东经135度、(大致每隔10度)东经120度、东经110度、东经105度、东经100度、东经90度、东经75度穿过的地区;

世界地理部分:西经75度、西经120度、东经120度、东经100度、东经90度、东经80度、东经70度、东经60度、东经40度、东经20度、0度经线(大致每隔20度)穿过的地区。

结语: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地域空间性,但是“心理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往往被忽视或未得以加强。通过区域空间定位中经纬度位置的整体复习,构建关于经纬度的完整的“心理地图”(一个地域的鲜明标识及其周围地理事物的关联在心中的总体映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更为重要的是地图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再现、整合和分析,地理空间系统的观念就会越来越明朗。因而,凭借“心理地图”进行形象思维,也就是地理空间的系统思维,区域地理学习才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是提高地理综合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