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舟山海洋旅游业开发与保护

来源:画鸵萌宠网


舟山海洋旅游业开发与保护

一、海洋旅游综述

所谓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的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海洋旅游业的前景光明是依据它的发展总趋势而言的,它完全是植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需求这块土地上,是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居民的享受、发展需求相联系的,这就在整体上确保了海洋旅游业确是一个朝阳产业,据统计,全世界已有上千个海上娱乐和旅游中心,其中有200多个海洋公园。我国海洋旅游胜景很多,具有“滩、海、景、特”四大特点。我国的海洋旅游业蓬勃兴起,近年来接待的游客人次以每年高达20~30%的速度递增。从世界范围来看,海洋旅游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现代海洋旅游业蒸蒸日上,发展潜力很大。

二、舟山海洋旅游业开发案例

当今世界海洋旅游的两大热点,一是赤道热带,二是区位优势明显的海岛,作为中国第一大群岛的舟山便属后者。舟山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和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舟山旅游资源丰富,集海岛自然风光和海洋文化、佛教文化于一体,拥有普陀山和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岱山和桃花岛两个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以及唯一位于海岛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定海。但是受交通、气候、生态、资金、体制、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舟山在发展海洋旅游业上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因此,尽快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扩大客源市场是实现舟山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此,我们应特别关注青年旅游市场。之所以把舟山海岛旅游市场定位于青年这一阶层,主要原因在于这个客源市场人数众多,舟山地处浙江省东部,其周围遍布着众多的高校,而目前我国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人数占全国人数比例的34%,无疑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青年旅游产品可分为古朴风雅型和人文旅游资源型产品、探险猎奇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海岛运动型旅游产品、观海型旅游产品和教育性旅游产品。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舟山旅游潜力,对景区现有项目进行合理调整与重新设置,增强景区旅游产品的奇特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进一步发挥舟山青年旅游的优势,带动舟山海洋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三、海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沿海水域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够合理

如滨海砂矿,目前多属中、小矿型,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福建沿海,山东和辽宁也有一些矿点。海盐盐化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仅限于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钾、溴、镁和芒硝等,而经济价值高的微量元素,如铀、碘等尚未开发利用。我国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开发的很少。如山东有115处滨海旅游景观,已开发的只有50处,占43%。上海140处古迹旅游点,开发利用的仅有17处,占12%。全国100多处滨海沙滩资源,只有39处作为海水浴场被利用。在多种海洋动力资源中,我国只开发了潮汐能,其它如波浪能、海流能等仍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

(二)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度锐减。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鱼的过度捕获、传统渔业资源衰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规划管理、捕捞失控以及海洋环境污染加剧。部分河口、海湾及沿岸浅水区,由于不适当的拦河筑坝、围海造田、修筑海岸工程以及排污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沿海除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外,其它生物资源也未得到应有保护。如山东的胶州湾,1963年曾有141种生物,70年代还有30种,到80年代初只剩下17种。一些珍稀生物,如中华白海豚、儒艮、斑海豚、海龟、文昌鱼等,减少更加明显,几乎濒临灭绝的危险。

(三)近海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目前中国近海日益受到城市工业废水、生物污水以及海港、船舶海上石油平台作业或事故排污的污染。80年代初期,每年排入沿海海域的工业废水达4.5亿吨,生活污水约15亿吨。其中以陆源污染为主。污水入海量以进入东海沿岸的最大,次为南海沿岸、渤海沿岸和黄海沿岸。污染还会使海滨风景浏览区及海水浴场的环境质量恶化,影响游览和休养活动,还对鱼虾产卵、繁殖及资源衰退等慢性影响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达数十亿元。

(四)特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珊瑚生长极为缓慢,造礁率仅为1~3mm/a,一旦遭到破坏,再行恢复很难。但由于挖礁制作工艺品和烧制石灰,我国的珊瑚礁资源破坏严重。海南岛沿岸的珊瑚礁80%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既是海岸屏障,又是鱼虾栖息繁殖场所的红树林,由于大规模围垦造田和肆意砍伐,面积锐减,全国现存红树林只有2万hm2。同样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滨海滩涂湿地,也在大规模的围垦下严重破坏,累计丧失滩涂湿地约100多万hm2,相当于原有滩涂湿地的一半。很多岛屿上的天然林和海岸红树林破坏严重,开采鸟粪、过量捕鸟、过分采石和工业废物的倾倒已经使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四、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一)海洋的开发要统筹规划和管理

海洋拥有生物、化学、矿产、动力及海洋空间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处于同一环境之中,在开发利用时涉及众多部门,彼此既紧密关联,又互相制约,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从全局观点和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安排海洋的开发和管理,制定海洋的开发规划,监督执行有关海洋的法规。

(二)加强海洋环境及资源的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环境复杂,资源储量还不是很清楚,这给海洋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海洋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及地质等基础情况的调查研究。当前调查研究应以近岸和浅海大陆架海域为主,也要组织适当力量对大洋进行考察。为今后开发大洋公有资源作好准备。在海岸带资源调查中,除对各类资源储量进行清查外,还应重视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调查和研究。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分析和预报,以便顺利地和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

(三)大力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

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必须坚决采取保护措施。对于资源已遭严重破坏的种类,除应保护产卵场、设立幼鱼保护区之外,对其中某些种类要采取禁捕和增殖的措施,以恢复资源。对于尚有一定资源数量的种类,则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生产,控制捕捞强度,使其持续利用。对于与邻国共同捕捞的对象,则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加以保护。

(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加强海洋污染监测。根据中国海洋环境及资源的特点,划定各海区所属类别、范围及界线,进行监视、监测;控制陆地污染,实行对陆源污染总量控制,应确定沿海排污口和可接受的排放量水平,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控制与管理海上活动引起的海洋污染,应要求海运企业或海上活动作业者具备防治油污染和核放射事故的应急能力和设施。

(五)加强海岸带、海岛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根据海岸带与海岛资源的种类、分布、集中程度和开发价值,优先开发综合价值高的海洋资源。加快岛屿经济开发建设,开发海岛港的资源,尽快畅通交通,使之成为大陆港港口的卫星港。有计划地开展海岸带与岛屿生态研究。要积极开展海岸线与岛屿的生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制定海岸带与岛屿保护开发方案。在不同的区域中,选择典型的海岸带与岛屿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便取得基础数据,为海岸带与岛屿的自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

海洋旅游业在全球海洋及滨海周边地区蓬勃发展,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发展海洋旅游业的前提条件要求高、经营风险大。要使海洋旅游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尽快与国际海洋旅游业接轨,必须加强管理,研究其对策。一要有生态经济观点。二要依靠科技进步。三要建设好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城市。四要广泛开展高层次的海洋旅游活动。五要努力办好高档层次的海洋节庆活动。六要组成旅游企业集团,提高管理水平。七要强化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八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资金和设备。九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海洋旅游业的“大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