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5年九年级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 好透镜及其应用中的

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适应中考题目的考试,提升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法。 教学器材:PPT课件。 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

1、什么叫透镜?

球的一部分做折射材料,这样的元件叫透镜 2、透镜可以分为哪几类? 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符号

对光有会聚作用,有两个实焦点 运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老花镜

注意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张纸在另一边寻找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就是焦点,再用刻度尺量出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即可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折射光路图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B、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注:凸透镜表面越凸,其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也越强 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符号 对光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 运用:近视眼镜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折射光路图

A、行于主光束的光线,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B、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束 C、过光心的光线 不改变传播方向

3、到目前止:我们学过的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光学元件有凸面镜与

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光学元件有凸透镜与凹面镜。

二、凸透镜成像

1、成像实验

A、注意:①凸透镜、光屏、蜡烛在同一直线上 ②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B、实验步骤:

C、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原因:移动光屏,得不到像——①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在焦点以内或焦点上。

D、拓展:①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成像性质不变,不过像变暗。 ②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2、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改变时,像的大小怎样变化?

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

注意:在利用照相机照相时就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镜头与暗箱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 距 像的特点 应用 u>2f f <v<2f 倒、缩、实像 照相机 u =2f v =2f 倒、等、实像 测焦距 f <u <2f v>2f 倒、放、实像 投影仪 u =f 不成像 平行光测焦距 u<f v>u(物像同侧) 正、放、虚像 放大镜 巧记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规律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5、凹透镜也可成像

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6、练习

A、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处,刚好在另一边得一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B、若将上题中的凸透镜继续做实验,让物体置于该凸透镜前的距离按下例方法进行改变,则所成的像情况又如何? ①物体在凸透镜前15㎝处 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物体在凸透镜前25 ㎝处 倒立、缩小的实像 ③物体在凸透镜前8㎝处 正立、放大的虚像

C、某摄影师先给一同学拍了一张全身照,若要给该同学再拍一张半身照,假如该同学不动,则摄影师应怎样移动?相机又怎样操做? 摄影师向前移,相机的暗箱往后拉

三、眼睛与眼镜

1、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外形区别

近处、远处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 比正常眼前后径长,焦距短,

折光能力强远处物体成像在明视距离约25cm

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配

凹透镜矫正)

比正常眼前后径短,焦距长

折光能力弱,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看不清近处物体(配凸透镜矫正)

四、显微镜与望远镜

1、显微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其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物<f目

2、望远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其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物>f目

实际的望远镜中有棱镜,棱镜的作用,实际上就一个,就是为了把像给正过来,否则望远镜里面就不会装棱镜了。 3、视角

人在看物体大小时,与视角有关系:视角大,物体看起来大

五、作业

作出下列光路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