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应用性测试 热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发光系列颜料热稳定性测试 实验类型: 应用型实验 实验人员: 联系方式: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对公司内部的相关发光颜料进行热稳定性的实验测试,找出现有各种的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即发光材料在不同的时间,温度条件下,亮度以及粒径的发生的变化情况。与温度,时间等相关因素间的规律变化及其极限情况,为系统完善公司的产品数据提供实验支持。
二、 实验主要原理
我们的热稳定的评价标准主要依靠:颗粒特征粒径与辉度。
粒径:发光材料是细颗粒粉末,其颗粒特征的技术参数有粒度分布,中心粒径,比
表面积及平均粒径等除此之外,颗粒的形状,聚集状态以及表面状态等性能也需要考察。使发光材料在应用中,能在如何使发光性能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起到一定作用。材料的颗粒粒径越大,其发光亮度越高。
辉度:是用来评估光源或发光点之光亮与刺眼程度。亮度起高的光源产生的辉度也
越高,眼睛感觉越刺眼。因此,辉度是用来评估发光体对眼睛之激程度。 物理表达式
1
式中:
Φ: 光通量 Ω: 立体角
θ: 给定方向与单位面积元ds法线方向的夹角
亮度是指画面的明亮程度,单位是堪德拉每平米(cd/m2)或称nits,也就是每平方公
尺分之烛光。
三、 主要仪器设备,材料及其他
实验部分:8#箱炉,坩埚(若干),坩埚夹,电子秤,药匙,自封袋,研钵 分析部分:
四、 实验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该种发光颜料的相关信息,实验的时间范围确定,温度范围,炉子类型等
时间范围:15min-60min(个别时间延长),温度:200-1000.炉子选择:8#箱炉
中期:进行具体的实验,积累相关数据,并做好原始记录。如下所示,先对样品的基本情况,诸如:体色,发光色,亮度等是否发生变化有个粗略的了解,并对实验样品进行亮度,粒径等分析检测 时间
2
步骤 现象 数据记录 后期:对已经检测完成的发光颜料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记录下样品分析的各项工艺参数等数据;并结合已经出来的数据制成对应的表格,亮度与影响因素的网状图表;完成发光颜料的应用性能的测试标准备案; 其它:完成企业内部发光颜料的应用性测试的方法与检测标准说明的总结报告,并在有关部门登记备案。 五、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产品概况:产品外观:体色 ;状态 ;其它 。 (2)粒径与辉度相关: 原始数据汇总:
表一:
原始实验数据 日期: 条件:8#炉;烧结单元重量: g;设定目标温度: ℃;初始温度: ℃ 时间:;Sv=F 类型 SP-1 SP-1L 序号 质量/g 过程现象 阶段 时间范围 温度范围(最值) 取出样品序号 现象观察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3
表二 产品检测
实验现象记录及结论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辉度分析的实验现象 粒径分析的实验现象 分析检测的条件:
表三 结果汇总
亮度+粒径 温度℃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其它 备注: 时间min 45 60 15 30 单位样品的重量: 炉子类型: 冷却方式: 备注 4
六、
结果与讨论(附图表)
图表如下: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稳定性的影响。用 表征该材料的相组成,用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余辉亮度对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 ℃以前,材料的发光性能不变,当热处理温度达到 ℃时,发光性能缓慢下降,当热处理温度达到 ℃时,发光性能急剧下降。 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