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对策研究
作者:陈杰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5期
摘要:通过调查和文献查阅,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存在较多不利因素。本文以黄石理工学院太极柔力球开展情况为例,从宣传、场地和学生学习角度分析其原因,为促进太极柔力球项目在普通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太极柔力球;不利因素;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把传统的太极拳的拳理、拳技与现代网球、羽毛球、武术等运动的技术相结合,以“先引后发、引进合出、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为基本运动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适合在高校中推广。但太极柔力球在高校中发展却进展缓慢。虽然湖北、辽宁、北京等地方的高校开展相对较好,但笔者作为湖北省普通高校的一名柔力球教师,清楚的认识到:湖北地区的高校除武汉地区外,其他地区柔力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仍存在较大困难,在局部仍体现出很强的区域性。
2、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黄石理工学院2008至2010年度太极柔力球选项班全体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对太极柔力球的看法等。共发放问卷420份(其中初级班发放210份,提高班210份),回收416份(其中初级班发放210份,提高班206份),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99.05%。
3、研究结果与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 太极柔力球运动开展的基础极其薄弱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了解到:在所调查的210名初级班学生中,只有3人参与过太极柔力球运动,29名学生基本了解此项运动,178名学生基本不了解,均是在太极柔力球的选项课中才第一次真实见到太极柔力球这项运动。这说明太极柔力球在学校开展的基础极其薄弱。太极柔力球虽然有很旺盛的生命力和很强的吸引力,但宣传的力度明显不够。在校学生课余无渠道了解、课外无人建议指导,导致较多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太极柔力球这项运动,这对较多地方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课程是个较大的阻力。
3.2 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认识有偏差在目前已了解到太极柔力球的视频资料中,绝大多数资料的主角均为中老年人,而且运动缓慢,力度和爆发力不强,有较多类似舞蹈的动作等因素,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不是年轻人的运动,是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或者认为只适合女性的运动,表(一)的数据充分说明了:现在高校的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认识有偏差。 3.3 场地器材的局限性较大
首先,在场地方面,较多学校无正规太极柔力球场地。同时,由于场地的原因,部分对太极柔力球有兴趣的学生只能在课中进行隔网对抗训练,在课外和工作后则无法进行练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普及。其次,太极柔力球拍和球的购买渠道相对较窄,多数省市县无法直接购买。以黄石市为例,目前,我校太极柔力球器材在指定商家订购,黄石市各体育器材商店均无现货销售;器材的购买难度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太极柔力球的普及和发展。
3.4 太极柔力球自身特点的影响
3.4.1 与传统持拍球类不同的接球方式和理念
太极柔力球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其他持拍球类运动传统的硬性击球方式,而是要求练习者借助来球的力量,首先不是发力,而是减力、缓冲,将球完全纳入球拍之后通过“弧形引化”的动作改变球的运动路线,最后将球抛出的过程。这种接球的方法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持拍球类运动硬性击球方式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感到难度较大,不习惯,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3.4.2 柔及慢的特点与年轻人青春、奔放的个性不符
太极柔力球的接球方法是先引后抛、柔和的、不能发生碰撞的、必须要求球在球拍上停留划过一个弧线后,才能出拍,这种特点让熟悉羽毛球、网球的弹性碰撞及篮球、足球激烈对抗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学生均感到有力无处使,感到别扭。尤其对于男生,这种感觉特别明显。由表二可以看出:这一因素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参与太极柔力球的主要因素。 3.4.3 技术动作难度较大,影响学生的掌握及普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太极柔力球的思维方式、理念和技术动作,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学生不仅没有基础,而且还要克服以前体育运动对太极柔力球的负面影响,学生只能从最基本、最单调的基础技术开始学习、并且在有一定的基础后才能继续保证高级技术学习的质量。而体育课的教学时数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技术,对学生有较大的难度。 3.5 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经了解:各个柔力球选项班对套路和竞技两部分的喜爱程度均不相同,男生和女生的偏向也不一样,教学内容选择的合适与否,对学生学习及练习的兴趣影响较大。所以,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应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喜爱的内容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来消除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 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加大太极柔力球的普及及宣传
首先,要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多媒体、比赛等措施,加大太极柔力球在学校中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到太极柔力球的特点和练习方法。其次,学校要为喜爱太极柔力球的学生购买器材提供指导或直接提供,并能根据自身条件,提供可长期进行练习的简易或正规的练习场地。 4.2 加强太极柔力球的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通过理论学习,尽量消除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认识有偏差的问题。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有益于全身心发展的、且适合各年龄、各类人群的运动项目,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其次,针对学习中感觉技术较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利用理论课或课间对其进行太极柔力球力学原理的分析讲解,并结合相应技术动作进行辅助练习和强化练习,提高技术动作学习的效率。 4.3 精选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技术要求,以兴趣培养为主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慎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结合套路部分和竞技部分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套路部分和竞技部分进行偏重教学。其次,对于套路部分的教学内容尽量选择趣味性强、技巧性稍高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进行兴趣引导的教学。在教学中,尽量选择节奏性强、适合学生的音乐进行辅助练习。第三,针对目前教学实际,教学内容要求标准的选择要适当。在教学中减轻对成套动作连接要求,强调个体动作的成功率,适当降低对竞技技术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体会隔网对练的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于新潞,白榕,太极柔力球教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恩荆,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 [3]柳振纲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