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毕业生对母校情感认同缺失的文化反思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28卷第3期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1.28 NO.3 2013年5月 JOURNAL 0F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 Mav.2013 高职毕业生对母校情感认同缺失的文化反思 林淑贤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广东广州 510507) 摘要:大学文化中最有凝聚力的部分是“情感”。随着一些高校的日益行政化和商业化,学生与母校 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日趋复杂甚至异化。该文选取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与母校这对关系作为分析截面,总 结列举异化情感种类并逐一分析,试图还原部分学生与母校间的异化“情感”,反思大学文化中缺乏校园情 感认同的原因,提出培养认同感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母校;情感;文化 中图分类号:G 715;G 71 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38X(2013)03—0034—04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学校关系是三组 他们有话要说:三是即将离开学校,对学校体制评 最基本的大学关系。笔者认为,大学文化中最有凝 价不再有所忌讳,也就是说他们有话敢说;四是在 聚力的是“情感”,是维系三组关系的基本力量。本 即将毕业这个时段,学生与母校之间的情感体现尤 文选取第三组关系作为对象,对大学文化中缺乏真 为明显。笔者结合自身学生工作的经历,在广泛访 正校园情感认同的异化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本文 谈调研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的观点:高职院校在推进文化建设中,应该回归维 二、异化情感种类列举和认同缺失分析 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感建设,改善学生与学校之 此部分主要来自笔者学生工作中平时掌握的 间的情感,方能有效建立大学的认同文化。 情况,在思想教育工作、学生资助工作、就业指导、 一、选题背景和调研方法 社团建设等方面了解学生心态和思想动态。为撰写 在当前形势下,像《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10家高职院校,抽取不同学 村实录》中描述的“蚁族”,毕业生是一个名符其实 科、不同系别、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 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最需要母校给予后续支持和 情况100位毕业班学生进行访谈,对平时工作中掌 跟踪帮助。然而,现实中该群体介于在校与离校之 握的情况进行印证,根据访谈对象关于对母校情感 间的过渡地带,责任归属也是处于模糊地带。也即, 认同提及最多的情况归类,并分析如下。 学校可以管也可以少管甚至不管。这个时候也是考 (一)对高职院校社会地位不认同 验“大学文化”的关键时刻.如何把文化建立在这个 在学生群体中,两个出身最被看重,一是家庭 边缘也考验着大学主政领导的理念Ⅲ。 出身,二是学校出身。前者是血统身份,意味着地位 笔者选取毕业班学生作为分析对象,原因有 和经济情况,后者是文化身份。意味着能力和知识 四:一是这个群体在校时间相对其他年级学生较 的文化程度,而这两者之和标志着一个人的地位。 长,对学校认识比较全面,比较客观;二是即将毕 由于当前国内对高职院校发展不够成熟。社会对高 业,自己与学校之间关系有总结的需求,也就是说 职院校教育认可度不高,尽管这种观念不正常,但 收稿日期:2013—01—19 基金项目:广东省党建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加入党组织相关性研究”(2O12GZZB7)。 作者简介:林淑贤(1979一),女,广东饶平人,助理研究员、电子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3期 林淑贤:高职毕业生对母校情感认同缺失的文化反思 35 却真实且严重的影响了职院学生对自己母校的认 师没有真正教会自己本领;或者教会的技能已经过 时,完全没能跟社会需求接轨;或者学校没有提供 更好的条件和信息帮助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等, 高职生就业率不低但是就业质量不高,使其成为责 同。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失意而不 得不选择就读高职院校,从内心深处带着非自己意 愿上大学,这也造成了对职院社会地位不认同的最 初始根源。 怪感最强烈的一个群体,这种看似“无理”的责怪也 为两者之间的关系蒙上了一层认同的隔阂。 (二)对高职院校的严格管理有排斥感 根据访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学校 (六)就业压力过大有被放逐感 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让毕业生变得无比脆 的管理太严了.基于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对学生 的管束一般比普通本科院校更加严格。部分高职院 校甚至提出军事化管理的理念.尽管办学理念有所 不同,但是可以反应出治校者多少抱着高职院校学 生难管需严管的理念。大学是解放天性的地方.自 由是人的本性,导致学生时与学校“严格”的管理制 度互相“排斥”,这种排斥导致冲突激化甚至产生近 年来时有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 (三)对高职院校提供的服务不满意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学费较高,学生更多把学校 定位为培训机构.认为交学费就要得到相应的服 务。学生自己作为缴费的义务主体,得到的是管理 而不是服务.一旦进入学校之后与期望有所差别就 会产生落差。这种落差逐渐积累成不满。尽管这种 认识有所偏颇。但是仍然普遍存在,在市场经济观 念渗透至方方面面的现在,值得学校管理者重视, 重新审视在市场经济下学校提供的教育与学生的 就学成本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比较合理12]。 (四)对能否按时毕业有不安全感 十年寒窗一旦拿不到毕业证.几乎就摧毁了十 几年来的付出和努力,甚至一个家庭的期望。在这 种意义上讲,毕业比找工作更重要,这是访谈中多 数毕业生的心声。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代大学 生的新特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方法,仍然利用两个法 宝:考试和纪律,一味地管、卡、压,导致学生不安[31。 如果高职院校学生花高价“购买”教育,却不能如愿 “买到”教育及其凭证,这种不安感最终可能会演化 成压抑的情感。 (五)对没学到本领的责怪感 各类大学毕业生面对同一个社会、同一个形 势,唯一的区别是毕业的学校不一样、学习的专业 不一样,这个差异成为容易寻找到看似成立的借 口。也是容易产生异化情感的基础。当前就业形势 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部分毕业生通常都会埋怨老 弱。在与部分毕业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有毕业生反 馈,在6月份毕业离校时,图书馆催退证手续、学生 处催离校手续,最大压力的是看到宿舍楼下的公告 牌,要求儿月几号之前办理离宿手续。否则就要清 理宿舍,……诸如此类,都让毕业生感觉学校想及 早把学生“赶”出学校,在毕业时有强烈被放逐感。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 子,大学生就业不再高薪,大学教授学术造假频频 出现,诸如此类,以上只是分类罗列部分情况,但足 以显示高职毕业生对母校情感认同缺失产生的诸 多原因,复杂但真实,值得反思。 二、几点文化反思和培养认同感的措施 当然,学生对母校也不是一味的埋怨和不满, 更多的是认同和珍惜。但是从以上访谈调研的情况 来看。学生对母校的复杂看法和矛盾的情感也是真 实存在的。结合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应 该立足职院精神,从更宏大立场,把自由、独立、平 等、理性、创新的大学精神注入高职院校的文化建 设中去,进而在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感恩教育中去 寻找对策,从而“解放”被异化的情感[41。 (一)把学生从主客偏置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摆 正学生教育主体位置 学校的本质功能归根到底还是教育,而教育是 学生的教育,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 主体。但是,当前部分职院过于强调师资的建设,把 引进著名教授、学术带头人、学科建设、扩招扩建作 为中心工作,而这些又是争取科研经费、上级教育 部门拨款的重要指标.于是产生了教育主体和客体 倒置的现象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必须从这种异化 的倒置关系中解放出来,摆正学生教育的主体地 位,不断扩大学生自治的权利范围,学生被重视、被 尊重的氛围就会不断得到加强.以强化学生的主人 翁感 36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28卷 (二)把学生从无处不在的管理中解放出来,在 管理与服务之问找好平衡点 当前的高职院校究竟必须以“管理”为重还是 以“服务”为重?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必须在 市场还是回归学校》一文中提出,母校最了解毕业 生的情况,是毕业生最佳的推荐人,因此也是最适 合的职业规划者。参与学生本人的职业规划.会让 学生感受到学校在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和操心,而对 学校产生感恩的情感。例如有一个中国企业家,一 次性捐给美国耶鲁母校888万美金,金额创耶鲁管 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捐 行动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平衡拿捏。在有的方面某 个阶段必须以管理为重,有些时候和阶段必须以服 务为主,在有时候又必须寓服务与管理之中。譬如, 毕业生就业阶段更要强调服务,要体谅毕业生正处 于最忙碌、压力最大的阶段,一些常规的制度和要 给他在中国念书的时候的母校,他说在美国读书的 那段时光,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大学,这给我们上了 求必须为毕业生开绿灯,或者用主动服务代替管 理。柔性管理刚性服务,让毕业生全身心的投人到 实习和找工作中。在具体管理中不要凡事站在管理 者便利的立场。要以学生为立场,如果管理者用心 服务.学生是能切身感受得到的,这种没有口号的 关心才是建立情感潜移默化的力量。 (三)把学生的需求从各种指令中解放出来,在 要求和需求之问实现以人为本 学生的毕业大权掌握在学校的手里,学生更多 时候处于被“要求”而不是提出“需求”的境地。因 此,母校不单单要在口号上宣传关怀学生,也不是 过节到宿舍看望学生这些应景式的关心.而是在学 生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落实适当的措施,让学生们 安稳的度过过渡期。比如。毕业时如暂时未找到工 作,租房花销不菲,投靠亲戚又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有的可能还有几天或几周才是单位报到日期.如果 让学生还可以在原来的宿舍继续居住一段时间,比 如延长到一个暑假等相关的措施。这就是很好的关 心和帮助毕业生的人性化措施,也会在学生与母校 之间建立真正的校园情感.让他们在毕业多年之后 还能有美好的回忆。 (四)把学生从被缺失的规划中解放出来,尽早 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学到真本领是上大学的最根本的目的,但是学 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这三个问题是学校必要 认真面对的。学什么是学院的定位。怎么学是学院 的教学方式,学得怎样是学院的教育效果体现。因 此,在笔者看来,高职院校作为以应用性认为为培 养目标行为,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考 虑,必须把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定位、个人就业取 向结合通盘考虑才能落实好职院的职责。笔者在 2012年发表于《职教论坛》的《毕业生就业是走向 生动的一课[61。 (五)把学生从繁杂的制度中解放出来,培养学 生自由的精神 一个组织的平稳运作,背后依赖的是我们认为 的繁杂甚至有碍创新和效率的制度。但是。部分大 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要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受 到制度的管理或者“阻碍”,没有分析制度的合理 性,多数都是排斥制度。一味的追求自由和宽松.而 不是认同和适应以及遵守制度,以及对改进制度进 行思考和意见反馈。但是,这种客观现象要求学校 制度有所调整,加强对容易产生母校认同确实的群 体,如贫困生、后进生等的制度关怀,通过助学贷 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等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友会联 络校友、优秀榜样示范、校友帮困等的作用.以加强 校友与母校的联系。 (六)把学生从权益维护缺失中解放出来。建立 体现平等的教育关系 近年来,时有媒体报道关于大学实习生被安排 进血汗工厂,尤其高职生成了“对口”的重灾区。职 院学生谈实习色变。实习,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 渡期,打着实践学习的旗号,做着苦活累活、无工资 低工资,与专业无关的杂活。当学生在实习遭遇到 不公平待遇时,母校应该真正站出来维护学生的正 当权益,这是一个很好的时候建立于学生的情感的 契机,也是建立学生对目标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时 候,这也是学校的文化表现,让母校成为学生的靠 山,是学生建立对母校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三、结论和建议 大学精神没落的本质是大学文化的式微,情感 是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情感建设的本 质是文化建设,也应该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责任。如 果一个学生感受到他从大学学习到了很多,是最有 第3期 林淑贤:高职毕业生对母校情感认同缺失的文化反思 一37 价值成长的阶段,也是改变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项制度进一步推动“应用为本”的高职院校精神 点,大学生涯是他人生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 得到落实。 那么这个学生必定会对母校终身感恩和深度认同。 如果学校对学生的责任和爱护换来的是学生对学 参考文献: 校的尊敬、归属和认同,那么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候, [1】杨淑珍.论高职文化建设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2(29). 学生对母校的回馈情节将会在中国的大学得到井 [2】王璐.母校敬意:一种濒临灭绝的学生情感[J】.教育与职 喷。相反,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爱的教育和情感建 业.2007(9). 设。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只是冷冰冰的工程师或者 [3】方小玲.大学文化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科技创业月刊, 技术工人,那么这种大学教育是不完整甚至可以说 2006(1 11. 是残缺的,为一系列的校园问题甚至以后的社会问 【4]刘旺生.增强高职文化吸引力对策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 2012(7). 题埋下诱因。 [5】贺君.大学生对母校情感淡薄的理性思考[J】.平顶山学院 笔者相信,随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增 学报。2008(6). 强,以上所述的地位认同、排斥感、不满、不安、责怪 [6]舒底清.论基于内涵建设背景下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fJ]. 和抛弃感将得到弱化,笔者近期也正在撰写另一篇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论文,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另一个维度“创新”通过 (责任编校:马余平) Introspection about Lacking of Emotion Identif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Cultural View LlN Shu-xian (Ofifce of Students Affairs,Guangdong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Business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0507) Abstract:Emotion is the most collectiveness power in the university culture.As more and more colleges becoming administrative and commercializ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uate and mother school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This papers analyzes the aspect of this relationship,trying to revert the original of dissmilatted emotion,introspecting the lack of identify emotion in university culture,and providing several suggestions. Key words:polytechnic student;mother school;emotion;cult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