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标准预防在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画鸵萌宠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标准预防在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鲍金霞 陈峰英 王作艳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 要】目的:探讨标准预防在医院急诊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查找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强化标准预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责任心。结果:我院急诊科近5年无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发生。结论: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责任心,是防止医院急诊科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标准预防;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37-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承担着全院急救工作,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不严格按规范化操作,会成为医源性传播和职业暴露的隐患。标准预防为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凡接触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我们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本院急诊科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化管理,近5年来无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情况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每年接待急诊病人约3040人次,工作人员19名,其中:医生6名,护理人员13名救护车2辆,司机4名。 1.2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

1.2.1急救车及物品的污染 急诊工作的特点是病情危急、不可预见性、病谱广、工作环境复杂,突发情况多。急救车和急救物品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车及物品经过急救使用后,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不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由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极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1.2.2急救车及室内空气污染 急诊工作24小时连续应诊是急诊科的重要特点。急诊室人流量大,诊室内不通风或空调的使用导致室内空气流通差,人员走动,交流频繁极易传播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1.2.3无菌物品污染 个别医生无菌观念淡薄,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无菌物品失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4手卫生设施落实不到位 个别医务人员不重视手部的清洁,没有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洗手设施不完善,在诊室内没有每个房间内备有洗手设施,不方便洗手。

1.2.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淡薄 工作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病人时遇到的最常见的危险是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更多的是潜在的传染源。 急诊科其主要任务是对危及生命的患者组织抢救,对无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进行诊治。配备心电图机、心脏除颤、起搏器、氧气、喉镜、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吸引器、电动洗胃机等各种复用的抢救仪器和设备。基本急救技术如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各种穿刺术、呼吸机的应用、心肺脑复苏、胃管插入术及洗胃术、创伤止血、包扎、清创、缝合等操作都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且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容易精神紧张,陪同者多,动作慌乱等应急状态下易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1.3方法

1.3.1 强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院内感染三级质控网络,由分管院长、医院感染科及主任、护士长层层管理。

1.3.2 在职教育培训 急诊科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基础知识培训,在抢救中除了能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和仪器的操作,还要求能熟练掌握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保养方法、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技术[2]。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隔离知识及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要求每个在门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掌握个人防护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职业防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消毒隔离工作,从思想上重视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操作中严格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1.3.3 环境质量控制 急诊科工作人员一律穿专用工作服、戴帽子及口罩;严格区域划分和人员限制;墙和地面光洁便于清洗,墙、柜、床定时用消毒液擦试,地面湿式清扫>2次/ d,仪器、设备用湿纱布擦拭 1-2次/ d;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每次1h,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双向防护。护士长对抢救室重点管理或委托一名护士负责,每天交班时要进行检查,保证物资设备定量定位存放,随时可用,消毒器械、敷料定时更换,仪器设备每周试运转一次。急救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和补充、检修,为下次急救做好准备。

1.3.4 手卫生规范的管理 大量文献表明,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3]。在每个治疗盘内配有快速手消毒剂,以保证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进入和离开病房等诸多情况下不能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消毒处理时进行快速手消毒;科室内干手纸、洗手液及手消毒剂的使用量每月统计考核,纳入质控检查必查项目。坚持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5 加强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管理 每日及时有效处理病人的排泄物、遗弃物,各种引流管等,患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敷料等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产生的垃圾病房内停留 < 24 h,严密封口,专人回收,并做记录。 2 效果分析

急诊室标准预防首先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开始,做到了防止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医疗垃圾的污染,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既加强了自身的防护,也保护了患者的利益,消毒隔离及医院感染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经验总结

患者、医疗业务使用后的物品,因为急救患者,不知道是否有传染病,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一律以传染物品对待,必须进行规范的预防隔离。做好标准预防原则: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安全处置废弃物。标准预防是有效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工作环境是工作质量和职业防护安全的基本保证条件。把“标准预防”落实到急救工作的每个流程和每个环节,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符合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孙伯英,吴修荣,于建华.实用医院感染与控制[M].北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343.

[2]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719. [3] 任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M].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6-1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