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 第29卷第1期 新疆 20l1年3月 、,01.29 No.1 XINJIANG GE0L0GY Mar.20l1 文章编号:1000-8845(201 1)O1-047・03 中图分类号:P534.53 文献标识码:A 塔河油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 组合特征及意义 陈静 (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继塔河油田上白垩统南部(沙50井)发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后,在北部于奇1井下再次发现晚白垩世轮 藻化石组合.通过对组合研究、井震对比,建立了白垩系层序地层.对塔河油田中、新生界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有重 要意义. 关键词:塔河油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 产出,被定为上白垩统一古近系,其岩性与地表巴什 勒凸起南部.近年来,在白垩系多口井中有良好的油 基奇克组无法对比,与库姆格列木群相似但岩性普遍 气显示.但是,本区井下白垩系(尤其是上白垩统)的划 变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所谓上白垩统一古近系下 分厘定一直未确定,影响了层系对比、储层分析、沉 部发现早白垩世介形、轮藻,故将其相应层段划为下 积相研究,制约了油气成藏研究.作者重点利用塔河 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其上部归为古近系库姆格列木 油田在于奇l井(2006年)新发现及已有的¥50井 群.1998年杨国栋在沙50井发现了晚白垩世轮藻化 (1998年)晚白垩世轮藻化石资料,讨论组合特征及地 石组合【2],该井资料说明塔里木盆地覆盖区陆相上白 质时代,结合岩性组合讨论上白垩统分布及中、新生 垩统是存在的.近年来,在油田北部于奇地区于奇1井 界分界问题. 中发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此次发现,对塔河油 田上白垩统的存在、分布及中、新生界界线问题的 1问题的提出 讨论有重要意义.沙50井位于塔河油田南部的塔里 塔河油田井下上白垩统是否存在及中、新生界 木河附近,于奇1井位于塔河油田北部于奇地区,分处 界线如何划分,因缺乏古生物资料一直存在争论.《新 油田南、北部,具代表性.另据塔里木油田公司文献【jJ, 疆区域地层表》将中、新生界界线置于库姆格列木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下发现晚白垩世介形类和轮 群与巴什基奇克组之间【J J.在北部凹陷区,库姆格列木 藻化石并建古城组,其层位位于卡普沙良群之上,进 一群为一套陆相干旱湖盆(泻湖相)含膏盐碎屑沉积(西 步证明上白垩统在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的存在. 部)和陆相含膏盐红色碎屑沉积(东部),产介形虫、双 壳类、孢粉、轮藻等多门类化石(西部),已确定其地质 2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特征及对比 时代为古近纪.巴什基奇克组为一套洪积及河流相粗 在塔河油田范围内两口井发现晚白垩世轮藻化 碎屑沉积,顶部有一层灰白色块状灰岩或灰质砂砾岩, 石组合,其特征见表1.由表可看出,在于奇1井 早期曾依据少量介形类化石将其地质时代归于晚白 3 720~3 740 m井段发现的轮藻化石和1 998年发现于 垩世.1 989年宋其善等在巴什基奇克组采获女星介化 沙50井中的轮藻化石组合基本相当,属晚白垩世末 石,并将其地质时代改为早白垩世晚期o.一般认为,塔 期轮藻化石组合【4J.于奇1井以Retusochara(类球轮 河油田井下早白垩世卡普沙良群(K1kp)广泛存在且 藻)、Mesochara(中生轮藻)为主并有少数 具明显三分性,化石(介形、轮藻)组合特征属早白垩世, Porochara(孔轮藻1分子.沙50井的组合中的 并可与地表剖面对比.位于该套地层之上,苏维依组 Mesochara类由大、小两类组成,无Porochara类出现, (N )之下的厚层含膏盐红色碎屑沉积地层因无化石 而于奇1井中的Mesochara类以大个体类型为主’/J、 收稿日期:2010—10—25;修订日期:2010-11—23;作者E-mail:Chenjing24@163.corn 第一作者简介:陈静(1977一),女,新疆阿勒泰人,199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现从事生物地层学研究 。宋其善.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卡普沙良群时代归属及与阿瓦提群关系的研究,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1989 48 新疆地质 2011年 Porochara sp.(孔轮藻),Retusochara c ^ Z.Wang,Zhao et Yuan(赤山类 球轮藻) lusitanica Get 卢斯坦类球轮 藻) .taheens ̄rang(塔河类球轮藻 , YQI 3 720 ̄3 760 .sp.indet.(类球 葶 毒定种)),』 ochdm magna ang(大型中生轮藻),rM.magna f.minorfn.(大型中生轮藻较小型(新型)), M.magnaftensus rang(大型中生轮伸长 型).M.biacuta(Koch Et Blis.Jz.Wang.Lu et Zhao(双尖中生轮藻 sp.indet. (中生轮藻(未定种1) 化石组合 = R taheens ̄sp.nov.,M.magna Retusochara .¥50 2 892 ̄2 950 sp HOE,M.magnaf tensus sp.etfno ̄, M.elliptica sp.nov.(椭圆中生轮藻(新种)) M上e 分so子占 ch戳ara优( 势.登 荸 : 反映出白垩纪 懈铩 一 R。 。 A ffdJ订c 报道芋 蔷芽 广布种尸b,Dc Ⅱm口月 g 如(安陆孔轮藻)共生. ’ ………………一 。 个体类型很少,并有少数Porochara类分子存在.虽然 于50 ITI,主要为一套棕褐色灰色砂砾岩、含砾粗砂岩 存在这些小的差异,二者应属同一组合同一时代. 加砂岩沉积,局部夹薄层泥岩.电测井曲线为齿状箱 3 井下晚白垩世层位划分及存在问题 现以两口井的格架划分为例.沙50井在2 892~ 2 950 rfl井段(化石采集层段)发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 表面看此处已是晚白垩世地层,但2 892 m已进入苏 维依组底部(12 m).在塔河油田井下,苏维依组底为厚 形.中段南部略厚于北部,为130~180 m,主要为一套棕 色细砂岩夹棕褐色泥质粉砂岩、泥岩。电测井曲线为 低幅齿状箱形.上段北厚南薄,厚度为120~150 nl,主要 为一套棕褐色泥岩夹棕色细砂岩、粉砂岩,电测井曲 线为低幅平滑型. 上白垩统于奇组 具明显两分性,岩性组合形成 一层砂岩夹砾岩为主,分布稳定,易于识别.井下化石采于 岩屑样品,由于早白垩世以上地层长期以来一直是油 气勘探开发的非目的层,在录井质量要求上不明确,样 个由粗到细的完整旋回.下段南厚北薄,厚250 ̄350 ITI, 主要为一套深棕、棕色细砂岩及棕红、浅棕红粗砂 岩,电测井曲线为中幅齿状箱形.上段北厚南薄,厚约 点稀、清槽间隔时间长且大段混捞,因此产出深度的误 差可能是由上述原因及钻井岩屑混样造成.轮藻植物 适合的生存环境为淡水或半咸水、水深较浅、阳光能透 100~250 1TI,主要为一套灰白棕色中一细砂岩、不等砾 砂岩、棕红色泥岩略等厚互层f晚白垩世化石组合产 于此段).电测井曲线为低幅一指状.连井地震剖面对比, 上白垩统为3~4个强相位长连续稳定反射,顶底界面 较为明显. 入、其他生物不能过多、pH值适度、钙含量高.综合考 虑,笔者认为全部化石应来源于苏维依组之下的泥岩和 泥岩夹层中,具体产出位置应为2 904 ̄2 950 1TI.该井首 次发现轮藻化石组合后重新采样,共发现该组合化石有 236粒.于奇1井初次发现轮藻化石层段为3 600 na,先后 两次补采-3 500 ̄3 700 1TI井段补采2l块样品无化石,第 二次在井深3 720~3 760 no_获147粒轮藻化石,轮藻化 石产出的位置应为3720~3760 1TI井段,其化石面貌和 本文通过晚白垩世划分,认为库姆格列木群在本 区可能不存在. 表2于奇1井、S50井白垩系井深对比表 Table 2 The comparison of Cretaceous well depth atYQ1 and S50 沙50井2 904 ̄2 950 ITI井段所产轮藻化石组合近似.综 合两口井化石产出层段上下录井、岩性、电测井资料 和对比结果,笔者将两口井的巴什基奇克组及上白垩统 的层位划分如下(表2). 巴什基奇克组 具明显三分性,形成一个由粗到 细的完整旋回,符合地层沉积的一般规律,测井曲线 上在相应位置有较明显变化.下段厚度相对均匀,小 第29卷第1期 陈静:塔河油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特征及意义 49 表3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地区上白垩统一新生界 晚期陆相沉积,厚350-400 m,主要为一套干旱一半干 地层划分沿革表 旱旱陆相湖盆相沉积.该套地层轮藻化石组合与下白 Table 3 The evolution of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t upper Cretaceous-Cenozoic on Tahe region 垩统卡普沙良群、巴什基奇克组轮藻化石组合组成 in the north of Tarim basin 较为完整的塔河油田白垩系轮藻化石组合系列,初步 畅化 司 认为上、下白垩统为连续沉积. 一议 (2)本文建议该套地层组名为于奇组.(塔河油田 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为建组创造了条件(表3).但 苏维依组 苏维依组 lS) 苏维依组fN1 ) 为了慎重起见需要再进一步做工作. (E3・N1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原中国及世界轮藻学科组理事、 轮藻专家杨国栋老师的热忱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库群姆(格E 列m)木 库姆格列木群‰/于奇组cK 参考文献 巴什基奇克 组(K26) 巴什基奇克组(Klb) 巴什基奇克组(K1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层表编写组.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2—256. 杨国栋.塔里木盆地北部井下首次发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A】.第三 卡普沙良群 (K卡普沙良群(K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I ) 1kp) 卡普沙良群(K1 ) 王智,詹家祯,李猛.塔里木盆地东部白垩纪地层划分叨.新疆石油地 质,1999,20(3):25. 4结论 G.Gutierrez,J.Lauverjat,:Les Charophyta du Senonien superieur de la Beira.1ittorale(Portuga1)[J].103e Congres national des societes, Sciences fasc.II.1978 (1)在塔河油田广泛存在较为典型的晚白垩世 THE CHARACTEIU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LATE CRETACEoUS CHARoPHYTE F0SSIL ASSEM[BLAGE oN TAHE oIL FIELD IN THE NoI H oF TAIUM BASIN CHEN Jing (Northwest OilifeldCompany,SINOPEC,Urumqi,Xinjing,830011,China) Abstract:Because upper Cretaceous of information iS 1ess.it iS controversial that iS existence.Recent years.we find again late Cretaceous charophyte fossil assemblage at Yuqi eare of north oilfield borehole(YQ 1 1。which is first found at south of oilifeld(SS0).Through reserachmg charoph ̄e fossil assemblage,the earthquakes in contrasting,esatblished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Cretaceous.It i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at Mesozoic and Cenozoic boundary iS deposition evolutionary and exploratory oil and gas in 1e oilfield. Key words: im basin;Tahe oilfield;Late Cretaceous;Charophyte fossil assemb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