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3期 (总第127期)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gege No.3,2012 G ener ̄.No.127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意外的交集现实的救赎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绿门》中的人性主题 蔡雯娜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 650500) 摘要: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短篇小说《绿门》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 但却针砭现实的作品。本文意在分析这则短篇小说人性主题的两个方面: I生的美善与丑恶。 关键词:绿门;欧・亨利;人性主题 中图分类号:l1O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2103-0045—02 An Unexpected Meeting but Actual Redemption ——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Human Nature in 0 Henry’s The Green Door CAI Wen-na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American wrilel"0 Henry e【ljoys great prcslige in the woHd.His short story。Tile Green Door,is a legendary work but reflects the reality of life.This article aifIls to ana|yze the theme of human nalu ̄in The Green Door from two m, ̄peets:the beauty and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the ugliness and evil of human naltire. Key words:The Green Door;O t lenry;lhe theme of human nature 一、引言 不公平与不合理的现象,讽刺了社会上层人物唯利是图、唯 钱是图的丑恶嘴脸。 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O),原名戚廉・ 德尼・波 特,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与法国的莫泊桑和 俄罗斯的契诃夫齐名,三人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大师”。欧・亨利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而这三百多 篇小说主要集中在其一生的后十年中完成。其中许多篇小说 “人性问题不仅是作家欧・亨利最为关注的课题,也是他 小说创作的主题。”无论是揭露相批判违反人性的观点还是 赞扬与歌颂符合人性的观点,都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得以展 现。短篇小说《绿门》是《四百万》作品集中众多精彩故事的一 篇。它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但却针砭时弊的作品。这个短篇 被收录在人们非常喜爱的短篇小说集《四百万》(1906)、《剪 亮的灯盏》(1907)、《城市的声音》(1908)、《命运之路》(1909) 等中。描写美国大城市,尤其是纽约生活的作品在欧・亨利的 短篇小说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喻顿市民生活 为主的作品集《四百万》是深受人们喜爱并广为传诵的作品 集。该作品集之所以被命名为“四百万”是凶为欧・亨利认为 应当给予注意的不足四百个利欲熏心的资本家,而足四f£『万 小说不仅从正面赞扬了小人物的人性美善,还从侧面揭露了 资产阶级剥削者的人性丑恶。故事中的男主角鲁多夫・斯坦 纳是一家钢琴商店的推销员。一晚,当他在老城中心贯穿全 市的一条街上闲逛时,却顺手接下了一个高大的黑人递给他 的上而只写有“绿门”钢笔字的卡片。出于对卡片内容的强烈 好奇,年轻的冒险家鲁多夫・斯坦纳最终决定进入那栋他自 纽约的普通老百姓。欧・亨利一生坎坷,常与社会底层失意落 魄的小人物相处,对他们怀有深刎的关爱,了解他们的思想 认为隐藏冒险的有五层楼高的房屋并最终选择了一扇绿门 敲了几下。当这崩绿门慢慢打开后,鲁多夫看到的是一个身 体极其虚弱的年轻姑娘。他毫不犹豫地救了这个姑娘并且在 了解了令她如此凄惨的原因后刻意地隐瞒了他敲响这扇门 的原因。因为鲁多夫原以为姑娘是为了求救才不得已写了 “绿门”卡片。而当年轻人离开姑娘好奇地打量周围时,仲寸 感情。所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诉说了小人物的苦辣酸甜,通 过描写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琐事而称赞和歌颂小人物的 人情味和人性美。相反地,对于处于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作 家却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滑稽的讽刺,揭露了社会生活中的 收稿日期:2012-03—17 作者简介:蔡雯娜(1986一一),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 学。 一45— 发现楼里所有的房门都是绿色的。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鲁 多夫亲自询问TltI ̄个发给他卡片的黑人才知道原来黑人向 他推荐的是街对面一家剧院新推出的名为“绿门”的戏剧。此 为仍然是心满意足、无怨无悔。 欧・亨利通过男主角鲁多夫对一个贫病交加并且等待死 亡光临的失业女售货员的解囊相助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人 性的美善。作者无力改变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的黑暗现实,但他试图以传奇故事的形式向人们传递一种希 望:鼓励人们相信绝处逢生的可能。他借鲁多夫来称赞小人 物的人情味和人性美,试图减轻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绝望 时,年轻的冒险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意外的交集完全是一场误 会,而现实的救赎却让鲁多夫进入了“浪漫史和冒险的真正 追随者的行列”。 二、意外的交集现实的救赎:短篇小说《绿门》的人性主 题 与无助,希望他们可以团结起来相互传递温暖,互送温情。 (二)人性的丑恶 短篇小说《绿门》虽然篇幅短小但其表达的人性主题却 具有那个时代的深远意义。该作品表面上是向人们讲述了一 个因为误会而发生的英雄救美的传奇故事,但实际上作者却 是通过故事向人们揭露了人性主题的两个方面:人性的美善 欧・亨利在小说中极具讽刺性地揭露了当时拜金主义盛 行的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丑恶。当小说中贫病交加的失业女 售货员因为鲁多夫的帮助而逐渐恢复气力时,姑娘把自己的 与丑恶。 (一)人Il_生的美善 欧・亨利以传奇故事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美善。 小说开篇就已经给全文定下了浪漫传奇的基调。作者提出 “真正的冒险家没有一定目的,从不计较得失,只准备迎接不 可知的命运。”但是在大城市里,人们大多不愿意抓住“浪漫 史和冒险这对孪生精灵”追踪下去。人们“受世俗之累,变得 僵化了。”而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鲁多夫・斯坦纳却是位真正 的冒险家。”他喜欢晚上“到外面去寻找意想不到的、惊人的 遭遇。”即使他曾经被蒙骗、诱惑,“但他无怨无悔,热情不减, 每次都接受挑战,在他欢乐的冒险经历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 笔。”至此,鲁多夫再一次踏上了冒险的征程,而他的人性美 也在这次冒险经历中得以展现。一晚,鲁多夫在街上闲逛时 却有意地接受了一个高大的黑人递给他的卡片。而随便翻看 后卡片上只写有“绿门”的钢笔字内容却引起了鲁多夫强烈 的好奇。那个黑人发给别人的卡片在鲁多夫捡起翻看后发现 只是牙医的宣传广告而与自己的不同。强烈的好奇感促使鲁 多夫接二连三地试图确定是否只是自己接到了只写有“绿 门”两个字的卡片。最终,本着冒险精神的鲁多夫进入了“他 认为隐藏冒险的那座房屋”并选择了其中一扇绿门敲了几 下。在门打开之前,鲁多夫已经为自己设定了最坏的结局。但 当门打开时,鲁多夫看到的是“一个而色苍白、二十岁不到的 姑娘晃晃悠悠地站在面前。”鲁多夫不假思索地“赶紧扶住 她,把她抱到靠墙的一张老旧的长沙发椅上。”“姑娘一动不 动地躺着,仿佛晕了过去。”臼多夫“用他的圆顶礼帽替她扇 风”才使姑娘睁开了眼睛。鲁多夫的行为展现了他善良的人 性美。在那个人情冷漠、处处以金钱来衡量人际关系的资本 主义社会,人们面对这种情景更多的是置之不理,猫手旁观; 而鲁多夫却不假思索地帮助姑娘恢复清醒。在得知姑娘已经 三天没吃东西时,鲁多夫并没有抛弃姑娘一走了之。他从食 品店和餐馆买来很多吃的以挽救姑娘虚弱的生命。通过鲁多 夫的行为可以看出虽然他只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家 钢琴商店的推销员,但他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并没有因 为与姑娘非亲非故,素昧平生而见死不救;相反地,他向姑娘 伸出了援手,挽救了她垂危的生命。鲁多夫此刻考虑的不是 自己金钱的得失,而是生命的挽救。并且当姑娘问他如何敲 响这扇绿门时,鲁多夫却还在为维护姑娘的尊严而隐瞒敲门 的原因。因为他原以为姑娘是为了求救而让那个黑人传发的 “绿门”卡片,是“在极端困难下采取的权宜之计。”尽管在故 事结尾,鲁多夫知道了真相,“绿门”卡片只是一家剧院的宣 传广告,而自己的英雄救美纯属意外,但他对自己的所作所 ---——46.--—— 故事讲给他听。“那是城市里每天都会遇到的、成千上百个稀 松平常的故事之一:女售货员偏低的工资,’罚款‘使:【资进 一步减少却使店方利润增加,病假扣发工资,然后是失去工 作,失去希望,接着便是一冒险家敲响了绿门。”作者用寥 寥数笔就揭露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在备受资产阶级 剥削者的无情剥削与百般欺凌后过着凄惨无助的生活。当作 者用“稀松平常”这四个字来总结失业女售货员的经历时则 更加凸显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在美国那个由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帝国主义阶段转化的时代,经济虽然飞 速发展,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由赤裸裸的金钱来维系与支 配,人与人之间最纯朴的关爱成为了一种奢侈。各种富商巨 贾、暴发户、大亨粉墨登场,他们用沾满鲜血的躯体和布满灰 尘的心灵去创造了美国所谓的经济神话。在这些资本家心 中,社会平民阶层只不过是他们赚钱的工具。这些资本家不 但全盘接收所谓的“工具”赚来的利润,还要以各种借El来榨 取他们的工资。他们只顾自己的经济地位与利益而不顾受雇 人员死活的自私自利、冷血无情的丑恶人性透过欧・亨利在 小说中寥寥几笔的含蓄描述跃然纸上,使小说的人性主题更 加鲜明、深刻。 三、结语 短篇小说《绿门》演奏了一曲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城 市中小人物的生命之歌。作者欧・亨利以传奇色彩的笔调向 人们演绎了一场意外的交集与现实的救赎的精彩故事。小说 不仅颂扬了小人物人性的美善还含蓄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剥 削者人性的丑恶。而作者借以题目“绿门”希望可以向那些失 意落魄的人们传达一种信息:绿色是一种永恒的生命色。绿 门的开启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丝希望还有一种鼓励人们排 除万难等待黎明来临的勇气与信心。 参考资料: 【l】李艳云.欧・亨利小说中的人性意识[J】.江西社会科 学,2003(6). [2]【美】欧・亨利 欧olr ̄,1小说全集:第一卷【M】.王永年,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31阮温凌.独特的艺术手法培育出美元世界的人性之花: 欧・亨利短篇小说简论叨.安徽大学学报,1981(1). 【4]田芳.欧・亨利小说中的人性主题【J].湘潮,2008(12). [5】温钟颖.欧・亨利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主题思想【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口编辑/兰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