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学(生物育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高教资源网

来源:画鸵萌宠网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人才培养计划

长江大学农学(生物育种)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长江大学 2011年3月

1

农学(生物育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农学

专业名称:农学(生物育种) 专业代码:090101 授予学位:农学 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现代种子行业(企业)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与开发、种子加工与质量检测、种子生产、种子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遗传变异规律、作物育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植物转基因技术、种子检验、加工、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种子行业上的应用原理,具备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质量检测、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与检验、加工与储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科学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3.熟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生产、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项目策划等能力; 4.掌握科技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及农业推广等实际工作能力;

5.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书刊、撰写科技论文,具有

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6.具备创新理念,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的综合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

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四、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3+1”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时间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具备必须的专业基础和基本实践能力;第4年学生以在企业实践为主,结合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开发和科研课题,开展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实践环节涵盖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与检验、种子营销与管理等几个环节内容。

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的学生指导模式。从第三学期开始,学校选派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生的专业导师,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 五、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作物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生物试验与统计分析、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种子学基础、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各论)、种子储藏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生产与加工技术、分子育种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理论与军训、课程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其中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原则上安排到合作企业,从事与生物育种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85.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24.5学分;实践教学39学分;选修课22学分(含公共选修课8学分,大学生创新实践获得的学分可以代替选修课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3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表 (一)必修课

课程 课 程 类编 号 别 021002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考开课学期及理论周学时 总 核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开 课 学 实 上 方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单 位 时 理论 验 机 式 48 64 120 48 48 40 120 48 120 256 56 56 E 3 政法学院 E 3 计科学院 体育学院 学时类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 6 3 公共基础161001 计算机基础 031001 体育 021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4 E 2 2 2 2 E 3 政法学院 E 4 一工部 E 8 8 一工部 课 071014 高等数学C 051002 大学英语A(含听力) 091001 无机及分析化学 091010 有机化学B 091011 基础化学实验 191001 植物学 181009 土壤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021094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02074 基础生物化学 181015 生物试验与统计分析 181011 植物营养学 181011 分子生物学技术 181016 普通遗传学 181017 植物生理学 种子学基础 农学实验 作物栽培学通论 7.5 120 16 3 3 6 4.5 2.5 4 4 4.5 2 2 2.5 4.5 4.5 3 5 3 3 3 3 2.5 3 2.5 2.5 5 2.5 256 56 56 112 70 40 64 60 70 30 30 40 70 70 50 80 50 50 50 50 40 50 40 40 80 40 E 4 化工学院 E 4 E 4 E 4 E 4 E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112 40 30 64 40 50 30 20 14 50 50 30 50 50 50 24 40 26 30 40 40 40 30 10 20 20 10 26 20 20 20 80 26 24 10 40 学科基础 4 政法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E 4 E 4 E 4 E 4 课 182064 农业生态学 T 4 E 4 E 4 E 4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T 4 4 E 4 E 4 专业核心课 181052 作物育种学(总论) 181056 作物育种学(各论) 种子检验技术 种子法律法规 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 分子育种学 生物育种学专题 种子加工与储藏技术 种子营销与管理 E /4 农学院 E 4 T 4 E 4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T 4 T 4 E 4 农学院 农学院 E 4 理论必修课合计 124.5 2044 1552 468 24 27 26 22 22 28 16 4

国防教育 1 1W 4W T 1 学工处 T 2 2 农学院 实践教学 合作教育一(课程实习) 4 合作教育二(专业综合实习) 12 10 12 39 20W 14W 12W 51W T 20 农学院 T 11 3 农学院 T 12 农学院 1 2 2 20 11 15 合作教育三(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合计 备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x/ 表示上半学期开课;/x 表示下半学期开课,下同。

(二)选修课

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须修满22学分。学生应在下列专业选修课程中修满14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其设置由学校提供。

课程 课 程 类编 号 别 学时类型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2 2 2 2.5 2.5 2 2 2 2 2 2 1.5 总 学 时 32 32 32 40 40 32 32 32 32 32 32 24 392 理 论 32 16 24 30 14 18 24 32 32 32 22 24 300 开课学期及理论周学时 考核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开 课 实 上 方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单 位 验 机 式 T 4 T 4 农学院 计科学院 182020 细胞生物学 计算机网络 16 8 10 26 14 10 68 182003 农业气象学 E 4 农学院 农学院 农学院 农作物病虫害 T 4 T 4 182015 植物组织培养 专业选修课 基因工程原理 T /4 农学院 8 T 4 农学院 4 农学院 农学院 182033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企业文化 T 4 T T E 24 181053 农药学概论 181032 农业推广学 4 农学院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农学英语 4 农学院 4 农学院 T 专业选修课合计(12门) 24.5 12 8 8 4 16

5

八、课程体系与学时学分分布

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环节。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比例为1:2.38。

理论教学(含实验课)学时学分构成表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学时 720 704 620 160 224 占理论教学 总学时比例% 29.65 29.00 25.54 6.59 9.23 学分 43.5 43 38 8 14 占理论教学 总学分比例% 29.69 29.35 25.94 5.46 9.56 学时学分构成表

类别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实践与理论学时比 理论教学(含实验课) 必修 2044 59.28 124.5 63.68 选修 384 11.14 22 11.25 实践教学 课外学分 1020 29.58 39 19.95 —— —— 10 5.12 合计 3448 100% 195.5 100% 1:3.76 1:2.38 实践与理论学分比 备注:实践教学每周按20学时计算。

九、第二课堂活动

名 称 学生社团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 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种业企业参观与调查 课 外 学 分 2 2 3 3 6

十、教学进程安排表

教学安排 周次 学期 理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教学周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19 19 18 17 6 8 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H × H × × × × × × × × ×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 × — — — — — — — — ∷ W W W W W W W WWWW × × × × × W W W ‖ ‖ ‖ ‖ ‖ ‖ ‖ ‖ ‖ ‖ ‖ ‖ 》 符号说明:—理论教学;×假期;∷复习考试;Ψ课程实习;H专业综合实习(与企业合作教育);W毕业实习(与企业合作教育)‖毕业论文;★入学及国防教育;毕业教育。课程综合实习在暑期进行。第一学期:9月5~6日报到、注册,9月7~10日“入学及国防教育”,9月12日开课。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