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刘秀荣(玉田县窝洛沽镇中学。河北玉田064100)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尽如人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巾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注意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中生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开展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3.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巾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人手。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课堂不够生动活泼。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弯路.直接流入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任课教师及听课教师的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让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为什么?由此全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4.引入新课要有“新情境”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沿用原来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地理”呢?怎么能学好地理呢?凶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师生间往往存在“代沟”.一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常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其实他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往往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2.注意采用“互动教学”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的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XX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却代表着实质的进步。在实际课堂教学巾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传播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既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又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初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教师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2)形成原冈由于山谷的植被一般比山坡良好。同时山谷的水分(如溪水、池塘、河流、地面潮湿等)也往往比山坡多.因此.山谷的比热一般比山坡大。在白天.山坡日照时间一般比山谷长.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山谷多.故山坡增温快。形成低压,而山谷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如图7左图);在夜曩l匿:晚,山坡降温快,形成高压,而山谷形成低压,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如图7右图)。......,.......................................—。....J图6季风的形成②南亚。南亚季风主要影响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巾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温和(因纬度低,气流南下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少雨;夏季吹西南季风,高温多雨。4.山谷风(1)表现在一天中,白天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夜晚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的现象(如图7)。192图7山谷风的形成总之。热力环流的成因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原理,理解并熟练运用,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天气现象,并对许多天气及气候的相关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万方数据例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过程教学刘宇成(镇江市谏壁中学物理组,江苏镇江212006)摘要: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现三个角度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争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本文从“过程与方法”角度出发.提出如何学生具体的分析过程,学生解题的行为是回忆,而不是分析。久而久之,学生中就H{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高中物理新课程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新课程对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它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亲自实验探究。认识物理规律。强调学生科学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对科学探究过程本质的领悟。通过该活动,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进行过程教学虽然目前l|l学物理教材所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应是学生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学牛学习过程是“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口丁以深化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指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用“充分还原稀释”、“坚持延迟判断”、“渗透思想方法”、“注重过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形成与巩固,参与分析、探究的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拓展创造条件。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一、问题的提出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教学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个角度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末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其巾“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角度主要是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研究物理『u】题、验证物理规律。参加一屿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l-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案例l:高一物理新课程教材必修I第一章是“运动的描述”。教学中,为描述运动,我们引入了较多的概念,例如:参考系、位移、路程、时间、时刻、速度、加速度等。在讲解速度、时间这磐概念时学生因有初中的基础。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加速度的概念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要理解透彻有一定难度。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我们口了以通过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自江苏实施3+1+1(1+1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学科中任选两门)高考模式后,选修物理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物理课程对学生来说太难、压力较大、内容偏多。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冈是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fnJ题。在以往的物理教学尤其是在新课教学中“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它把获得知识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让学生记住许多特例的结论。把它作为解题的根据.用教师总结出来的结论取代结合口常生活经验体验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讲解中我们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儿句俗语引入新课:啊,你那么快就停下来啦!啊,你那么快就赶卜我啦!啊.你那么快就到啦!啊.你怎么跑得那么快啊!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腩)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等等。5.注意教学过程地图化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网正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缺乏地网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6.注意学业评价能力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力.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行不通的。浦东新区的初中地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足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叮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会读地图足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罔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网能力看作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把培养学生获得此项可以终生受用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地图教学能力也是评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理学业评价的改革是:由原来的开闭卷结合改为全部开卷,开卷的范嗣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网不“开”书,学业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能力。这一改革举措,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学校而言,“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开闭结合”方便得多。地理教师认为,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地理水平.可以引导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就注重提高读图能力,确实可以起刭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193万方数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秀荣
玉田县窝洛沽镇中学,河北,玉田,064100考试周刊
KAOSHI ZHOUKAN2009(25)1次
1. 袁翠兰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地图活动[期刊论文]-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6)2. 王海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情节化策略[期刊论文]-教育科学论坛2010(2)
3. 姜艳科 试谈初中地理课的几种教学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8)4. 沈惊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9(13)5. 李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七法\"[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6. 努尔别克·阿勒滕哈孜 浅析中学生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期刊论文]-沙棘(教育纵横)2010(8)7. 杨永会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0(12)8. 刘亚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浅析[期刊论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7)9. 贾玉静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2)10. 罗竹英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期刊论文]-新课程(教师版)2010(6)
1.王章照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之我见[期刊论文]-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szk20092515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