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徐州市奶业发展前景与对策思考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6,34(24):6712-6713 责任编辑姜丽责任校对胡剑胜 江苏省徐,kltI市奶业发展前景与对策思考 张广花,刘明生 (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06) 摘要着重从徐州市的资源条件出发,以绿健奶业为例对江苏省徐州市奶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壮大奶业推进农村经济 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奶业;产业链;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 1(2006)24—6712—02 1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1.1可种植牧草的土地资源丰富 目前,徐州市的种植结 构由“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 作物”的三元结构转变,由于“饲料作物”同粮食争面积、争 产量,与原有的农业管理目标产生了冲突。粮食生产主要还 是依靠耕地,而耕地数量十分有限。徐州市草地草山面积约 为460 hm2但未利用的土地和其他(绝大部分为山坡、河滩 和田埂等)的土地面积共为137.18 hm2,约为耕地面积的 1/4。由于牧草生长对土地的选择性不强,未利用的土地集 约经营后可成为新的牧草地…。 1.2牧草经济生长规律看好牧草在1年中有多次产出+ 多次收割,产量高,最高的如多年生的黑麦草年产量可达到 7 000—10 000 kg以上;而且牧草对不良天气具有较强的适 应能力,其生长受土地资源条件的限制较少,耐酸性和耐碱 性较强,适合山坡和河滩种植。根据权威的调查分析还发 现,虽然各种草的营养成分不同,动物的消化能力也有差 异,但大体上可以按每10 kg青绿饲料相当于1 kg谷物来 计算和替代。那么,种植合适的青饲料作物与种植谷物相 比,土地的预期产出率有可能提高1倍左右,甚至更多。因 此,无论从国土资源结构,土地生产力状况。还是从耕地的 饲料营养类型看,饲料结构可以尽量减少对粮食的依赖,着 重发展草食动物,并以此带动人工绿色饲料草业的发育,从 而减缓粮食的压力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 1.3奶业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奶业具有与市场结合 紧密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递增、产品收入需求弹性较 大,产业关联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之间的极其重要的主导产业。奶源是中轴的产业,向下连接 种植业(草业、饲料业等),向上连接加工业,被业内人士称 为永不衰落的产业。徐州市绿健奶业乳制品在徐州市地方 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最高的时达到80%,2003年收 入达22 095万元,工业增加值为3 259万元;饲养斯坦样板 牛群为3 000余头,另拥有饲养规模3万头的基础牛群;年 销售液体奶为8万t,产品达11大系列60余个品种;日产 400 t,年产l6万t的液体奶绿健乳品日销售现已达70余 万瓶(袋/盒),市场覆盖苏、鲁、豫、皖4省30余个县、市、区。 发展势头看好闭。 1.4产业的增收效应明显绿健乳业现有优质饲草基地 1 000 hm ,可常年种植苜蓿、全株玉米、冬麦70等优质牧 草。带动了周边地区20多个村的农民从事奶牛饲料的种 作者简介张广花(1969一),士,山东郯城人,副教授,从事农业经济管 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6.09-21 植;农民种植甜玉米的平均收入为2.4万元/hm2,是种植粮 食作物的2~3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绿健乳业现拥有核心 样板牛群3 1300头,控股牧场28个,控有优质荷斯坦奶牛 总数2.2万头,带动了周边3 0130多养殖户从事奶牛的养 殖,发展奶业能够直接促进农民增收。以绿健乳业农民种植 奶牛基地所需的饲料玉米为例,每年种植2季,年收入2.4 万元/hm ,可解决3.6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活出路131。 1.5市场发展空间大农村人口转移扩大了乳制品消费 的市场空间。一是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徐州地区现有城镇人 口约367.1万人,若以后70%的人口消费鲜奶,按l 计 算,每天全市约需鲜奶近300 t,以每头牛日产奶2O kg计, 需饲养奶牛15 000多头。二是近年来城镇建设速度加快,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兴起,使得牛 奶的消费群体正在逐步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扩展。该地区畜 牧局组织奶制品消费情况市场调查问卷结果表明,696个 家庭中奶制品的消费对象是上学的小孩和6O岁以上的老 人,占55%;整个家庭都消费的占28%;青壮年消费的占17%。 据研究,消费者收入每增长1O%,奶类消费量将增长O.32%; 城镇人口比重每增长1%,畜产品消费需求将增长1.29%,其 中每新增加1个城镇居民,就多消费5 kg奶类食品。由此说 明,乳制品消费群体正在扩张,消费层次正在发生移动,乳 制品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2发展奶业的对策思考 2.1延伸奶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奶业产业链延伸就是 发展培养和扶持奶业龙头企业,增加附加值。通过“龙头”带 动高效饲料的种植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基地、“龙头”市 场+基地的合力,把农业推向市场。从徐州的几个类型加工 业的发展来看,乳业加工生产既拉动了种植业、加工业的发 展,又推动了乳产品运销业的发展,产业关联效应十分显 著。发展乳产品加工业,可以实现多重加工增值。所以在选 准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把绿健乳业作为龙头企业进行培育 发展,引导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2.2培育养殖基地发展养殖业,徐州市居民约有902万 人,如果按70%的比例计算,平均每人每天消费1 kg鲜奶, 鲜奶每天的需求量为560t,每头奶牛日产奶20kg计算,则 需要有28 000头奶牛提供奶源,徐州市绿健乳品和维维集 团的养牛基地共有奶牛不足1.5万头,很难满足要求,奶源 严重不足。而且人口还在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奶的消费会愈 来愈多。因此,从长远发展看,培育养殖基地就显的尤为重 要。一方面,必须加大非常规扩繁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努 力提高单产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良种扩繁 速度,尽快增加良种存栏;同时,还要增加投入,大力推广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卷24期 张广花等江苏省徐州市奶业发展前景与对策思考 ∞ ∞ ∞ ∞ ∞ ∞ 0 8 6 4 2 O进、实用的奶牛饲养配套技术,推行规范化饲养和机械化挤 奶,强化疫病防治,努力提高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提高徐 养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较大型的专业生产者群体 和由此组成的稳定的奶源基地。同时,要鼓励以奶农技术协 州市原料奶的整体供应水平。 会、奶农合作社和奶牛生产服务站等组织为龙头的其他形 针对徐州市的现状,建 式奶类产业化的发展,为奶牛饲养者提供饲养管理技术、繁 2-3稳定和扩大饲料的种植基地一议因地制宜安排好青贮饲料、优质牧草、多汁饲料的生产。 是进一步挖掘草原资源,大力开展人工种革,实行休牧轮 放、恢复草原生物量。提高草原质量和载畜能力;二是要加 强优质饲草饲料的生产,加快实施“粮一经一饲”的种植业三 元结构调整,尽快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调整 殖、疫病防治、鲜奶销售、机械维修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生 产的组织化程度。 2.5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健全乳品销售网络是企业 生存的根本。一方面,促进“送奶公司”等乳品销售企业的发 展,努力改善乳品的供应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购买渠 道;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在进一步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对各 种不同口味产品的需求:特别要针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 点,开发受儿童欢迎的各种风味奶,培养新一代稳定的奶类 消费者,同时,要积极开发城市市场和开拓农村市场。徐州 的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而且农村奶类消费水平极低,人均消 费水平只有城镇的约1/10,市场扩张的潜力很大。 2.6建设奶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徐州奶业科技下一步 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奶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培育提升 持续创新能力,形成一批急需的区域奶业科技基础条件平 台,为奶业新兴地区和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参考文献 【l】朱学义.论徐外『市民本经济发展的思路【J】.中国城乡经济,2OO4(7): 24-27. 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大力发展饲料 作物生产;i是充分利用作物秸杆资源,大面积种植青贮玉 米和优良牧草,大力推广青贮技术,为发展奶牛提供优质饲 料,通过“青贮”技术提高其饲料利用率;四是在奶牛核心饲 养区,发展饲料精深加工业,推进奶业健康发展。 2.4优化奶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对于奶类这种保鲜要求 很高的产品,“公司+农户”或“企业+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是 较为适宜的生产组织形式。要促进奶类产业化生产的发展, 积极推进绿健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合 作关系,鼓励乳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实行产业化的龙头企 业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如龙头企业上缴国家增值税按一 定比例返还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通过加工企业和农户 的紧密结合,分担和化解鲜奶生产者的市场风险,分享鲜奶 加工的部分利益;通过产业化服务,促进奶牛饲养者提高饲 (上接第6711页) 【2】韩俊.论产业化:中国农业新趋势【M】 E京:ON农业出版社,1997. 【3】刘斌.农民增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N】.湖北日报,2002—02—28. +-+ +---I---+--+ +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t---t--+-+-+-+・ 口会员规模 一养殖规模 力度成正比,其中新渠村奶牛养殖协会短时间内快速发展 的事实就是政府行为在促进协会发展中高效率的证明。同 时,通过5个指标的衡量,可以看出在政府的扶持下,政府 推动型发展势头最强,发展规模最大;混合型中农户增收最 明显;市场推动型中农户对合作知识的认知程度最高。在调 查中除了政府的“行政效应”外,也不能忽视市场推动型的 中方村奶牛养殖协会发展中带头人的“能人效应”。综合5 个指标全面衡量3种发展类型的发展情况,总体发展最优 为混合型,政府恰如其分地扶持收到的效果最好,而并不是 扶持最多的政府推动型。 因此,当前政府在推动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中,应减少 2004年年底 2005年年底 发展政府推动型,提倡发展市场推动型,大力发展混合型, 工作重点要放在为协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支持、保护和 必要的监督、协调和服务上。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图1 2004与2005年宝丰镇协会会员规模和养殖规模统计数据比较 首先,为农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健全的制度环境;其 次,把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制定合 殖奶牛的积极性不高。2002年,成立了奶牛养殖协会,建立 理有效的扶持政策;第3,坚持民办性质,减少政府行政干 鼓励创新;第4,进一步加强合作组织的 了现代化的奶站,解决了奶农养殖奶牛的圈舍、挤奶和销售 预,因地因时制宜, 问题,大大地调动了农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仅2002到 培训教育工作,为协会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产业,另一方面促进了该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调查中 2002年以前,奶农的鲜奶一般为散售,商品率很低,农户养 2003年,当地液态奶的年销售量就从130 t增加至320 t,增 参考文献 【1】孔祥智,郭艳芹.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组织管理及 政府作用——23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J】_农业经济问题, 20O6(1):56—61. 幅比例为146%,且人社人园奶农的鲜奶商品率达到100%。 这一结果表明,政府在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促进农产品销售 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4结论与建议 【2】郭红东.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干部心态、政府行为与政策启示【J】. 农业经济,2003(4):19—21. 综上所述,政府行为在发展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协会 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协会的发展初期, 政府参与或给予一定的支持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推动协会 【31潘劲.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OO4(6):55—65. f41郭红东.当前我国政府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行为选择 fJ1_农村台作经济经营管理,2002(5)i38—39. 【51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效的。各类型协会发展规模与政府扶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