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NO.3)
备课:石岭 审核:历史备课组
【学考目标】
能力要求 课次 2013年学考考纲 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②《九章算术》、《石氏星表》的地位 识理运 记 解 用 √ √ √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③《授时历》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④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 ⑤《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的作者和地位 √ ①《诗经》、《离骚》 ②唐诗繁荣的条件 ③宋词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 ④元曲的代表人物 ⑤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①汉字的演变脉络 ②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 √ √ √ √ √ √ √ √ √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③王羲之的主要书法成就 ④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 ⑤京剧的形成 【智慧课堂】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1.(应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造纸术:(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2)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印刷术 :(1)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2)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 火药:(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2)宋朝军事上广 泛使用火药。 指南针:(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2)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世界文明的贡献: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总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 2.(识记)《九章算术》与《石氏星表》的地位 A、《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1
崀山实验学校高二历史2013届学考复习学案NO.3
3.(理解)《授时历》——元朝郭守敬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所确定地球公转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但它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4.(识记)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元朝——王桢——《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5.(识记)《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的作者和地位 (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市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张仲景被誉为“医圣”) (2)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1.(理解)《诗经》与《离騒》(合称“风騒”)
A.《诗经》孔子编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B。《离騒》战国屈原所作,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2.(理解)唐诗繁荣的条件: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2)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3.(识记) 宋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元曲的代表人物
文学形式 宋词 元曲 派别 婉约派 豪放派 柳永、李清照 苏轼、辛弃疾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 代表人物 4.(识记)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文言短篇小说集:文言短篇《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第
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识记)汉字的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2.(理解)楷书、行书、草书的主要特点
(1)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2)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3.(识记)王羲之的主要书法成就
东晋的王羲之的楷书有定鼎之功。同时他对草书、行书无不擅长。被后世称为“书圣” ,尤其是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理解: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
(1)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代表作: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礁石图》、郑板桥《墨兰图》 5.(理解)京剧的形成
(1)乾隆末年,徽班进京(2)道光年间,汉剧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一个新剧种京剧。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绝”) (4)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2
崀山实验学校高二历史2013届学考复习学案NO.3
【扬长学习】
1、秦始皇时,丞相给他上奏了一份有关废分封、设郡县的奏章,该奏章书写的材料应是: A.甲骨 B.青铜拓片 C.竹、木简 D.纸 2、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A.柳咏、李清照 B.苏轼、辛弃疾 C.李白、杜甫 D.关汉卿、马致远 3、.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4、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授时历》 D.《本草纲目》
5、.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北宋的科技文学艺术辉煌及影响”为题各命一个 小题目,其中错误的是
A.活字印刷术——中国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B.指南针——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曙光 C.造纸术发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D.《清明上河图》——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
6、下列书体中,具有其他书体无可比拟的实用价值的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7、马克思称之为帮欧洲人“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的我国古代重大发明是指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8.有一副对联“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谰”称颂的是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9.郭沫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评价的古典小说是: A、《聊斋志异》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儒林外史》 10、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以四言体诗歌为主
C、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 D、《诗经》中的《风》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11、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12、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13、
【快乐探究】二、探究题 京剧号称“国粹”,代表了我国古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据此回答: (1)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2)今天京剧面临后继乏人,观众群体缺失的现状。你认为应怎样才能使京剧发扬 光大?
阅读下列材料:
3
崀山实验学校高二历史2013届学考复习学案NO.3
材料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材料二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材料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采用的什么文学体裁?(2分)
(2)它们分别在什么时期最兴盛?(2分)
(3)这几种体裁是什么关系?(2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