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克隆技术伦理道德的探讨
班级:中西临102 姓名:杨菲 学号:026010211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两难问题。已经在植物、动物领域运用的克隆技术,是否适应于人类,尤其是生殖性克隆,对人类的生育方式、婚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也对伦理道德产生了全面冲击;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立法,更需要完备的道德体系,要做到既尊重科学技术,又要尊重人。
关键词:克隆;克隆技术;伦理道德;医学伦理
一、克隆技术的简述和现状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生物体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产生遗传性状与母体非常相似的“后代”。克隆技术本是一项古老的生物技术,如蚯蚓断体繁殖、植物的嫁接、细菌的培养等[1]。自20世纪中期发展的分子克隆和以克隆羊多莉问世为标志的体细胞动物克隆以来,大概没有一个问题像人的克隆问题一样不但引起科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而且引起公众、媒体和决策者的兴趣、关注和忧虑。在目前的环境内讨论克隆,克隆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一个闪耀着创新与发展光芒的新亮点,在克隆技术倍受世人瞩目的今天,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展开:人的治疗性克隆可行吗?人的生殖性克隆可行吗?人类克隆的前景将何去何归?这是一个伦理问题。伦理问题是一个探讨某一行动是应该做,是禁止做,还是允许做的问题。伦理学的探讨要求对任何一种解决办法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进行论证。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伦理问题,我们不应该因当前广泛认可而毫无原则的滥用,也不能因当前的禁止而不去深入研究
二、克隆技术的应用
克隆具有以下典型特征:① 具有相同的基因:即亲、子代遗传物质在理论上完全相同。② 经克隆技术可产生大量相同的个体。由于克隆技术的两个特征,与遗传学、生物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以至于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息息相关,尤其是21 世纪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资源、健康与疾病、生育、环保等方面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特殊作用。克隆技术在农业、畜牧业、医学领域方面的应用尤为广泛。
克隆技术服务农业:克隆技术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自1983年克隆出世界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抗病毒烟草以来,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就。抗病毒作物的克隆成功,是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最鼓舞人心的业绩之一。我们知道,种类繁多的病毒是农作物的天敌,它们的入侵使农作物产量大大降低,往往给农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依靠农药防治不仅花费大量金钱,而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克隆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难题。如将 BT 毒蛋白基因成功转入烟草、番茄和棉花,从而获得具抗虫性的作物,已投入生产。199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 990 hm2,1995 —1998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销售额由0.75亿美元猛增到1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人们主要克隆培育出了具有抗病毒、抗除草剂、抗逆境、提高蛋白质含量、延缓衰老等优良特性的作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克隆技术打破种间隔离:在畜牧业方面,动物克隆对生物遗传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途径,对物种的优化、濒临动物的种质保存、基因动物的扩群均有重要意义。如对家畜品种的改良可培育出大量优质、速生、抗病的优良品种,大大降低了畜牧业的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在濒危动物保护方面,动物克隆有利于抢救濒危动物,假如某种濒危动物只剩一只动物,甚至该动物已经灭绝,只要留有组织或细胞就可通过克隆技术来挽救或再生。如中日合作的大熊猫克隆等。
作为医学生我们必须关注的一点是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首先,人胚胎克隆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分化发育的许多奥秘,比如细胞的分化机理、干细胞的维持机理等。这些研究可以为再生医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人类克隆技术有助于克服移植手术中的免疫排斥现象。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异己”成分,所以在细胞、组织、器官的移植过程中存在免疫排斥作用,移植过来部分有可能受到本体的排斥而不能成活。经过克隆技术能够产生来自于患者本身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患者具有相同的免疫特征,可以为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增加了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再次,人类克隆技术可为临床提供稳定的干细胞来源。到那时,将彻底治愈白血病、帕金森氏综合症、心脏病等疾病。还有,人类克隆技术的发展为攻克遗传疾病、癌症等疑难病症开辟了新的途径。遗传病是由基因所控制的,癌症也是由于基因表达的紊乱引起的,这类疾病治愈的难度很大。克隆技术在确定基因功能,诊断和预防遗传疾病等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并有可能为攻克这些难题提供帮助。
三、克隆人的前景
从前景上看,一种克隆人构成的社会将展现一个新人类世界。这样一种人类是一种新质的人类,她(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不仅在体质或智能上超过现在的人类,更重要的还有:全新的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只是因为出生在这个家庭中,所以才不得不让我们的父母来抚养我们。正是因为这种先天和后天的差别,铸成我们许多终生缺憾。因此,对于克隆人来说,工厂化的生产,再加上(高度文明的)社会化抚养,也许是今后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佳方式和生存于世的最初时期的最适当方式。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世界也许方可真正实现[2]。人们也许认为,在这样一种社会中,由于先天的斯巴达式的生活与教育,自由与个性将不复存在,而自由与个性是现代社会最宝贵的精神价值。我们认为,如果今天最为珍惜的价值也是未来人类所珍惜的话,就应当以制度来保障它的存在。至于以怎样的制度来保障,那是未来新质人类的社会事务。
从生命科学与伦理学研究的视野看,不可没有这样一种建构在新型人类前提上的前景伦理与社会的预设。
四、克隆技术(特别是克隆人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21世纪,克隆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克隆人技术可能对人的尊严和价值构成挑战。如果说,克隆技术用于动植物,会给人类带来特殊功效和益处,那么,运用于人类自身,无论是治疗性克隆还是生殖性克隆,都变得异常敏感和复杂起来,尤其是生殖性克隆,使克隆人的出现成为了可能。诺贝尔奖获得者乔舒亚•雷德贝格博士认为,“在人类中完成这项工作绝不会有特殊困难”。与此同时,人们对人类克隆技术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也表现出了空前的担忧。
目前,人类的道德是以人的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伦理中的乱伦等禁忌,人的知耻自律等机制建立起来的体系,如家庭道德、婚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道德主要依靠舆论和内心信念调控和维系,而克隆技术必将对人类道德机制的根源和调节机制产生深刻的冲击,如两性的爱情、婚姻道德,家庭中的血亲、仁爱,社会的责任义务,社会中的“恶”等。克隆技术一旦被一些科学狂人所滥用,会祸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应有限制的使用克隆技术,禁止克隆人的研究。我们倡导的责任伦理观认为,任何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和使用必须要对自然负责,要尊重和保护未来人类及未来世界的尊严和权利。
伦理学中有许多规范和原则 ,涉及到科技伦理、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的有不伤害原则、平等原则和尊重自主权原则。不伤害是运用范围最广,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它适用于现以活着的人,也适用于没有出生的未来人。所以 ,在人类生殖技术的伦理方面,应主要遵循不伤害原则。1982 年欧洲议会的一项建议书明确提出,“通过欧洲人权公约第二条和第三条加以保护的生存权和人的尊严中包括遗传继承权,对此不得进行人工干预。”
克隆技术作为新的生殖技术,在治疗不育症或遗传疾病这种特殊情况时,是正当的。例如为了医治不育症,对于不育夫妇来说,过去的生殖技术只能依靠他人捐赠的精子和卵子才能生育,没有产生自己的遗传特性应用克隆技术,则可以通过克隆自己的达到生育的目的。这种基因选择不违背人的责任,它解决了当今人类生育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反对克隆人,对此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通过克隆人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人类的生命素质。
然而,克隆人的出现,将彻底搞乱世代的概念。克隆人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模式,乃至颠倒,克隆人破坏了人的尊严,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进而冲击传统的家庭观以及权利和义务观,社会人伦关系也会消失。从哲学上讲,这是对人性的否定。
五、伦理道德评价
恩格斯曾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道德进步的根本力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分析科技与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可以认为,科技与伦理道德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二者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高尚的道德和先进的思想,能够引导社会的科学文化向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道路顺利发展,而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则有利于社会树立和实现高尚的道德,完整的健全的文明,应该是伦理道德和科技进步的统一。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克隆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愈来愈多的忧患和思考,在享受和期盼当代科技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好处的同时,如何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便显得特别重要。
在看待克隆技术的问题上我们应持理性的态度,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莽撞冒进。
我们不能因克隆技术可能被滥用而禁止它,要禁止的只是对它的滥用,这是社会的责任。为了正当地应用克隆技术,防止对它的滥用,各国应该制定一定的道德规范,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规定,应从法律政策上做一个基本的判断,什么可以研究,什么可以有条件地研究,什么应绝对禁止研究,以及严格规定研究者的法律资格、研究须遵循的法律程序和法律准则,以及违反者的制裁措施。以便充分发挥其潜力,使之服务于社会,同时正确处理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纠纷。
因此,要从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以及技术与道德等全方位多角度重新审视和确立人类的道德基础,建立科学的道德体系;改变思维方式,给人类文明以更多的关怀,更美好的前程。
最后,我们必须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新出现的生命伦理问题,既尊重科学技术,又要尊重人,只有理智地驾驭科学发现和成果,才能使其有效的为人类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百成、陈艳 《科技发展的伦理道德约束》[ J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5页
[3]《复制生命——人类与克隆》科学普及出版社 代天宇 2004年3月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