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课记录

来源:画鸵萌宠网
听课记录

教学时间:2007年10月23日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人:徐老师

教学内容:《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屏幕中的慈祥的老人是谁? 2、理解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听课文的诵读录音,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听了这段课文朗读,你体会到怎样的感情?

3、默读课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这种心情?划出来。 4、飞机为什么在首都上空低低的、缓缓地飞行一周呢? 7、出示课件:“机舱……的骨灰。”

“衷心爱戴”写出什么?人们为什么爱戴邓小平爷爷? 指导朗读。

出示“一位以自己的一生……篇章。”

“崭新历史”指什么?“最后的篇章”又指什么? 指导朗读。

8、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播放送别场面的视频

2、这就是当时在机舱内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人们的神态、心情?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呜咽”什么意思?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 “痛悼”什么意思?

4、谁能用朗读来表达人们悲痛的心情?指导朗读。

5、再次播放骨灰撒大海的情景。鲜花伴骨灰,为什么用“伴”不用“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当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到这一处处时,你会联想到什么?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感受。

出示排比句,圈点四个“也许”和“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你会联想到什么?

省略号表示还将送到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介绍邓小平所作出的贡献。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到世界各地,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排比句。

4、邓小平一生为中国做出的丰功伟绩又何止于此,让我们再次一睹他的风采。看课件。

4、教师引读:邓小平爷爷的影响……,……,他不仅……,而且……。

(四)、学习4~7自然段。

1、教师引读:“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让我们再看看……,再听听……。

2、出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并理解。

透过这句朴素的话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邓小平爷爷走了,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真的走了吗?

2、教师引读:他与……同在,与……同在,与……同在。 3、再次播放视频。

4、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大海中永生的邓小平爷爷说呢?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文照片边。 四、布置作业:

找一个邓小平爷爷的故事相互交流、学唱一首歌颂邓小平爷爷的歌曲、找一首歌颂邓爷爷的诗歌朗诵一下。

《在大海中永生》评课稿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写了飞机载着小平同志的骨灰飞向大海、骨灰撒向大海、向大海告别三件事,进而表达了人民祝愿小平同志在大海中永生的强烈愿望。今天有幸听到徐德霞老师执教的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就来谈谈听这一节课的感受。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徐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以及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送别邓小平的悲痛场面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陈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 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

“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把伟人离去时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突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如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呜咽、痛悼”以及后面的“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等,都是字字千钧,情境尽现,只有通过满腔深情的朗读方能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人们的深情,才能充分表达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 三、课外升华,用“情”展现。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也许难以完全做到,课外的学习辅导就应该弥补这一缺憾。课堂教学后徐老师安排了三个一的回家作业:找一个邓小平爷爷的故事相互交流、学唱一首歌颂邓小平爷爷的歌曲、找一首歌颂邓爷爷的诗歌朗诵一下,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尽情诉说的基础上再在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地、用情地展现出自己心中的伟人形象,表达自己对伟人的一片深情,从而延伸了课堂,拓展了课堂。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也使“大语文”学习观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四、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读完一个部分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要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

3、这节课教师在钻研教材上,做课件上化了很多工夫,课堂上老师也是充满了感情,但学生的反映却不如人意。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敢说,愿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