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G优化案例:5G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来源:画鸵萌宠网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一、前言

5G 网络正规模建设,目前由于室外主流使用 3.5G 频段,穿透损耗大,难以通过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室内深度覆盖必须通过室分建设来解决。由于 5G 深度覆盖网络建设投资大,新建室分场景需综合应用有源室分 4/5G 双模、有源室分外接天线、无源室分,从而保障覆盖质量、容量的情况下降低室分工程造价; 存量室分场景要综合考虑业务流量、场景重要性,合理利用现网 LTE DAS 分布系统合路、局部增补有源室分的方式解决 5G 深度覆盖及业务容量需求。为达到精细化细分场景下,应用合理的 5G 深度覆盖方案,特制定《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意见》。本意见适用于指导XX电信 5G 有源室分、无源室分新建以及存量室分改造工作。

二、5G 室分建设总体原则

2.1 5G 室分覆盖目标1、

覆盖区域目标

公众用户需求:聚焦地铁、交通枢纽、旗舰营业厅等品牌宣传场景,高流量、高价值商务楼宇(包括大型商超、政府行政办事大厅、医院、写字楼、宾馆酒店等场景)。

政企客户需求:集中于室内场景,根据市场前端输入,重点为已签约 5G 业务或即将具备开通商用条件的客户需求区域。

2、覆盖性能目标

场景 室内(部署室分系统) RSRP(dBm) SINR(dB) 边缘速率-下行/ 上行(Mbps) DT/CQT 达标比例 ≥95% ≥-110 ≥3 ≥20/1 2.2 5G 室分建设方案

公众用户目标覆盖区域主要特点为并发用户多、业务流量高,且为品牌宣传窗口,此类区域的空旷场景建议采用有源室分方案,多隔断场景建议采用 3.5G

双路无源室分方案。

政企客户目标覆盖区域速率要求略低于窗口宣传区域,深度覆盖要求高,此

类区域建议采用 3.5G(2.1G)单路错层无源室分+局部有源室分热点补充方案。

2.2.1 新建室分场景

新建室分场景 4/5G 需同步覆盖,能通过室外覆盖解决室内 2/3G 深度覆盖的场景不同步建设 2/3G 室分,不能通过室外解决室内 2/3G 深度覆盖的场景需同步建设 2/3G 室分。

场景 2/3G 深度覆 5G 盖现状 频段 覆盖良好 3.5G 具体方案 有源室分方案,选择 4/5G 双模 pRRU 实现 4/5G 同步覆盖 优先考虑 3.5G 无源室分方案,选择支持 800- 空旷 3600MHZ 的宽频无源器件,确保可实现 场景 弱覆盖 3.5G 2/3/4/5G 同步覆盖,局部热点叠加异频有源 室分实现容量补充 优先考虑 3.5G 无源室分方案,同时合路 4G 同步覆盖;能实现错层覆盖的场景,需通过覆盖良好 3.5G 错层方案建设,以达到少投入高速率感知的 目的 多隔断 3.5G 无源室分方案,选择支持 800-3600MHZ 场景 的宽频无源器件,确保可实现 2/3/4/5G 同步弱覆盖 3.5G 覆盖;能实现错层覆盖的场景,需通过错层 方案建设,以达到少投入高速率感知的目的 2.2.2 存量室分改造场景

存量室分场景主要通过叠加 5G 信源或替换支持 4/5G 信源的方案进行室分改造,实现 5G 室分高质量覆盖。

存量室分类型 有源室分 无源室分

改造方案 选择 4/5G 双模 pRRU 进行同点位替换,替换下来的 4G 单模 pRRU 用于 4G 室分热点 扩容 合路/替换 NR 2.1G RRU,局部热点区域 整体低负荷 部署有源室分实现容量补充 结合业务流量发展趋势,整体改造为 NR 整体中、高负荷 3.5G 无源室分,或叠加 5G 单模有源室分 室分负荷现状 2.3 共建共享原则

5G 网络:前端发展的重点政企客户区域,暂不考虑共建共享。公众客户区域可根据共建共享原则共建共享。

4G 网络:新建室分场景不共享 4G 网络;存量室分 5G 改造场景,如联通有共享 4G 室分需求,需要按集团文件 1:1 对换,且对换站点是我们有需求的站点。

三、5G 室分建设方案

3.1 室分系统选型原则

综合 5G 无源室分系统和有源室分系统的优劣,比较分析见下表:

对比项目 5G 无源室分 5G 有源室分 高 5G 有源室分+无源室分 总体容量中,热点区域高容 量 热点区域扩容便捷 中 中 热点区域便捷 便捷 系统容量 后期扩容便利 性 部署成本 电费成本 覆盖效果监控 中 不便捷 低 中 受限 便捷 便捷 高 高 便捷 受限(中兴有一款 pRRU 支持) 合路 2G 业务负荷较高或高价值场景,例如高铁候车厅、机场候机厅等,适合部署 5G 有源室分。

业务负荷处于中低水平的非高价值场景,例如商务写字楼等,适合部署 5G 无源室分。

对于整体室分系统数据业务负荷处于中低水平,但是局部区域会产生周期性或偶发性的高负荷数据业务的场景,例如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综合医院的门急诊区和输液区、大型商场的餐饮区等。此类场景适合采用“无源+有源”5G 混合室分系统。 3.2 各场景覆盖方案

✓ 高话务&开阔场景,优先建议部署 NR3.5G 有源室分;

✓ 业务办理/宣传场景、业务对标场景,优选 3.5G NR 有源室分; ✓ 多隔断场景,优先建议部署无源室分,可以根据多隔断场景的容量预估, 合

理选择 NR3.5G 无源室分或者 NR2.1G 无源室分;

✓ 中低负荷场景中如果存在局部高负荷区域,采用混合组网,对楼宇整体

部署无源室分,在楼宇的局部高负荷区域部署有源室分。

对于各种典型细分场景,5G 室分部署方式推荐如下:

场景 细分场景 候车(机)大 厅、售票厅等 建筑特点 开阔而空旷、干扰难控 制;要求美观隐蔽; 业务特点 人流量集中,流量需求高 部署方式推荐 5G 有源室分:内置型 pRRU &外接 型 pRRU+定向天线/波束赋型天线 1. 5G 微站 2. 5G 有源室分:内置型 pRRU & 外接型pRRU+定向天线 1.5G 有源室分:内置型pRRU &外 交通枢纽 停机坪、站台 安全原因、物业准入难;要求美观隐蔽; 航班起降(列车进站出发)时人流量集中,流量需求高 隔断较多、但隔断多为 商业区 玻璃、轻质木板等损耗 较小 人流量集中,流量需求高 接型pRRU+吸顶天线 2.NR3.5G 无源室分 宿舍楼、教学楼 隔断较多 1. NR3.5G 无源室分为主,结合高话务场景、高速数据业务为主(如视频) WiFi 进行疏忙 2. 评估投资效益比,少量部署 5G 校园 有源室分 行政楼 隔断较多 办公区域、流量需求一般较少 环境开阔、隔断较少 中高速数据业务为主(如网页浏览、视频) 人流密集,流量需求较高 1.5G 宏站 2.NR3.5G/2.1G 无源室分 1. 5G 有源室分:内置型 pRRU & 外接型pRRU+定向天线 2. NR3.5G 无源室分 5G 有源室分:内置型 pRRU 1. 结合移动医疗行业应用,按需部图书馆、食堂 门诊楼 场景一般较为开阔 医院 病房 场景一般较为开阔 人流密集,流量需求较高 署 5G 有源室分 2. NR3.5G 无源室分 行政楼 看台/观众席 隔断较多 开阔而空旷、干扰难控 制;要求美观隐蔽; 内部空旷,设备安装困 难; 隔断较多 行政楼一般流量需求较少 NR3.5G 无源室分 人流量瞬时集中,流量需求极 5G 有源室分:外接型 pRRU+窄波束 高 定向天线/波束赋型天线 1. 5G 有源室分:外接型 pRRU+窄容量需求较低 波束定向天线/波束赋型天线 2. 5G 微站:padRRU 1.5G 有源室分:内置型pRRU & 外高端用户集中、容量需求相对较大 接型pRRU+定向天线 2. 5G 微站:padRRU 3. 5G 无源室分 大型场馆 赛场 室内VIP 看 台、室内办公室 站台、站厅 地铁 内部空旷但环境较为密 闭;站台区域信号需穿透车厢箱体进入车内, 损耗较大; 早晚高峰期容量需求较大、站台车辆进出站时瞬时容量需求大 1.5G 有源室分覆盖公共区域 2.NR2.1G 无源室分覆盖内部工作人员区域及公共区域托底覆盖 隧道轨行区 大型商超 商业区 隧道狭长,环境较为密 闭、 大型开阔,有货架等小 型障碍物阻隔 用户快速移动,容量需求一般 5G 无源室分:大功率 RRU+漏缆 人流量较大,尤其节假日容量 1.餐饮等候区等人流热点区域,部 需求大 署 5G 有源室分;

宾馆酒店 客房 餐饮、会议中 心 较小 一般为开阔场景,房间 较大 地下停车场 空间开阔 多隔断场景,房间相对 容量需求一般 潮汐效应明显,峰值容量需求 较大 容量需求较低 2.NR2.1G/3.5G 无源室分 5G 无源室分 5G 有源室分 地下停车 场 5G 无源室分

附录一、5G 室分方案规划原则

(一) 5G 室分规划原则 1.1 总体原则

5G 网络建设初期,综合考虑实施周期、成本和业务需求,优先利旧现网室分系统,通过简单耦合 NR2.1G 信源来快速实现室内单路覆盖,视情况适度增补NR3.5G 频段的 5G 无源或有源室分。对于整体 4G 高负荷&开阔场景,建议新建5G 有源室分;对于整体 4G 高负荷&多隔断场景,建议新建 NR3.5G 频段的 5G 无源室分;对于整体 4G 中低负荷但是局部高负荷场景,建议局部新建 5G 有源室分。

对于新建中、大型楼宇,确实存在覆盖需求的,如果不确定将来的数据业务负荷,可新建 NR3.5G 频段的单通道 5G 无源室分系统,谨慎建设双天馈室分系统,如果将来局部高负荷,可以再局部部署 5G 有源室分。

对于尚未建设 4G 室分系统的存量楼宇,应严密论证 5G 室分系统的建设需求,谨慎新建 5G 室分系统。 1.2 5G 室分站点规划原则

依据市场业务发展需求,结合数据业务热点进行选点规划,优先交通枢纽、旗舰营业厅、地铁、重要政企、医院、高档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校。建网初期5G 室分系统主要考虑在主城区、县城进行建设,后期逐步扩展至郊区、乡镇。 1.3 5G 频段选择

目前XX电信 5G 网络频段可用情况:

制式频段 上行频率 下行频率 部署规划 初期:1920~1940/2110~2130 继续承载电信 4G,在联通频段1945~1965/2135~2155 承载 20MHz 频宽的电联低频 5G; 供动态频谱共享技术; 后期:1920~1970/2110~2160 承载电联 5G,室内、室外使用。 NR2.1G,FDD 1920~1970MHz 2110~2160MHz 中期:1920~1970/2110~2160 同时承载电信 4G 和电联 5G,采NR3.5G,TDD NR3.3G,TDD 3400~3600MHz 3300~3400MHz 电联共享带宽 200MHz,室内、室外使用 电联和广电共享带宽 100MHz,室内使用 现网室内分布系统器件主要满足 800~2500MHz 频段,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投

资,室内分布系统 5G 改造优先采用合路 NR2.1G,增补方案优先部署 NR3.3G。

新建 5G 室分系统,频点规划优先选择 NR3.3G,与室外宏站异频覆盖,降低 窗口等边缘区域宏微干扰及频繁切换,提升室分吸收话务的能力。

注:2020 年无线网主设备产品目录中的设备均支持 3300~3600MHZ。

室内异频部署,需确认具备室内外异频切换功能。

1.4 5G 信源选择原则

根据业务需求及未来发展,结合工程可实施性,建议 5G 规模商用网室内分布系统采用 5G RRU 或 5G pRRU 作为信源,暂不考虑使用直放站。目前XX采购的室内 5G RRU 主要有 2T2R、4T4R、8T8R 设备,室分系统中优先使用单通道功率≥80W 的设备。

5G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中 4T4R RRU 可以配置成一个 PCI 或拆分成两个异 PCI 的 2T2R 信源,信源功率按 200MHz 频段上的单通道最大输出功率设计。

目前,在同一套天馈系统中,如果 NR2.1G RRU 和联通 WCDMA 信源要合路, 必须在接天馈系统前先用电桥合路。

5G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中 8T8R RRU 主要用于地铁隧道场景,可以配置成一个PCI 或拆分成两个异 PCI 的 2T2R 信源,信源功率按 200MHz 频段上的单通道最大输出功率设计。

5G 有源室分的 pRRU 部署时,建议内置天线型 pRRU 用于高负荷或高价值的开阔场景、外接天线型 pRRU 用于高负荷且高价值的多隔断场景。部署外接天线型pRRU 时,建议优先外接双极化室分天线,以有效保障覆盖范围内的业务体验。同

一覆盖区域,室内外应采用同一厂家的 5G 设备,严格禁止插花,以避免

跨厂家之间的切换,导致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下降。

1.5 5G 室分 MIMO 方案

5G 无源室分单天馈方案造价低、施工简易,NR3.5(时隙配比 7:3)单载波下载峰值速率能达到 250Mbps 左右,能满足一般数据业务需求。

5G 无源室分双天馈方案能借助 MIMO 关键技术实现双通道速率,下行吞吐量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下载峰值速率能提升至单通道的 1.8 倍左右,但是施工

难度较大,全楼双天馈造价提升了约一倍。

5G 无源室分错层覆盖方案在无源室分天馈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 在单天馈方案基础上,把主干部分优化为交错连接的双主干,平层部分

仍然是单天馈,可以低成本实现 MIMO 关键技术,实现双通道速率,在天线近点区域下载峰值速率能提升至单通道的 1.8 倍左右、远点区域提升约 1.5 倍,全楼天馈造价比单天馈方案提升幅度≤3%。

✓ 在双天馈方案基础上,把两条主干的每条都优化为交错连接的双主干,

平层部分仍然是双天馈,通过 MIMO 关键技术,实现四通道速率,在天线近点区域下载峰值速率能提升至单通道的 3.6 倍左右、远点区域提升约 3 倍,全楼天馈造价比双天馈方案提升幅度≤3%。

5G 有源室分方案每个 pRRU 点位都能稳定实现双通道或四通道速率。 5G 室分方案建议见下表:

网络负荷 楼宇结构 规则&多层 不规则 or 单层 5G 室分方案建议 5G 单天馈错层覆盖 5G 单天馈无源室分 1)5G 双天馈错层覆盖 2)5G 有源室分 1)5G 双天馈+局部 5G 有源室分 2)5G 有源室分+外置天线 低、中负荷 高负荷 规则&多层 不规则 or 单层 1.6 电梯地下室覆盖原则

对于 4G 信源单独进行地下室和电梯覆盖的站点,暂不进行 5G 覆盖;对于楼层及地下室和电梯均有 4G 覆盖的站点,不需要额外增加 5G 信源就能满足整体功率需求的,同步进行 5G 覆盖;对于全楼双天馈 5G 无源室分站点,地下室和电梯覆盖区域只做单天馈覆盖;对于全楼平层 5G 有源室分站点,地下室和电梯覆盖区域暂不进行 5G 覆盖。 (二)5G 室分覆盖规划要素 2.1 5G 室内覆盖传播模型

5G 室内根据 3GPP 38.901 协议,

针对 Indoor2Indoor 的 LOS(视距)场景模型进行了如下定义:

PLInH-LOS=32.4+20log10(d3D)+20log10(fc)

针对 Indoor2Indoor 的 office NLOS 场景模型进行了如下定义: NLOS(非视距环境,普通场景)下计算公式: 𝑃L𝐼𝑛𝐻−𝑁L𝑂𝑆 = 17.3 + 24.9𝑙𝑜𝑔10(𝑓𝑐) + 38.3𝑙𝑜𝑔10(𝑑3𝐷)+FAF

NLOS optional(非视距环境,地形地貌比普通略复杂的环境)下计算公式: PLInH−NLOS = 32.4 + 20log10(fc) + 31.9log10(d3D)+FAF PLInH−NLOS :穿透损耗,空间传播损耗+阻挡介质的穿损; fc:频率,单位 GHz;

d3D:用户终端与发射天线的距离,单位 m; FAF:各类阻挡介质的穿损;

不同材质在 2.1GHz 和 3.5GHz 的穿透损耗值详见下表:

类别 混凝土墙 石膏板 砖墙 玻璃 材质说明 25cm 厚混凝土墙 12cm 石膏板墙 15cm, 单层 2 层节能玻璃带金属框架 2-layered glass(夹层) 普通玻璃 2.1GHz 穿透损耗 22 9 10 23 9 3 4 3.5GHz 穿透损耗 28 12 15 26 12 3 6 木板 普通木墙 上式数值加上阴影衰落余量、人体损耗,减去室分天线增益、手机终端天线增益,就是非视距情况下天线口输出至覆盖边缘的路径损耗。覆盖边缘的无线信号场强为:

LOS(视距)场景:

Pr=Pt-PLInH-LOS-阴影衰落余量-人体损耗+室分天线增益+手机天线增益NLOS(非视距)场景:

Pr=Pt-PLInH-NLOS-阴影衰落余量-人体损耗+室分天线增益+手机天线增益 其中,人体损耗取值 3dB,阴影衰落余量取值为 8dB(LOS 场景)、10dB (NLOS 场景)。

2.2 5G 信源 RE 基准功率输出计算方法

由于 NR 系统没有类似于 LTE 的小区级公共参考信号 CRS,在 5G 室分方案设计中需要通过设计 RE 基准功率来控制无线输出信号强度。RE 基准功率可用来对 SSB、Common PDCCH,Common PDCCH 中的 DCI(RMIS DCI、Paging DCI、OSI DCI)、User PDCCH、PDSCH Msg-2、CSI-RS 进行静态功率调整,即:相对于“RE 基准功率”,设置偏置。NR 通过网管界面配置射频通道输出功率,内部计算得到 RE 基准功率。

RE 基准功率是 5G 信源输出总功率平摊全带宽总的 RE 上,各 RE 对应的功率。即:

RE 基准功率=Powertotal-10*log(PRBtotal*12) 其中:

Powertotal 是 5G 信源单通道输出功率;

PRBtotal 是小区总带宽对应的 PRB 个数,它的取值跟 5G 系统带宽、子载波带宽密切相关,可以参考下表:

SCS 5 30 60 5 25 11 N.A 10 52 24 11 15 79 38 18 20 25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Hz] MHz MHz MHz MHz MHz MHz MHz MHz MHz MHz MHz MHz MHz 106 133 160 216 270 N.A N.A N.A N.A N.A 51 24 65 31 78 38 106 133 162 189 217 245 273 51 65 79 93 107 121 135

根据上式计算出的 5G RRU、5G pRRU 的 RE 基准功率的最大典型值见下

表:

信源类型 5G RRU 5G RRU 5G pRRU 频段带宽 NR2.1G,50MHz NR3.5G,200MHz NR3.5G,200MHz 子载波带宽 单通道最大功率 30kHz 30kHz 30kHz 80W 160W 500mW RE 基准功率 17dBm 16.9dBm -11.2dBm 2.3 5G 覆盖边缘场强规划原则

根据 5G 室分部署的类型以及场景的重要程度、容量需求等合理制定覆盖标准,5G 室分覆盖标准建议如下:

室分类型 通道数量 覆盖标准 SS-RSRP 四通道 ≥-110dBm SS-SINR ≥3dB 5G 有源室分 覆盖率 95% 小区边缘速率 DL:≥100(Mbps) UL:≥10(Mbps)

5G 无源室分 单通道 ≥-105dBm ≥3dB 95% DL:≥25(Mbps) UL:≥4(Mbps) 同时,理想的室分设计方案应满足室内用户占用室分信号系统,且体验效果良好,这样才能发挥室分系统的效益。我们在做室分方案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遵循通用的覆盖规划标准,还应综合考虑规划站点的无线环境。因此设计时,室分系统的边缘 SS-RSRP 还应大于室外宏站在室内的信号强度,保证室内用户占用室分系统信号;在高容量需求的情况下,需适当提高边缘 SS-RSRP,以提高系统的容量满足高流量需求。

特殊场景,如电梯、地下室等边缘场强要求≥-110dBm。

为避免室内信号泄漏,建筑物周围 10 米外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强度比室外信号强度低 10dB,或不高于-110dBm。 2.4 5G 室分天线口功率规划原则

5G 室分天线输入 RE 基准功率公式:

天线输入功率=边缘场强+PLInH-LOS+阴影衰落余量+人体损耗-室分天线增益 -手机天线增益

根据上式估算天线输入功率时,考虑隔墙损耗,建议 5G 室分天线输入功率按天线布放在走廊时-15~-10dBm、进入房间时-15~-20dBm 设计。 2.5 5G 室分天线规划原则

1、5G 无源室分天线

5G 无源室分系统中,室内覆盖天线设计以多天线,小功率为主。平层覆盖一般选用吸顶天线,对于较大区域(候车厅、会展厅、酒店大堂、停车场等)建议采用吸顶天线与定向天线混合覆盖,电梯采用定向天线覆盖,每 3 至 4 层一副天线。

天线优先考虑明装,若天线安装在天花板里面,必须考虑天花板损耗。天线尽量靠近业务发生区域,避开阻挡。在半开放环境,如写字楼大堂、大型会展中心等,覆盖半径控制在 10~16 米;在较封闭环境,如写字楼标准层等,覆盖半径控制在 5~10 米。

典型室分场景的室分天线选型和布放间隔建议值见下表:

主场景

细分场景 建筑特点 室分天线选 天线间隔 备注

类型 大厅、售票厅等 候车(机) 开阔而空旷、干扰难 控制;要求美观隐蔽。 防水要求高、物业准入难;要求美观隐 蔽。 隔断较多、但隔断多 商业区 为玻璃、轻质木板等损耗较小。 型 (米) 全向吸顶 15~20 交通枢纽 停机坪、站台 全向吸顶、定向壁挂 8~15 室外覆盖优先, 室分覆盖作为备 选 全向吸顶 10~15 宿舍楼、教 学楼 隔断较多 隔断较多 全向吸顶、 定向壁挂 全向吸顶、 定向壁挂 4~15 4~10 10~15 天线优先安装在 门口、窗边 天线优先安装在 门口、窗边 校园 行政楼 图书馆、食 堂 环境开阔、隔断较少 全向吸顶 全向吸顶、定向壁挂 天线优先安装在 门诊楼 场景一般较为开阔 4~15 候诊区、房间门 口 天线建议安装在 医院 病房 场景一般较为开阔 全向吸顶、定向壁挂 4~8 房间内、房间门口 行政楼 隔断较多 开阔而空旷、干扰难控制;要求美观隐 蔽。 困难。 全向吸顶、 定向壁挂 全向吸顶、定向壁挂、 矩形波束 4~8 看台/观众席 大型场馆 8~15 赛场 室内 VIP 看台、室内办 公室 内部空旷,设备安装 定向壁挂、 射灯天线 室外赛场主要依 靠滴灌覆盖 天线建议安装在4~8 房间内、房间门 口 隔断较多 全向吸顶、定向壁挂 地铁 站台、站厅 内部空旷但环境较为 密闭。 隧道狭长,环境较为 密闭,天馈需防风压、防潮湿。 大型开阔,有货架等 小型障碍物阻隔。 全向吸顶 10~15 隧道轨行区 泄漏电缆 高度布放在车窗范围内 10~15 大型商 超 商业区 全向吸顶 全向吸顶、定向壁挂 天线建议安装在宾馆酒店 客房 多隔断场景,房间相对较小。 4~8 房间内、房间门 口

地下停 车场 餐饮、会议 一般为开阔场景,房 全向吸顶、 中心 地下停车场 电梯 间较大。 信号干扰少。 空间封闭,穿透损耗 大。 定向壁挂 定向壁挂 10~15 20~40 9~12 内部空间开阔,外界 全向吸顶、 电梯 对数周期 双通道情况下,一个天线点位可以采用一个双极化天线或两个单极化天线, 为了保证 MIMO 性能,两路信号要强不相关。双极化天线采用极化分集,垂直极化端口支持 2G/3G/4G/5G 全频段,水平极化端口除 2G/3G 支持全频段,对于 2T2R 的 5G RRU 一个通道全部连接垂直极化,另一个通道全部连接水平极化,不能交叉。2G、3G 只能与接垂直极化的无线信源(4G、5G)通道合路。单极化天线通过空间隔离提升不相关性,两个单极化天线间距最少不低于 4λ间距(4G、5G 中的最大值)约 0.7 米。双通道的两路天线口功率差值不超过 3dB。

安装于窗边、出入口附近的天线需进行信号外泄控制,可采用定向壁挂天线, 降低天线口功率等方法来控制外泄。

2、5G 有源室分天线

5G 有源室分可以采用内置天线型 pRRU 或外接天线型 pRRU,对于外接天线型 pRRU 的天线设计原则跟上文中 5G 无源室分天线相同。

对于内置天线型 pRRU,pRRU 优先考虑明装,若 pRRU 安装在天花板里面, 必须考虑天花板损耗。pRRU 尽量靠近业务发生区域,避开阻挡。在多隔断场景, 如写字楼标准层等,不建议采用内置天线型 pRRU,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必须采用内置天线型 pRRU 时,覆盖半径根据现场隔断布局进行灵活设计。

结合模型测算和现场实际应用,提供如下典型场景设计建议值,不同楼宇的室内建筑结构可能存在差异,可根据各场景的现场实际情况,针对设计建议值进行适当调整,确定能满足覆盖要求的设计值。

对于高峰期人流量较大的场景(如机场、高铁车站、地铁站台站厅、展览馆、体育馆),需要结合容量进行规划远端单元的布放间距,在下表的设计建议值基础上,合理减小远端单元的布放间距,使其满足高峰期大容量的需求。

SA 站型和 NSA 站型的 5G 室分远端单元部署设计原则一致,但 NSA 站型需要选择 4G 锚点站,4G 锚点站可利旧已有的 4G 室分站或新建。

目标场景 细化场景 宾馆、酒 店、高校宿舍、医院住院楼 写字楼/办公 楼(多隔 断)、医院 门诊楼 写字楼/办公 楼(少隔 断)、高校 教学楼 商场、超 市、购物中 心、高校图 书馆 — — — 大堂、会议 室、餐厅 典型阻挡介质 单远端的覆盖半径 (米) 1、单边房: 2~4 间 2、双边房: 4~8 间 远端间的布放间距 (米) 单远端的覆盖面积(平方米) 1、单边房覆盖 楼层房间 砖墙、混凝土墙 石膏墙、夹 层玻璃 砖墙、石膏 墙、夹层玻璃 10~13 100~200 2、双边房覆盖 200~360 20~23 12~14 360~500 11~13 20~23 300~400 石膏墙、夹层玻璃 14~16 23~27 500~600 柱子、木板、货物架 16~20 27~34 600~1000 候机厅、值机厅、安检 口、行李区 VIP 厅、商业区、办公 区 柱子、木板 23~30 37~45 1500~2100 机场 砖墙、夹层玻璃、木板 12~14 20~23 360~500 高铁车站、地铁站厅站台 售票厅、候 车厅 车站办公区/ 商业区 出入大厅、 柱子、木板 砖墙、夹层 玻璃、木板 16~20 12~14 23~30 12~14 27~34 20~23 37~45 20~23 600~1000 360~500 1500~2100 360~500 体育馆、展览馆

看台、展厅 馆内办公 区、媒体区 柱子、木板 砖墙、夹层 玻璃、木板 2.6 5G 切换区划分原则

5G 小区划分应根据实际场合进行规划,为了减少切换降低干扰,楼宇内原则采用垂直方式进行分区,尽量避免水平分区方式;电梯覆盖与低层规划为同一小区。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

同一个 BBU 下的 RRU/pRRU 可以规划为一个逻辑小区,类似于 CDMA 网的

同 PN、LTE 网同 PCI,在 5G PCI 规划困难、或室分小区间干扰严重时可以考虑采用。

2.7 5G 典型无源器件使用原则

目前XX室内分布系统在用频段包括:CDMA/LTE 824~880MHz、LTE/NR2.1G 1755~2170MHz、NR3.5G 3400~3600MHz。考虑到多系统合路,建议所有的功分器、耦合器、天线、合路器应支持 800~3600MHz,5G 室分新建、改造使用的合路器、室分天线、耦合器(含功分器)应至少包含以下频段:

输入端 产品名称 端口 1 端口 2 端口 3 应用场景 口数

耦合器、功分器、室 1 800-3600MHz 室分工程器件 分天线(单极化)

2 800-3600MHz 1710~3600MHz 室分天线(双极化) 室分工程器件 超宽频 5G 扩容合路 2 800-2170MHz 3400-3600MHz 特定热点区域节点接入

器 3 800-960MHz 1710-2170MHz 3400-3600MHz 多系统常规合路器 前级全系统接入

3 1710-1880MHz 1920-2170MHz 3400-3600MHz 多系统常规合路器 前级全系统接入 室内分布系统新增 5G 后对功率容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主干合路器、

耦合器、功分器功率容限至少平均 300W,峰值 1200W,天线功率容限至少 50W 以上。合路器隔离度应满足多系统干扰计算要求,端口隔离度≥80dB,三阶互调 ≤-140dBc(43dBm×2),驻波比≤1.25。

2.8 馈线使用原则

在 5G 无源室分中,原则上禁止使用 8D/10D 馈线,新建室分主干优先采用7/8’’馈线,保证天线口功率满足设计需求前提下,综合综合 5G 信源成本、天馈系统成本、布放施工可行性,平层可以选择 7/8’’、3/4’’、1/2’’馈线。

(三) 5G 室分容量规划要素 3.1 主流业务带宽需求

单一业务承载能力,同时考虑小区吞吐量和业务占空比,各项业务承载能力如下表:

业务分类 网页类 即时通信类 普通视频类 ARVR/超清视 频 其他 小区平均吞吐量 (Mbps) 800 800 800 800 800 5G 下行速率 要求 (Mbps) 3 3 5 100 3 业务占空比 20.00% 20.00% 50.00% 80.00% 25.00% 单一业务承载能力 1200 1200 320 10 1068 上表中,ARVR 和超清视频占用网络资源较大,网页类和即时通讯类业务占

用网络资源较小。 3.2 业务模型测算

4G、5G 业务类型对比:

目前来看,主要的 4G 数据业务应用类型有在线视频、网页浏览、即时通信、文件传输、实时游戏等几大类,具体特点有:

1、网页类,主要为在线浏览网页类业务,如新浪、百度等。该类业务主要为大量的文字、图片及小包视频类数据,一般 WeB 页面数据大小在 10K~1M, 总体业务数据量小,但要求数据页面刷新快。以 500k 大小的网页为例,3 秒完成刷新的单用户速率要求通常约为 2Mbps~3Mbps;

2、即时通信类,主要为社交类通信业务,如微信、QQ 等。该类业务总体数据量小,用户在线激活频次多,用户进行语音或视频通话时数据量增多,但对传输质量和时延容忍度高。以发送一段约 200k~2M 的图片或语音类信息为例,3~8 秒完成上传或接收,单用户速率要求通常约为 300k~3Mbps。

3、普通视频类,主要为在线观看视频类业务,如优酷视频、斗鱼直播等。该类业务数据量大,但可缓存因此对时延不敏感,以常见 720P/1080P 视频浏览为例,播放过程中不卡顿并且需 2s 内完成缓冲,单用户速率要求通常约为

3Mbps~8Mbps。

4、其他类,包括文件传输、实施游戏等:文件传输,该类业务数据量根据传输的文件而定,用户对速率、时延均不敏感,容忍度较高,其特点是占用等量的上行带宽,用户更注重上行速率体验;实时游戏,主要为以王者荣耀、绝地逃生等为代表的游戏类业务,该类业务传输数据量不大,一般一次游戏时间传输数据在 5~15M 左右,用户对时延尤为敏感。

5G 的 eMBB 相对于 4G,主要是带宽有大幅的增加,预计网页类业务占比将稍有下降,视频类业务占比将有所增加,同时,AR/VR 和超高清视频类业务将成为新的业务类型,占有一定的比例。

如下图所示,预测 5G 业务模型与 4G 的对比:

XX 4G 业务占比

5G 业务占比预测

目前 4G 业务时长占比:

业务分类 网页类 即时通信类 普通视频类 ARVR/超清视频 其他 4G 业务时长占比(现网) 22.8% 19.4% 15.2% 0.0% 42.6% 5G 业务尚无成熟网络可参考,暂按 4G 业务时长占比推算,并发业务测算需同时考虑业务并发比和业务占空比,具体测算如下表所示:

业务分类 网页类 5G 下行速率要求(Mbps) 3 5G 业务时长占比(推算) 20.00% 业务占空比 20.00% 并发业务权值速率(Mbps) 0.6

即时通信类 普通视频类 ARVR/超清视 频 其他 合计 3 5 100 3 20.00% 20.00% 10.00% 30.00% 100% 20.00% 50.00% 80.00% 25.00% 34% 0.6 1 10 0.9 13.1 业务并发比按照 50%推算,64T64R 基站单小区可承载并发业务数: 并发业务数=单小区平均吞吐量/并发业务权值速率/业务占空比/并发比 =800/13.1/34%/50%=364

3.3 容量估算方法

5G 容量规划流程如下:

第一步:计算单小区容量=频段带宽*频谱效率*容量负荷

第二步:计算单用户模型:根据各类并发业务的综合容量需求,可确定单用户体验速率需求。

第三步:计算 5G 激活用户数=总人流量*运营商用户渗透率*5G 用户渗透率 *激活比。

第四步:小区数=单用户模型*5G 激活用户数/单小区容量注:由于电联共建共享,应考虑电联两个运营商的用户数。

5G NR 容量估算示例

序号

参数 参数取值 备注

A B C D 总人流量 运营商用户渗透率(%) 运营商 5G 用户渗透率(%) 5G 用户量 10000 30 20 600 50 300.0 根据实际人流量估算 A*B*C 商用局统计数据 (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调整) D*E 根据商用局测试数据统计,有源室分 约 5.5bit/s/Hz 频段带宽,根据现场实际配置取值 E F 5G 激活用户比例(%) 激活用户数 频谱效率 带宽(M) 小区容量负荷(%) 单小区容量 系统总容量 要求的单用户体验速率 (Mbps) 所需总容量 所需服务小区数 G H I J K 5.5 100 80 440 1760 5 1500 4 5.87 G*H*I J*N 按 5G 业务需求进行调整 (以普通视频类为例) F*L 向上取整(M/J) K/F L M N

O 实际单用户体验速率(Mbps) 附录二、新建室分建议

(一)新建有源室分

有源室分系统容量大且扩容方便,可实时监控远端射频单元运行质态。适合部署在交通枢纽、大型场馆、校园、大型商超等高流量场景的高价值区域。有源室分系统 pRRU 支持 5G 单模或者 4/5G 多模,一般为四通道设备,型号包括内置天线型和外接天线型。内置天线型主要适用于开阔场景;外接天线型设备可外接吸顶天线或者定向平板天线延伸覆盖,增加单 pRRU 覆盖面积,提升覆盖效果、降低建设成本,主要适用于多隔断场景。有源室分外接天线型 PRRU 方案组网示意图如下:

(外接天线型 pRRU 组网示意图)

对于高价值、高业务流量区域,需通过建设有源室分来解决 5G 覆盖及容量需求,合理的应用内置天线型和外置天线型 pRRU,提升覆盖效果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1.1 有源室分特点

有源室分具有网络结构简单,施工维护方便,有源设备可网管监控等特点: 1、光纤/网线传输,设备美化,pRRU 安装方便简洁,施工协调简单,维护方 便;

2、单台设备支持 MIMO,速率提升显著;

3、有源室分室分系统可提供较大的系统容量,可通过软件实现小区合并、 分裂,灵活地应对容量变化;

4、有源设备与宏站共网管,系统监控无盲区,可快速准确定位系统、设备故障;

1.2 有源室分方案要点

在适用场景规划建设有源室分时,在方案设计中主要考虑 pRRU 的布放、小区规划、汇聚单元的利用率、协同覆盖 2/3G 需求等方面。

1、充分利用建筑物内部墙体、物理隔断等做为小区边界,合理布放 pRRU, 降低小区间干扰。

2、使用外接定向天线场景,合理规划天线方向角等参数,避免两个同频小区的天线对打。

3、布放 pRRU 点位时,在考虑各典型场景覆盖、容量的前提下,避免 pRRU 点位靠近窗口区域,避免信号外泄。

4、汇聚单元建议预留一个端口,便于后期增补 pRRU。

5、非高流量场景,建议 pRRU 尽量挂靠在同一 BBU 下,在满足容量需求情况下,进行 pRRU 小区合并,控制小区间干扰。

6、纯新建室分时,可选用双模 pRRU 解决 4G/5G 覆盖需求,如还有 2G/3G 覆盖需求,中兴设备可选用 R8139 F1821T35(3.5G+2.1G+1.8G/850M,4T4R,内置天线),华为设备无同时支持 3.5G+800M 的设备,必要时需同步建设 2G/3G 无源室分解决。且中兴设备可提供 MA1020(MAU)来实现异厂家 2G/3G 射频信号接入,从而实现异厂家 2G/3G 信号室内覆盖。 1.3 硬件安装要点

5.1.3.1 汇聚单元硬件安装要点

1. 汇聚单元不防水,不能安装在天井等飘雨的半开阔场景,否则会导致设备进水腐蚀,造成设备永久损坏。

2. 严格避免雨水/空调冷凝水顺着网线的流入汇聚单元,导致设备网口进水腐蚀,造成设备永久损坏。

3. 挂墙安装时,汇聚单元要求线缆接口面向下。以便散热和防止网口进水、落灰,造成设备永久损坏。

4. 汇聚单元在集中式安装场景,如入柜安装,安装架安装时,若线缆接口面不向下,那么必须加装风扇模块进行辅助散热。

5. 禁止不固定直接平放搁置,导致设备过热永久损坏。 6. 严禁在下方是直接发热体的位置安装汇聚单元。

7. CAT5e、CAT6 和 CAT6A 的网线及水晶头必须配套使用,不能混用。 8. 汇聚单元的光纤连接关系必须和设计图纸一致,否则会因前后台不一致导致无法正常开通运行。

9. 为保证后续维护方便,需在设备和光纤上粘贴标签,注释设备编号及连接关系,设备编号和连接关系需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5.1.3.2 pRRU 安装要点

1. pRRU 禁止直接搁置在天花板上,避免生物(如老鼠等)造成设备永久损坏。

2. pRRU 禁止安装在金属天花板和其他金属结构件后面。金属材质会对无线信号造成屏蔽,导致设备无法使用。

3. pRRU 和不能安装在天井等飘雨的半开阔场景,否则会导致设备进水腐蚀, 造成设备永久损坏。

4. 安装网线时需加套防水罩,避免雨水/空调冷凝水顺着网线流入 pRRU, 否则会导致设备网口进水腐蚀,造成设备永久损坏。

5. 如果网线水晶头有保护套,那么在制作网线时需要将保护套去除,否则会影响防水罩的防水效果。

6. pRRU 安装需远离消防喷头,避免因消防验收或演习导致设备内部金属腐蚀,造成设备永久损坏。

7. pRRU 在可拆卸天花板安装时,注意天花板的承重能力。天花板必须能长期承重 8 公斤。

8. pRRU 禁止不固定直接搁置。

9. pRRU 安装时需要将外包装的塑料袋去除。 10. 11. 12.

禁止 pRRU 被其他物件覆盖,影响散热,会导致设备损坏。 必须确保设备连接关系和图纸一致,否则会导致无法正常开通。 网线两端连接前,须经过网线测试仪验证,以确保网线为直连线且连通,

并在网线两端制作标签注释连接关系。 5.1.3.3 光电复合缆制作

pRRU 通过光电复合缆与汇集单元连接,对光电复合缆性能有以下要求:

导体最大直流电阻(20℃) 最小绝缘电阻(70℃) 光纤衰减 (波长:1310nm/1550nm) 13.3 Ω/km 0.010 MΩ/km 0.4 dB/km (1310 nm) 0.3 dB/km (1550 nm) 前期有源室分建设中,光电复合缆制作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导致 pRRU 离线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参照光电复合缆制作工艺流程。

光电复合缆制作工艺步骤: 1、物料及工具的准备

2、光纤熔接步骤

3、电源连接器装配

4、保护管安装固定

(二)新建无源室分

2.1 无源室分特点及新建方案建议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具有多频段多系统兼容性高、无线信号分布均匀、建设成本低、维护成本低、产业链成熟等优点。

目前主流室分产品厂家均具备生产包含 3.5G 频段宽频无源器件的能力,省内也将开展宽频无源器件的集采招标。由于 2.1G 频段无源器件在 LTE 网络中已经广泛采用并积累了相关经验,因此部署 NR2.1G 室分系统时,可以参照 4G 室内分布系统部署经验。

虽然 NR3.5G 因其频段较高,但是下行频宽较大使其室分场景系统容量明显高于 NR2.1G,通过无源器件参数分析以及试点经验总结,建议在中、高容量室分场景部署 NR3.5G 无源室分系统。一些 NR3.5G 无源室分部署细节方面的建议如下:

① 信源及方案:

✓ 低容量场景,5G 无源室分部署优先建议通过错层覆盖(竖井多主干,平层单支路覆盖 1/4/7、2/5/8、3/6/9 层)实现主要覆盖区域内的 Rank2、Rank3 传输速率;

✓ 中、高容量场景,G 无源室分部署优先建议通过错层覆盖(竖井多主干, 平层单支路覆盖 1/4/7、2/5/8、3/6/9 层)实现主要覆盖区域内的 Rank2、Rank3 传输速率;其次,在重点场景可以在传统双通道天馈室分基础上,通过主干奇偶交错实现稳定的 Rank4 传输速率。

✓ 为了节省部署成本,扩大单 RRU 覆盖面积,建议信源选取大功率双通道、四通道 5G RRU; ② 天线:

✓ 极化方式:5G 频段吸顶天线主要有单极化和双极化两种极化方式天线, 在低容量场景,建议选用单极化天线;在部署传统双天馈室分系统时,结合安装空间是否足够、资金是否充裕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如果资金紧张且安装空间足够,建议选择单极化天线,如果资金充裕,建议首选双极化 5G 吸顶天线来提升 MIMO 效果。

✓ 天线增益:3.5G 频段无线信号空中传播损耗较大,因此建议选择高增益吸顶天线以弥补因频段升高而带来的损耗; ③ 馈线:

✓ 3.5G 频段的 5G NR 无源室分系统馈线损耗较大,建议优先选用 7/8 或 3/4 馈线;

✓ 平层吊顶内一些桥架的转角如果曲率半径过小,建议局部少量使用 1/2 馈线。

2.2 错层覆盖

采用 2TR 的 RRU,采用错层组网可以实现 Rank2 效果;采用 4TR 或 8TR 的RRU,采用错层组网,根据主干部署方式的不同,可以实现 Rank2 或 Rank3 效果。Rank2、Rank3 错层组网室分拓扑结构示意图如下:

(Rank2 组网示意图)

(Rank3 组网示意图)

采用 Rank3 错层组网后,在室分全向天线覆盖半径 6 米范围内,Rank3 占比可以达到 90%以上,平均下载速率达到 500Mbps 以上;覆盖半径 8 米时,Rank2 占比可以达到 90%以上。

2.3 NR 2.1G 室分

新建 NR2.1G 无源室分规则参考 4G 室分指导意见。

2.1G 频段存在与联通协同翻频的难度,后期根据集团部署分区域、分阶段进行 2.1G NR 重耕,以实现 2.1G 连续 50M 带宽。

(2.1G 频段频谱使用现状)

TDD 3.5G NR 与 FDD 2.1G NR 理论速率对比:

子帧配置 带宽 100M 7:3 (TDD3.5GNR ) 通道 4T 2T 1T 4T 下行理论速率 1408 730 365 900 450 225 720 360 180 360 180 90 上行理论速率 136 136 136 148 148 148 118 118 118 59 59 59 50M 2T 1T 4T 2T 1T 4T 2.1G FDDNR 40M 20M 2T 1T 2.4 多系统合路方案

新建 5G 无源室分系统可以通过合路器实现跟电信 2/3/4G 无线信源的合路, 也可以实现跟联通 2/3/4G 无线信源、移动 2/3/4/5G 无线信源的合路。

目前各运营商频段划分见下表:

运营商 电信 电信 电信 电信 联通 上行 824-835 MHz 1765~1785MHz 1920-1970 MHz 下行 869-880 MHz 1860~1880MHz 2110-2160 MHz 制式 CDMA/LTE800 LTE1800 LTE2100/NR2.1G NR3.5G GSM 900 3400~3600MHz 904-915 MHz 949-960 MHz 1830-1860 MHz 联通 1735-1765 MHz GSM 1800/FDD1800

联通 联通 移动 1940-1975 MHz 1975-1980 MHz 889-909 MHz 2130-2165 MHz 2165-2170 MHz 934-954 MHz UMTS2.1G/FDD2100 UMTS GSM 900 GSM 1800 TD-SCDMA(F&A) TD-LTE(E) TD-LTE/NR2.6G 移动 移动 移动 移动 1710-1735 MHz 1805-1830 MHz 1885-1915/2010-2025 MHz 2320-2370 MHz 2515-2675 MHz 1、电信 2/4/5G 无线室分合路

电信 2G、4G、5G 三个系统合路到新建 5G 无源室分的天馈中,可以采用如下规格的合路器:

产品名称 端口 1 端口 2 端口 3 应用场景 CDMA800、 多系统常规合路器 800-960MHz 1710-2170MHz 3400-3600MHz LTE1800/LTE2100、NR3.5G 合路 多系统常规合路器 3400-3600MHz LTE1800、LTE2100、NR3.5G 合路 CDMA800、LTE1800/LTE2100 合 路 1710-1880MHz 1920-2170MHz 多系统常规合路器 多系统常规合路器 超宽频 5G 扩容合路器 1710-2170MHz 800-960MHz 1710-1880MHz 1920-2170MHz 3400-3600MHz LTE1800、LTE2100 合 路 NR3.5G 和其他系统后级合路 800-2170MHz 2、电信、联通 2/3/4/5G 无源室分合路

由于电信 LTE1800 频段跟联通 SDR/LTE1800 频段、电信 LTE2100 频段跟联通

LTE2100 频段以及联通 WCDMA 频段相邻较近,如果要把电信、联通 2G、3G、4G、5G 四个系统合路到新建 5G 无源室分的天馈中,需要组合采用如下规格的常规合路器和邻频合路器:

产品名称 端口 1 端口 2 端口 3 端口 4 应用场景 电信 CDMA800、电 联 LTE/DCS1800、联通WCDMA 和 多系统常规合路器 800- 960MHz 1710- 2170MHz 3400- 3600MHz

多系统邻频合路器 多系统邻频合路器 多系统邻频合路器 1920- 1710- 1880MHz 1939MHz& 1940.6- 1980MHz& NR3.5G 后级合路 电信 CDMA800、DCS<E1800、电 信 LTE2100、联通WCDMA 合路 800- 960MHz 2110- 2129MHz 2130.6- 2170MHz 1735- 800- 880MHz 1764MHz& 1765.75- 1875MHz& 1860.75- 1880MHz 电信 CDMA800、联1920- 2170MHz 通 SDR、电信LTE1800、联通WCDMA 合路 1830- 1859MHz 1735- 1764MHz& 1765.75- 1785MHz& 1860.75- 1880MHz 3400- 3600MHz 联通 SDR、电信LTE1800 合路 1830- 1859MHz 超宽频 5G 扩容合路器 800- 2170MHz NR3.5G 和其他系统后级合路 3、电信、移动 2/3/4/5G 无源室分合路

在日常组网中,因为电信和移动 2/3/4/5G 室分信源合路到同一套天馈系统中的应用场景较少,所以,业界没有量化生产的适用于此类应用场景的常规合路器或邻频合路器。因此,只能采用 POI 进行电信、移动 2/3/4/5G 无线室分合路, POI 的规格见下一小节“电信、移动、联通 2/3/4/5G 无线室分合路”。

4、电信、移动、联通 2/3/4/5G 无源室分合路

在地铁车站/隧道、高铁候车厅等特殊场景中,由于无源天馈系统资源比较紧张,需要把电信、移动、联通的 2/3/4/5G 信号都合路到同一套天馈系统中。由于系统较多,因此对功率容限、三阶互调抑制等关键指标要求较高,常规合路器、邻频合路器没法满足组网要求,需要采用 POI(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接入平台)进行多系统合路。常用 POI 的规格参数见下表:

运营商 接入系统 GSM900 DCS/FDD1800 移动 TD-SCDMA(F&A) TD-LTE2.3G(E) TD-LTE/NR2.6G 下行(MHz) 934-954 1805-1830 上行(MHz) 889-909 1710-1735 1885-1915/2010-2025 2320-2370 2500-2690

CDMA800 FDD1800 电信 FDD2100/NR2.1G 5GNR 869-880 1860-1880 2110-2170 3300-3700 949-960 1830-1860 2130-2170 824-835 1765-1785 1920-1980 3300-3700 904-915 1735-1765 1940-1980 联通 GSM900 SDR/FDD1800 WCDMA (三)新建有源室分+无源室分

有源室分容量高、维护直观便捷,但工程造价高。无源室分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但存在容量低、无源器件损坏等问题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基于两类室分的特点,从覆盖质量、网络容量及工程造价综合考虑,现网大部分场景均可通过无源室分与有源室分相结合的方案进行覆盖,无源室分解决多隔断、低业务流量区域的覆盖,有源室分解决高业务流量、价值区域的网络容量,无源室分加有源室分相结合的方案对解决 5G 深度覆盖、保障局部网络容量可实现较高的性价比。 (四)造价比较

通常把建筑物分为多隔断场景和开阔场景两大类型,通过现场多种覆盖方案试点,分析部署成本对比如下:

方案类 型 场景 站点名称 3.5G 有源 NR(4TR) 覆盖面积 造价(元/ 造价(元/㎡) (㎡) ㎡)-中兴 28.60 6000 20.07 16.03 11.40 24000 8.84 7.81 6.82 10000 12000 -华为 28.60 20.1 15.33 11.44 8.89 7.86 6.87 13.12 8.01 6.30 3.96 多隔断场景 有源室 3.5G 有源 NR(2TR)-不功分 3.5G 有源 NR(2TR)-功分 2 路 3.5G 有源 NR(4TR) 3.5G 有源 NR(4TR)-功分 2 路 3.5G 有源 NR(2TR)-不功分 3.5G 有源 NR(2TR)-功分 2 路 分方案 开阔场景 无源室多隔断场景 分方案 开阔场景 3.5G 无源室分 2.1G 无源室分 无源室分 2.1G 无源室分 13.09 7.98 6.28 3.96 38000 以 3.5G NR 双路无源室分造价为基准的造价对比(中兴、华为各场景造价相

当,仅以中兴为例):

以 3.5G NR 双路无源室分造价为基准的 5G 主流室分方案造价比 场景 空旷场景 2.1G NR 无 源室分 0.63 3.5G NR 四流 3.5G NR 四流 3.5G NR 双路 3.5G NR 双路 有源室分(内置型) 1.82 有源(外接型不功分) 1.41 有源室分(外接型不功分) 1.24 有源(外接型功分 2 路) 1.09 1.22 多隔断场 景 0.6 2.18 / 1.53 选择覆盖方案不仅要考虑保障覆盖质量、容量、方案造价,也要考虑后期能耗等运维成本。从现有测试数据分析,相同覆盖面积下空旷场景有源室分能耗低, 多隔断场景无源室分能耗低。

覆盖方式 单信源覆盖 面积(㎡) 1500 400 10000 万平米 信源数 7 25 1 单信源 功耗(W) 48 48 700 万平米总 功耗(W) 336 1200 700 有源室分 无源室分 3.5G-NR(内置型 4TR)开阔场景 3.5G-NR(内置型 4TR)多隔断场景 3.5G-NR

注:有源室分场景功耗来自旗舰营业厅挂电表测试数据。

无源室分场景功耗来自现场 RRU 测试数据(加载 10%负荷的功耗*8+不

加载负荷的能耗*16)/24。 (五)典型场景方案选择建议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场景、不同业务、建维成本等多个维度合理选择,其中: ✓ 高话务&开阔场景,优先建议部署 NR3.5G 有源室分;

✓ 业务办理/宣传场景、业务对标场景,优选 3.5G NR 有源室分; ✓ 多隔断场景,优先建议部署无源室分,可以根据多隔断场景的容量预估, 合

理选择 NR3.5G 无源室分或者 NR2.1G 无源室分;

✓ 中低负荷场景中如果存在局部高负荷区域,采用混合组网,对楼宇整体

部署无源室分,在楼宇的局部高负荷区域部署有源室分。 典型场景特点及 5G 室分部署要点如下: 1)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一般覆盖要求高、容量较大、业务需求多样,尤其节假日时出行人数较多,用户数量和密度较大,容量需求更大。此外交通枢纽内部结构空旷,建筑物阻挡少、隔离小,覆盖控制困难;业主要求高,线缆布放困难。

交通枢纽场景候车大厅、候机大厅、售票厅等区域均属于高流量区域,建议优先部署 5G 有源室分;停机坪、站台、商业区、地下停车场等区域根据容量需

求合理选择部署方式,如 5G 无源室分、5G 微站等。

2) 医院

医院场景主要包括门诊楼、病房、行政楼、停车场等区域。门诊楼空间相对开阔,隔断较少,但人流相对密集,接入用户数多,话务密度高但以低速率流量业务为主。病房结构简单,与学生宿舍类似隔断较多,接入用户数较多,话务密度高且高速数据业务集中。地下停车场环境封闭,较为开阔,但人流较少,话务需求低。

门诊楼、病房容量需求较多,建议优先部署 5G 有源室分;行政楼容量需求一般,建议优先部署 5G 无源室分;也可考虑选用外接型 PRRU+吸顶天线的方式进行部署,降低部署成本。地下停车场人流较少,容量需求较少,建议部署 2.1G NR 5G 无源室分为主。

3) 地铁

地铁站点主要由站厅、站台及隧道轨行区三部分组成。站厅层一般由进站安检、公共区域、设备层、办公区域等组成,其中安检、公共区域一般比较空旷, 办公区域隔间多、每个隔间空间小、人员密度小。站台层主要为候车区域,较空旷。车辆停靠站台时,站台层人员密度、话务量为地铁场景的最高区域,需重点考虑容量问题。地铁轨行区以地下隧道运行为主,无线环境比较封闭,外面无线信号难以进入。用户运动速度相对较快,地铁话务量相对较高,

站台、站厅环境空旷,一般有天花吊顶。站台区早晚高峰期人流量高、容量需求大,建议通过吸顶安装有源室分 PRRU 的方式予以覆盖。隧道轨行区一般采用大功率 RRU+POI+漏缆的覆盖方式,两根漏缆间距 300mm 以上,其中漏缆要使用直径 5/4 英寸(简称 5/4 漏缆)、支持电联 3.7G 频段的缆;负荷较重的主城区建议采用 4 缆方案(新建 4 根漏缆),负荷较轻的郊农建议采用 2 缆方 案(新建 2 根漏缆)。隧道轨行区运行列车速度相对较快,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对于低负荷路段,可采用超级小区的方式增大小区范围、减少切换,从而避免切换带来的速率掉坑问题,提升用户感知。但对于高负荷路段,切不可做此操作, 避免因网络负荷过重导致的上网困难、速率低等问题。

4) 大型商超

大型商场、超市,人流量大,容量需求大,属于重点保障信号覆盖区域。该场景中大型商场超市一般纵深较深,需要部署室内分布系统增强室内信号覆盖。大型商超一般可以分为日用百货等密集高货架区域,水果、糖果等低矮货架区域以及个体商铺等有隔断区域;白天人流量大,尤其购物节、节假日等休息日,容量需求大,具有潮汐性。

大型商超类场景在空旷区域建议通过内置天线型有源室分覆盖,在扩隔断区域建议通过外接天线型有源室分或 3.5G 无源室分覆盖,此类场景的地下室一般人流量较大,可以考虑合路 NR2.1G 的方式解决覆盖。

对于各种典型细分场景,5G 室分部署方式推荐如下:

场景 细分场景 建筑特点 业务特点 部署方式推荐 5G 有源室分:内置型 pRRU &外 候车(机)大厅、售票厅等 交通 枢纽 制;要求美观隐蔽; 开阔而空旷、干扰难控 人流量集中,流量需求高 接型pRRU+定向天线/波束赋型 天线 停机坪、站台 安全原因、物业准入难;要求美观隐蔽; 航班起降(列车进站出发)时人流量集中,流量需求高 1. 5G 微站 2. 5G 有源室分:内置型 pRRU & 外接型pRRU+定向天线 1.5G 有源室分:内置型pRRU & 隔断较多、但隔断多为 商业区 玻璃、轻质木板等损耗 较小 人流量集中,流量需求高 外接型pRRU+吸顶天线 2.NR3.5G 无源室分 宿舍楼、教学楼 隔断较多 1. NR3.5G 无源室分为主,结合高话务场景、高速数据业务为主(如视频) WiFi 进行疏忙 2. 评估投资效益比,少量部署 5G 有源室分 校园 行政楼 隔断较多 环境开阔、隔断较少 中高速数据业务为主(如网页浏览、视频) 人流密集,流量需求较高 办公区域、流量需求一般较少 1.5G 宏站 2.NR3.5G/2.1G 无源室分 1. 5G 有源室分:内置型 pRRU & 外接型pRRU+定向天线 2. NR3.5G 无源室分 5G 有源室分:内置型 pRRU 1. 结合移动医疗行业应用,按需 图书馆、食堂 门诊楼 场景一般较为开阔 医院 病房 场景一般较为开阔 人流密集,流量需求较高 部署 5G 有源室分 2. NR3.5G 无源室分 行政楼 大型 场馆 看台/观众席 隔断较多 开阔而空旷、干扰难控 制;要求美观隐蔽; 行政楼一般流量需求较少 NR3.5G 无源室分 人流量瞬时集中,流量需求极 5G 有源室分:外接型 pRRU+窄波 高 束定向天线/波束赋型天线

赛场 难; 隔断较多 内部空旷,设备安装困 容量需求较低 1. 5G 有源室分:外接型 pRRU+ 窄波束定向天线/波束赋型天线 2. 5G 微站:padRRU 室内VIP 看 台、室内办公室 站台、站厅 地铁 1.5G 有源室分:内置型pRRU & 高端用户集中、容量需求相对较大 外接型pRRU+定向天线 2. 5G 微站:padRRU 3. 5G 无源室分 内部空旷但环境较为密 闭;站台区域信号需穿透车厢箱体进入车内, 损耗较大; 早晚高峰期容量需求较大、站台车辆进出站时瞬时容量需求大 1.5G 有源室分覆盖公共区域 2.NR2.1G 无源室分覆盖内部工作人员区域及公共区域托底覆盖 隧道轨行区 大型商超 隧道狭长,环境较为密 闭、 大型开阔,有货架等小型障碍物阻隔 多隔断场景,房间相对 较小 一般为开阔场景,房间 较大 用户快速移动,容量需求一般 5G 无源室分:大功率 RRU+漏缆 1.餐饮等候区等人流热点区域, 部署 5G 有源室分; 2.NR2.1G/3.5G 无源室分 容量需求一般 潮汐效应明显,峰值容量需求 较大 5G 无源室分 商业区 人流量较大,尤其节假日容量需求大 客房 宾馆酒店 餐饮、会议中 心 地下 5G 有源室分 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 空间开阔 容量需求较低 5G 无源室分 典型场景试点案例详见附录六。

附录三、存量室分改造建议

(一)存量室分现状

全省现网有 LTE 室分近 2.6 万套,其中无源室分近 2.5 万套、有源室分近千套。全省室分规模大,全量新建 5G 室分不现实,结合现有投资规模,需分场景、

分重点、分步骤逐步开展存量室分 NR 部署及改造工作。存量室分改造不可影响原有室分中各网络制式的覆盖质量。 (二)存量无源室分 5G 改造建议

为了在现网存量楼宇中快速部署电信 5G 网络,实现 5G 从无到有的跨越, 建议优先对存量 4G 无源室分进行 NR2.1G 改造;然后,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通过增补NR3.5G 无源或有源室分对部分NR2.1G 改造后的无源室分楼宇提升 5G 容量。

2.1 利旧天馈进行 NR2.1G 改造

无源室分根据天馈独立性可以分为两类,即:电信和联通各有一套无源天馈系统(下文简称电联天馈独立)、电信和联通共用一套天馈系统(下文简称电联天馈共享)。因为利旧原来的无源室分进行 5G 改造,从已分配 5G 频段及无源器件频段兼容性考虑,为了快速实现大量存量楼宇的电信 4G 室分覆盖,第一阶段建议采用 NR2.1G RRU 进行 5G 改造。但是,由于 NR2.1G RRU 的无线信号频段跟电信、联通中存量室分 1.8GHz、2.1GHz 频段相邻或重合,为了不影响存量无源室分上所承载 2G/3G/4G 业务的正常运营,对原来无源室分进行 NR2.1G 改造的适用方案有所差异。

无论哪种类别的天馈,NR2.1G RRU 承载无线业务的策略都是相同的。在NR2.1G 产业链成熟之前,先在电信LTE2.1G 频段上(1920-1940MHz/2110-2130MHz) 继续运营 LTE2.1G 业务,在频段“1955-1975MHz/2145-2165MHz”上开通 40MHz 带宽(上行/下行频宽各为 20MHz)的 NR2.1G 业务。联通现网室内 WCDMA 业务主要承载在频段“1940-1955MHz/2130-2145MHz”上,跟电信 LTE2.1G 和 40MHz 带宽 NR2.1G 不存在同频干扰。待 NR2.1G 产业链成熟后,开通 100MHz 频宽的NR2.1G(上行/下行频宽均为 50MHz),并采用动态频谱共享技术,使一套 NR2.1G RRU 同时承载 2.1GHz 频段的 4G、5G 业务。

5.2.1.1 电联天馈独立

由于电信和联通的天馈物理隔离,因此在进行 NR2.1G 合路时,现场操作只涉及电信系统,但是,在进行数据配置时,还要兼顾考虑联通在网业务频段。由于后期联通要对 LTE2.1G 频段进行清频,所以下文默认无源室分系统中没有

LTE2.1G 业务;另外,如果联通在无源室分系统中开通了 WCDMA,需要联通将其移频到 NR2.1G 频段的上边带处,或后期退网。

电信 4G 存量室分频段为 LTE1.8G 和 LTE2.1G,对于这两种频段的室分系统,采用不同的 NR2.1G 改造方案。

1、LTE2.1G 存量室分NR2.1G 改造方案

对于 LTE2.1G 室分,建议用 NR2.1G RRU 替换 LTE2.1G RRU 以及 4G 直放站。 (1)4G 信源仅为 LTE2.1G RRU

建议将 LTE2.1G RRU 直接替换为 NR2.1G RRU,NR2.1G RRU 前期同时开通LTE2.1G 业务和 40MHz 频宽 NR2.1G 业务,后期通过动态频谱共享技术在 100MHz 频宽上开通 4G/5G 双模网络。

(2)4G 信源为 LTE2.1G RRU+4G 直放站

如果 LTE2.1G RRU 和 4G 直放站安装在同一弱电井的不同楼层,建议采用 4TR 的 NR2.1G RRU 替换 LTE2.1G RRU 和直放站。其中,NR2.1G RRU 的两个射频端口直接连接原来 LTE2.1G RRU 下挂天馈,剩余射频端口通过增补主干后连接原来 4G 直放站下挂天馈。

如果 LTE2.1G RRU 和 4G 直放站的安装位置不属于同一弱电井,没法通过增补馈线直接连接,有以下两种建议方案:

✓ 方案一:只替换 LTE2.1G RRU,4G 直放站暂且不动,NR2.1G RRU 上要开

通 20MHz 的电信 4G 和 20MHz 的 5G,便于电信 4G 直放站能正常工作保障 4G 业务正常运营;待后期 NR2.1G 直放站产品成熟后,再将 4G 直放站替换掉。

✓ 方案二:LTE2.1G RRU 和 4G 直放站都直接替换为 NR2.1G RRU。2、LTE1.8G 存量室分NR2.1G 改造方案

对于 LTE1.8G 室分,有两种 5G 改造方向供选择,其中一个改造方向是用NR2.1G RRU 替换 LTE1.8G RRU 以及 4G 直放站,另一个改造方向是在 LTE1.8G RRU 以及 4G 直放站设备旁边新增 NR2.1G 设备进行合路。

(1)4G 信源仅为 LTE1.8G RRU 对于此类场景,有两种建议方案:

✓ 将 LTE1.8G RRU 直接替换为 NR2.1G RRU。

✓ 在原来 LTE1.8G RRU 旁边合路 NR2.1G RRU。 (2)4G 信源为 LTE1.8G RRU+4G 直放站

如果 LTE1.8G RRU 和 4G 直放站安装在同一弱电井的不同楼层,建议采用 4TR 的 NR2.1G RRU 替换 LTE1.8G RRU 和直放站。其中,NR2.1G RRU 的两个射频端口直接连接原来 LTE1.8G RRU 下挂天馈,剩余射频端口通过增补主干后连接原来 4G 直放站下挂天馈。或者,建议采用 4TR 的 NR2.1G RRU 合路 LTE1.8G RRU 和直放站,其中,NR2.1G RRU 的两个射频端口直接跟 LTE1.8G RRU 合路,剩余射频端口通过增补主干后跟原来 4G 直放站合路。

如果 LTE1.8G RRU 和 4G 直放站的安装位置不属于同一弱电井,没法通过增补馈线直接连接,建议方案如下:

✓ 方案一:用 NR2.1G RRU 替换 LTE1.8G RRU,用 LTE2.1G 直放站替换原来

的 LTE1.8G 直放站,NR2.1G RRU 上要开通 20MHz 的电信 4G 和 20MHz 的5G,便于电信 4G 直放站能正常工作保障 4G 业务正常运营;后期,NR2.1G直放站成熟后,再将 LTE2.1G 直放站替换掉。

✓ 方案二:在 LTE1.8G RRU 旁边合路 NR2.1G RRU,4G 直放站暂不合路 5G,

后期,NR2.1G 直放站成熟后,在 LTE1.8G 直放站旁边合路 NR2.1G 直放站。

✓ 方案三:LTE1.8G RRU 和 4G 直放站旁边都合路 NR2.1G RRU。本章节“电联天馈独立”场景下的 NR2.1G 改造方案汇总见下表:

4G 信源现状 4G 信源仅为 LTE2.1G RRU 改造方案简述 LTE2.1G RRU 直接替换为 NR2.1G RRU 动,后期替换为 5G 直放站 NR2.1G RRU 将 LTE1.8G RRU 直接替换为 NR2.1G RRU 4G 信源仅为 LTE1.8G RRU 4G 信源为 LTE1.8G RRU+4G 直放站 的安装位置不属于同一弱

在原来 LTE1.8G RRU 旁边合路 NR2.1G RRU 用 4TR 的 NR2.1G RRU 替换 LTE1.8G RRU 安装在同一弱电井 用 4TR 的 NR2.1G RRU 合路 LTE1.8G RRU 和直放站 LTE1.8G RRU 和 4G 直放站 用 NR2.1G RRU 替换 LTE1.8G RRU;用 LTE2.1G 直放站替换原来的 LTE1.8G 直 4G 信源为 LTE2.1G RRU+4G 直放站 LTE2.1G RRU 和 4G 直放站 只替换 LTE2.1G RRU;4G 直放站暂且不 安装在同一弱电井 置不属于同一弱电井 RRU 和 4G 直放站的安装位 LTE2.1G RRU 和 4G 直放站都直接替换为 LTE1.8G RRU 和 4G 直放站 和直放站

电井 放站,后期替换为 5G 直放站 LTE1.8G RRU 和 4G 直放站旁边都合路 NR2.1G RRU 5.2.1.2 电联天馈共享

电信、联通共享同一套天馈场景(天馈产权可能归属电信、联通、铁塔之一),根据“联通在室分中是否合路了 WCDMA 设备”,需要采取不同的 NR2.1G 改造方案。

1、联通没有合路 WCDMA

这种场景下的改造方案跟“电联天馈独立”部分的改造方案相同。 由于在同一套天馈上同时承载了电信和联通的 2G、3G、4G、5G 系统,为了降低成本、降低功率损耗,建议采用邻频合路器进行多系统合路,邻频合路器的插损约为 1dB。

2、联通合路了 WCDMA

由于联通现网 WCDMA 频段跟电联 NR2.1G 频段部分重叠,为了避免两种网络的相互干扰,建议优先协调联通关闭目标室分站址的 WCDMA 网络;如果协调不成功,根据 WCDMA 频段在 NR2.1G 频段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合路方案。

(1) 采用“电桥+邻频合路器”进行合路

由于该频段在目前的电信 LTE2.1G 和 NR2.1G(原来的联通 LTE2.1G 频段,先用来开下行 20MHz 带宽的 NR2.1G)之间,业界目前没有低插损的合路器用来把WCDMA 设备和 NR2.1G RRU 同时馈入到同一套天馈中,因此,只能采用电桥进行同频合路,插损高达 3.5dB 左右。因此,合路方案为“先用电桥进行合路,再用邻频合路器进行其他系统合路”,即:先用电桥把 WCDMA 和 NR2.1G 进行合路,合路后的信号再通过邻频合路器跟 CDMA、GSM、LTE1.8G 进行合路。

如果具备协调资源和配套资金,建议电信、联通同时进行天馈主干改造,把所有系统的信源安装在楼宇中间楼层。此时,先用电桥把 WCDMA 和 NR2.1G 合路后分别跟楼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天馈主干连接,在主干上在上下两个方向再用两个邻频合路器进行多系统合路,这样改造后,电桥合路实际产生的功率损耗只有 0.5dB 左右。

(2) 采用新型号的邻频合路器进行合路

后期待厂家开发出新型号的邻频合路器后,电信 LTE2.1G、联通 WCDMA、电

联 NR2.1G 先进行一级合路,然后,再采用常规合路器跟其他系统(CDMA、GSM、 LTE1.8G)进行合路。

本章节“电联天馈共享”场景下的 NR2.1G 改造方案汇总见下表:

联通 WCDMA 信源现状 联通没有合路 WCDMA 联通合路了 WCDMA 改造方案简述 改造方案参照“电联天馈独立” 先用电桥把 WCDMA 和 NR2.1G 进行合路, 合路后的信号再通过邻频合路器跟 CDMA、GSM、LTE1.8G 进行合路 先采用新型号邻频合路器进行一级合 路,再采用常规合路器进行多系统合路 没有新型号邻频合路器 有新型号邻频合路器 2.2 增补 NR3.5G 无源/有源室分

对于整体中负荷的 NR2.1G 室分,建议通过整体增补 NR3.5G 无源室分来保障电信用户的 5G 业务体验。

对于整体高负荷的 NR2.1G 室分,建议通过整体增补 NR3.5G 有源室分来保障电信用户的 5G 业务体验。

另外,有些场景的楼宇的数据业务虽然整体低负荷,但是,局部区域周期性会有突发高负荷。对于此类情况,建议在会突发高负荷的区局增补 NR3.5G 有源室分来保障 5G 业务体验。

增补 NR3.5G 无源室分和有源室分的方案分别参照“新建无源室分”“新建有源室分”章节。

在进行 NR3.5G 无源/有源室分增补的同时,建议同步进行 NR2.1G 无源室分的错层覆盖改造,进一步提升楼宇的 5G 容量。

本章节“增补 NR3.5G 无源/有源室分”方案汇总见下表:

NR2.1G 室分数据业务负荷情况 增补方案简述 整体增补 NR3.5G 无源室分+NR2.1G 室分错层改造 整体增补 NR3.5G 有源室分+NR2.1G 室分错层改造 局部区域增补 NR3.5G 有源室分+NR2.1G 室分错层改造 整体中负荷 整体高负荷 整体低负荷,局部区域高负荷 2.3 移频 MIMO 改造方案

5G 移频 MIMO 室分系统是在原无源 DAS 室分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系统由

移频管理单元(近端机)、移频覆盖单元(远端机)和远端供电单元三部分组成。

近端机将 5G RRU 信号下变频为 800M~2700MHz 频段信号,然后与 2/3/4G 射频信号进行合路,输出至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再通过远端机接收无源室分系统内变频信号,经过滤波、放大、上变频后恢复至 5G 信号,5G 信号与 2/3/4G 信号直接同时输出,达到利旧原有室分天馈系统、在单根馈线上实现 5G 2*2MIMO 信号覆盖的目的。

(三)存量有源室分 5G 改造建议

现网 LTE 有源室分部署场景均为高价值、高流量区域,此类场景也是 5G 室分首要部署区域,改造方案有以下两种:

方案一:原有 LTE 有源室分不动,再部署一套 5G 单模有源室分。这种方案4、5G 分布系统独立,其中一个分布系统设备发生故障不影响另一个分布系统的正常运行;但存在布放难度大(同一点位需新增 5G pRRU)、后期电费高的缺点。

方案二:拆除原有 LTE 有源室分设备,利用至其它 LTE 有业务容量需求区域, 利用原点位部署一套 4/5G 双模有源室分。这种方案 4/5G 共用一套分布系统,电费支出较方案一有较大优势;从 2020 年 5G 无线网主设备产品目录库中价格计算,100M 带宽 4/5G 双模 pRRU 较 5G 单模 pRRU 价格高 20%、200M 带宽 4/5G 双模 pRRU 较 5G 单模 pRRU 价格高 28%,且拆除的原 4G 有源室分可再利用。

从双模 pRRU 的费用、后期电费支出、拆除设备的可重复利用等维度综合考虑建议优选方案二。

单模、双模价格见 5G 无线网主设备产品目录库摘选:

3.5G 支持厂家 带宽 华为 华为 中兴 中兴 华为 华为 中兴 中兴 100M 100M 100M 100M 200M 200M 200M 200M 产品名称 pRRU5935(3.5G,4T4R,内置天线) pRRU5939G(1.8G+2.1G 2T2R,+3.5G,4T4R,内置天线) R8139 T3500(3.5G,4T4R,内置天线) R8139 F1821T35(3.5G+2.1G+1.8G/850M,4T4R,内置天线) pRRU5963G(3.5G,4T4R,内置天线) pRRU5961G(1.8G+2.1G 2T2R,+3.5G 4T4R,内置天线) R8149 T3500(3.5G,4T4R,内置天线) R8149 M182135(3.5GHz+2.1GHz+1.8G,4T4R,内置天线) 当期一次性优惠后单价(不 含增值税) 1628 1953 1634 1961 2278 2929 2288 2941

附录四:无源室分信源及无源器件简介

(一)5G RRU

适用于 5G 无源室分的 RRU 跟其他 5G 信源(AAU、pRRU)相比的区别主要在于它同时兼备“较大的射频功率输出”和“可外接天馈系统”这两大特征。5G RRU 的主要规格参数体现在这些方面:可外接天馈的射频通道数量、单射频通道最大输出功率、射频通道业务态时支持的最大无线频谱带宽、光接口支持的传输带宽、无线双工方式、无线频段、是否支持 4G&5G 双模。在集团采购框架内, 可以采购使用的不同型号 5G RRU 的主要规格参数组合见下表:

主要规格参数 射频通道数量 单通道功率

选项 1 2T2R 60W 选项 2 4T4R 80W 选项 3 8T8R 100W 选项 4 160W

无线频谱带宽 光接口带宽 无线双工方式 无线频段 4G&5G 双模 100MHz 10Gbps TDD 2.1GHz 支持 200MHz 25Gbps FDD 3.5GHz 不支持 对应上表,目前集团采购框架内可供选用的 5G RRU 主要型号具备的规格参数组合主要有:

 NR3.5G RRU 都是 TDD 双工制式,都不支持 4G&5G 双模,其余规格参数

组合有:

✓ “2T2R”&“单通道 100W/160W”&200MHz&“光接口 10/25Gps”; ✓ “8T8R”&“单通道 50W”&200MHz&“光接口 25Gps”。  NR2.1G RRU 都是 FDD 双工制式,无线频谱宽带都是 55MHz(FDD 制式的

下行带宽,其中 5M 用于 WCDMA),其余规格参数组合有: ✓ “2T2R/4T4R”&“单通道 60W/80W”&“光接口 10/25Gps”; ✓ “4T4R”&“单通道 80W”&“光接口 25Gps”&“4G&5G 双模”。省内主设备厂家 RRU 型号、试点无源器件型号及主要参数详见附录五,在 实际应用中根据现场需求合理选型应用。 (二)DAS 分布系统

5G DAS 分布系统主要用来把 5G RRU 的无线射频信号按照预先设计路由传播到指定区域,实现 5G 无线信号的均匀覆盖,并可根据业务需要兼容承载 2G、4G 无线信号。本章节主要介绍天馈系统中合路器(含邻频合路器、POI 等)、耦合器(含功分器、电桥等)、馈线、馈线接头、室分天线这些主要系统组件的作用和主要规格参数,一些主要厂家产品的技术规范书详见附件。

1、合路器

合路器主要作用是:把 5G RRU 和 2G/3G/4G RRU 的不同制式、不同无线频段的多路无线射频信号输入到同一个腔体结构中,在不相互干扰前提下,以较低的插入损耗进行合并,然后输出到同一套 DAS 分布系统中。业界常见的合路器类型主要有常规合路器、邻频合路器、POI(多业务接入平台),其中:

 常规合路器和邻频合路器一般用于少量不同系统的无线信号合路,合路

后的无线信号从 1 个射频输出端口输出;而 POI 用于较多不同系统的无线信号合路,合路后的无线信号进行功率均分后分别从 2 个射频输出端口输出。

 常规合路器用于无线频段间隔相对较大的多个无线信号的合路;邻频合

路器用于无线频段间隔相对较小或紧密相邻的无线信号的合路;POI 兼顾上述两者。

 常规合路器和邻频合路器的插入损耗相对较小(1dB 左右),POI 的插入

损耗相对较大(4~6dB)。

 POI 的单价较高,常规合路器和邻频合路器的单价相对低。三者的差异汇总见下表。

合路器类型 输入系统数量 输出端口数量 无线频段间隔 无线插入损耗 少 多 1 个 √ √ √ 2 个 小 大 √ √ √ 小 √ √ 大 产品单价 低 √ √ 高 常规合路器 邻频合路器 POI √ √ √ √ √ 无论哪种类型合路器,需要重点关注的规格参数、技术指标基本一致,主要

为:馈入频段、不同输入/输出射频通道功率容限、不同射频通道三阶互调指标、不同系统之间的端口隔离度、端口阻抗、驻波比、不同系统的插入损耗。建议值见下表:

合路器类型 插入损耗 功率容限 三阶互调 常规合路器 ≤1dB 500~1500W ≤-140dBc 邻频合路器 1~1.5dB 500~1500W ≤-140dBc ≥80dB@不相邻频段端口 POI 4~6dB 500~2500W ≤-150dBc ≥90dB@异系统端口 端口隔离度 ≥80dB ≥20dB@相邻频段端口 驻波比 端口阻抗 ≤1.3 50Ω ≤1.3 50Ω ≥25dB@同系统端口 ≤1.3 50Ω

另外,在一些特殊场景,上述三种类型的合路器没有适用的规格型号时,可

以把电桥当做合路器使用。电桥是两路输入信号、两路输出信号的无源器件,每一路输入信号都均分到两路输出信号中去;当把两路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分别输入到电桥的两个输入端口时,每个输出端口上,都是两路不同频段无线信号的合成信号,且此合成信号的能量是每路不同频段无线信号能量的一半的叠加。当NR2.1G RRU 和联通 WCDMA RRU 的无线信号进行合路时,如果组网前期没有合适的邻频合路器可供使用,可以采用电桥进行合路。

2、耦合器

耦合器的主要作用是:把一路无线射频信号按照指定比例进行分配成两路射频信号,即一路输入信号、两路输出信号。即:通过许多耦合器的级联、并联部署,把信源输出的大功率无线信号相对均匀地分配给每个室分天线。根据耦合度来区分不同规格型号的耦合器,主要的耦合度有 5dB、6dB、7dB、10dB、15dB、20dB、30dB、40dB,另外,3dB 耦合器其实就是二功分器。在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时,其中一个原则是每个室分天线的输出功率差值尽量小(≤3dB)。因为距离信源越远,无线信号在馈线中的传播损耗就越大,为了达到室分天线输出功率差值尽量小的目的,在方案设计时,距离信源较近的天线用耦合度较大的耦合器、距离信源较远的天线用耦合度较小的耦合器。

耦合器主要的技术参数为:频率范围、耦合度、插损、隔离度、三阶互调抑制、驻波比、功率容限、阻抗。建议值见下表:

名称 频率范围(MHz) 耦合度 耦合器 800~3700 5dB、6dB、7dB、10dB、15dB、20dB、30dB、40dB 5dB:≤2.3 插损(dB) 15dB:≤0.44 20dB:≤0.34 6dB:≥24 20dB:≥38 30dB:≤0.3 7dB:≥25 30dB:≥48 40dB:≤0.3 10dB:≥28 40dB:≥55 6dB:≤1.76 7dB:≤1.47 10dB:≤0.96 隔离度(dB) 5dB:≥23 15dB:≥33 驻波比 功率容限 阻抗

三阶:≤-150@+43dBm×2 ≤1.25 五阶:≤-160@+43dBm×2 高性能:500W(平均)1500W(峰值) 普通性能:200W(平均)500W(峰值) 50Ω

为确保 5G 室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并合理控制部署成本,建议天馈系统的前三级使用高性能耦合器,其余使用普通性能耦合器。

3、功分器

功分器的主要作用是:把一路无线射频信号平均分配成两路(或三路、或四路)射频信号,即一路输入信号、两路(或三路、或四路)输出信号。根据功分器输出信号数量的不同,器件的插损(每一路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功率损耗)相应变化,二、三、四功分器的插损分别为 3.3dB、5.2dB、6.5dB 左右。

功分器的主要的技术参数为:频率范围、耦合度、插损、隔离度、三阶互调抑制、驻波比、功率容限、阻抗。建议值见下表:

名称 频率范围 规格 插损(dB) 互调抑制 驻波比 功率容限 阻抗 二功分 ≤3.3 三阶:≤-150@+43dBm×2 ≤1.3 高性能:500W(平均)1500W(峰值) 普通性能:200W(平均)500W(峰值) 50Ω 功分器 800~3700(MHz) 三功分 ≤5.2 四功分 ≤6.5 五阶:≤-160@+43dBm×2

4、馈线

馈线是用来连接无线信源和室分天线的电磁传输线,使无线信源发出的射频

信号沿指定路由传输,防止无线信号能量外泄,降低传输损耗,使无线信源发出的能量尽可能多的馈送到天线。馈线由内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外保护层组成, 根据内导体的线径大小,应用于室内分布系统中的馈线常见规格型号主要有 1/2’’ (二分之一英寸)、3/4’’(四分之三英寸)、7/8’’(八分之七英寸)。

无线信号沿馈线传播时,传播距离越远,传播损耗(能量损失)越大。对于同一种规格型号的馈线,无线信号的频率越高,传播损耗越大;对于同一种频率的无线信号,馈线的规格型号数值越大,传播损耗越大。

不同频率的无线信号在常见规格型号馈线上的传播损耗建议值见下表:

无线信号百米损耗(dB/100m) 无线频率 1/2’’馈线

3/4’’馈线 7/8’’馈线

800 900 1800 2000 2200 3300 3400 3500 3600 7.22 7.7 11.23 11.9 12.55 15.73 15.93 16.19 16.39 4.8 5.12 7.27 7.62 8.57 10.99 11.17 11.36 11.51 3.83 4.08 6.08 6.47 6.85 9.28 9.44 9.61 9.78 为了节省无线信源的射频功率,5G 天馈系统的主干一般建议采用 7/8’’馈线;平层馈线根据末端天线输出功率的冗余量,按需选择 7/8’’、3/4’’馈线,如果末端天线输出功率冗余量较大,可以选择 1/2’’馈线来降低工程难度及馈线成本。

5、馈线接头

馈线接头又叫馈线连接器:馈线与设备以及不同类型线缆之间要连接时,需要接头的转换,这个接头就是馈线连接器。

馈线接头由内导体、外导体壳体、螺套和夹紧装置、卡簧件、绝缘子、密封件组成。根据馈线接头内导体、外导体壳体的形状和大小,馈线接头主要分为 DIN 型接头和 N 型接头,其中,DIN 型接头由于跟耦合器、无线设备的接触面积较大等原因,在功率容限、抑制三阶互调干扰等方面性能明显由于 N 型接头。

馈线接头的电气性能指标主要有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耐电压、三阶互调等,建议值见下表:

项目 N 型 插入损耗(dB) (800~3700)MHz 直头 电压驻波比 弯头 耐电压 三阶互调(dBc) (800~3700)MHz (800~3700)MHz ≤1.15 (800~3700)MHz ≤0.2 ≤1.13 建议值 DIN 型 ≤0.15 ≤1.13 ≤1.15 (AC 2000V 1min)无击穿、无闪络 ≤-150 ≤-155 在对功率容限、三阶互调抑制指标要求较高的天馈系统部位(例如天馈系统前三级),建议优先采用配置了 DIN 接头的高性能耦合器,相应地,前三级耦合器和馈线、设备连接的馈线接头,优先采用 DIN 型接头。

6、室分天线

室分天线的作用是把沿馈线传播而来的无线信源射频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 磁波发射到空气中,实现目标区域的均匀覆盖;反之,把无线终端发射的无线电 磁波转换为电信号回传到无线信源。根据室分天线发射电磁波时的能量集中方向, 室分天线类型主要分为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室内定向天线(主要有室内定向壁挂 天线、对数周期天线等);根据室分天线所支持的计划方式,室分天线类型主要 分为室内单极化天线、室内双极化天线。

室分天线的主要电气性能指标有工作频段、极化方式、增益、电压驻波比、三阶互调、功率容限、阻抗。建议值见下表:

工作频段(MHz) (800-960)MHz 极化方式 天线增益(dBi) 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c) 功率容限(W) 阻抗(Ω) 垂直极化 2 (800-3700)MHz (1710-2170)MHz 垂直极化 or 3 ≤1.5 ≤-110 ≥50 50 (3300-3700)MHz 垂直&水平极化 4.5

室分天线类型的选择建议如下:

✓ 楼内平层,目标覆盖区域在天线位置的两边,建议用全向吸顶天线; ✓ 楼内平层,目标覆盖区域在天线位置的单侧,建议优先用定向壁挂天线; ✓ 楼内电梯井道,建议用对数周期天线;

✓ 如果建设双通道天馈系统,建议优先采用双极化室分天线。

附录五:室分信源型号简介

(一)pRRU 型号

华为 pRRU 主要参数:

型号 pRRU5935/pRRU5935H pRRU5935D pRRU5963G/pRRU5963H pRRU5961G/pRRU5961H pRRU5933L NR 通道数 4T4R 2T2R 4/5G 双模 5G 单模 制式 5G 单模 NR 工作带宽 100M 250mW(内置)/ 175mW(外接) 100M 250mW 200M 500mW(内置)/ 400mW(外接) 200M 500mW(内置)/ 400mW(外接) 200M 250mW NR 发射功率 LTE 通道数 2T2R 250mW(内置)/ 200mW(外接) 1.8G:3dBi 4dBi 200*200*50 200*200*63 内置≤2/ 外接≤2.6 2.1G:3dBi 3.5G:4dBi 200*200*50 200*200*63 内置≤2/ 外接≤2.6 LTE 发射功率 天线增益 尺寸(高 x 宽 x 深)mm 4dBi 200*200*48 200*200*65 内置≤2/ 外接≤2.6 4dBi 4dBi 200*200*50 200*200*50 重量(kg) 空载功耗 (W)

≤2 ≤2 ≤30 ≤30 ≤38 ≤50 ≤35

满载功耗 (W) ≤35 ≤35 ≤45 ≤60 ≤45 10GE 电口 CPRI 接口 10GE 光口 10GE 电口 25GE 光口 25GE 光口 中兴 pRRU 主要参数:

型号 单模 R8139 多模 R8139 4T4R 单模 R8149 多模 R8149 NR 通道数 制式 5G 单模 4/5G 双模 5G 单模 4/5G 双模 200M 4*500mW NR 工作带宽 发射功率 100M 4*250mW 100M 4*250mW 200M 4*500mW - - LTE 通道数 - - 2T2R 1.8G/2.1G:100mW/ 通道 2T2R 1.8G/2.1G:125mW/ 通道 2.5L LTE 发射功率 体积 1.4L 2.5L 2L 2 重量(kg) 1.4 2 2 接口 1*10G 光电复合缆 1*10G 光电复合缆 1*10G 光电复合缆 1*10G 光电复合缆 1*10G CAT6A 1*10G CAT6A 1*10G CAT6A 1*10G CAT6A 25Gbps 5G 单模传输带宽 10Gbps 10Gbps 25Gbps 光电复合缆 供电方式 PoE 供电/光电复 PoE 供电/光电复合 合缆 缆 光电复合缆 (二)RRU 型号

华为 RRU 主要参数:

型号 NR 通道数 RRU5818 RRU5268 RRU5262 RRU5904 RRU5916 8TR 3.5G 200M 25 RRU5512 RRU5609e RRU5905 2TR 3.5G 300M 25 4TR 3.5G 200M 25 2TR 1.8G 50M+2.1G 55M 25 IBW 重量(kg) 最大发射功 率(W) 2.1G 55M 23 2.1G 55M 24 4*80 2.1G 55M 15 2.1G 55M 15 2*80 8*50 2*160 2*100 4*60 4*80 2*60

尺寸(长 x 宽 x 高) 空载功耗 (W) 50%PRB 功耗 (W) 100%PRB 功 耗(W) eCPRI/CPRI 接口 供电 480*356*140 452*352*140 400*300*100 170 160 150 230 230 350 125 147 350 660 635 400 540 710 735 266 380 1090 985 CPRI 2 个 25G 650 750 CPRI 2 个 10G 1000 1050 550 CPRI 2 个 25G -48V/DC CPRI 2 个 10G 中兴 RRU 主要参数:

型号 工作频段 通道数 OBW IBW 输出功率 电联共建 共享 体积 光接口 安装方式 200M 2*100W R9606A 3.5GHz 2TR 300M 200M 2*100W 55M 4*80W R8894E 2.1GHz 4TR 55M 2*60W R9212E 2.1GHz 2TR 200M 8*50W R9604 3.5GHz 8TR 200M 200M 2*55Mhz 2*55Mhz 4*80W 支持 2*60W 8*50W 21L 2*10G/25G 28L 2*10G/25G 挂墙、抱杆 12L 2*10G/25G 30.6L 2*10G/25G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附录六:典型场景试点案例

(一)交通枢纽案例(XX南站)

(1) 方案概述

XX南站(Nanjingnan Railway Station)位于XX市雨花台区玉兰路 98 号, 是中国铁路客运特等站、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连接八条高等级铁路的国家铁道枢纽站,XX南站占地近 70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45.8 万平方米,总投 资超过 300 亿元人民币,其中主站房面积达 28.15 万平方米,是亚洲第一大火车站和亚洲第一大高铁站。

本次XX南站 5G 覆盖选用中兴通讯 QCell 系统 5G 单模产品 R8139 T35;XX南站 3F 候车大厅长约 400m,宽约 170m,共使用 64 台 5G PRRU,4F 餐饮区等 6 台 PRRU,共 70 台 PRRU。PRRU 安装于候车大厅服务岛以及检票口上方。

① 候车大厅中部的服务岛上 5G PRRU 安装方式如下(PRRU 为圆形):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图 1 PRRU 安装照片

② 候车大厅检票口上方天花,5G PRRU 安装方式照片如下:

图 2 PRRU 安装照片

安装点位如下: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图 3 候车大厅 PRRU 安装点位图

(2) 方案效果

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基本覆盖率达100%,遍历下行平均速率约522.87Mbps:

表 1 测试数据表

基本覆盖率(%)SS-RSRP>=-105dBm && SS-SINR>=-3dB 100%

平均SS-RSRP(dBm) -82.39 平均SS- SINR(dB) 17.65 Avg NR FTP DL Throughput(Mpbs) 522.87 speedtest 测试下行峰值速率约 1011Mbps,上行峰值速率约 107Mbps:

图 4speedtest 测试照片

遍历测试截图如下: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图 5 SS-RSRP 测试截图

图 6 SS-SINR 测试截图

图 7 Down_Rate 测试截图

(二)地铁案例(XX三山街地铁站)

(1) 方案概述

三山街地铁站站厅和站台共 22 台 pRRU;站厅由 8 台 pRRU 覆盖,pRRU 间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距在 30 米左右,其中 4 台分别覆盖 4 个通道;站台由 14 台 pRRU 覆盖,pRRU 间距在 14 米左右;

图 8 站台平面图

图 9 站厅平面图

(2) 方案效果

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基本覆盖率达 100%:

表 2 测试数据表

位置 RSRP(dBm) SINR(dB) PDCP Throughput DL (Mpbs) RSRP≥-105dBm 采样占比 100.00% 100.00% SINR≥-3 采 样占比 99.52% 100.00% 覆盖率 采样点数 811 538 站厅和通道 站台

-78.51 -73.13 28.69 24.61 774.54 802.81 99.52% 100.00% 遍历测试截图如下:

图 10 站厅测试截图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图 11 站台测试截图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图 12 轨行区测试截图

切换测试:出入口切换测试,四个出入口切换正常;站台站厅直接切换正常。

图 13 切换测试截图

(三)办公楼案例(徐州观音机场办公楼)

(1) 方案概述

徐州机场办公楼共 4F,员工办公室楼层墙体为玻璃墙隔断,且隔断较少,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领导办公室楼层为小隔间,为实体墙。

机场办公大楼共 4F,共使用 24 个 PRRU,4 个 PB,PB 进行 2 级级联组网,每条光纤链路上的 PRRU 合并为 1 个 5G 小区,共 2 个小区。

图 14 设备安装点位及示意图

PRRU 安装在泡沫板吊顶上方

(2) 方案效果

测试结果:机场办公大楼内5G Qcell 开通后效果良好,峰值速率约1.1Gbps, 下行平均速率约 718Mbps。

表 3 测试数据表

指标 测试

平均 RSRP(dBm) -75 平均 SINR(dB) 19.26 下行平均速率 (Mbps) 718 上行平均速率 (Mbps) 102 VoLTE 主叫是 VoLTE 被叫是 否正常 是 否正常 是 遍历测试如下: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图 15 SS-RSRP 测试截图

图 16SS-SINRP 测试截图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图 17 Down_Rate 测试截图;[‘

(四)校园覆盖案例(XX邮电大学)

(1) 方案概述

XX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位于栖霞区文苑路 9 号,桂苑 40~45 栋等 6 栋学生宿舍楼是XX邮电大学高流量楼宇,因此优先部署 5G 有源室分。

图 18 南邮地理位置图

桂苑 40~45 栋等 6 栋学生宿舍楼选用中兴 4/5 多模 Qcell 系统产品进行部署建设。桂苑 40~45 栋共部署 27 套 pBridge,178 套套 PRRU,共划分 14 个 4/5G 小区。

学生宿舍一般为四室一厅的单元楼,pRRU 安装于客厅天花板,覆盖客厅以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及寝室:

图 19PRRU 安装照片

(2) 方案效果

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基本覆盖率达100%,遍历下行平均速率约522.87Mbps:

表 4 测试数据表

基本覆盖率(%)SS-RSRP>=-105dBm && SS-SINR>=-3dB 100%

平均SS-RSRP(dBm) -83.35 平均SS- SINR(dB) 24.58 Avg NR FTP DL Throughput(Mpbs) 522.87 speedtest 测试下行峰值速率约 1145Mbps,上行峰值速率约 110Mbps: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图 20speedtest 测试照片

遍历测试截图如下:

图 21 SS-RSRP 测试截图

图 22SS-SINR 测试截图

图 23 Down_Rate 测试截图

附录七:5G 移频 MIMO 室分试点(XX)

(一)概述 1.1 原理简介

5G 移频 MIMO 室分系统是在传统室分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将原有 2/3/4G 信号与新增 5G 双路信号在近端单元(FSMU)进行合路后,接入原有无源室分系统至远端单元(FSRU),5G 信号来源于 5G 基站或微站。供电单元通过电源线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持续供电。

2G 3G 合路器 FSMU 无源室分系统 FSRU

4G 5G 供电单元 2G 3G 4G 5G

馈线 电源线 图 1-1 系统示意图

1.2 设备参数配置

该室分系统设备的工作参数配置具体如下:

表 1-2 设备参数配置

基本参数 5G 工作频段 5G 载波带宽 5G 子载波间隔 收发天线数和流数 每通道最大发射功率 5G 帧结构 5G 上下行配比 5G 天线通道数 功率控制 供电单元电压

参数值 3400MHz – 3500MHz 100MHz 30kHz 2 发 2 收(2T2R) 24dBm (250mW) 2.5ms 双周期 DDDSUDDSUU(S 的配比 10:2:2) 2 开启 -48V

(二)网络建设能力评估 2.1 试点场景

本次试点场景选择在中国电信XX分公司多媒体大楼,属于典型塔式写字楼。高 33 层,单平层面积约为 1000 平,用户量较多。原 22F、23F 室分系统为LTE1.8G+2.1G 合路 WIFI 覆盖,其中 LTE 采用一台 1800RRU 和一台 2100RRU 载波聚合后通过 MIMO 系统馈入楼层,WIFI 在 22F、23F 分别与 LTE 合路覆盖平层。

2.2 室分系统改造

1、5G 信源配置及改造方案

本次布放 5G PRRU 外置天线型 1 台;该处前期建设 5G 数字室分时 RHUB 有空端口预留,故未新建 RHUB。(注:正常情况下,RHUB 需要新建,同步需要进行光缆布放、申请光路和跳纤等)

本次改造方案:在 23F 弱电间安装外接型 5G PRRU,FSMU 及-48V 供电单元。无 WIFI 的 4G 与 5G 信号馈入 FSMU,系统对 5G 信号进行移频后馈入平层,合路方式如图 2-2-1 所示。22F、23F 走廊 4 个角各安装 1 台 FSRU,两层总共安装 8 台 FSRU。FSRU 安装位置如图 2-2-2 红色天线位置。

WIFI 通过合路器,合入分布系统。存在插入损耗。

图 2-2-1 合路原理示意图

图 2-2-2 设计安装示意图

2、移频 MIMO 系统改造工时

表 2-2-1 设备参数配置

5G 移频 MIMO 室分系统改造工时明细表 项目名 称 安装地 点 XX电信多媒体大楼 XX市玄武区中央路 2 号 序号 1 2 3 4 5 6 设备名称 室分系统主干改造 移频管理单元 (FSMU) -48V 供电单元 电源、信号线缆连接 移频覆盖单元 (FSRU) 电源线(2*2.5) 单位 数量 安装工时 (小时/人) 1 备注 23/22 层主干排查 与 5G 信源在同一弱电 台 台 1 1 4 井内容安装 220V 电源就近引入 台 米 8 116 7.6 平层为可以掀起活动石膏板吊顶;天线明装。

7 8 电源线接头 总计 2.3 电源线负载评估

对 10 12.6 根据移频 MIMO 试点施工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工作量及难点为电源线布放和电源线接头的制作。

远端 FSRU 可正常工作电压区间为-40VDC~-57VDC。

1、导体截面积 2.5mm²,如架设 200m 电源线,负载 20 个远端 FSRU 设

备,末端 FSRU 的输入电压为-43.597V,末端 FSRU 可正常工作;线路总功耗约18W。如图 2-3-1:

图 2-3-1 设计安装示意图

2、导体截面积 2.5mm²,如架设 100m 电源线,负载 10 个远端 FSRU 设备, 末端 FSRU 的输入电压为-46.885V,末端 FSRU 可正常工作;线路总功耗约 2.5W。如图 2-3-2:

图 2-3-2 设计安装示意图

3、导体截面积 4mm²,如架设 200m 电源线,负载 20 个远端 FSRU 设备,末端 FSRU 的输入电压为-45.295V,末端 FSRU 可正常工作;线路总功耗约 11W。 如图 2-3-3:

图 2-3-3 设计安装示意图

4、导体截面积 4mm²,如架设 100m 电源线,负载 10 个远端 FSRU 设备,末端 FSRU 的输入电压为-47.306V,末端 FSRU 可正常工作;线路总功耗约 1.5W。 如图 2-3-4:

图 2-3-4 设计安装示意图

根据以上分析:使用 2.5mm²或 4mm²电源线均可满足以上使用需求,但由于一根 2.5mm²电源线接 20 个远端 FSRU 会导致距离电源近处电源线发热,故不建议在工程中应用此方案。一根 4mm²电源线接 20 个远端,距离电源近处电源线功率损耗约为 2.5mm²电源线的一半,但为了避免线缆发热,建议只接 15 个远端。当负载 10 个远端时,2.5mm²和 4mm²均没有以上问题。

考虑到电源线运行老化隐患,在实际工程中建议均采用 4mm²电源线,且 1 根负载不超过 15 个远端 FSRU 设备。

5、电源接头制作

采用 T 型接线端子,无需剥线,确保电线不裸露,避免产生电弧。外壳采用耐高温材料,使用步骤详见下图:

图 2-3-4 电源接头制作示意图

(三)5G 网络质量及感知评估

本次试点安装位置为 22F、23F,对试点场景进行遍历测试、定点测试、穿损测试、切换测试以及异芯片版本 SPEEDTEST 测试。并与 21F 室分(5G PRRU)进行各项能力对比分析。

3.1 遍历测试

单用户吞吐量测试,部分天线替换改造后,对整栋楼宇 21-23F 走廊、办公区域、会议室、楼梯间等公共区域进行遍历测试:

表 3-2 平层遍历测试指标

21F-DL (5G 有源 室分) 21F-UL

RSRP(dBm 平均速率 峰值速率 SINR(dB) ) (Mbps) (Mbps) Rank 比例 RANK1(2%) RANK2(4%) MCS -82.60 19.43 631.42 926.85 18.15 RANK3(42%) RANK4 (52%) -81.95 20.69 72.93 101.79 18.61 RANK1(3%) RANK2(5%)

(5G 有源 室分) 22F-DL RANK3(30% ) RANK4(62%) -84.21 15.15 284.25 616.38 RANK1(2%) RANK2(84%) (5G 移频 MIMO) RANK3(14%) 15.71 22F-UL -78.87 21.39 30.40 103.41 RANK1(1% ) RANK2(70%) (5G 移频 MIMO) RANK3(29% ) 11.87 23F-DL -81.27 19.55 467.07 633.04 RANK1(3%) RANK2(94%) (5G 移频 MIMO) RANK3(3%) 21.47 23F-UL -77.74 23.72 65.05 109.63 RANK1(3%) RANK2(80%) (5G 移频 MIMO) RANK3(17%) 17.38 小结:天线替换改造后,22F、23F 室内公共区域 DT 下行平均速率在 375Mbps 左右,上行平均速率在 48Mbps 左右,22F 部分区域覆盖能力弱于 23F。

3.2 定点 CQT 指标

近、中、远点定点性能比较,分布比例为 1:1:1。近点:RSRP≥-70dBm,SINR≥22dB, 中点:RSRP=-85~-96dBm,SINR=15~22dB, 远点:RSRP=-105~-115dBm。

表 3-3 多点位定点测试(使用华为 MATE 30 PRO 手机测试)

RSRP(dBm 平均速率 峰值速率 位置 SINR(dB) ) (Mbps) (Mbps) 近点 中点 -62.65 -92.91 29.37 19.75 838.79 676.94 970 772.19 Rank 比例 Rank4(100%) Rank3(100%) Rank2(57%)Rank3 MCS 20.16 21.45 21F-DL (5G 有源室分) 22F-DL

远点 近点 -105.48 -61.68 14.81 28.47 375.27 599.59 472.19 20.28 (43%) 626.39 Rank2(100%) 24.82

(5G 移频MIMO) 中点 -93.81 17.37 489.00 536.06 Rank2(100%) Rank1(21%)Rank2 22.08 远点 近点 中点 远点 -107.14 -56.31 -94.93 -106.30 14.28 28.06 15.83 15.65 139.11 602.50 452.69 294.46 205.18 15.84 (79%) 23F-DL (5G 移频MIMO) 622.51 505.89 357.50 Rank2(100%) Rank2(100%) Rank2(100%) 25.09 20.36 15.55 MCS RSRP(dBm 平均速率 峰值速率 位置 SINR(dB) ) (Mbps) (Mbps) Rank Rank3(24%)Rank4 近点 中点 -64.47 -92.99 34.26 20.85 81.59 40.32 101.54 25.60 21F-UL (5G 有源室分) (76%) 52.26 Rank3(100%) Rank2(12%)Rank3 18.45 (88%) 15.17 远点 -103.09 16.89 16.16 10.42 近点 中点 -59.15 -91.84 30.66 20.60 92.05 39.01 103.78 Rank2(96%)Rank3 (4%) 54.94 Rank2(100%) Rank1(13%)Rank2 9.12 (87%) 22.28 14.75 22F-UL (5G 移频MIMO) 远点 -103.71 17.37 4.94 3.2 近点 中点 远点 -69.31 -96.09 -105.49 25.90 18.60 16.29 89.18 36.39 7.46 105.82 23F-UL (5G 移频MIMO) Rank1(2%)Rank2 (98%) 45.20 14.26 Rank2(100%) Rank2(100%) 22.82 12.94 4.2 小结:5G 移频 MIMO 室分系统实现 5G 上下行双流 MIMO 覆盖.下行近点峰值 速率约 624Mbps,随着测试点位由近到远,下行速率逐步降低。上行在近点峰值104Mbps。随着测试点位由近到远,上行速率逐步降低。在近、中、远点的测试速率方面,达到双流能力的预期。

3.4 穿透损耗测试

表 3-4 多场景穿损测试

场景

楼层 RSRP(dBm) 穿透损耗(dB)

一面普通砖墙 21F 22F 23F -80 -82 -81.8 -92.6 -93.2 -92.3 -97.5 -98.6 -97.8 -73 -73.6 -72.7 -74 -74.6 -75.2 -70 -71 -70 12~15 14~17 13~16 20~24 21~25 20~24 23~30 24~30 23~30 8~13 8~13 8~13 9~11 9~11 9~11 5~8 5~8 5~8 两面普通砖墙 21F 22F 23F 承重墙 21F 22F 23F 玻璃幕墙 21F 22F 23F 木门 21F 22F 23F 隔档 21F 22F 23F 小结:对比 21F 的 PRRU 设备,22,23F 的移频 MIMO 室分穿透损耗相当。 3.5 同频切换测试

楼层边缘区域为落地玻璃幕墙,室外 5G 宏站信号 RSRP 为-95 左右,具备可切换条件,故在 22-23F 相同位置进行切换测试:

图 3-5-2 22F 室内外同频切换

22F(5G 移频 MIMO):室分小区 PCI:656 与室外宏站 PCI:5 进行 8 次切换事件,均切换成功。

图 3-5-3 23F 室内外同频切换

23F(5G 移频 MIMO):室分小区 PCI:656 与室外宏站 PCI:5、PCI:508 之间进行 11 次切换事件,均切换成功。

3.6 多终端 SPEEDTEST 对比测试

两部测试终端 SPEEDTEST 版本号均为:4.2.3.47076。海思和高通芯片,未

发现显著区别。速率较为接近:

表 3-6 多终端同场景 SPEEDTEST 指标测试

楼层 21F(5G 有源室分) 22F(5G 移频MIMO) 23F(5G 移频MIMO) 场景 近点 中点 远点 近点 中点 远点 近点 中点 远点 华为 MATE 30(海思麒麟) 下行/Mbps 844 566 266 584 389 145 588 404 222 上行/Mbps 95.0 50.6 17 54.4 45.1 11.9 95.1 28.2 15.0 中兴天机(高通骁龙) 下行/Mbps 906 653 154 580 218 139 597 346 161 上行/Mbps 83.4 83.2 43.6 79.9 60.8 38.6 90.0 36.0 10.3 (四)2、4G 网络质量及 VoLTE 业务感知影响评估

4.1 2G 语音

表 4-1 安装前后楼层语音指标

RX 21F T0 T1 T0 T1 T0 T1 -61.52 -63.31 -61.83 -61.37 -61.82 -62.29 ECIO -3.06 -2.99 -3.7 -3.89 -3.19 -3.18 覆盖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2F 23F 对平层进行 2G 语音遍历测试及呼叫业务测试,指标统计显示该分布系统合路对原有 2G 语音业务几无影响。

4.2 4G 网络

表 4-2 安装前后楼层 4G 网络指标

(1.8G)

RSRP SINR 下载速率 上传速率 覆盖率

21F T0 T1 -73.84 -72.59 -77.94 -81.23 -77.72 -80.75 RSRP -74.74 -72.59 -74.15 -75.6 -75.63 -75.01 20.56 21.44 15.23 13.63 20.46 16.16 SINR 26.29 21.44 29.01 28.1 29.25 27.84 57.79 67.89 81.58 77.1 81.74 79.91 下载速率 85.18 87.89 73.13 75.96 84.27 75.42 20.73 26.78 22.69 19.65 21.67 20.26 上传速率 19.17 21.78 34.56 28.36 28.97 26.4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覆盖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2F T0 T1 23F T0 T1 (2.1G) 21F T0 T1 22F T0 T1 23F T0 T1 对平层进行 4G 网络遍历测试,指标统计显示该分布系统合路后,原有 4G 网络性能指标基本无波动。

4.3 VoLTE 业务感知

表 4-3 安装前后楼层 VoLTE 业务指标

平均RSRP 平均SINR 平均MOS 值 MOS 3.5 以上占比 呼叫建立时延(ms) VoLTE 掉话次数 覆盖率(- 105&-3) T0 21F T1 -80.16 17.53 4.5 100 1455 0 100 100 100 100 -79.16 -78.63 -79.64 18.76 23.55 21.51 4.5 4.4 4.5 100 100 100 1430 1347 1367 0 0 0 0 22F 23F T0 T1 T0 -74.32 27.01 4.45 100 1235 100

T1 -75.54 26.01 4.48 100 1204 0 100 对平层进行 VoLTE 业务能力测试,指标统计显示该分布系统合路后, VoLTE 业务感知性能指标基本无波动。

(五)网络运营能力评估 5.1 设备功耗测试(需长期评估)

5G 移频 MIMO 室分系统(多媒体大楼)--1 台 FSMU 和 8 台 FSRU 接入 220V 电源前安装电表,从 5 月 30 日 2 点 15 分 0.4 度到 6 月 3 号 15 点 47 分 13.1 度经 过 97.5 个小时现场监测,用电量 12.7 度。电表读数见下图:

图 5-1-1 5G 移频 MIMO 设备用电显示

小结:5G 移频 MIMO 室分系统平均到单 FSRU(含移频管理单元 FSMU,移频覆盖单元 FSRU , 电源线损耗、远端供电单元 POW 整机效率损耗) 功耗 =12.7*1000/97.5/9=14.47W。

➢ 对比 1:前期测试华为 5G 有源室分(大钟亭营业厅),1 台 HUB 和 1 台

PRRU,接入 220V 电源前安装电表,从电表的度数来看,2019 年 9 月 12 日下午 17 点(1.35 度)--9 月 16 日 17 点(15.3 度),历经 96 个小时,共用电 13.95 度。

图 5-1-2 大钟亭营业厅 PRRU 设备用电显示

➢ 对比 2:前期测试华为 5G 有源室分(天翼广场),1 台 HUB 和 8 台 PRRU,

接入 220V 电源前安装电表,从电表的度数来看,2019 年 8 月 19 日下午20 点(192.3 度)--8 月 23 日 9 点(228.85 度),历经 85 个小时,共用电 36.55 度。

图 4-1-3 天翼广场 PRRU 设备用电显示

小结:1 托 8 的华为 5GPRRU,平均到每个 prru 功耗=36.55*1000/85/9=47.78W。总结:5G 华为 1 托 8 有源室分功耗,是 5G 移频 MIMO 室分功耗的 3.3 倍。 5.2 网络监控及告警评估

5G 移频 MIMO 室分系统暂不支持告警上报,后期告警上报需要开发,告警信息通过短信上报(类似直放站监控),厂家答复后期可实现的监控告警如下:

表 4-2-1 告警监控功能表

监控数据描述 掉电告警 下行输入过功率告警 下行输入欠功率告警 下行输出过功率告警 下行输出欠功率告警 上行输出过功率告警 节点丢失告警 下行输入过功率告警(通道 1) 下行输入欠功率告警(通道 1) 下行输出过功率告警(通道 1) 下行输出欠功率告警(通道 1) 上行输出过功率告警(通道 1) 下行输入过功率告警(通道 2) 下行输入欠功率告警(通道 2) 下行输出过功率告警(通道 2) 下行输出欠功率告警(通道 2) 上行输出过功率告警(通道 2) 上行理论增益 下行理论增益 上行理论输出功率

监控数据值描述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bit 型 sint1 型,单位为 dBm sint1 型,单位为 dBm sint1 型,单位为 dBm 支持设备 FSMU √ √ √ √ √ √ FSR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行理论输出功率 通道 1 下行实际增益 通道 1 下行实际输出功率 通道 2 下行实际增益 通道 2 下行实际输出功率 5G-频段 5G-频点 5G-RSRP 5G-SINR 5G-CELL ID 4G-RSRP 4G-SINR 4G-CELL ID

sint1 型,单位为 dBm sint1 型,单位为 dBm sint1 型,单位为 dBm sint1 型,单位为 dBm sint1 型,单位为 dBm sint1 型 sint1 型 sint2 型 sint2 型 sint2 型 sint2 型 sint2 型 sint2 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阶段性试点结论

➢ 网络能力方面:经现场测试评估,5G 覆盖能力目前能够达到 2T2R 设备

水平,穿透损耗与 5G PRRU 相当,可与室外宏站正常进行切换,设备容量及稳定性有待后期验证。 ➢ 网络建设可行性及改造方面:

1) 主要施工工作量及难点为平层吊顶及桥架内部,48V 电源线布放和电

源线接头的制作。考虑到电源线运行老化隐患,在实际工程中建议均采用 4mm²电源线,且 1 根负载不超过 15 个远端 FSRU 设备。

2) 对于存量楼宇,需新建 PHUB、一台 pRRU 作为接入信源。

3) 由于需要使用 4G 存量分布系统传输移频后的中频信号,在移频 MIMO

改造前,需要评估存量 4G 室分质量及覆盖率。对于老旧、天线未进入房间的 4G 室分,预计移频 MIMO 的 5G 覆盖效果及感知会受到影响 (需结合其他场景深入分析,尚可明确结论)。

4) 对于单路 WIFI 室分,移频 MIMO 改造后 WIFI 信号无法合路。需要厂

家对近端单元,接入合路 WIFI 能力进行补充。

➢ 运维方面:

1) 从目前阶段性运行情况看,5G 移频 MIMO 室分功耗为 5G 华为 1 拖 8

有源室分功耗的 40%左右。

2) 移频 MIMO 系统的网络监控及告警上报机理类似于直放站网管。对于

告警上报而言,建议细化告警类型(中频信号断开还是电源问题), 便于后续提升维护效率。

附录八:第三方 5G 扩展型皮基站简介

(一)皮基站特点

具有较高性价比的 5G 扩展型皮基站方案,有利于降低深度覆盖建网成本, 提供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 高性价比,灵活部署,可快速实现 5G 按需覆盖; ➢ 开放平台,易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 IT 化部署,物业协调容易,施工便捷; ➢ 端到端可管可控,可视化,智能化运维。

(二)5G 扩展型皮基站解决方案

2.1 解决方案典型架构

基于开放平台的 5G 扩展型皮基站解决方案,采用主机单元 AU+扩展单元SW+远端单元 DP 组成的三级分布式架构,具有数字化、IT 化与智能化等特征,可量身定制满足不同室内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可通过软硬件解耦、集成移动边缘计算(MEC),赋能更广泛的垂直行业应用。

扩展型皮基站典型架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DP1 SW1 1 SW2 DP8

2 AU 3 4 2.2 5G 扩展型皮基站产品5G 接入单元(AU)

5G 接入单元 AU 外观示意图

关键技术指标

序号 技术类别 1 2 业务能力 组网能力 性能及指标 支持星型连接 4 个扩展单元; 支持通过 8 个扩展单元连接 64 个远端单元 支持 3GPP F40 及后续协议升级; 支持 NSA 和 SA; 支持 2 个 100MHz、4T4R 小区; 每小区支持 400 个激活态用户、1200 个 RRC 连接态用户; 单小区下行峰值速率:1.5Gbps @256QAM、4 层

3 4 5 6 7 8 9 10 设备同步方式 尺寸 供电方式 机箱防护 安装方式 散热方式 工作温度 工作相对湿度 5G 扩展单元(SW)

单小区上行峰值速率:285Mbps @64QAM、2 层 支持 GPS、北斗、1588v2 时钟同步 采用 19”标准机架,高度 1U,深度 410mm。 直流-48 VDC(-40V~-57V)或交流 220V 供电 防护等级 IP20 机架或挂墙 风冷散热 -5℃~+45℃ 15%~85%(无凝结) 扩展单元外观示意图关键技术指标

序号 1 系统处理能力 要求类别 性能及指标 支持接入 8 台 DP,同时支持扩展下一级的 SW,最大 支持 2 级 SW 级联 2 支持上行信号聚 支持将所接各个 DP 的上行 IQ 数据合路,同时也支持 合 将级联的下一级 SW 的 IQ 数据合路 3 4 5 6 7 8 9 10

支持下行信号广 将下行信号广播给所接的各个 DP 和级联的下一级 SW 播 远程供电 散热形式 安装方式 体积 重量 供电方式 机箱防护 支持通过光电混合缆给 DP 进行远程供电 自然散热 机架或挂墙 < 12L < 10kg 交流 220V 供电;支持给远端单元进行-48V 直流供电 防护等级 IP30

11 12 工作温度 工作相对湿度 5G 远端单元(DP)

-5℃~+45℃ 15%~85%(无凝结) 5G 远端单元示意图关键技术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要求类别 支持频段 支持信道带宽 最大发射功率 尺寸 重量 供电方式 机箱防护 安装方式 散热方式 工作温度 工作相对湿度 性能及指标 支持 3400MHz~3500MHz 频段 支持 NR 50MHz/100MHz 信道带宽 4*250mW < 2.5L < 2.5kg 支持-48V 光电混合缆供电 防护等级 IP31 吸顶或挂墙 自然散热 -5℃~+55℃ 15%~85%(无凝结)

(三)应用场景建议

第三方皮基站主要适用于非高话务场景,作为主设备室分的补充。

场景分类 商务办公楼 宾馆酒店 政府单位党政机关 细分子场景 非高话务写字楼、园区办公楼 星级酒店、商务酒店非宴会厅等人群聚集区域 政府、事业单位办公楼 商场、大卖场 商业建筑 餐饮、KTV 等休闲场所

高校 批发市场、聚类市场 图书馆、食堂等非高话务区域 (四)具体方案建议

4.1 商务办公楼1)场景特点

建筑规模和结构:总体上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除大堂、底层大厅区域外, 层高一般不高,内部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多样;部分办公楼外部窗户较多,内部隔断通常较为密集,其中部分老式办公楼内部深度较浅、结构较为简单,另有部分办公楼外部为玻璃幕墙,内部以宽阔大开间为主体,内外部极为通透。

2) 容量规划

典型楼层 5 层 10 层 15 层 20 层 25 层 30 层 3) 覆盖模型

人流总数(人)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电信用户占比 (30%,人)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小区规划(个) 1 1 1 1 2 2 覆盖半径:

对于扩展型皮基站远端单元,发射功率为 4*250mW,典型覆盖半径约为 10 米左右,DP 间距在 20 米左右。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部署位置:

部署远端单元时,可将远端单元部署在走廊,吸收单边或双边房间话务,明装时覆盖能力更强,若有暗装需求,可安装在轻型天花板上方,但需要注意避开金属架、管道等的遮挡。对于纵深较大的会议室,尽量将远端单元入内部署,在条件受限时,尽量靠近房间门口部署。对于多层楼宇,上下层之间远端单元部署位置尽量一致。

切换规划:

由上述容量规划可知,几个楼层(典型 5 层)共用一个小区,主要切换发生在电梯内,因此应重点保障电梯内的平滑切换。

切换带的保证:在电梯切换带,采用两个不同小区的天线对打,以保证有一定的重叠区域保证切换。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XX电信 5G 室分覆盖指导建议

电梯井 电梯厅 平层

高层

切换 区

低层

4.2 宾馆酒店1)场景特点

宾馆酒店具体场景特点如下:

➢ 建筑规模和结构:总体上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除大堂、底层大厅区域

外,层高一般不高,内部隔断一般较为密集,结构较为规则。 ➢ 物业施工难度:物业施工要求和施工时间相对可协调,部分场景基于装修

等原因存在特殊安装要求。

2) 容量规划

典型楼层 5 层 10 层 15 层 20 层 25 层 30 层 3) 覆盖模型

人流总数(人)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电信用户占比 (30%,人) 60 120 180 240 300 360 小区规划(个) 1 1 1 1 1 1 覆盖半径:

在宾馆酒店场景,远端单元覆盖半径经验值为 5~8 米,约可覆盖单边 2~3 个

2020 年双提升劳动竞赛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 页, 共 95 页

房间。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DP1-1F-2# 70m DP2-1F-2# 50m DP3-1F-2# 30m DP4-1F-2# 30m 50m DP5-1F-2# 70m DP6-1F-2# 客房 客房 客房 杂杂 物物间 间 10m DP7-1F-2# 客房 大堂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SW 1-2F-2# 线井 部署位置:

部署远端单元时,可将远端单元部署在走廊,吸收单边或双边房间话务,明装时覆盖能力更强,若有暗装需求,可安装在轻型天花板上方,但需要注意避开金属架、管道等的遮挡。

切换规划:

按照上述容量规划可知,一栋大楼共用一个小区即可满足容量需求,因此大楼内不会发生切换,切换只发生在出入口,在出入口增加吸顶天线,有一定的重叠区域保证切换。

4.3 政府单位党政机关 1) 场景特点 具体场景特点如下:

➢ 建筑规模和结构:封闭性建筑,总体上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除大堂、

底层大厅区域外,层高一般不高,内部结构一般较为规则,有一定隔断, 多为办公室和会议室。

➢ 物业施工难度:物业协调难度较大,部分协调一致可进入室内部署,二次

进场难度和成本均较高。

2) 容量规划

典型楼层 5 层 10 层 15 层 20 层 25 层 30 层 人流总数(人)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电信用户占比 (30%,人) 30 60 90 120 150 180 小区规划(个) 1 1 1 1 1 1 3) 覆盖模型

覆盖半径:

在该类场景下,远端单元覆盖半径经验值为 7~10 米。

部署位置:

部署远端单元时,一般将远端单元部署在走廊,吸收单边或双边房间话务, 明装时覆盖能力更强,若有暗装需求,可安装在轻型天花板上方,但需要注意避开金属架、管道等的遮挡。

切换规划:

按照上述容量规划可知,一般大楼共用一个小区即可满足容量需求,因此大楼内不会发生切换,切换只发生在出入口,在出入口增加吸顶天线,有一定的重叠区域保证切换。

4.4 商业建筑 1) 场景特点

商业建筑类不同的子场景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和独有特点。具体场景特点如下:

➢ 建筑规模和结构:通透型场景如商场、卖场、餐馆、咖啡厅、临街商铺、

批发市场等,大多由有较宽的玻璃窗和玻璃门,内部深浅和结构不一; 封闭型场景如医院、娱乐场所(如KTV)等外部以砖混外墙为主,内部可能含有多个独立房间,房间大小不一,大多内墙有隔音材料,穿透损耗较大。

➢ 物业施工难度:物业施工要求和施工时间相对可协调,部分场景基于装

修等原因存在特殊安装要求。

2) 容量规划

典型楼层 三甲医院 二甲医院 人流总数(人) 2000 600 电信用户占比 (30%,人) 600 180 小区规划(个) 2 1

社区医院 商场、大卖 场、批发市场 休闲场所 3) 覆盖模型

200 2000 600 60 600 180 1 2 1 覆盖半径:

➢ 在商场、大卖场、批发市场等通透型场景下,扩展型皮基站远端单元

覆盖半径经验值为8~15米。

DP1-2F DP2-2F 50 m 80 m 70 m DP4-2F 30 m DP3-2F 90 m 60 m DP5-2F DP6-2F

➢ 在医院、休闲场所(如KTV)等内部结构有一定隔断的场景下,扩展型

皮基站远端单元覆盖半径经验值为5~8米。

部署位置:

覆盖点位应选择在目标覆盖区域中部位置,保障目标覆盖区域效果。明装时覆盖能力更强,若有暗装需求,可安装在轻型天花板上方,但需要注意避开金属架、管道等的遮挡。

切换规划:

按照上述容量规划可知,同一栋大楼共用一个小区即可满足容量需求,因此切换只发生在大楼间出入口,在出入口增加吸顶天线,有一定的重叠区域保证切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