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画鸵萌宠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生物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版

高中生物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版

来源:画鸵萌宠网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①大量无素:

②微量元素: ③基本元素: (最基本元素: ) ④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 ; 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 。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元素 )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元素 )

2.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60%-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7%-10%) 3.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1、良好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4、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联系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 ,反之,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含量减少。 约95% 水 约4.5%

4.无机盐(绝大多数以 形式存在) 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 )、血红蛋白( )、甲状腺激素( )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糖类的比较:

分类 元素 C H O 常见种类 核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果糖(植物)、半乳糖(动物)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淀粉 植物 纤维素 第 1 页 共 15 页

分布 动植物 主要功能 构成 的组成成分 构成 的组成成分 单糖 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 ∕ 储能物质 植物 主要成分 二糖 多糖 植物 动物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物 储能物质 6.糖相关概念:

二糖水解为两分子单糖: 水解为 和 。

水解为 和 。

水解为 和 。

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水解为 可溶性还原性糖: 等 7.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 ∕ 功能 1、 储能物质 2、隔热、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脂肪 磷脂 脂质 固醇 C、H、O 参与 组C、H、O 成 (N、P) C、H、O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 (N、P) 器官发育、生殖细胞形成 促进人体肠道对Ca、P吸收 8.蛋白质(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10%,干重的50%以上,是细胞含量最多的 。 ②组成元素:主要由 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 等 ③相对分子质量:几千~100万以上,属于大分子化合物

④基本单位: ,大约有 种。 ⑤氨基酸结构通式:

⑥氨基酸结构特点:都含有一个 和一个 与

相连,而且这个碳原子还分别与一个氢原子、一个可变的R基相连接。

将氨基酸区别为不同的种类的依据是 。 ⑦形成过程:

R2 R1 R2 R1

NH2 C CO HN C COOH NH2 C COOH + H2N C COOH

H H H 第 2 页 共 15 页 H

肽键 H2O 二肽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 )。 二肽:由 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H2O中的氢来自 ,氧来自 。

★ 肽键数 = = - 。 ★ 若为环状肽:肽键数 = =

★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 × -18× 。

蛋白质 多样性的原因是: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数目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种类不同; 决定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排列顺序不同; ④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和盘曲折叠方式的不同。

蛋白质的 多样性(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作用:如酶;

③ 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作用:如抗体;

⑤ 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胰岛素为什么不能口服?——胰岛素是 ,口服会被消化酶水解而失去疗效。

9.核酸:元素组成: 。

功能:是细胞内 的物质,控制 。

①核酸的种类: (DNA)和 (RNA)

一分子

②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一分子 (DNA中为脱氧核糖、RNA中为核糖)

( 种) 一分子 ③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 ( 种),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 ( 种)。

④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 (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 (U) ⑤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 中( 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 中。

原核细胞的DNA分布在 (大型环状DNA)和 (小型环状DNA),RNA分布在 中。

第 3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⑥比较

★全称 ★分布 染色剂 链数 碱基 五碳糖 组成单位 以其为遗传物质的代表生物

DNA: 水解→脱氧核苷酸, 水解→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

问题:真核生物(如小麦)体内的核酸有 种,碱基 种,核苷酸 种,组成真核生物(如小麦)遗传物质的碱基 种,核苷酸 种。病毒(如噬菌体)体内的核酸有 种,碱基 种,核苷酸 种,组成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碱基 种,核苷酸 种;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体内的核酸有 种,碱基 种,核苷酸 种,组成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的碱基 种,核苷酸 种。

10. 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DNA 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链 A、T、C、G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4种) RNA 核糖核酸 细胞质 链 A、U、C、G 核糖 核糖核苷酸(4种) HIV、SARS病毒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

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 提出:一切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它揭示了 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 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没有细胞结构,它主要由 和 组成。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根本区别 细胞器 可遗传变异 转录与翻译 原核细胞 无真正的细胞核 只有 真核细胞 有真正的细胞核 多种细胞器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进行 先转录在细胞核,后翻译在核糖体 第 4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 (如硝化细菌、举例 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 4.具有细胞壁的细胞有: 真 菌

原核细胞(其成分:肽聚糖 ,可用CaCl2增大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植物细胞(其成分: ,形成与 有关;维持植

物细胞的 正常形态 ,具有 和 作用。

5.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 → 低倍物镜观察 → 移到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倍数小,细胞多; 高倍镜的视野小,通过的光少,放大倍数大,细胞少。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③高倍物镜观察: a.移动装片,在 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b.转动 ,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c.调节 ,使视野亮度适宜。 d.缓缓调节 螺旋,使物像 。

6.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 和 ,还有少量 。

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① :构成细胞膜的 基本支架 。

②蛋白质分子: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 两侧 ,或 嵌插 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或 贯穿 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③糖蛋白:细胞膜外表面的 糖分子 与膜上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 糖蛋白作用:与细胞内外的 有密切关系。(即识别功能)

7.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1)原因: 。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吐、胞吞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细胞的长大等

(3)影响因素:温度(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高出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

破坏)

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 (4)实例:①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②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③白细胞吞噬细菌④胞吐、胞吞

⑤受精时细胞的融合⑥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⑦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

8.细胞膜功能特性: (与载体蛋白有关) ★ 细胞膜的功能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细胞的功能由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第 5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9.细胞膜的功能

⑴ 将细胞与 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⑵ 控制物质 ,方式包括 、 、 。 化学物质,如 神经递质 、 激素 ⑶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类型 直接接触,如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细胞通道,如胞间连丝(植物)

10.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是 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名称 分布 形态 多数呈椭球形 球形、 椭球形 结构 外膜、内膜(双层膜结构)、嵴、基质 外膜、内膜(双层膜结构)、基粒、基质 功能 有氧呼吸的 ,“动力车间” 普遍存在线粒体 与动植物细胞中 主要存在叶绿体 于植物叶肉细胞 绝大多数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中 高尔 基体 普遍存在与动植物细胞中 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工厂”、“能量转换站” 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 动物细胞: 有关 植物细胞: 有关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网状 单层膜结构 囊状 单层膜结构 (无膜)游离于细胞质,附着在内质网、核外膜上 (无膜)两个互相垂直中心粒以及周围物质构成 (单层膜)液泡膜、 内含 真核生物 椭球形粒核糖体 原核生物 状小体 动物细中心体 胞,低等 植物细胞 液泡 植物细胞 泡状 细胞的中心体与 有关 调节细胞的内环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 说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细胞器有:液泡、叶绿体、线粒体。

11. : 、 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组成生物膜系统,这些膜的化学成分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生物膜的功能:

① 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还与外界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第 6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起重要的作用。

②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生物膜为 酶提供了附着的位点; ③ 生物膜把各个细胞器分割开,使得各种生化反应互不干扰。

12.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 、 和一部分激素(如 )等。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脱水缩合,合成肽链)

→ 内质网(折叠、组装等)

→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分类、包装,) → 细胞膜(胞吐作用)→ 细胞外

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说明了生物膜之间在结构上 具有一定的联系 ,在 上: 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

13.细胞核功能: 库,是 和 的控制中心。

14.细胞核的结构:

①核膜: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②染色质:呈极细丝状,由 组成,易被碱性染料( )染

色。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染色质 染色体( 物质在细胞 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解螺旋

③核仁:与某种 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核仁较大)。 ④核孔:保证核内外 (如 蛋白质(酶)和RNA)可进行交换。

注意: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小分子物质物质通过 进行交换。 15.跨膜运输方式及特点:

第 7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注意:

(1)、在小分子、离子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中,只要消耗能量一定为 ,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当然一般情况下主动运输应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只要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定是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 的需要,主动的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 ;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① 蛋白—— (不同生物DNA不同 → 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

同)

②能量——线粒体 (受 浓度、温度等影响)

16.胞吞作用: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进入细胞 需要 ,

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排除细胞 利用细胞膜的 。

三、细胞的代谢

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 第 8 页 共 15 页

少数是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合成原料 合成场所 来 源 作用场所 作 用 作用原理 主要在细胞核 一般来说, 都能产生酶 既可在 细胞内 ,也可在 细胞外 、 体外 发挥作用 酶只起 作用 降低 2.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 更显著。 (2)、酶具有特异性

(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① ② ③ ④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 酶的浓度一定

高温、 、 ,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的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温度恢复,酶活性 。(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 左右,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 左右)

4.ATP ——中文名称:

①元素组成:ATP 由 五种元素组成

②结构简式: ; 其中 A 代表 (由 和 结合而成), P代表 磷酸基团 (3个); ~ 代表 ( 个), 大量的能量 就储存在此化学键中。

③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 来源 ④ATP在细胞内的 含量 ,化学性质 ,在有关酶的催化下, ATP的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 ,反应式: ; ⑤合成ATP时,反应式: ,所需能量来源,动物 ,植物 和 。

5.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 、 、 。而能产生

第 9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ATP的生理作用则是 光合作用 和 呼吸作用 ,其中前者产生的ATP只能用于 ,而后者产生的ATP则可用于除上述所说的的生理作用以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思考: 根尖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 , 叶肉细胞在光下能产生ATP的结构: ,

在黑暗条件下能产生ATP的结

构: 。

6.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①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②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莱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CO2,同时释放出O2 ; ③1779年,荷兰科学家扬·英根豪斯认为植物需要阳光才能制造出O2;

④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能

⑤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

⑥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 和 采用 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的实验。

⑦1948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发现,CO2被用于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7.光合作用的过程

进行场所 所需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转换 联系 光反应阶段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光、色素、酶 :H2O 酶 [H]+02 :ADP+Pi+能量 ﻩ酶ﻩ ATP 光能→ATP中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 叶绿体基质 多种酶、[H]、ATP :CO2+C5 酶 2C3 :2C3 酶 (CH2O)+C5 ATP、[H] 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 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A B C

D E F

① ②

③ ④ 8.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 等

第 10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②农业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延长 时间、增加 强度、增加 的浓度,适当提高 等。

9.有氧呼吸过程

______能量 ② ③

10.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比较 呼吸场所 是否需氧 有机物分解程度 分解产物 释放能量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三阶段: (主要场所) 需要 CO2、H2O 大量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不需要 或 少量 ______能量 ______能量 1 葡萄糖 ①

相同点 联系: 两者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无氧呼吸只在 放能量)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大部分以 散失),产生ATPﻩ 意义: 形成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1、影响呼吸作用因素

① ② ③ ④ 12、应用

①农业生产中疏松土壤实质就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 ,促进根系对 的吸收;

②粮食储藏时,低温、 、 ,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限。 ③果蔬储藏时,低温、低氧(充氮气)、保持 ,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限。

13、反应式:①光合作用:

②有氧呼吸:

③酒精途径:

第 11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④乳酸途径:

四、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前,长 (占细胞周期90%—95%, 细胞处于

间期)

2.细胞周期

分裂期: 后,短 (占细胞周期的5%—10%)

3.细胞以 方式进行增殖。

有丝分裂(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4.真核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减数分裂

5. 是真核细胞进行分裂的主要方式,也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1)分裂间期:完成 的复制和 的合成。(DNA复制时易发生基因突变) (2)前期的变化特点:

螺旋变成 , ①两个出现, (植物)从细胞两极发出 ,形成纺锤体 两个消失 (动物)中心体发出 ,形成纺锤体。

消失, 解体。 注意: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染色体散乱分布在 纺锤体 中央

(3)中期的变化特点:

① 上

②染色体 形态稳定 、 数目清晰 (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4)后期的变化特点:

① 分裂, 分开, 数目加倍 ②染色体在 纺锤丝 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5)末期的变化特点:

①两个消失 解螺旋变成 ; 消失

两个出现 、 重新出现

②植物细胞赤道板位置出现 ,逐渐形成细胞壁;(细胞板位置有很多高尔基体) 动物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思考:在有丝分裂末期用特殊手段去除了高尔基体,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 12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出现多核细胞。

(6)有丝分裂的特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次,细胞分裂 次,产生的子代细胞的细胞核中 染色体数目 和 DNA含量 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 (7)有丝分裂的意义:

①将亲代细胞的 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 两个子细胞 中;

②由于染色体上有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 的稳定性。

6.无丝分裂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 和 的变化

无丝分裂实例: 的分裂

说明:无丝分裂过程有DNA的自我复制,永远是染色质状态,有细胞核(双层膜),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无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建。

7.几个时期:

染色单体产生的时期: 期;染色单体出现的时期: 期; 染色体出现的时期: 期;染色体消失的时期: 期 染色质出现的时期: 期;染色质消失的时期: 期 细胞板出现的时期:末期;

纺锤体出现的时期: 期; 纺锤体消失的时期: 期 DNA加倍的时期: 期;染色体加倍的时期: 期

8.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时期 区别 植物 动物 期 形成 纺锤体 的方式不同 细胞 发出 成 纺锤体 。 中心体 发出 形成纺锤体。 期 形成 子细胞 的方式不同 位置出现 扩展形成新的 细胞壁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从细胞中部向内 ,缢裂 成两个子细胞。

9.与细胞分裂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

线粒体:为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及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 。 核糖体:间期组成染色质的有关 场所。

中心体: 在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发出 ,形成纺锤体。两个中心体在细胞两极如何分布,决定着细胞的分裂方向。

高尔基体: 细胞分裂 ,在赤道板位置有许多高尔基体聚集,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

胞壁。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因此,高尔基体与纤维素的形成有关。

五、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细胞分化的特点: (整个生命,胚胎——最大限度);不可逆性;普遍性。

第 13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细胞分化的原因(实质): 的结果。(注意:遗传物质不改变) 2.全能性大小比较: ①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②同一个体: >生殖细胞>体细胞

3.对于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来说,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 的过程。 4.体外培养人体某细胞,最多分裂50次左右就停止分裂,且丧失正常的功能,这说明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5.衰老的细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水分 ,使细胞萎缩,体积 ,新陈代谢的速率 。

②多种酶的活性 (并非所有酶活性都降低) (老人头发变白,是因为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而白化病则是因为控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酪氨酸了)。

③色素 ,妨碍细胞内 ,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④呼吸速率 ,细胞核的体积 ,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 。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改变,是物质运输功能 。(一定要记住)

6.由 所决定的细胞 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 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称 。

细胞凋亡的实例:蝌蚪尾的消失、人在胚胎时期尾的消失、胎儿指间细胞自动死亡、细胞的自然

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7.细胞凋亡的意义:

(1)对于多细胞生物体 , (2)维持 的稳定,

(3)以及 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8.细胞坏死是在 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9.癌细胞的概念: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的作用,细胞中 发生 ,就变成不受

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癌细胞细胞周期 ,核糖体 。) 10.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 。 ②癌细胞的 发生显著变化。 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 等物质 ,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 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 。

11.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 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 1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 的作用; (2)内因: 发生突变 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第 14 页 共 15 页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版——必修1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 ,控制 , 抑癌基因:主要是 。 13.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是心血管病,其次是癌症。

14.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①在癌症的诊断方面,已经有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以及癌基因检测等先进手段, ②在癌症治疗方面,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和手术切除。

15.我国癌症的预防

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因子的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16.治疗癌症的大多数药物设计,都是建立在:阻止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或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的基础上。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