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家吊脚楼的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土家吊脚楼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土家吊脚楼的来历、结构、形式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3.吟诵土家吊脚楼诗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土家吊脚楼》课件,学生准备土家吊脚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民居

欣赏民居:看看这些民族的居所有些什么特点?

课件示蒙古族、满族、藏族、纳西族、傣族、羌族、土家吊脚楼的居民组所图片与解说。引入新课:土家吊脚楼

二. 揭示课题,探究新知

板书课题:土家吊脚楼

1.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土家吊脚楼的简介

(2)土家吊脚楼的特点

(3)土家吊脚楼的形式

(4)土家吊脚楼的传说

(5)诵读诗歌

2.土家吊脚楼的简介

吊角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 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

课件示学生收集的吊脚楼的简介,点名读,相互交流。

3.土家吊脚楼的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角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3 课件示学生收集资料中的几个特点,点名读,学生交流

4.土家吊脚楼的形式

学生交流;课件示。

(1)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2)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3)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

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4)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

(5)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5.吊脚楼的传说学生交流,课件播放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 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三.诵读诗歌,激发情感。

1、出示土家吊脚楼诗歌,配乐,学生自由读,展示读,比赛读。

2、交流感受。

四、总结延伸,激发进一步探究土家文化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