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Guangxi MedicaZ JoulTl,aZ,Mar.2009,go1.31,No.3 ;萑肠准备2~3周。术后常规结肠全层病理检查确诊。 1.2手术方法手术在插管全麻+骶管麻醉下进行。截石 致术后便秘、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根据巨结肠根治术长期 随访表明,残留及痉挛可影响直肠排空功能,残留狭窄段的长 短与内括约肌的处理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J。采用 位,置导尿管导尿。用手指伸人肛门内轻柔扩张肛门,在肛门 皮肤上缝牵引线呈放射状将肛门拉开,在肛门齿状线上约 0.5 cm处环形切开直肠黏膜,并缝一周牵引线向上推剥,进入 1—2 cm后,切开环肌,在纵、环肌之间推进约2—3 ClTI后,切 黏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不但切除 了病变的肠管及残留的肌鞘,直肠内空间增大,有利于术后拖 出结肠形成新的直肠储便壶腹,且吻合口呈斜形,减少了 Soave术式术后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又最大限度保留了 括约肌,能充分保留其排便功能,彻底解除了痉挛、狭窄,消除 了引起功能性肠梗阻的原因,从而降低了术后大便失禁及便 秘的发生率。 开纵肌分离推进至腹膜返折处,在直肠前方切开腹膜返折处, 向两侧延伸,分离达直肠旁间隙,从旁窝进入盆腔,沿着直肠 壁腹膜返折扩大游离,直至将直肠全游离,向下牵拉直肠,逐 渐向上游离贴近肠壁结扎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血管,逐渐 拖出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结肠,在结肠扩张段区于正常处 常规取全层结肠壁做组织冰冻,了解神经节细胞情况以决定 手术范围。在齿状线上约0.5 cm处,直肠后壁倒“V”切除一 小块组织,将近端正常结肠与齿状线上的创面用5-0可吸收缝 本组3例术后渗粪患儿考虑是由于手术损伤肛门括约肌 以及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术后短 时间代偿不全,以及拖出结肠至直肠肛管面积太小有关。随 着年龄增长,“新直肠”逐渐代偿正常直肠功能,从而使渗粪改 善。本组病例与以往经肛门Soave术式相比较,手术时间及出 血量没有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适用于短 段型及普通型巨结肠,对部分长段型巨结肠亦有效。 参考文献 线全层缝合,缝合前注意勿使拖出结肠扭转。术后肛管内置 硅塑管支撑3~5 d。术后常规静脉用抗生素3~5 d。术后2 周检查吻合情况,嘱患儿家长开始扩肛,1次/d,坚持6个月。 2结果 所有巨结肠患儿均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长度 12—38 cm,手术时间1—1.5 h。患儿均在术后12 h内排气, (I]1_0lTe DL,Ortega—salgado JA.Transanal endorecta pull—through for Hit- schsprung ̄disease[J].J Pediatr Surg,1998,33(7):1 283—1 286. 24 h内排便。术后2 h进食流质。术后未应用止痛剂,无术中 并发症。术后随访0.5—2年,有5例家长术后未扩肛,发生轻 [2]Langer JC,Minkes PK,Mazziotti MV,et a1.Transanal ONe—stage soave procedure for infants with Hirschsprung"s[J].J Pediatr Surh,1999, 34(1):148—152。 微污粪3例,6个月后均自愈;便秘1例。其余患儿肛门无狭 窄,每天排便1—2次,未见吻合口漏发生。 [3] 郑珊,肖现民.经肛门Soave 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 3讨论 性巨结肠[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267—268. [4]刘远梅,胡月光,方[5] 高勇,等.经肛门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方 式的改进[J].中华dxJL ̄b科杂志,2004,25(4):378—379. 目前国内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主要是单纯Soave术以及 改良Soave术式”“ 。经肛门Soave术式是经肛门直肠黏膜环 亚,李恭才,张宪生,等.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5例报 亮,等.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根治术 告[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1):21—23. 形切开,而近端游离达腹膜水平横断肌鞘,切除结肠、直肠肌 鞘后正中切开,正常结肠经直肠肌鞘拖出,在齿状线上 0.5一1.0 cm处与肛门吻合,由于该术式残留的直肠肌鞘较 长,且结肠与肛门的吻合呈水平环行,易发生吻合口狭窄,导 [6]潘沁铭,林妙承,张49例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5,27(2):178—179. (收稿日期:2008—12—20修回日期:2009一O1—19)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预防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临床观察 李激 530012) 将200例牙髓 (广西南宁市口腔医疗中心,南宁市【摘要】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局部封药对死髓牙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影响。方法物甲醛甲酚根管内封药。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意义(P<0.01)。结论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根管治疗过程中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局部封药;对照组100例,用传统的根管消毒药 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封药能有效防治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 【关键词】 根管治疗;氢氧化钙;碘仿;根管治疗期间痛 【中图分类号】R 78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04(2009)03-0418-02 应现象,称为根管治疗期间痛,其发病率为20%一40%…。我 中心将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内封药,减少根管治疗期 间疼痛方面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由于多 种原因,在整个根管治疗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疼痛与根尖区的 肿胀。患者在根管治疗期间常出现疼痛及肿胀等急性炎症反 广曲医学 2009年3月第31卷第3期 4l9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中 if,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临床 根管预备不当、冲洗不当及封药不当等。本文中所有病例均 由同一名医生操作,可减少根管预备不当及冲洗不当对结果 的影响。 已确诊为牙髓坏死病例200例200颗牙,其中男性92例,女性 108例;年龄25~60岁。患者无疼痛表现,x线片示根尖无明 显暗影。其中前牙35例,35颗牙;前磨牙65例,65颗牙;磨牙 100例,100颗牙。将200例随机分为氢氧化钙碘仿组(实验 组)和甲醛酚组(对照组),每组100例。 1.2方法所有病例均由一名医生进行根管预备,治疗前摄 x线牙片了解根尖周情况及牙根数目,牙根弯曲程度。就诊 甲醛甲酚是最常用的根管消毒剂,但它不仅对尖周组织 有刺激性,而且它还是一种半抗原,能诱发超敏反应,加重根 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碘仿本身无杀菌作用,但它可溶解 于组织液中,当与细菌释放出的有机物相遇时,释放出游离碘 氧化细菌,有强烈的杀菌抑菌作用,尤其对厌氧菌的杀灭作用 更强 J。碘仿对组织无刺激性,能吸收和减少炎性渗出物, 使炎症区表面干燥,并可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J。 氢氧化钙糊剂为碱性,pH为9~12,碱性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 时常规开髓、拔髓,用逐步后通法进行根管预备扩管扩大至 40#,彻底清除根管腐败组织,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根 繁殖,灭活内毒素,可渗透到牙齿深层,诱导硬组织矿化修 复 。氢氧化钙用于根管内封药时,钙离子的释放使pH值升 高,减轻酸性物质对根尖周组织刺激,从而减少疼痛和肿胀的 管,干燥后实验组用光滑髓针将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导入根管, ZOE暂封。对照组根管内封甲醛甲酚棉捻,ZOE暂封。两组 均在3 d后复诊,检查患牙术后反应情况。 1.3疼痛分级无疼痛;轻度疼痛:仅有不适感,不需急诊处 理;重度疼痛:疼痛严重或伴有局部肿胀。 急性发作 ;它与内毒素作用后可以改变其免疫原性,减轻疼 痛;氢氧化钙糊剂还具有抗厌氧菌作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 综合了氢氧化钙及碘仿的优点,临床观察发现实验组疼痛发 生率低于对照组,所以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可降低根管治疗期 间疼痛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30.0统计软件进行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无疼痛感55例,轻、重度疼痛45例;对照组 [1]欧阳勇,唐志红,陈少琼,等.地塞米松辅助治疗根管期间疼痛的 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3):206—208. [2]孙丽霞.于髓中添加碘仿If缶床应用5O例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 医学杂志,1993,9(4):195. 分别为30例及7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5, P=0.000),见表1。 表1两组疼痛情况比较(n,%) [3]杨廷勇,邓如菊,李小剑.碘伏根管消毒、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一次 根管治疗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7,29(3):426—427. [4]刘长庚.口腔材料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5] 腾英,葛德珊,梁恩来.氢氧化钙用于根管封药的临床研究 [J].临床口腔杂志,2002,18(2):106—107. 3讨论 [6]Hofiand R,Alexandere AC,Murata SS.Apical leakage following rot canal dressing with ealaium hydroxide[J].Endod Dent Traumatol, 1995,11(6):261—263. (收稿13期:2008—12—10修回13期:2009一O1—13)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最常用和最有 效的方法。但是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和复诊次数。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影响因素很多,包括 弥漫性轴索损伤28例的诊治体会 林晓 537300) (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平南县【摘要】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经综合治疗,存活19例(67.9%),其中良好13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9例(32.1%)结论正确认识弥漫性轴索损 伤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提高其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和病死率。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3-4304(2009)03-0419-0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 轴索损伤,是闭合性脑外伤中最严重的原发性脑损伤,其病情 重,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是重型颅脑损伤中主要 致死原因之一。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DAI 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